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经验与启示

2017-03-07 20:43
关键词:大学生课程教育

刘 帅

(武汉科技大学,湖北武汉430065)

国外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经验与启示

刘 帅

(武汉科技大学,湖北武汉430065)

随着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社会越来越需要拥有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创业创新型人才。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场所,理应承担培养时代所需的创业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大学生创业教育源于美国,英国、日本、印度等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也各具特色,成效显著。本文在对比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特点的基础上,认为我国高校必须从内在更新理念、完善机制,外在加强合作、搭建平台,才能推进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

中外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

国外部分发达国家,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早,模式成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晚,尚处于零散状态,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用上还未达到理想值。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加强国外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成功模式研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对于解决当前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加快形成有效的创业教育模式,具有可行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外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特点

各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美国时间最早,理论研究和实践最成熟;英国和日本均是在上世纪80年开始重视创业教育,发展迅速;印度与我国的内外环境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有独特的创业教育特点。

(一)创业教育的使命和目标明确

美国“创业教育之父”帝蒙斯认为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应面向未来,旨在为大学生设定“创业遗传代码”,“它是一种开发人力资源的创新教育。”[1]百森商学院培养出大批创业革命需要的创业型人才,斯坦福大学有着“求真务实、勇担风险、用于创新”的明确创业教育办学理念。英国政府曾提出“创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在全社会形成一个激发创业、鼓励创新和奖励成功的文化”。[2]英国高等教育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可迁移性”创业能力,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业负责。日本高校创业教育把“培养成功的社会人和职业人作为学校育人的目标”。印度提出“个人就业教育”的概念,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二)社会组织关注和参与程度高

在国外,高校大学创业教育受到了社会极大的关注,各种与大学生创业有关的机构和基金会,给予人力和资金支持。美国非营利性的基金和组织不断进行着大量的创业活动和创业研究,如考夫曼研究中心开发了美国第一门创业学课程,《美国新闻》等知名杂志会对开展创业教育的高校进行评估,以促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英国半政府性质的大学生创业促进委员会及民间创业教育者联盟,在促进高校加强对大学生企业家素质的培养和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企业和中介机构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和‘风险资金’,与大学联合开发创业教育教材和课程。”[3]日本高校高度重视校友资源的利用,是亚洲最早发展创业投资的国家。

(三)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多元合理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主题多样。”[4]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实务操作等类别,如斯坦福大学,有关创业的课程就多达17门,包括了经、法、管等一系列创业者必须掌握的知识。同时,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与职业教育结合紧密,设置有直接与市场需求接轨的创业课程。英国“开设层次化创业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创业。”[5]突出实际操作性和层次感,学生与企业家聚集在创业课堂,通过创业家的演讲,了解创业经历,让大学生更早接触到实际生活中的创业知识。日本高校创业教育注重创业教育理论学习和创业教育实践并重,大阪商业大学的创业教育课程包含课堂讲解、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实地调研等四个部分。印度企业具有明显的家族企业特点,因此,印度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多为家族企业管理项目,帮助毕业生经营其家族企业,高校创业教育针对性强。

(四)高校、政府、企业之间互动性强

政府、学术团体和市场是支持美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全面发展的三大力量。政府高度重视创业教育,社会积极鼓励创业,因此,美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创业教研体系、资金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英国形成了全社会的大学生创业援助体系,“政府吸纳多方参与,促进不同部门、组织的协调与合作,为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办企业动员了全社会的资源。”[2]社会企业更是积极参与支持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咨询、专业指导、启动资金和创业实习。日本政府、产业、学校从教育制度、经营、法律、资金层面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保障,形成了“官产学”密切配合与良性互动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印度高校创业教育形成了特殊的“4+l联动模式”,以学生自主就业为中心,中央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和社会就业服务系统共同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这种以自主就业为核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促使很多高校毕业生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6]

二、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回顾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产生与发展的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高校自主探索期、政府主导发展期、多方协作拓展期。

(一)高校自主探索期(2002年以前)

在这一时期主要是高校基于创业实践的照搬模仿,“国内的一些著名高校大胆引进并借鉴国外创业教育经验,积极参与国际创业活动的交流。”[7]其中,以清华大学引进美国校园流行的商业计划竞赛为重要象征,在国内高校引起了一阵创业竞赛风潮,可以看作是中国高校在创业教育上的第一次尝试。随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作为“创业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开始了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自主探索,为推动创业教育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政府主导发展期(2003—2009年)

“中国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直接动因是政府有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压力。”[8]2003年,大学扩招的“后遗症”开始出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面临这一严峻社会问题,政府开始介入高校创业教育。2005年,共青团中央引进了KAB创业教育项目,并在清华大学等6所高校推行;2008年教育部联合财政部设立了30家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政府一系列的举措意在提高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质量,促进高校对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这一时期政府在推动高校探索更有效率和效果的创业教育模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也逐渐意识到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三)多方协作拓展期(2010至今)

这一时期是在总结前两个时期经验的基础上对创业教育理念的突破。2010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将创新的概念融入到高校创业教育中;2011年由国内著名天使投资家发起设立,旨在帮助追逐梦想的创新创业者的“天使会”成立;2013年,各高校参加多年的“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更名为“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意在增强大学生创新、创意、创造、创业的意识和能力。一时,高校、政府和企业三者在人才培养上逐渐形成合作联动的机制,更加注重新一代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新的突破。

三、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不足

国内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时间短,目前达到的教育进度和高度还非常有限。其中高校创业教育主体作用发挥不强,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同市场和社会的需求相脱节,高校与社会企业缺少深入的联动,高校技术优势转化为创业项目不明显等四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阻碍了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

(一)高校在创业教育中主体作用发挥不强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的感召下,当前我国社会创业教育的总体环境较好,各种民间创业教育培训机构也应运而生。高校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培养单位,在知识经济时代,所培养的大学生理应成为创业大众中的主力军,而且“高校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科优势,是创业教育活动中当之无愧的主导力量。”[9]但实际上高校在创业教育中贡献度很低,在创业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强,从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历程来看,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仍然走的是一条政府推动的创业教育道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内在欲望不强。高校迫于就业率的压力,鼓励创业学生注册公司,但给予的支持和服务不足;高校创业教育速成思想严重,创业教育目标设定的功利性强;高校组织的创业比赛与育人教学活动联系不紧,参与的学生仅为少数精英群体,多为了比赛而比赛。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同市场和社会的需求相脱节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开放性和针对性不强,很多高校简单的把创业教育等同为职业规划,或者理解为创业技能培训,理论知识的课程与实践实训的课程搭配不合理。高校教育一直采用统一的、专业的教材,教材内的理论知识和创业案例很多都是陈旧的,不能跟上信息爆炸时代的需求,培养出的学生更不能适应市场对创业人才的需要。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师多数为来自其他领域的“纯理论派”教师,他们既缺乏系统的创业理论培训,更没有真正的创业经历和实战经验,往往通过书本的例子来教授创业知识,这就忽视了创业教育最重要的实践性,更别说课程本身所应具有的创新性,结果无法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引起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相反,这样的教师所教授的创业教育课程还可能会逐渐浇灭大学生对创业的热情和向往。[10]

(三)高校与政府、社会、企业的联动不够深入

在国内高校中普遍流行“大学创业累,大学创业不如工作”的观点,这很大程度是因为高校在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与政府、社会和企业联动缺失导致的。在与政府联动的过程中,一方面高校向政府反应大学生创业需求的途径不通畅,缺少对话;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出台的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高校并未完全理解、消化,执行力不强。高校创业教育具有封闭性,社会大众了解不多,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社会氛围中“求稳”思想让大学生徘徊在创业与工作之间,难以抉择,使大学生失去了最好的接受创业知识教育的时机。高校与产业界的联系不强,利用企业提升大学生创业的竞争力、提供资金支持、咨询指导等不多,虽国内的资本市场蓬勃发展,出现了一批天使投资人,然而天使投资人与高校之间缺少紧密地联动,很少有高校主动寻找天使投资人去为大学生“创客”提供资金支持,而更多的是天使投资人主动联系高校进行象征性的公益讲座,为自己的企业或是个人进行宣传。

(四)高校技术优势转化为创业项目不明显

高校是培养高等专业人才的基地,也是孕育新技术成果的摇篮,因高校创业教育没有处理好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即使社会对科技含量高、创新创意明显的创业项目需求迫切,从高校创业竞赛、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教育基金中孵化的与大学生本专业有关的技术型创业项目少之又少。高校创业教育作为注重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形态,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创业没有发挥出专业技术优势。在大学生创业群体中,不乏倒卖新生用品、开奶茶店、开餐馆、开网店的人,他们一般都局限于服务行业,这与他们“大学生”、“高级知识分子”的身份极为不符,更有甚者从事的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这一类创业形式很容易被其他人模仿,最终导致创业失败。这反应出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缺失,课程设置问题明显。

四、国外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

通过对美、英、日、印等国高校创业教育先进经验的总结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历程的梳理,透过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不足,我们认为要不断加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大学生创业,高校必须从内外两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内在方面:更新观念,完善机制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要想有发展,加强自身建设是关键,主要体现在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机制的完善。

1.改变发展理念,建设“创业型”大学。发达国家高校的发展经历了“教学-研究-创业”的过程,推动这一发展的关键在于国外高校的教育者意识到: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思辨能力、理解和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进行方法论的训练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社会适用型人才的重要方法。我国高校教育者应该逐步重视创业教育,提升开展创业教育的内在欲望,摒除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的就业率统计,把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作为转化就业率压力的突破口,把创业教育作为开发和提高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教育来抓。争取向“创业型”大学的转型,否者将被时代淘汰。

2.完善课程体系,开展“通识式”教育。2015年1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我们认为创业教育课程应纳入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在全校推广。首先,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成立创业教育学院,或可以在经管学院设立创业教育系,设置必修与选修课程,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通识教育;其次,加强以创业理论知识为主的第一课堂教育与以创业实践为主的第二课堂教育课程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开展分层教育,在大一阶段,开设1~2门创业管理通识课程,到大二大三阶段,开设专业课程和创业实践课程教育,到大四阶段,加强对已进行创业实践同学的政策帮扶、资金支持。

3.加强教师考核,鼓励“理论性”研究。教育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水平的高低。目前各高校创业教育教师以专兼职搭配为主。专职教师多为经管学科方面的教师或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既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创业教育,也没有创业经历。兼职教师多为企业家,他们不熟悉教育方法,因工作的原因也很难静下心来上课。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专兼职教师的培训,让他们全面了解创业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对教学质量进行严格的考核,由教育主管部门、学生共同对教师教学质量打分,实行末尾淘汰制。高校应鼓励学科带头人、行业企业优秀人才,联合编写具有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的创业教育重点教材,加强创业教育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探索如何利用专业优势去找寻创业要素,以开拓创业之路。

(二)外在方面:加强合作,搭建平台

外部环境的支持也是推动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要探索建立校校、校企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创业搭建平台。

1.加强校际合作,形成教育资源共享。当前,各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部属高校明显超前于地方高校,因此,各高校应充分发挥能动作用,加强与部属高校之间创业教育资源的共享。一方面部属高校应主动加快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供其他高校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大学城的空间优势,推进创业教育课程作为辅修课在校际之间推广,学生可以相互选修,高校之间应该相互承认学分;最后,部分部属高校创业孵化基地设施齐全、管理完善、资金充沛,可以吸收周边高校好的创业项目或团队入驻。

2.争取社会支持,构建社会支持网络。高校创业教育应与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相契合,高校与政府、企业和大众应该积极联络,构建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一方面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对话,反馈实际困难,促使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给予财政资金支持;另一方面高校应与工商界建立广泛的联系,根据企业需求和发展战略,开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努力促成学校与企业的有效对接和联合,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同时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构建具有多功能的创业见习、创业实习、社团创业基地和创业园。社会支持网络的构成可以为创业教育的发展和推进提供良好的环境。

3.引入国际资源,加强教学师资力量。高水平的教师和教材是约束我国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对方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国外知名企业家来我国投资发展,也有很多国外大学的创业教育专家来我国交流访问,我们可以吸收美国、英国、日本和印度等国家高校在创业教育上的经验,做到产学研一体化,让来自国外的企业家、创业教育专家承担部分创业教育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多元的师资力量下学习如何创新,如何创业。同时,在相关教材的编写上,也可以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

总之,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是国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成果的重要标准。在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吸收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是推动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1]刘萍,周娟.美国大学创业教育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成人教育,2011,(12):127-128.

[2]牛长松.英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4):79-83.

[3]马章良.美国、日本、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比较与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1,(23):92-95.

[4]郭连锋.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特点及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3,(5):155-157.

[5]刘树根,程孝良,曹俊兴.英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中国大学教育,2015,(3):85-88.

[6]任泽中,李洪波.印度高校创业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9):96-97.

[7]施永川.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年发展历程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4):69-73.

[8]严毛新.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使命[J].青年教育,2012,(5):104-107.

[9]刘培培.创业教育服务体系中的主体角色定位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29):92-93.

[10]彭华伟.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相应措施[J].教育与职业,2014,(26):95-96.

2015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15Z095);2016年武汉科技大学青年科技骨干培育计划项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研究”(2016xz022)

刘帅(1986-),男,土家族,湖北宜昌人,武汉科技大学助教,法学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法理学研究。

猜你喜欢
大学生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