吴少新,邓亚平
(1.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205;2.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金融研究处,湖北武汉430071)
湖北去产能的金融支持对策
吴少新1,邓亚平2
(1.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205;2.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金融研究处,湖北武汉430071)
从钢铁、煤炭等行业来看,湖北省的产能利用率偏低,行业亏损严重,导致资源配置低效。湖北需对钢铁、煤炭等行业去产能。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湖北去产能总体实施状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难点,需要金融的支持,离开金融,去产能不可能实现。淘汰产能、整合产能、升级产能、转移产能等都需要金融支持。
湖北;去产能;金融支持;国际产能合作
(一)全国去产能的情况
从全国看,2015年中国钢铁产能达12亿吨,但消费量却只有7.04亿吨,加上出口1.12亿吨,产能过剩30%。原煤实际产能57亿吨,过剩20亿吨,利用率还不足70%(主要产能过剩行业的产能见表1)。由于产能过剩,致使钢铁煤炭价格连续下跌,企业业绩不断下降。2015年,中国钢铁行业利润总额较上年同期下降60%,钢铁行业首次出现全行业亏损,亏损总额高达645.34亿元;全国煤炭行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60%,企业亏损面在70%以上。[1]因此,去产能迫在眉睫。
从2015年开始,全国各地加快了去产能的步伐。根据各省去产能的规划,在钢铁大省中,河北预计五年压减1亿吨产能,江苏、山东压减1500万吨产能,天津、重庆、宝钢压减800万~900万吨产能,其余大部分省份压减产能也在300万~500万吨左右。2015年,电力、煤炭、炼铁、炼钢等16个行业均完成了年度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目标任务,全国共淘汰电力527.2万千瓦、煤炭10167万吨、平板玻璃1429万重量箱、炼铁1378万吨、印染12.1亿米、炼钢1706万吨、焦炭948万吨、制革260万标张、铅冶炼49.3万吨、铁合金127万吨、电石10万吨、电解铝36.2万吨、铜冶炼7.9万吨、水泥(熟料及粉磨能力)4974万吨、造纸167万吨、铅蓄电池(极板及组装)791万千伏安时。①
从各地去产能的实际进度看,进度不一。以煤炭为例,有的省份2016年已完成三年或五年任务的一半,如湖南、云南、宁夏、江苏、广西、四川等6省市。湖南省今年关闭产能1610万吨,高于总任务110万吨。云南、宁夏、江苏今年分别能完成各省(区、市)“十三五”计划目标的89.32%、87.70%、85.96%。但有的省份仅完成不到2016年计划的一半,如安徽、贵州、河南、山西、陕西、山东、河北、辽宁等13个省份。其中,青海省预计仅完成该省总任务的3.26%。《青海省2016年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目标计划》显示,青海省三年计划淘汰276万吨煤炭,而2016年才淘汰产能9万吨,离计划还差很远。再从钢铁来看,截至2016年7月底,全国钢铁行业去产能完成全年任务的47%,基本上完成一半,全地区之间完成进度不均衡。其中,湖北等4个省份已经完成全年任务;辽宁等8个省份工作进度也完成了一半左右,但还有10多个省份淘汰过剩产能工作还没有实质性启动。
(二)湖北去产能实施状况
各省(市、自治区)去产能主要指去钢铁和煤炭的产能,结合湖北情况,除钢铁、煤炭外,水泥也是湖北去产能的主要任务。湖北省虽然是钢材、煤炭、水泥净输入地区,按道理讲,不应存在过剩产能问题,但事实不是如此,不管是从钢铁还是煤炭水泥来看,湖北省的产能利用率偏低,行业亏损严重,急需去产能。下面以钢铁、煤炭、水泥三行业为主介绍湖北省的去产能情况。
1.湖北钢铁去产能实施状况
湖北省发改委对全省钢铁企业的产能、职工、债务等具体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掌握了这些钢铁企业的基本情况。目前,湖北省共有钢铁企业25家,分布在全省11个市及所属21个县(市、区),职工约7万人,总体资产负债率63.6%。经过摸底调查,湖北省针对全省钢铁行业制定了《湖北省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施方案》,确定了湖北省钢铁化解过剩产能的基本原则、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经过清理,湖北省钢铁行业仍有落后产能760万吨,分布在11家企业中。为更好地推进湖北省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省政府成立了湖北省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升级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方案要求,湖北省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目标任务争取在三年内完成:钢铁行业压减粗钢产能不低于299万吨(不包括武钢在鄂企业),整体关闭退出赤壁闽发、湖北丹福、武汉和兴、武汉闽光、阳新华宝、麻城鑫鑫、石首顺发、黄石中宏8家企业,涉及分流职工2285人,其中2016年压减粗钢产能228万吨。
2.湖北煤炭去产能实施情况
与钢铁一样,湖北对全省煤炭企业的产能、职工、债务等具体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掌握了煤炭企业的基本情况。目前,湖北省共有煤矿320处,主要分布在宜昌、黄石、咸宁、恩施、十堰、荆门、襄阳和荆州等8个市(州)及其所属28个县(市、区)等老、少、边、穷地区。煤矿直接从业人员4.8万人,97%以上为民营企业,总资产147.09亿元,负债总额88.14亿元,其中银行借款31.1亿元。摸底调查后,湖北省针对全省煤炭行业制定了《湖北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施方案》,成立了湖北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升级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方案要求,湖北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目标任务争取在三年内完成:煤炭行业压减煤炭产能800万吨,关闭退出煤矿80处,涉及分流职工15429人。其中,2016年压减产能400万吨;2017年压减产能200万吨;2018年压减产能200万吨。2016年8月30日,湖北省发改委对2016年9月30日前关闭退出煤矿企业名单正式进行公示,共有124家煤矿上榜,涉及780万吨产能。据统计,目前湖北共有320处煤矿,主要分布在宜昌、黄石、恩施、十堰、荆门、咸宁、襄阳和荆州等地,其中95%是民营企业。在这次煤炭去产能任务中,湖北还有10多家国有煤矿要关停,需分流近千名职工。
3.湖北水泥去产能实施情况
国家统计局数据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水泥总产量较上年下降4.9%,水泥全行业首次出现负增长。湖北的情况同样如此。2015年,湖北省水泥累计产量11289万吨,比2014年减产381万吨,增长率-3.1%,湖北水泥行业也出现负增长。由于水泥产能严重过剩,我国水泥企业开工率普遍不足。以湖北为例,湖北省水泥总产能利用率不到70%。许多企业只能勉强保本维持运行,全行业发展艰难。按方案要求,“十三五”期间,湖北的水泥熟料和水泥产能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分别减少1500万吨和2000万吨,分别下降20%和14%。
从2016年湖北去产能的总体进度看,基本上完成了今年的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十三五”期间湖北省去产能目标就能轻松达成,原因在于:(1)在钢铁、煤炭价格不断下降的情况下,不仅政府有动力去产能,市场也会倒逼企业去产能;而当钢铁、煤炭价格一旦走高,政府为保就业从而失去去产能的动能,企业也会重新上马新的产能,这样使得去产能出现反复。(2)去产能决不是简单的去产能,而是通过淘汰过剩产能,优化配置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提高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而做到这一点决不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事,应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一)协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利益难
在去产能过程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利益诉求不同,导致中央政府热衷于推动去产能,但地方政府常常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不高。因为这些需要去产能的企业往往是地方税收大户、就业大户,而中央政府在推动去产能时,给予地方政府的激励不够,这使得去产能工作在地方执行时大打折扣。
(二)失业带来的职工安置难
中金公司的报告分析称,推进去产能对失业率影响甚微。钢铁、煤炭、水泥等过剩行业减产30%可能带来100万人失业,仅相当于全国城镇就业的0.3%,对失业率影响较小。虽然去产能对失业率影响不大,但在当前政府土地财政难以为继、财政收入下降的情形下,职工安置仍然捉襟见肘。
(三)化解不良资产的任务难
在去产能过程中,不可避免带来不良资产比率的上升。中国的金融市场是一个间接融资为主体的市场,间接融资额占比达80%左右,直接融资的比例只占20%左右,这样的融资构成在钢铁与煤炭行业更是如此。据中信建投的分析报告,目前煤炭钢铁行业的银行贷款余额达2.2万亿,占所有产能过剩行业银行贷款的80%以上。银监会资料显示,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近几年来不良贷款比率连年上升,2014年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为1.16%,而2015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已达1.59%,上升了0.43个百分点。这些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2016年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5)》显示,82.1%的银行家认为,2015年银行面临的最大信用风险是给予产能过剩行业的银行贷款。如何化解去产能带来的巨额不良资产是当前的一大难题。
(一)化解难点需要金融支持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冲突在于,中央政府希望淘汰落后产能,淘汰僵尸企业;而地方政府从自身的财政收入和社会稳定考虑,不愿意淘汰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解开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中央政府应给予地方政府足够的正向激励,从资金上支持地方政府去产能,而不能“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第二个难点是去产能带来的失业问题。失业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依靠财政手段,通过财政支付转移和补贴来缓解失业,更为重要的是“授人以渔”,通过金融手段支持创业,通过金融手段支持再就业培训,失业问题的解决同样离不开金融。第三个难点是化解不良资产问题。这本身就是个金融问题,“解铃还需系铃人”,银行业的不良资产问题需要金融手段予以解决,包括债转股、不良资产证券化、“互联网金融+不良资产”模式、投贷联动等方式。
(二)淘汰落后产能需要金融支持
淘汰落后产能不能光靠行政命令,更应靠市场手段,让市场倒逼企业做出淘汰落后产能的选择,通过银行信贷“有扶有控、有保有压”手段的运用,对那些未取得合法手续的钢铁、煤炭新增产能项目以及违规新增产能的企业不得提供银行信贷支持;对那些亏损严重、没有清偿能力并且安全生产难以保证的企业,坚决压缩退出相关贷款。这样倒逼落后产能企业退出市场。
(三)转移产能需要金融支持
将产能转移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国际产能合作,同样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国际产能合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协调,不仅需要改革对外合作机制,健全对外合作管理体制,打造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完善财税支持政策等手段;更需要金融的支持,包括:扩大融资资金来源,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完善出口信用保险,增加股权投资来源,发挥政策性银行和开发性金融机构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加大对国际产能的融资支持力度等。可以说,国际产能合作的关键点就是金融支持,没有金融支持,国际产能合作不可能成功。
(四)整合产能需要金融支持
整合产能主要指产能过剩行业通过并购重组来实现规模经济,打造核心竞争力。对过剩产能行业不应简单地淘汰,对那些产品有一定的竞争力,可以通过兼并重组方式来实现整合产能的企业,应给予金融上的支持,比如,简化并购申报手续,提供并购贷款,降低并购贷款利率等,毕竟产能过剩行业大多是国家支柱产业,通过整合能够打造一批产业链完整且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五)升级产能需要金融支持
去产能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实现产能升级转型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产能升级既包括传统产业的产能升级,同时也包括战略新兴产业的产能升级。产能升级需要技术改造,需要融资支持,所以说,升级产能同样离不开金融支持。
(一)淘汰过剩产能的金融支持策略
湖北省金融机构要切实贯彻中央和银监会的精神,对产能严重过剩企业、清偿力严重不足的企业、没有取得合法手续的企业、质量和卫生不达标的企业,坚决压缩信贷,及时退出授信,用市场手段倒逼这些企业做出整改。除了用银行信贷政策倒逼企业淘汰过剩产能外,还可以考虑用更加市场化的产权交易形式迫使企业淘汰过剩产能,如通过碳排放权交易配额迫使企业购买碳排放权。
(二)整合过剩产能的金融支持
湖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对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区别对待,对确实整改无望的坚决退出,但对那些产品还有市场和一定核心竞争力,目前仅是因为融资问题或者管理上出现的问题而出现效益下滑的,银行金融机构还可继续给予信贷支持,通过贷款展期和实行投贷联动,促使其进行布局调整和资产重组。引导商业银行在合理评估信贷风险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对过剩产能企业间的并购提供贷款,扩大并购贷款规模,在贷款利率与贷款期限上给予优惠。除商业银行支持并购贷款外,其他金融机构,包括证券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都应积极参与并购贷款业务。按照负面清单管理原则,放宽非国有资本进入国有资本的限制,支持省属国有企业开展资本化改造,改革资产结构,引入非国有资产,降低资产负债比率。
(三)升级产能的金融支持
第一,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和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项目的信贷支持。第二,发挥保险资金在产能升级中的作用。去产能除发挥银行信贷资金支持外,还应充分发挥保险资金的作用。包括:(1)推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将新材料、关键零部件纳入首批次应用保险保费补偿机制实施范围;(2)支持中国保险投资基金加大对产能升级项目的投融资支持;(3)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实施股权投资、债权投资以及股权与债权相结合的产品创新,重点扶持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
(四)转移产能的金融支持
第一,扩大融资资金来源。目前制约我省企业“走出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融资约束,因此应设法扩大相关企业的融资资金来源,包括:(1)发展中小企业集合债;(2)实行银行联合信贷,以银团贷款方式鼓励我省企业“走出去”;(3)便利企业境外融资的举措,开展人民币跨境支付便利。第二,增加股权投资来源。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中国对外投资的先锋,我省企业应充分利用其股权投资的作用,在境外设立股权投资子公司。此外,省政府应引导我省企业加强与丝路基金、中非基金、东盟基金、中投海外直接投资公司等的联系,加强双方的融合与渗透,支持我省国际产能合作项目。发挥境内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机构的作用,鼓励其“走出去”参与我省企业在境外的并购。[2]第三,发挥政策性银行和开发性金融机构的积极作用。政策性银行和开发银行在国际产能合作中往往起先导作用,它们的支持可以引起商业银行的跟进,因此,我省应发挥政策性银行和开发银行的作用,密切政银企关系,鼓励企业通过银团贷款、出口信贷、项目融资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融资支持力度。[3]第四,加强与相关国家的金融协调。产能转移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需要加强双方的金融协调与沟通。因此,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信息传递,降低和消除产业准入壁垒,支持我省金融机构加快境外分支机构布局,提高融资服务能力和融资风险防范能力。第五,完善出口信用保险制度。出口信用保险制度作为一种风险缓释机制,对推动我省企业“走出去”作用巨大。但目前其作用不明显,覆盖面窄,企业利用出口信用保险的意识不够,因此,今后应加强宣传与引导,建立出口信用保险的长期制度安排,发挥好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的风险保障作用,扩大保险覆盖面,带动我省优势产能“走出去”。
(五)缓解“去产能”难点的金融支持
第一,缓解中央和地方冲突的金融支持。缓解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冲突,中央也应有所作为,建立地方政府化解过剩产能的激励机制,比如,中央可设立过剩产能专项基金,支持地方政府化解失业问题,过剩产能化解的任务越重,资金支持额度越大。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应积极开发新的产业,以替代过剩产能企业,相应缓解去产能给地方带来的损害。第二,缓解失业问题的金融支持。加大对当地有效吸纳分流人员就业的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按政策规定给予分流人员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同时根据其风险分担情况,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对个人发放的创业担保贷款,符合条件的可由财政给予贴息。通过建立“过剩产能退出基金”购买过剩产能,补偿退出企业的损失,帮助安置退出企业的员工。此外,采取省级统筹方式发行长期专项债券筹集创业扶持资金。第三,缓解不良贷款问题的金融支持。(1)我省银行金融机构应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化解不良贷款,用好用足现有政策,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和批量转移,争取最大化的政策支持;积极开展不良贷款证券化试点改革,努力盘活不良贷款;同时,加强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联系,运用“互联网+不良贷款”等新型金融手段处置不良贷款。(2)建设地方金融信息平台,建立健全跨部门失信企业通报制度、守信企业部门间联合激励制度和失信企业部门间联合惩戒机制。打击失信行为,对恶意逃废债务的企业进行追责处理,保护银行业金融机构债权人合法权益。
注释:
①如无特殊说明,本文数据均来自各省(市、自治区)发改委网站。
[1]王子约.化解产能出实招:就业安置+金融扶持+国际合作[N].第一财经日报,2016-02-04.
[2]申现杰,肖金成.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势与我国“一带一路”合作战略[J].宏观经济研究,2014,(11):30-38.
[3]谭璐.搭建国际产能合作的金融支撑体系[J].中国经贸导刊,2016,(6):62-63.
(责任编辑:刘同清)
Research on Financial Supports Cutting Overcapacity in Hubei Province
WU Shao-xin1,DENG Ya-ping2
(1.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Wuhan Hubei 430205,China;2.Department of Financial Research,Wuhan Branch of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Wuhan Hubei 430071,China)
Because of low capacity utilization in steel,coal and other overcapacity industries in Hubei province,these industries make serious losses and inefficient resources allocation.Hubei needs a cutting overcapacity progress in these industries.Cutting overcapacity is the key of the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Generally speaking,Hubei cutting overcapacity progress is good,but there are also some difficulties and need financial supports.Cutting overcapacity progress cannot succeed away from financial supports.Elimination capacity,integrated production,upgrading capacity,transfer capacity,and so on all need financial supports.
Hubei province;cutting overcapacity;financial supports;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capacity
F124;F832
A
1672-626X(2017)02-0035-05
10.3969/j.issn.1672-626x.2017.02.005
2016-12-16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产业升级与区域金融”湖北协同创新中心项目(HX1630),项目主持人:吴少新;成员:邓亚平、王国红、张攀红。
吴少新(1956-),男,湖北洪湖人,湖北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邓亚平(1963-),男,湖北蕲春人,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金融研究处处长,高级经济师,主要从事货币金融与农村金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