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铁 郑雪芳 周 姣
秦皇岛网络舆情监测研究
◆李连铁 郑雪芳 周 姣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节点城市的秦皇岛,其网络舆情监测工作有着监测难度大舆情季节性差异明显,重点区域突出等特点。针对上述特点,建立互联互通机制、监测与研究机构、舆情引导机制、新闻发布机制,危机处理机制是应对本地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重要策略。
秦皇岛;网络舆情;监测
(一)人口流动性强,监测难度大。截止2016年底,全年接待国内游客4188.93万人次,海外游客29.12万人次,而秦皇岛市常住人口仅有309.46万。在微信、朋友圈、QQ、微博蓬勃发展的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是传递各种声音的“话筒”。每一位游客都是信息携带者,传入异地信息,接收本地信息,再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见解,这就大大增加了网络舆情监测的难度。
(二)舆情季节性差异明显。地处北方的秦皇岛,四季变化明显,旅游市场呈现出非常显著的淡旺季差异,每年的6-8月份为旅游旺季,此时大量外地游客进入秦皇岛,游客的体验、遭遇、诉求成为舆情热点,比如导游宰客、天价海鲜等话题,在此一阶段爆出,会迅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若不及时合理的引导处理,往往会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在旅游淡季,民间舆论场与官方舆论场出现趋同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反腐倡廉以及包括学区划分、公交出行、出租车提价等话题在内的民生问题,是此时舆情的“主角”。
(三)北戴河是经久不衰的关注点。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本世纪初,北戴河成为名副其实的“夏都”,优美的自然景色与丰富的人文历史相结合,成就其得天独厚的地位。无穷的魅力引来的是“毫发毕现”的关注度,从“以克论净”卫生检查评比标准,到淡季冷清的疗养院,从政治到经济,北戴河区内的风吹草动总会引燃舆情的火焰。
(一)主动与周边城市建立互联互通机制。秦皇岛的游客主要来自京津冀区域,因此,要主动与三地的相关部门对接,面对舆情,协同处理,呼应发声。宣传部门、网信管理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对区域内、外的舆情,主导方与协同方的分工、响应级别,做出细致周密的安排和规定。加强地区间职能部门的交流,加大协同演练力度,争取同训同练。不断强化工作素质,派出人员到对方进行学习。
(二)依托多方资源,建立监测和研究机构。秦皇岛智力资源丰富,辖区内拥有普通高等院校13所,在校生达15.41万人。在有关院校建立研究机构,深化网络舆论监督理论研究,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加强与国内顶级互联网公司、第三方舆情监测机构的合作,借助对方的大数据、先进的技术建立自己的监测队伍和机构,为公共管理职能的履行,为秦皇岛和谐舆论环境的打造,保驾护航。
(三)建立引导机制。针对旅游型城市的特点,在平时注重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规范其行为。对违法违规现象,严抓严管,常抓常管;在旅游旺季,设立快速反应机构,对损害游客利益的行为及时发现,迅速制止,依法处理。对涉及多部门的舆情,建立会商与联动机制。借助包括小区广播在内的移动通讯技术,提高游客的防范意识。利用高速公路广告牌、市内公交站台及车身、路灯灯箱、电子显示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引导民众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努力。
(四)建立公开透明的新闻发布制度。自媒体时代,真假难辨的海量信息,瞬息万变的传播形势,使得新闻发布机制的地位举足轻重。截止2016年底,秦皇岛市移动电话用户356.30万户,远超同期常住人口数量,面对如此规模的传播者,该建立怎么样的新闻发布机制?将线上与线下将结合,无疑是更好的选择。把纸质媒体、广播电视等传统形式与在线访谈、在线发布、微博、微信等现代传播形式相结合,定期发声,及时拨乱,以确保主流、真实的声音得到传播,涤清可能存在的揣测、质疑和谣言。
(五)建立危机处理机制。网络舆情危机后续治理的难度非常大,稍有不慎,甚至会掉入“塔西佗陷阱”。首先要做好预判工作,在监测过程中,一旦发现有形成舆情危机的趋势,立即运用数据分析技术,研判危机产生的可能性,最大程度避免危机的发生。其次,建立快速高效的反应机制。在事发的第一时间介入,及时全面的向社会公布进展,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在处置工程中,一定要做到客观公正。再次,做好舆情疏导工作,危机产生后,政府部门要借助官方微博、官方公众号积极疏导民众情绪,维护政府形象;同时,要为民众提供网络问责渠道,对反应强烈的事件快速展开全面调查,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作者单位:河北环境工程学院)
秦皇岛市科技局课题(201502A292);秦皇岛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201407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