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培培
(广东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广东 广州 510320)
红色文化在大学生“中国梦”主题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探究
胡培培
(广东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广东 广州 510320)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秀文化,是推进大学生“中国梦”主题教育的有效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红色文化在大学生“中国梦”主题教育中的价值,探索依托红色文化推进大学生“中国梦”主题教育的路径。
红色文化;大学生;中国梦;理论阵地;创建平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中国梦”的展开过程中,文化的作用不可小觑,而且越来越凸显自身的价值。[1]红色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创造的崭新文化形态,其主要包括“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文化。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种,以其先进性和本身所蕴含的巨大精神力量,能为大学生“中国梦”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起到助推作用。
习近平指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2]紧扣这一时代主题,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服从与服务社会需要的规律。红色文化在大学生“中国梦”主题教育中的价值在于引导广大学生理解“中国梦”的思想基石、凝聚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增强大学生“中国梦”主题教育的感染力。
(一)红色文化能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这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无产阶级革命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种认同,这种认同包括理论上的认同、感情上的认同,是一种对共产主义理想坚持不懈的追求,以及人们对无产阶级政党的支持与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坚持。”[3](p216)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集中体现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对中国共产党高度信任,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离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来谈论“中国梦”,必将使“中国梦”沦为抽象空洞的政治口号,甚至偏离正确的轨道。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红色文化永恒的主题,这决定了红色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从红色文化的发生机制来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红色文化的发生基础。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它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红色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形态的根本所在,也是红色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价值的本原所在。另一方面,从红色文化的发展来看,红色文化的发展贯穿于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录。红色文化见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昭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保障。
在当前中国活跃着一些错误的社会思潮,如崇尚西方的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新自由主义思潮,鼓吹西方政治制度的思潮以及否定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等,上述三种思潮所折射出来的思想意识本质上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否定,价值理念与“中国梦”背道而驰,对大学生认同“中国梦”起到了负面影响。我们要从红色文化中汲取理想与信念的力量,帮助广大学生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二)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能为大学生践行“中国梦”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红色精神正是近现代以来中国精神的代表,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的总称,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经验总结和精神财富。”[4](p66)红色精神涵盖了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和奥运精神等等,它们是红色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红色精神的核心要义,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内涵和表现。革命时期孕育生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彰显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5]建设时期,爱国主义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色,它以维护祖国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职责,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体现得尤为真切。充分运用红色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青少年,可以帮助他们认清中国国情,体会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必须倍加珍惜,从而陶冶自己的灵魂和情操,使他们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6](p75)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亦是红色精神的应有之义。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体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高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自改革开放以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被充实到红色精神之中。改革创新是实现“中国梦”的核心支撑,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培养创新型人才,引导大学生树立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高校应发挥红色精神的积极引领作用,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培养他们“敢想敢干”的奋斗精神,使大学生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有力践行者。
(三)红色文化具有形式多样、通俗化的特点,有利于增强大学生“中国梦”主题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的新发展、新表达,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创新的重大成果。[7](p27)它以通俗易懂、形象生动、贴近生活的话语方式把中国特色主义的抽象理论转换成关乎人们生活的具体表达。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大学生“中国梦”主题教育中,其思想理论和精神实质不应再采取纯粹理性的灌输说教方式,而应用青年学生易接受、能理解的通俗话语去解读。我们之所以高度重视、挖掘和开发红色文化,并非仅仅在于其蕴含着宝贵的民族精神财富,还在于其灵活多样和富有感染力的表现形式更容易被大学生吸收,能够更通俗生动地演绎“中国梦”的核心内容。
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指体现“红色文化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的承载革命理论、革命道路和革命精神的物态载体。”作为优质教育资源,红色文化形式多样,主要包括三种样式。其一是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有关的遗址遗迹,如战争旧址、名人故居、烈士陵园、纪念建筑等,它们真实可感,能够直观地再现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其二是红色经典,指的是群众公认、影响较大的描写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的经典作品,如小说《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电影《铁道游击队》《闪闪的红星》《烈火中永生》,歌曲《义勇军进行曲》《保卫黄河》《走进新时代》等,它们是红色文化最为鲜活的体现,具有感人肺腑的力量。其三是红色旅游,这是新时期红色文化发展的新形态,它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8](p53)兼具实践性、教育性和趣味性的特点,为“中国梦”主题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和体验阵地。
不仅如此,红色文化还以大众化为特征,运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话语揭示深刻的道理。毛泽东用“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生动言明了军队纪律作风,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形象地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光明前途;不同时代创作的红色歌曲,如“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亦是于质朴通俗之中传达着对党的热爱、革命事业的忠诚。由此可见,将形式多样,直观生动,感染力强的红色文化引入高校“中国梦”主题教育能够让“中国梦”变得鲜活、具体、直观,让大学生更容易理解其核心内涵,从而增强“中国梦”主题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依托“红色文化”推进大学生“中国梦”主题教育,需要高校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教学教育方式的改进、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和新媒体平台搭建等四方面着力。
(一)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中国梦”主题教育的理论阵地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亦是“中国梦”主题教育。由于红色文化所呈现出的政治立场、理想信念和精神价值与大学生“中国梦”主题教育的内容上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依托红色文化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便成为深化大学生“中国梦”主题教育的有效手段。
其一,要围绕红色文化和“中国梦”的要义,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充实教材、教学内容。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四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立足现有教材内容,针对教学难点、重点,结合时势热点、焦点,适时引入红色文化的内容,重点要找准红色文化与“中国梦”的关联关系,使之转化为符合大学生“中国梦”主题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其二,探寻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衔接点,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宣传教育蕴涵“中国梦”内涵的“红色文化”,以此让大学生增进对“中国梦”的理论认知与理论认同。在目前高校开设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均可以以红色文化为题材进行“中国梦”的主题教育。如在《马克思基本原理》课程中,我们可以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帮助大学生理解马克思理论是“中国梦”的指导思想和基石;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程中,我们可以结合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唯一正确之路;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回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探索“中国梦”的历史根基,激发大学生的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感;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教师可以结合雷锋、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模范事迹,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不断提升道德修养、树立道德信念。
其三,发挥高校理论创新优势,依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这一学科平台,系统深入地开展红色文化和“中国梦”相关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有过硬的政治素质、较高的教学水平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对红色文化和“中国梦”能“诚教之,笃信之,躬行之”;着力加强基础研究,进一步厘清红色文化和“中国梦”相关概念、内涵与外延,健全完善科学理论体系,这是将二者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前提;以红色文化和“中国梦”的契合点作为突破点,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综合运用政治学、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方法,对二者进行交叉研究,支持一批重点研究课题,推出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二)把蕴含“中国梦”内涵的红色文化灵活地融入专题教学、体验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中,让红色文化教育更真实、更具体、更具吸引力,切实提高红色文化在“中国梦”主题教育中的说服力。
其一,专题教学。专题教学法是指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打破循章授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将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专题的教学方法。目前一些高校实施红色文化教育的普遍做法是将红色文化及其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这种方式尽管保证了红色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各部分内容在教学中能有所反映,但却成了知识的碎片。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还需要专题性的红色文化教育,如长征精神专题、雷锋精神专题等等,有助于提高红色文化教育的针对性。
其二,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是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它把难以在课堂进行或在课堂内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的教学搬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特定场域,通过现场教学使大学生触摸革命时代、见证艰辛创业、感悟先辈人格力量,从而认同革命历史和革命理论。”[9](p72-73)例如,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可以通过参观嘉兴南湖红船、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等革命旧址现场讲授。在红色文化教育中开展体验式教学需要教师做好以下两点:一是高校要充分利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并与之建立长期合作教育基地,进行红色文化的宣传、保护和开发;二是在体验式教学中,需要教师投入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将内心积聚的情感和冲突通过言语表达出来,并给予学生合理评价,强化正确的感受,矫正过激或偏向的情绪,升华道德情感。
其三,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较为普遍的教学方式。红色文化案例丰富,真实可感,领袖人物的实践活动、英雄人物的革命事迹、中国革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以及改革开放的实践与成果都可以成为教学案例的来源。首先,教师应在红色文化的教育中选择与“中国梦”主题教育相契合的案例,例如观看大型纪录片《复兴之路》,既可以展现中国近现代以来的革命建设的全景画面,同时也可以帮助大学生理解“中国梦”的历史由来和历史根基。其次,案例讲授的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安排,恰当运用,做到适当性和启发性相结合,明确案例是为理论知识点服务这一宗旨。
第三,打造校园红色文化精品活动,搭建大学生“中国梦”主题教育的实践平台。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是增强和提高师生运用理论、知识、能力的重要实践。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内涵进行了规定,指出:“高校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10]打造高校红色文化精品活动,搭建大学生“中国梦”主题教育的实践平台,就是要将红色文化寓于校园活动之中,同时把开展大学生“中国梦”主题教育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精心策划融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知不觉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将红色精神内化到“中国梦”主题教育之中。高校可以依托自身理论研究的显著优势,通过举办学术讲座、理论研讨会、形势政策报告会等学术活动,运用深入浅出、贴近生活的语言向广大师生解读红色文化和“中国梦”的要义、精神及其关系;抓住红色节日、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纪念日,如“五一”国际劳动节、“七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八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和“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等节日,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反法西斯胜利纪念日等,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红歌会、主题演讲、知识竞赛、红色影片展等,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和庆祝仪式;将“三下乡”社会实践与红色旅游相结合,开展重走革命路、拜访革命先辈、服务革命老区等活动,让大学生接受革命精神的熏陶;树立和宣传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红色先进典型人物,积极邀请专家、模范、英雄人物做事迹宣讲,注意“在展现其崇高的思想和行为事迹时,也展现榜样从平常人走向辉煌的艰辛过程”,[11](p75)为大学生践行“中国梦”提供价值标杆。
第四,创建红色文化的新媒体平台,创新“中国梦”主题教育的宣传形式。新媒体即网络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的传播媒介,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境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12]在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搭建红色文化的网络平台,使之成为“中国梦”主题教育宣传的新渠道。
其一,高校要创建集知识性、娱乐性、服务性和政治性于一体的校级红色文化主题教育网站。在内容方面,主题网站既要凸显红色文化的内核、时代价值和最新理论成果,又要将“中国梦”主题教育的内容融入其中;在形式方面,网站设计要结合大学生思想心理特点,体现界面友好、方便操作、言简意赅的特点,增强网络平台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在话语表达方面,要将专业性、学术性和系统性的学理性话语与多样性、生活化的网络话语相结合,避免出现“话语鸿沟”,提升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和“中国梦”的传播效果。
其二,利用自媒体开展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高校应帮助大学生自觉提升运用自媒体正确表达个人意见、有效传播红色文化的能力以及对自媒体舆论陷阱的辨伪能力;有意识地在师生中培养自媒体“意见领袖”,发挥理论教师专业特长和优秀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让他们通过自媒体平台就红色文化、“中国梦”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交流讨论,适时引导红色文化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强化对自媒体舆情的引导与监管,牢牢掌握自媒体环境下传播红色文化的话语主导权,建构成熟而完善的自媒体舆情监督技术体系,及时过滤负面信息,确保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掌握网络舆情,引导网络舆论。
其三,建立健全红色文化网络平台建设的长效机制。高校要明确红色文化网络平台建设的责任人和部门,保障经费投入;加大网络监管,完善网络安全技术防控体系;要组建一支专兼职人员、软硬件技术支持的人才队伍,不仅要有学工系统、宣传部门人员参与其中,更要吸收红色文化、“中国梦”理论研究的学者参与,还要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硬件骨干以及艺术设计、网站宣传营运方面的专门人员。
综上所述,探讨红色文化在大学生“中国梦”主题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一方面是红色文化与时俱进理论品格的体现,它需要不断吸收先进思想不断丰富自身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也是“中国梦”论述大众化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重视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和育人功能,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在“中国梦”主题教育中的作用。
[1]张颐武.在文化发展中寄托“中国梦”[N].光明日报,2013-03-09.
[2]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
[3]邢军.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J].人民论坛,2014,(3)中.
[4]陈新,曾耀荣.试论红色精神与党的思想建设之关系[J].江西社会科学,2011,(2).
[5]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3-03-09.
[6]王员,曾绍东.论红色资源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运用[J].党史文苑(学术版),2005,(2).
[7]郝保权.中国梦的意识形态话语创新[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4,(5).
[8]何光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推进三个文明建设[J].求是,2005,(7).
[9]陈始发,李立蛾.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1).
[10]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Z].教社政〔2004〕16号.
[11]陈赵阳.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榜样教育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1,(7).
[1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责任编辑 张 豫
G410
A
1003-8477(2017)06-0190-05
胡培培(1981—),女,广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讲师、博士。
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研究项目(德育专项)“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2014JKDYY45)成果;广东高校省级重点平台和重大科研项目(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以红色文化为载体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养”(Z9996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