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陆机诗歌的“绮靡”风貌

2017-03-07 06:56冯源
湖北社会科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声韵陆机诗歌

冯源

(郑州大学 文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论陆机诗歌的“绮靡”风貌

冯源

(郑州大学 文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从艺术形式着眼,陆机诗歌的“绮靡”风貌主要基于三个层面的建构:其一,辞采清绮。陆诗造语清雅、设色清绮,崇尚文言、成词,且讲究练字,着意塑造清澄、静美之意境。其二,流韵绮靡。陆诗根据情感需要决定句中平仄和句尾用韵,用平缓之声韵抒发哀而不怨之情,用抑扬顿挫之声韵表达怨诽之意,声调沈郁、蕴蓄,有幽咽、低徊之风貌。其三,析文绵密。析文指文字上的对偶,陆诗对偶数量多,且种类繁富,呈现出整饬之美;析文亦有剖析之义,在结构上,表现为铺衍,在句法上,表现为绵密,陆诗整体呈现出"细密"的风貌。这些审美质素共同构成了陆机诗歌的“绮靡”风貌。

西晋;陆机;诗歌;绮靡

陆机在《文赋》中首次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这一诗学观,并在创作中践行之。钟嵘《诗品》云:“陆机为太康之英”,[1](p3)陆机诗作典型地代表着西晋诗歌的“绮靡”风貌。关于“绮靡”之内涵,学界有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①可参看笔者论文《河洛文化与西晋诗风新变》对“绮靡”义界研究的综述,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13年11月,第203-205页。,如唐人李善在《文选》注中释“绮靡”为“精妙之言”,[2]今人周汝昌曾对“绮靡”之本义进行溯源:“‘绮’,本义是一种素白色织文的缯……靡靡,‘细好也’……‘绮靡’一词,不过是用织物来譬喻细而精的意思罢了。……都是精致美妙义。”[3](p60-61)笔者认同李善和周汝昌对“绮靡”内涵的界定。然而,前辈学者的用语如“精妙”、“细好”等,多从理论上着意探讨,少有结合晋人的诗作来论证,不易使读者精确地把握其内涵。诚如王国维先生所言:“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4](p359)陆机诗歌的“绮靡”风貌亦当由一定的艺术形式建构而成。因此,本文拟立足陆机具体的诗作,以陆机《文赋》、陆云《与兄平原书》等西晋文献为切入点,力求在还原西晋诗歌语境的基础上,从陆机诗歌语言形式上的辞采、声韵,结撰方式上的析文等角度,发覆陆机诗歌的“绮靡”风貌,并以此为基点,透视西晋诗歌的“绮靡”特质。

一、辞采清绮

陆机于《文赋》中明确提出“遣言贵妍”,重视辞采之美,在具体的诗歌创作中,亦着力践行这一原则。《晋书》本传称其“天才秀逸,辞藻宏丽”,钟嵘《诗品》亦赞其“才高辞赡,举体华美”,即是对其辞采的肯定。综观陆机诗歌,其辞采可用“清绮”二字概括,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造语清雅。受礼乐文化审美观的影响,“雅”是西晋诗人普遍的审美追求,不仅如此,洛下清谈亦尚“雅”,二者内涵虽有不同,却在西晋诗人身上有一定程度的交会,陆机诗歌语言的清新雅致,即体现着两种审美观的融合。最直接的表现,是陆机诗歌中基本不用俗语、直语,崇尚文言、成词。如《于承明作与士龙》:“婉娈居人思,纡郁游子情”,以“婉娈”状深思之貌,以“纡郁”摹郁结之乡情。《从军行》:“溪谷深无底,崇山郁嵯峨。”其中“深无底”出自《列子》:“革曰:‘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郁嵯峨”出自东汉诗人秦嘉之《诗》:“岩石郁嵯峨”。又如《赠冯文罴诗》:“发轸清洛汭,驱马大河阴。”其中“洛汭”语出《尚书》,《文选》李善注云:“《尚书》曰:‘东至于洛汭。’孔安国曰:‘水北曰汭。’”“大河”即黄河,语出《楚辞·九章·悲回风》:“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又如《赠弟士龙》诗:“行矣怨路长,惄焉伤别促。”其中,“惄”为忧思之意,语出《诗经·小雅·小弁》:“我心忧伤,惄焉如捣。”[5](p971上)又如《日出东南隅行》:“暮春春服成,粲粲绮与纨。”其中“暮春春服成”语出《论语》,“粲粲”,鲜盛貌,语出《诗经·小雅·大东》:“西人之子,粲粲衣服。”[5](p989下)陆机的《君子行》,全诗20句,基本上句句有来历,于词语的雕琢达到了极致,其绵密的用典,使得诗歌的意蕴格外丰厚,语言看似平实,实则高度凝练、典雅。此外,陆机诗歌特别讲究练字。如《拟今日良宴会》:“高谈一何绮,蔚若朝霞烂”,一“绮”字,道尽高谈言辞的华美、风流之致;《于承明作与弟士龙诗》:“感别惨舒翮,思归乐遵渚”,一“惨”一“乐”,分别状诗人感别之情、思归之志,情怀毕现;《日出东南隅行》:“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着一“餐”字,从视觉转向味觉,彰显秀色之美妙,造语清新;《齐讴行》:“洪川控河济,崇山入高冥”,李善注曰:“毛苌《诗传》曰:控,引也。苏秦曰:齐有清济浊河”,[2](p430上A)此处“控”、“入”两字,勾勒出齐地黄河、济水相接,崇山高耸入云之貌,精警动人。

其二,设色清绮。《文赋》曰“藻思绮合,清丽芊眠”,即是陆机对清新绮丽之辞采的体认,体现出陆机于“艳”的审美追求。陆机诗歌的辞采之美不仅存于一字一词,很多篇什皆精美如画,物象的色彩与情感的基调完美融合,整体呈现出清绮之美。如《日出东南隅行》:

扶桑升朝晖,照此高台端。高台多妖丽,濬房出清颜。淑貌耀皎日,惠心清且闲。美目扬玉泽,蛾眉象翠翰。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窈窕多容仪,婉媚巧笑言。暮春春服成,粲粲绮与纨。金雀垂藻翘,琼佩结瑶璠。方驾扬清尘,濯足洛水澜。蔼蔼风云会,佳人一何繁。南崖充罗幕,北渚盈軿轩。清川含藻景,高岸被华丹。馥馥芳袖挥,冷冷纤指弹。悲歌吐清响,雅舞播幽兰。丹唇含九秋,妍迹陵七盘。赴曲迅惊鸿,蹈节如集鸾。绮态随颜变,沈姿无定源。俯仰纷阿那,顾步咸可欢。遗芳结飞飙,浮景映清湍。冶容不足咏,春游良可叹。[6](p652-653)

郭茂倩《乐府诗集》云:“陆机‘扶桑升朝晖’,但歌美人好合,与古词始同而末异”。[7](p410)郭氏所云古辞,即汉乐府《陌上桑》。古辞中,正面描写罗敷之美的仅有四句:“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6](p260)而在陆机这首诗中,通篇皆为正面描摹,全方位铺叙佳人容仪之美、藻饰之美、才艺之美,淑貌、美目、蛾眉、鲜肤、秀色、婉媚、粲粲、藻翘、琼佩、悲歌、雅舞、惊鸿、绮态等辞,可谓尽态极妍、绮丽华艳,仿佛美的盛宴,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诗歌中不唯用这些华丽的辞藻,尚嵌有许多富有清美色彩的文辞,如清颜、清尘、清川、清响、冷冷、幽兰、清湍等,形容佳人惠心亦用“清且闲”,此点受洛下清谈学风影响,表现出陆机对清美的钟爱;此外,陆机喜以玉拟佳人之姿容,且以玉为藻饰之美,如“美目扬玉泽”、“琼佩结瑶璠”等,瑶与璠皆为美玉,此点与魏晋以来的审美风尚有关,先秦及汉代,人们多以玉比德,魏晋以来,人们多以玉比拟人的仪容之美,如嵇康、裴楷、卫玠等,皆有“玉人”之誉。可见,陆机的审美观深受洛下清谈学风影响。清人陈祚明评曰:“撰句矜秀,是晋人正格。较陈思饶静气,比子桓少余姿。”[8](p295)其静气正体现在于清美文辞的运用,如形容佳人舞姿的辞语,“绮态”与“沈姿”相对,“浮景”与“清湍”相映,华丽与清美文辞的叠用,使诗歌整体呈现出清雅而又绮丽的风貌。

又如《赴洛道中作诗二首》其二: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振策陟崇丘,安辔遵平莽。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顿辔倚高岩,侧听悲风响。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6](p684)此诗作于元康二年(292)陆机赴洛途中。[9](p84)依据诸家的研究成果,陆机初次入洛的时间为太康元年,此时洛下清谈学风已渐渐复起,且陆机在洛阳约有一年的居留时间,应该可以感受到洛下的清谈学风。由“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诗句来看,辞采与心境相契合,描绘出玉宇深沉、明月朗照万物的清澄之美,这种清澄、静美之意境当与玄学的浸染有关。

又如《招隐诗》:

明发心不夷,振衣聊踯躅。踯躅欲安之,幽人在浚谷。朝采南涧藻,夕息西山足。轻条象云构,密叶成翠幄。激楚佇兰林,回芳薄秀木。山溜何冷冷,飞泉漱鸣玉。哀音附灵波,颓响赴曾曲。至乐非有假,安事浇淳朴。富贵苟难图,税驾从所欲。[6](p689-690)

清人吴淇指出:“‘轻条’二句,翻左思‘岩穴无结构’,言大人幕天席地,即此轻条密叶便是云构翠幄,又何必结构也?‘激楚’以下,是申明左思不必丝竹意。‘激楚’、‘回芳’,舞名,借以当风。言清风徐来,树木婆娑,便是一部丝竹。”[10](p244)在此,吴淇指出陆机《招隐诗》所师法者乃为左思《招隐诗二首》其一,为方便讨论,兹录此诗如下:

杖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严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白雪停阴冈,丹葩曜阳林。石泉漱琼瑶,纤鳞或浮沈。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秋菊兼糇粮,幽兰间重襟。踌躇足力烦,聊欲投吾簪。[6](p734)

由两诗的章法与命意看,确有相似之处,然对于谁师法谁的问题,学界存有争论①如徐传武先生以为陆诗先出于左诗,参看《左思〈招隐诗〉三题》,《枣庄师专学报》,2000年第1期,第78—79页。。俞士玲先生在前人基础上,指出陆机、左思等《招隐》诗同作于元康三年(293)前后,[9](p98-102)有较为细致的考证,可据。陆机《招隐诗》以丰赡清丽之辞采描绘幽人居所:幽人以轻盈的枝条为屋宇,以浓密的绿叶为帷帐,清风徐来,芬芳萦回,山泉泠泠,清越之音不绝,坐得天地之至乐。此诗流露出作者愿就隐者之清幽的意趣。朱熹指出此种写作方式与《招隐诗》本义不合:“淮南小山作《招隐》,极道山中穷苦之状,以风切遁世之士,使无暇心,其旨深矣。其后左太冲、陆士衡相继有作,虽极清丽,顾乃自为隐遁之辞,遂与本题不合。”[11](p6)左思为隐遁之辞尚好理解,而以陆机来说,观其一生出处行藏,并未真正做到隐遁,何以诗中盛赞隐遁?此点实与当时的清谈学风有关。洛下清谈崇尚老庄,西晋士人虽然行动上如潘岳般“乾没”不已,但在精神层面上实有超越之处,真心向往“至乐”境界。《庄子·天运》篇郭象注曰:“自然律吕,以满天地之间,但当顺而不夺,则至乐。”成玄英疏云:“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12](p459)是以晋人于此有深刻之体悟,故而陆机能真心欣赏林泉之美,发言清丽。

陆机清绮的辞采,在西晋诗坛颇具代表性。时人及后人多以“清”或“绮”来评价西晋诗歌,如《世说新语·文学篇》刘孝标注引《晋阳秋》曰:“(潘)岳……以才颖发名。善属文,清绮绝世,蔡邕不能过也”;[13](p252-253)《文心雕龙·才略篇》:“张华短章,奕奕清畅……曹摅清靡于长篇”;[14](p700-701)《文选》张翰《杂诗》注引王俭《七志》云:“翰,字季鹰,……文藻新丽”;[2](p457上A)《文心雕龙·时序》:“然晋虽不文,人才实盛:茂先摇笔而散珠,太冲动墨而横锦,岳湛矅连璧之华,机云标二俊之采,应傅三张之徒,孙挚成公之属,并结藻清英,流韵绮靡”。[14](p674)据此,则西晋诗歌整体上均呈现出清绮之风貌。

二、流韵绮靡

“流韵绮靡”是刘勰《文心雕龙·时序》篇对西晋诗歌声韵特点的总体评价,具体到陆机,刘勰在《声律》篇则另有别调:“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若夫宫商大和,譬诸吹籥,翻回取均,颇似调瑟。瑟资移柱,故有时而乖贰;籥含定管,故无往而不壹。陈思潘岳,吹籥之调也;陆机左思,瑟柱之和也。……又诗人综韵,率多清切;《楚辞》辞楚,故讹韵实繁。及张华论韵,谓士衡多楚,文赋亦称知楚不易,可谓衔灵均之声余,失黄钟之正响也。”[14](p553)刘勰在此论及声律的两个问题,一曰宫商之和,“异音相从谓之和,指句内双声叠韵及平仄之和调”,[14](p559)潘岳、陆机等诗人之例,意在说明“陈思潘岳吐音雅正,故无往而不合。士衡语杂楚声,须翻回以求正韵,故有时而乖贰也。左思齐人,后乃移家京师,或思文用韵,有杂齐人语者”;[14](p561)二曰句尾之韵,刘勰承张华之论,指出陆机诗文的音楚问题,故而不易叶韵。在此,刘勰似乎未详察陆机在用韵方面取得的成绩,未能客观反映出陆机于声律论形成之贡献。陆机诗歌究竟具备怎样的声韵特质,学界少有人系统地探讨,笔者以为,“流韵绮靡”亦可谓对陆机诗歌声韵特点的恰当概括。

陆机入洛之初,因其吴地语音与西晋都城洛阳语音体系差别较大,其诗文被指出有“音楚”现象。陆云《与兄平原书》:“张公语云云,兄文故自楚,须作文。为思昔所识文”[15](p140),明确指出陆机往昔诗文与北方洛阳雅音体系相乘,在声韵上有错讹之处。为融入洛阳文化圈,二陆兄弟善加学习中原音韵,陆云《与兄平原书》透露出此种讯息:“云再拜:……曹志,苗之妇公,其妇及儿,皆能作文。项借其《释询》二十七卷,当欲百余纸写之,不知兄尽有不?李氏云,‘雪’与‘列’韵,曹便复不用。人亦复云,曹不可用者。音自难得正。谨启。”[15](p145)《释询》,当为韵书。这其中还涉及一个复杂的问题,曹志之用韵与李氏之用韵有差别,故而陆云颇为苦恼,感叹音自难得正,说明其时尚无标准的韵书,细微之处难以定论。

通过对洛阳语音体系的学习和揣摩,陆机于声韵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文赋》中首次提出著名的声韵理论:“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虽逝止之无常,故崎锜而难便。苟达变而相次,犹开流以纳泉。如失机而后会,恒操末以续颠。谬玄黄之秩序,故淟涊而不鲜。”[2](p256上A)对于此段话,历代学者均给予高度关注,李善注云:“言音声迭代而成文章,若五色相宣而为绣也。”五臣注进一步申明:“音声,谓宫商合韵也。至于宫商合韵,遞相间错,犹如五色文采以相宣明也。”[2](p256上A)徐复观先生以为,“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是“就文章的韵律而言。此时四声之说未出;但音声有高低、长短之不同,自有歌谣以来,即有自然地感觉。故《诗三百篇》各章韵脚,平者皆平;仄者皆仄,很少有例外。而一句或一篇之中,由声调之不同以构成文章中的韵律,亦有自然地流露;但尚无此自觉,以作原则性之提出。由音声之迭代,即由不同声调的更迭使用,使每一声调皆能发挥文章韵律中的作用,有如五色因互相比较配合而色泽更宣明以成其锦绣一样。”[16](p135-136)王运熙、杨明先生指出,此为“第一次明确提出对于作品的声音之美的要求”,“音声之迭代”指“作文用字声音须有变化,避免单调,还须配合和谐”。[17](p107)按照诸家阐释,陆机这里的“音声”系指两个方面,一为句内平仄之韵,一为句尾之韵,表明陆机已经具备自觉的声韵意识。陆机的声韵理论,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首倡之功,虽然说法较为宽泛,而“后来范、沈声律之论,皆滥觞于此,实已尽其要妙也。”[16](p134)

由陆云《与兄平原书》中,可看到陆机在声韵方面取得的进步:

《喜霁》“俯顺习坎、仰炽重离”,此下重得如此语为佳,思不得其韵。愿兄为益之。

音楚,愿兄便定之。

“撤”与“察”皆不与“日”韵,思维不能得,愿赐此一字。[15](p139-141)

《九悲》多好语,可耽咏,但小不韵耳。[15](p141)

诲颂兄意乃以为佳,甚以自慰。今易上韵,不知差前不?不佳者,愿兄 小为损益。[15](p146)

陆云就诗文的声律问题与陆机进行探讨,并向陆机请教,可见,陆机对诗文声韵的掌握超过了陆云。

在具体的诗歌创作中,陆机甚为讲究声韵的运用。如《长歌行》和《赴洛道中作》其一,在句尾用韵方面,两首诗皆为隔句押韵,《长歌行》一韵到底,押“覃”韵,《赴洛道中作》其一则诗中换韵,分别押“侵”韵和“覃”韵,两首诗通篇皆押平声韵,此点与近体诗的要求相同;在句中平仄方面,因不了解西晋时的标准音韵,尚无法做出切近事实的解读,倘以后世较为成熟的声律标准来衡量,则《长歌行》中“逝矣经天日,悲哉带地川”句、《赴洛道中作》其一中“永叹遵北渚,遗思结南津”等句,平仄使用情况已相当规范,表现出陆机对声韵的把握。又如与曹丕的同题之作《燕歌行》,句尾所押皆为平声韵;而曹丕的《燕歌行》则间取仄韵,如押“望”字、“叹”字等。两相比较,平声韵一韵到底,意脉更为连贯,因平声本身即具有柔而长的特点,更适合表达深挚、宛转的思妇怀远之情致。清人陈祚明有“平畅,其音差亮。”[8](p304)之评,指出其音韵上的胜处。日本学者兴膳宏先生,分别就《文选》所收曹植五言诗18首(乐府除外)和陆机五言诗27首(乐府除外)展开研究,通过对比二人的用韵情况,发现曹植“在平声韵的诗中,大大超过三分之一以上的联犯有上尾”,[18](p283)陆机的诗歌“对上尾作了相当有意识的回避。”[18](p286)可见,从曹植到陆机,于声韵的认识又前进了一大步。

陆机于诗文的声情关系亦有深刻体悟。其《遂志赋》序云:“昔崔篆作诗以明道述志,而冯衍又作《显志赋》,班固作《幽通赋》,皆相依仿焉,张衡《思玄》,蔡邕《玄表》,张叔《哀系》,此前世之可得言者也。崔氏简而有情,《显志》壮而泛滥,《哀系》俗而时靡,《玄表》雅而微素,《思玄》精练而何惠。欲丽前人,而优游清典,漏幽通矣。班生彬彬,切而不绞,哀而不怨矣。崔蔡冲虚温敏,雅人之属也。衍抑扬顿挫,怨之徒也。岂亦穷达异事,而声为情变乎!”[19](p2010上)陆机已经认识到声为情变的道理,并指出班固有彬彬之雅致,其《幽通赋》切而不绞,哀而不怨;冯衍势处穷途,其《显志赋》抑扬顿挫,有怨诽之声。如果说陆机《燕歌行》与《董桃行》平缓之声韵,可以代表其哀而不怨之声情特点,那么,《悲哉行》之抑扬顿挫,则能反映出陆机的怨诽之意:

游客芳春林,春芳伤客心。和风飞清响,鲜云垂薄阴。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翩翩鸣鸠羽,喈喈苍庚吟。幽兰盈通谷,长秀被高岑。女萝亦有托,蔓葛亦有寻。伤哉客游士,忧思一何深。目感随气草,耳悲咏时禽。寤寐多远念,缅然若飞沈。愿托归风响,寄言遗所钦。[6](p663)

郭茂倩《乐府诗集》云:“《歌录》曰:‘《悲哉行》,魏明帝造。’《乐府解题》曰‘陆机云:“游客芳春林。”……言客游感物忧思而作也。’”[7](p899)清人何焯云:“《悲哉行》缘情绮丽,斯为不负。此入洛之后,为北士所轻而赋。”[20](p923)何焯既指出此诗的作时,又赞其为缘情绮丽之代表。士衡本自命不凡,入洛后却为北士所轻,且客游独然,无所依托,倍增怀乡之思。全诗以乐景写哀情,通篇浸润着浓郁的感伤,因其感伤,故而有幽愤之气,发诸声韵,则句中平仄交替,抑扬顿挫,尽显低回、忧郁之情思。句中仄声字很多,如好、被、有、客、气、咏、若等,而“游客芳春林,春芳伤客心”句已俨然入律;句尾平仄交替使用,如响与阴、气与音、羽与吟、谷与岑、士与深、草与禽、念与沉、响与钦等,抑扬顿挫。清人王夫之评曰:“音响节族,全为谢客开先,平原所云‘谢朝华’、‘启夕秀’者,殆自谓此。”[21](p32)

陆机的诗歌创作显示出其对情韵规律的把握。萧涤非先生在研究杜甫诗歌的基础上,于诗歌的情韵关系有具体分析:“平声韵东、冬、江、阳等便适合表达欢乐、开朗的情绪,而尤、幽、侵、覃等则较适合于表达忧愁。”[22](p109)试以萧氏所总结之情韵规律来观照陆机诗歌,以上所举《长歌行》押“覃”韵,《赴洛道中作》其一押“侵”韵和“覃”韵,《董桃行》依次押“侵”韵、“覃”韵、“尤”韵、“之”韵和“覃”韵,《悲哉行》押“侵”韵,这些韵脚正与陆诗忧愁、悒郁之情感基调相合。其他抒发别离之情的《豫章行》、《答潘尼诗》、《赠冯文罴诗》、《赠尚书郎顾彦先诗二首》其一等诗,抒发内心苦闷之情的《长安有狭邪行》、《猛虎行》等诗,抒发怀乡之情的《赠从兄车骑诗》,抒发离乡之情的《赴太子洗马时作诗》,抒发怀远之情的《拟行行重行行》,抒发感时之悲情的《春咏》诗等,均押“侵”韵。

陆机对诗歌声情韵的探讨及运用,为中国诗歌声韵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诗中平仄的讲究,致使诗歌声调呈现出沈郁、蕴蓄之特点,句尾“侵”韵和“覃”韵的大量运用,又使得诗歌整体呈现出幽咽、低回之风貌,此为陆诗“流韵绮靡”的主要表征。

三、析文绵密

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篇中提出“析文”一词,又在《丽辞》篇中于其内涵有进一步的阐发:“至魏晋群才,析句弥密,联字合趣,剖毫析厘。”[14](p588)傅刚先生据此指出:“‘析’字一般解释为对偶,实则不仅指对偶,还有剖析的意思,即刘勰在《丽辞》中所说的‘剖毫析厘’。晋人作诗,句法已很绵密,一层紧接一层,欲说尽说透,不留下多少回旋的余地,所以意思详备,铺藻工缛,与建安时‘不求纤密之巧’(《文心雕龙·明诗》)的精疏文风不同,此则为‘析文’。”[23](p148)是以析文既指文字上的对偶,又有剖析之义,指句法上的绵密。

对偶,刘勰称之为“丽辞”,即骈俪之辞,丽为偶意。《文心雕龙·丽辞》篇云:“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至于诗人偶章,大夫联辞,奇偶适变,不劳经营。自杨马张蔡,崇盛丽辞,如宋画吴冶,刻形镂法,丽句与深采并流,偶意共逸韵俱发。至魏晋群才,析句弥密,联字合趣,剖毫析厘。”[14](p588)刘勰由先秦的奇偶适变,到汉代以后的有意崇盛丽辞,再到魏晋的析句弥密,大致勾勒出历代诗人的对偶呈递增的趋势。然综观晋前诗歌的发展,在对偶方面,陆机较前代及同时代的诗人探索得更为深入。诚如明人许学夷所云:“用意俳偶,自陆士衡始”[24](p90)。现以具体作品来考察陆机诗歌中的对偶:

如《从军行》:

苦哉远征人,飘飘穷四遐。南陟五领巅,北戍长城阿。溪谷深无底,崇山郁嵯峨。奋臂攀乔木,振迹涉流沙。隆暑固已惨,凉风严且苛。夏条集鲜藻,寒冰结冲波。胡马如云屯,越旗亦星罗。飞锋无绝影,鸣镝自相和。朝食不免胄,夕息常负戈。苦哉远征人,抚心悲如何。[6](p656-657)

全诗共20句,除首尾4句外,其余16句皆以对偶形式出现。详观其对偶,不仅句对,且意对,首两句以叹征人之苦起,末两句以叹征人之苦结,中间16句,先以6句铺写空间之广阔,继以4句描摹季候之推移,后复以6句勾画战争之酷烈场面,其中“‘胡马如云屯’,应北戍。‘越旗亦星罗’,应南陟。”[20](p923)

全诗不论句法还是意脉,皆层次井然,结构谨严,不仅显示出陆机的匠心,亦反映出西晋诗歌如丝织品般细密的风貌。对于陆机作此诗的用心,清人吴淇《六朝选诗定论》有精彩评点:“以‘苦哉远征人’起,以‘苦哉远征人’结,中间却用十六句,分作南北两行,如大官卤簿然。一队一队,排得十分整齐,固是创格。至其构意之精,又非人所及者。看他作此诗未申纸时,本要从远征人心处写起,他开口时却不急说,姑借旁人口中,先唤一句‘苦哉远征人’便住,却又口中南一句、北一句,冬一句、夏一句,絮絮叨叨,一连十六句,只从他身边说去,曾无一字痛痛说到心里,若令从征人有习苦不言非意。却忽然又借旁人口中再唤一句‘苦哉远征人’,乃急急抢人一步,扑到他心里,曰‘悲何如’?令他兜的猛惊,痛酸欲绝,把前身边苦都撮上心来。妙极!妙极!‘南陟’六句,地利之苦。‘隆暑’四句,天时之苦。‘云屯’六句,人事之苦。”[10](p256)

又如《猛虎行》: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整驾肃时命,杖策将远寻。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雀林。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衿。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6](p666)

《文选》李善注云:“《古猛虎行》曰:‘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野雀安无巢,游子为谁骄。’”[2](p427上A)观陆机此诗,以《猛虎行》所喻砥砺节操入笔,以明夙志,又以时命加身、所行与平素操守极相违背之事实,综写内心的冲突与痛苦。因此,此诗可谓陆机流露心曲之作。元人刘履《风雅翼》推测此诗的系年:“士衡既入洛,羁寓久之。虽或就仕,时国中多难,顾荣劝其还吴,不听。此篇之作,其在斯时乎?”[25](p72下B)依据《晋书·陆机传》,顾荣劝陆机还乡当在永年元年(公元301)之后,此诗概作于此时。虽为杂言,形式上却极为工整,基本上通篇对偶。尤其是“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雀林”、“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等句,堪称工对。在这种抒写危苦之情的诗中,陆机依然注意到诗歌形式的整饬,可见其“用意俳偶”之态度。

又如《赠弟士龙诗》:

行矣怨路长。惄焉伤别促。指途悲有余,临觞欢不足。我若西流水,子为东峙岳。慷慨逝言感,徘徊居情育。安得携手俱,契阔成騑服。[6](p680)

全诗共十句,前八句皆为对偶;后两句形式上虽不对偶,“騑服”为并驾之马,措意为偶。

综观陆机的诗歌,对偶的运用非常普遍,如《于承明作与士龙》《君子行》《赴洛道中作诗二首》《折杨柳行》《赠从兄车骑》等诗,均为着意用偶之作。檀晶以日僧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所总结的29种对偶来观照太康诗坛,统计出25种对偶方式,而陆机诗歌之对偶,就有天文门、时令门、地理门、宫室门、人事门等23种之多,[26](p92-94)于此可概观陆机诗歌中对偶的运用情况。对偶的大量运用,使得诗歌呈现出整饬之美,此为西晋“绮靡”诗风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来看“剖析”。剖析,即刘勰在《明诗》篇所谓的“剖毫析厘”,作为一种诗歌结撰方式,在结构上,表现为铺衍,在句法上,表现为绵密。陆机《拟古诗》较能代表这种特色。据钟嵘《诗品》,陆机《拟古诗》有十四首,《文选》载有十二首,分别为《拟行行重行行》《拟今日良宴会》《拟迢迢牵牛星》《拟涉江采芙蓉》《拟青青河畔草》《拟明月何皎皎》《拟兰若生朝阳》《拟青青陵上柏》《拟东城一何高》《拟西北有高楼》《拟庭中有奇树》《拟明月皎夜光》等。这些拟作取法于“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1](p6)的《古诗十九首》,被钟嵘誉为“篇章之珠泽,文采之邓林”。[1](p5)试来对比阅读《古诗·行行重行行》与《拟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古诗·行行重行行》[6](p329)

悠悠行迈远,戚戚忧思深。此思亦何思,思君徽与音。音徽日夜离,缅邀若飞沉。王鳍怀河岫,晨风思北林。游子眇天末,还期不可寻。惊飚褰反信,归云难寄音。伫立想万里,沉忧萃我心。揽衣有余带,循形不盈衿。去去遗情累,安处抚清琴。

——陆机《拟行行重行行》[6](p685-686)

古诗浑朴自然,闺人思远之意款款而出。士衡诗则密密写来,虽亦言闺人之思,实已渗入诗人浓浓的怀乡之意,开篇著一“忧”字,此怀思便多了几分凝重。古诗前六句为铺叙,士衡诗前六句则加入许多抒情元素,且在句法上增加叠字对偶、顶针修辞法,整饬而绵密。古诗结构单一,通篇以思妇口吻道出,士衡诗则回环往复,前六句以闺人之思着笔,中间六句描摹游子情状,后六句又回到闺人之佇立怀想,诗意绵密感人。此种结构与张华《情诗》组诗非常相似。张华此种结构方式分布在五首诗中,而陆机则凝聚在一首诗中。陆机诗从句法到结构到诗意,皆绵密细致,表现出西晋诗歌“细密”的风貌。对于此诗,后人多有评议,清人贺贻孙《诗筏》曰:“《拟行行重行行》篇云:‘揽衣有余带,循形不盈衿,’即‘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意也。不惟语句板滞,不如古人之轻宕,且合士衡十字,综一‘缓’字包括无遗,下语繁简迥异如此,便知作者身分矣。结云‘去去遗情累,安处抚清琴’,即‘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意也。彼从‘弃捐’二字说来,无可奈何,强自解勉,盖情至之语,非‘遗情’也。若云‘去去遗情累’,则浅直已甚矣。”[27](p153-154)又如吴淇《六朝选诗定论》评此诗曰:“此首尾全依原诗,中间小错。‘惊飚’二字,拟原诗‘浮云蔽白日’句,是晋人伎俩。‘佇立’二句,稍脱原诗,故佳。‘揽衣’句,从‘衣带日已缓’句变来,若无‘循形’句累之,则亦居然汉句矣。”[10](p246)贺贻孙、吴淇分别指出陆机诗歌有繁句、累句,而这正体现着陆机剖毫析厘的结撰方式。张仁青先生指出,此亦为西晋诗人普遍运用之手法,“应以一言蔽之者,辄增为二言,应以两句成文者,必分为四句。而排比属对,亦力求其工切与流利,较前期作品进步甚多。”[28](p75-76)

再来对比阅读《古诗·明月何皎皎》与《拟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霑裳衣。

——《古诗·明月何皎皎》[6](p334)

安寝北堂上,明月入我牖。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踟蹰感节物,我行已永久。游宦会无成,离思难常守。

——《拟明月何皎皎》[6](p687)

两首诗均为闺人望月怀远之主题,然风貌差别很大。古诗直抒胸怀,情感单纯真挚;拟诗在情感的抒发上则丰富得多,不仅分别着眼闺人、游子之离情,且以明月、凉风、寒蝉等凄清之物色勾起闺人之离思、衬托闺人心境之落寞,以世情的无奈来映衬游子心绪之纷乱,增加了情感的厚度,具有深切的当下之感,体现出陆机诗歌“情繁”的特点。古诗以明月着笔,明月仅为一个相思的触点,拟诗则铺写明月之清辉、闺人揽月入手之情状,体现出陆机诗歌析文之特点。清人王夫之赞曰:“平原拟古,步趋如一。然当其一致顺成,便尔独抒高调。一致则静,静则文。不问创守,皆成独构也。”[21](p174)陆机综合运用感物、析文等结撰手法,使拟诗在意境、韵致方面,较古诗有许多胜处,典型地代表着西晋诗歌特有的风貌。析文作为一种诗歌的结撰方式,被陆机广泛地运用于诗歌创作,使得诗歌在形式上犹如美丽的丝织品,呈现出整饬而又细密的风貌。

总之,“绮靡”之本义为精美细密的丝织品,陆机诗歌风貌亦可以“绮靡”之本义来作譬:“剖毫析厘”之结撰方式,象征着“绮靡”绵密之纹理;清绮之辞采,堪比“绮靡”美丽之花色;幽咽、低徊之声韵,正与“绮靡”柔美的特质相契合。这些审美特质,皆非仅为陆机诗歌所特有,而是代表着西晋文士的审美趣味,因为刘勰《文心雕龙》所谓的“结藻清英,流韵绮靡”、“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皆是就西晋诗歌的整体风貌来讲的。

[1](梁)钟嵘.诗品[A].(清)何文焕.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1.

[2](梁)萧统.日本足利学校藏宋刊明州本六臣注文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3]周汝昌.陆机《文赋》“缘情绮靡”说的意义[J].文史哲,1963,(2).

[4]傅杰.王国维论学集[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

[5](唐)孔颖达.毛诗正义[M].(清)阮元.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2009.

[6]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7](宋)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8](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9]俞士玲.陆机陆云年谱[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10](清)吴淇.六朝选诗定论[M].扬州:广陵书社,2009.

[11]郭齐,尹波.朱熹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

[12]刘文典.庄子补正[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

[13]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14]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15]黄葵.陆云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8.

[16]张少康.文赋集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17]王运熙,杨明.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18](日)兴膳宏.《宋书·谢灵运传论》综说[A].六朝文学论稿[C].长沙:岳麓书社,1986.

[19](清)严可均.全晋文[M].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北京:中华书局,1958.

[20](清)何焯.义门读书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7.

[21](明)王夫之.古诗评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22]萧涤非.杜甫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1980.

[23]傅刚.魏晋南北朝诗歌史论[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

[24](明)许学夷.诗源辩体[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25](元)刘履.风雅翼[M].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

[26]檀晶.西晋太康诗歌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7](清)贺贻孙.诗筏[A].郭绍虞,富寿荪.清诗话续编[C].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28]张仁青.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M].台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

责任编辑 邓 年

I222

A

1003-8477(2017)06-0130-08

冯源(1974—),女,文学博士,郑州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河南工程学院人文社科学院讲师。

河南工程学院博士基金(D2014030);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杜佑《通典》与中原文化(2014BLS001)。”

猜你喜欢
声韵陆机诗歌
诗歌不除外
九江县民歌三声腔的统计与分析
黄耳传书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贺《红叶微刊》上线
诗歌岛·八面来风
中国诗歌声韵演变发展略
彭泽县桐城方言音系研究
从《文心雕龙》看刘勰对陆机的批评
浅论陆机诗歌中的时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