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照明
(首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9)
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交往理性及其文明逻辑
王照明
(首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9)
习近平建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包含唯物史观的理论锋芒和民族复兴的大国襟怀,承载着人文情怀和中国担当,是一项顺应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和促进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思想是交往理性和人类文明的有机统一体,包含安全、创新、有序、互利的交往内涵以及规律性、具体性、总体性和人文性的文明逻辑,使其站在历史的高度,观瞻当代社会人类命运发展大势,勇于实践,指引未来,从而成为走向世界普通交往这一最高文明形态和最终实现人类解放的重要构成环节。
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交往理性;文明逻辑
习近平在第三届互联网大会开幕式讲话中提出:“互联网发展是无国界、无边界的,利用好、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必须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建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1]在此之前,包括在首届和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也多次阐发了建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涉及和平、发展、治理、安全等诸多方面。可以说,建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已经成为全球化背景下信息工业革命新的发展理念。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构思想的四重交往理性,进而阐发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文明逻辑,以期加深对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蕴含的实践意义和价值指向的认识。
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构思想的提出是综合考虑国际网络空间的不平衡地理发展和国内网络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的关于网络的新的发展理念。“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交往是人类的必然伴侣”[2]。无论是出于对网络本身的含义,还是出于对命运共同体的思考,交往理性的内含都是无法回避的直观问题。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构思想蕴含以网络安全为前提的安全性交往、以网络技术为动力的创新性交往、以网络治理为手段的有序性交往、以网络共享为目的的互利性交往等四重交往理性。
(一)以网络安全为前提的安全性交往
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讲话中提出保障网络安全、促进有序发展的主张。网络作为新兴技术产业或者说新的发展空间,都具有两面性,在造福人类、发展世界文明的同时,也会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用来谋私利,损害人类的利益,甚至会造成国家和地区的混乱动荡。网络安全问题是一切关乎网络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网络安全的保障,网络发展根本就无从谈起。在网络安全问题上,一方面它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另一方面,国家在其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个人和团体在网络安全问题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仅仅依靠个人或者团体的力量是不可能切实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从这两个方面着眼,在世界范围内,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必须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携手合作,致力于共同建构一个安全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安全性交往内涵表现在国家之间互相尊重国家的主权安全、国家之间共同制定网络安全的标准和规则。在当前网络空间发展的实际情况下,网络安全风险和威胁日益凸显,突出表现在网信诈骗、黑客攻击、信息泄露等方面,严重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和人民切身利益。因此,习近平建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所蕴含的安全性交往理念,更是一种实际的方法论,指导各国通过合作制定符合国情的世界范围内共同应对网络安全问题的有力措施,从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人民网络安全。
(二)以网络技术为动力的创新性交往
习近平在2016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过硬的技术;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要积极开展双边、多边的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3]。“既要重视资本,更要重视人才,引进人才力度要进一步加大,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步子要进一步迈开”[3]。从以上讲话中可以看到,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创新性交往内涵主要集中在两个重要的维度:一是通过网络国际交流合作和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带来的技术创新;二是和安全性交往相辅相成的,通过网络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创新,拥有独立自主的网络技术,不再受制于人。中国网络发展起步比较晚,网络技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到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计算机系统还都是美国的微软系统,中国自己研发的计算机系统得不到国人的认可,其根本原因就是我国的计算机系统技术和微软系统存在质的差距。我国每年都要花费巨大的财力购买国外先进的网络技术,更重要的是没有自主权和发言权,往往受制于人,也为我国的信息和网络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威胁着我国的主权安全。因此,习近平建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所蕴含的创新性交往理念,要求我们要大力培养国内网络技术人才和引进国外优秀网络人才“为我所用”,同时,加强自主网络技术创新能力和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网络技术,提高我国核心网络技术能力,维护好我国的国家网络安全,夺取网络发展的主动权。
(三)以网络治理为手段的有序性交往
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国际社会应该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加强对话合作,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建构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4]加强网络治理,建立全球网络治理体系是建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手段,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网络治理体系是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有序运行的基本保障。网络是虚拟的,可是参与网络的人和人的行为都是实实在在的,网络的虚拟性直接导致人的自由度增大,网络监管困难重重,引发一系列网络生态的破坏和网络秩序的混乱。解决这些现实问题的“钥匙”就是以网络治理为手段的有序性交往。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有序性交往内涵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国家与国家之间要加强对话和合作,发挥多边主体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全球网络治理体系,建立民主的、认同度高的网络秩序和守则,使国家之间网络交往井然有序;第二个层面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自觉遵守网络治理体系下所建立的网络秩序和守则,从而使人的网络行为健康、文明、和谐。很明显,只有在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有序交往的基础上,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运行机制才会真正发生效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治理手段要不断完善和发展,才能更好地约束国家和个人的网络行为,才能推动网络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以网络共享为目的的互利性交往
网络已经进入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诸多领域,人们对于网络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已经成为客观现实。习近平指出:“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3]习近平视野中的人民,既包含13亿多中国人民,也包含全世界人民。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构思想最根本的宗旨就是造福人类、“为人民服务”。要让全世界人民共享网络发展的红利,必须坚持做到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互利性交往内涵中的一个前提、一个原则、一种方式。所谓一个前提就是在全球范围内大力发展网络产业,优化资源配置,互通有无,把网络红利的“蛋糕”做大做好。要想把“蛋糕”做大做好,保证网络发展的健康快速,必须遵循平等的原则,不同的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都享有平等的网络地位和网络权利,如果丧失了平等的原则,“互利”就成为无稽之谈了。互利性交往的基本分配方式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只有坚持这种基本的分配方式,调动所有积极因素投入网络发展中,为网络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彻底摒弃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实现分配的公平正义,才能保证网络发展的持续稳定。总之,以网络共享为目的的互利性交往是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价值标准,二者是融为一体的。
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蕴含的交往理性,用现在流行的网络用语形容就是“充满正能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积极响应。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马克思敏锐洞察到资本的两面性。“资本具有双重逻辑:一是创造文明的逻辑,二是追求价值增殖的逻辑”[5]。在民族国家仍然作为世界交往的重要力量的时代,我们应该实际分析资本创造文明的条件、途径和结果。所以,相应的,我们对人类文明的认识,必须从规律性、具体性、总体性上来研究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抵达人类文明发展的内在机理。同时,人类文明的发展机理又紧密联系着一个价值判断:人类解放,也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构建思想正是对人类文明认识的深刻传承和发展,其饱含着对客观发展规律的尊重,饱含着深情的网络关怀和人文情怀,饱含着全面合理运用“资本逻辑的文明面”的格调,饱含着传播世界文明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经典叙事,具有规律性、具体性、总体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征。
(一)规律性: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全球化发展的历史潮流
伴随着新时代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的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全球化的程度提高,世界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正如习近平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所说,“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6]。中国在2016年网络用户人数达到7.31亿,成为世界上网民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是一个网络大国,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中国还不是一个网络强国。从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来,短短几十年的时间,网络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中国近代自鸦片战争开始,经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积贫积弱状态,改革开放以来直到今天,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是一路走来,中国似乎都在追赶的道路上奋力前行,说明中国以往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各领域落后西方发达国家太多了。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这得益于中国紧紧抓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型工业革命的今天,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提出要大力发展网络产业,建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充分尊重了当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往的农业革命、工业革命都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紧紧抓住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革命的历史发展机遇,大力创新中国网络核心技术,大力发展网络产业,积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网络合作,建构一个开放、公平、有序、共享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只有这样,中国的网络发展才能跟上世界网络发展的步伐。伴随着英国脱欧、德国示威、美国特朗普贸易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现象的兴起,建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顺应全球化发展的历史潮流,成为应对逆全球化现象的有力举措,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全球担当,也是中国改革开放战略在网络领域新的拓展和深化。
(二)具体性:维护国家和世界的网络安全,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强措施
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永恒主题。和平与发展的主流地位并没有变,但是当前国际环境纷繁复杂,局部冲突不断,恐怖主义猖獗,特别是越来越严峻的网络主权和网络安全问题日渐突出,成为影响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巨大的隐患。维护国家网络主权不受侵犯,维护国家和世界网络安全,不仅成为世界网络发展的首要,还是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的新课题。造成世界网络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网络核心技术的创新不足,漏洞比较多;地区和区域的网络发展结构不平衡;网络空间的治理机制不完善。网络本身就是一个空间压缩的工具和传导信息的载体,因为网络的存在,世界的整体性进一步增强,要想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单单靠一个国家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现实诉求成为建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客观推动力。
建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不仅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更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论。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7]140。在建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指导下,一方面我们可以运用整体性的思维方式,从全局上理解网络的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问题是新时代下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网络安全问题,牵涉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国社会主义道路上必须认真面对、妥善处理的重要矛盾。另一方面,各个国家和各国人民应该协调合作,共同治理网络安全问题,这是治理网络问题、维护网络安全的根本路径。各国之间互相尊重网络主权,开放共享,制定统一完善的网络治理机制,“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3]。习近平提出的建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是在网络发展历程中的创造性发挥,是各国网络发展的智慧凝结,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世界的网络安全,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三)总体性:对资本逻辑文明的总体性把握,开辟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空间
建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网络安全是发展网络产业的前提和基础,网络产业的发展是网络安全的保障。网络产业是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兴产业,其中蕴藏着巨大的生产力,犹如工业革命时期的机器大生产,必将改变世界的面貌。同时,我们必须看到,资本逻辑对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总体性影响。习近平建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正是对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思想的现实应用,即全面把握资本逻辑的总体性作用的前提下揭示网络空间的文明意义。正如马克思所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8]。按照马克思的推断,“网络磨”产生的应该是信息资本家的社会。不管是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二者最大的共同点都是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社会,这是不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根据马克思“两个绝不会”的理论和社会发展历史的实践,我们必须承认,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代替了旧的封建生产关系,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从附属地位到雇佣关系的转化也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世界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三次工业革命的进行,正如马克思所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7]405,这就是资本逻辑具有的文明意义。习近平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空间,运用总体性的视角积极引导和运用“资本逻辑的文明面”,为社会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复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智慧结晶,是一个绿色、平等、开放、共享的有机体,是一个更好地引导和利用“资本逻辑的文明面”的平台。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里面,没有雇佣劳动,没有剥削和压迫,高度重视网络发展空间,是新时代下人类开辟的社会发展的新空间,建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对网络发展空间的价值重塑。
(四)人文性:以实现发展世界文明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追求
网络已经把世界连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往因为网络而更加频繁和密切。习近平曾经强调,为人民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人民共享网络发展的成果,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人民。建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正是把世界人民作为价值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地让世界人民以网络空间为载体,吸收和借鉴人类历史发展的精神财富和文化精华。网络的运用和发展客观上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文明传播和世界民族大融合,世界人民的交流和共享也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使人类文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和更高层次。同时,建构一个文明、开放、共享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建立在平等、和谐、正义基础上的。在网络的特定发展空间里,作为个体的人的价值诉求也是永恒的,追求自由全面发展是不变的追求。网络作为全球化发展和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一种发展新形式和新阶段,如何摆脱“资本”和“物”的剥削和压榨,如何让人类真正地实现个性的自由,习近平建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正是“解锁之钥”。网络产业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都是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越性正是可以充分利用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建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加强网络的综合治理,实质上是建构一种合理的没有压迫和剥削的新型市场关系,使人民成为网络的主人,使人民在网络空间里当家做主。习近平以马克思唯物史观为世界观基础和方法论基础,以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和世界梦为己任,以建构世界命运共同体和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前提,以真正实现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和最高价值追求。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网络技术的特质使网络空间的全球化发展更富有速度和效率,网络产业的发展和网络空间的扩展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网络势必也会成为人类存在和发展的一种方式和路径。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交往,正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7]139。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理所当然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的题中应有之义,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社会关系的总和”就不存在了。所以说,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在网络空间的范畴里建构的世界普遍交往的命运共同体。在当今社会,存在政治命运共同体、经济命运共同体、文化命运共同体、区域命运共同体等诸多形式,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伴随着全球化进程中网络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型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发展形式。在世界普遍交往中,推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文明发展是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
从微观角度来说,个体的人之间的网络联系和交往构成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最基本的形式,类似于构成人类身体的单个细胞,无数个“单细胞”担负着自己的使命,通过交往的形式结合在一起构成功能性的“有机体器官”,这既是一种普遍性的交往,也是一种客观的存在。网络的便捷带来的一种“绝对自由”,无论认识与否,无论熟悉与否,所有的人交往的范围都无限扩大,交往内容更是五花八门,交往形式愈发地简单直接,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扑面而来。人与人之间进行趋利避害的交往迫切需要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秩序原则、道德原则和法律原则。只有坚持这些基本原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才能在平等、公平、正义的网络空间里面顺利进行。在此基础上,人和人之间通过交往进行情感的交流、信息的沟通,优秀文化和文明精神得以传播和发展,个体的人可以得到更好的进步平台和提高的机会。
从中观角度来说,不同国家、不同区域的民族或者同国家、同区域的不同民族之间的网络联系和交往构成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最具特色的形式。当今世界局地冲突不断,难民问题、恐怖主义、核武器发展问题,无不影响着国家的稳定和安全,无不严重制约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民族问题引起。我国也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网络的发展促使世界上各民族之间在网络空间里交往和联系更加便捷和密切,在促进不同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同时,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在网络空间里直接交锋,甚至爆发冲突和恶性群体事件。习近平建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坚定地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发展为根本宗旨来指导和规范民族与民族之间在网络空间里交往,从而更好地促进世界各民族的发展和世界民族大团结,引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从宏观角度来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网络联系和交往构成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最根本的形式。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和网络技术、网络产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建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迫切需要国家与国家之间携手共建和加强网络空间的共同治理。加强网络空间的综合治理也是世界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本着互信、互利的原则,高举全球化发展的大旗,继续坚持和扩大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都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建构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持和理论支持,同时,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也为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进程添砖加瓦。中国顺应时代发展的大势,努力建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积极面对新时代的信息革命,趋利避害,必将促进中国的和平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总而言之,不管是从个人角度、民族角度还是国家角度,习近平建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交往理性和文明逻辑都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和交往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都着眼于“人”的存在和发展方式,对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和世界和平发展的“世界梦”,都有着穿越时空概念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习近平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视频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1/16/c_1119925133.htm.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20.
[3]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news.cinhuanet.com/2016-04-19.
[4]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全文)[EB/OL].http://www.news.xinhuanet.com/2015-12-16.
[5]丰子义.全球化与资本的双重逻辑[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24.
[6]习近平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贺词全文[EB/OL].http://www.news.xinhuanet.com/yuqing/2014-11/19/c_127228877.htm.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02.
[责任编辑:马庆玲,梁桂芝]
2017-05-09
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创新立项资助
王照明(1987-),男,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
G20
A
1008-8520(2017)04-0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