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戒毒模式心理行为干预路径的思考

2017-03-07 12:38余青云余功才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吸毒者戒毒生理

余青云,余功才

(1.荆楚理工学院,湖北 荆门 448000;2.湖北省沙洋强制隔离戒毒所,湖北 钟祥 431929)

351戒毒模式心理行为干预路径的思考

余青云1,余功才2

(1.荆楚理工学院,湖北 荆门 448000;2.湖北省沙洋强制隔离戒毒所,湖北 钟祥 431929)

近年来,湖北省戒毒系统主动适应转型需要,初步形成了以“三期一延伸”为主线、以“五个重建”为核心的351戒毒模式。根据2013年对出所三年以上的戒毒人员回访调查,保持操守率达26.56%,351戒毒模式初见成效。从吸毒的心理机制、戒毒的心理机制入手,来探究351戒毒模式心理行为干预的路径选择。

戒毒模式;心理行为;干预

一、吸毒的心理机制

毒品成瘾,是指吸毒人员因反复使用毒品而导致的慢性复发性脑病,表现为不顾不良后果、强迫性寻求及使用毒品的行为,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个人健康及社会功能损害。〔1〕

(一)生理因素

补偿理论认为,吸毒者神经系统缺乏某些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在人体中具有控制情绪的作用,如果缺乏这些化学物质,就会使人处于一种不良的精神状态中,当吸毒者发现毒品可以帮助他们摆脱冷漠、抑郁等精神问题时,就会不断重复地使用它们。〔2〕现代功能影像学技术论证,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奖赏系统,所有成瘾药物都能够使脑内奖赏系统激活,“心瘾”是由奖赏效应造成的,成瘾者的脑部也可在相关视听觉刺激下产生一定的兴奋。

(二)心理因素

国外很早就采用MMPI测试吸毒群体发现,吸毒者具有较低敏感性、高冒险性与冲动性。与正常人相比,吸毒者具有控制点固着于外部、认知风格消极、应对方式较差等基本特征。吸毒作为一种偏离和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在产生之前,吸毒者必定经历一个心理危机的过程。科乐尔布调查发现,在被调查的吸毒者中,有86%的人在吸毒以前是精神不正常的。通常来讲,吸毒是人们在空虚、挫折和压力之下,寻求解脱和逃避现实的一种方法。

(三)家庭与社会环境因素

有研究指出,同伴的吸毒行为和态度可以直接预测个体吸毒行为。吸毒者身边较为亲密的人,大多数对吸毒者采取了积极的态度,尊敬、支持和照顾吸毒者。另外,缺乏社会支持和社交技巧可能使青少年成为吸毒的高危人群,因为缺乏社交技巧的个体趋向于被亲社会的同伴群体拒绝,从而与其他反社会的吸毒同伴群体产生联系。许多研究也表明,吸毒成瘾者普遍存在较低的社会支持。〔3〕

二、戒毒的心理机制

“一朝吸毒,十年戒毒,终生想毒。”复吸率非常高的原因是什么,彻底戒除毒瘾难究竟难在何处?

(一)吸毒的生理依赖

生理依赖性又称身体依赖性,是指由于反复连续用药后可产生一系列的躯体方面的损害,出现由于生理功能改变而产生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即药物戒断综合症。它使人非常痛苦,甚至有生命危险,往往伴随强烈的用药渴求心理和强迫性觅药行为。就消除生理依赖而言,有两方面的问题有待解决和需要加以重视:一是完全治愈中枢神经的局部病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二是在急性脱毒治疗阶段,生理上的反应带来的戒毒恐惧心理不利于一旦复吸后重新戒毒。如何降低戒毒带来的生理反应程度,应当是戒毒研究需要继续关注的重要内容。

(二)吸毒的心理依赖

毒品的心理依赖性又称精神依赖性,是指由于用药使人产生一种特殊的欣快感和欢愉舒适的心理体验,在精神上驱使用药者表现为一种定期的连续用药的渴求和强迫用药的行为,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避免精神上的不适。一般单纯精神依赖性的病人断药后不出现明显的躯体戒断症状。

毒品不仅通过其药物作用产生生理效应,而且通过其药理作用及非药理作用产生心理效应,引起极其欢愉的欣快感和难以名状的精神冲动。毒品的这种特殊的药理作用极大地改变了吸毒者的心境和精神状态,吸毒者对毒品产生无比向往和强烈追求的愿望,形成精神上明显依赖,吸毒成瘾者习惯称心理依赖性为“心瘾”、“想瘾”或“意瘾”。“心瘾”的治疗一般情况下需要3—5年,也有10多年乃至一辈子都不能消除的,国际上达成的共识是一般情况下需要5年左右。

(三)内在的戒毒动机

趋利避害是人的共性,吸毒行为所趋的“利”是感官的刺激、心理的愉悦和对现实痛苦的屏蔽,而最终这些“利”又是有害的。在对毒品认识的问卷调查中,只有极少数人认为“毒品是一种药,让人获得刺激和享受,没有危害”;有很少的一部分人认为,“毒品只是损害本人健康”,“吸毒和吸烟一样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其余受访对象认为“毒品不但严重损害本人健康,也严重危害社会”。对于吸毒者而言,只有极少数人认识不到毒品之害。与此同时,在分析自身复吸的原因时,依然有10%的受访者认为是因为“不愿意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或是“觉得不吸毒,就找不到生活的意义”让自己重新吸毒。这说明吸毒人员戒毒内在动力的有无和强弱各不相同。

三、351戒毒模式心理行为干预的实践

351戒毒模式是基于动机强化、认知行为治疗和再社会化理论,探究如何针对戒毒人员“三期”特点,开展系统的心理行为干预,对提高戒毒康复质量非常有帮助。

(一)三期戒毒的心理历程

“三期”,是指根据吸毒人员在戒毒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戒治进程情况,将戒毒人员的所内戒毒过程划分为生理脱毒期、身心康复期和回归适应期三个阶段,实行分期戒治。

1.生理脱毒期

生理脱毒期是处于戒与不戒的冲突和生理戒毒的挣扎阶段。如果吸毒不会严重危害吸毒者身体、财产、家庭和社会关系等诸多方面,戒毒就没有必要。同样,如果吸毒者不能认识到吸毒的严重危害,戒毒的动机很难产生。当有了较强的戒毒动机并开始尝试戒毒时,戒毒者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是严重的身体不适甚至是强烈的痛苦折磨。

2.身心康复期

身心康复期是处于胜利脱毒的兴奋和持续对抗的惰性阶段。度过了身体脱瘾的痛苦折磨之后,身体会在数周之内基本摆脱强烈的戒断反应,心情也逐渐放松、开朗,内心有对自己成功戒断、不再依赖毒品的解脱感和幸福感。戒断半年之后,身体逐步得到恢复,对戒毒过程中的痛苦已经逐渐淡忘,思想已渐渐麻痹,自我控制的水平会因为懈怠而降低,生活中的挫折、负面的情绪、不期而遇的诱惑情景都可能导致强烈的吸毒欲望被激发,一个偶然的事件都会为自己找到再吸一次的理由,进而不可自拔。

3.回归适应期

回归适应期是处于常态的稳定阶段。一般经过一年以上的持续停吸,毒瘾记忆会逐步淡化,会进入戒毒生涯的稳定期,远离毒品成为生活的常态。

(二)心理行为干预要素分析

351戒毒模式“三期”的心理历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戒毒人员所面临的问题也各不相同。

1.激发戒毒动机

吸毒所造成的身体、财产、亲情、尊严和社会关系等诸多方面的伤害是戒毒动机产生的基本来源。我们不可能针对所有方面强化戒毒的动机,但可以在分析吸毒者背景,加强与吸毒者沟通中寻找其最为在意和珍惜的方面。以此为突破口,强化对这方面危害的认知,促使吸毒者觉醒并带动其他方面的改变。家庭和关系最亲密的人群是吸毒者戒毒动机强化的主要支持系统。由于与吸毒者长期生活在一起,家庭的关怀和帮助别人无法替代。同时,家庭和关系最亲密人群也能作为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的合作者,成为戒毒人员与提供戒毒服务的社会资源之间的中介与桥梁。

2.提升生理和心理的满足程度

为了对抗戒毒的叠加效应,戒毒者长时间要面对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极有可能产生放弃的念头。为防止戒毒行为中断,一方面,要为戒毒者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较充分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另一方面,家庭成员和关系亲密的人群要有较强的情感介入,保持理解、关怀和鼓励的态度,注意戒毒者的情绪波动,尽可能向其提供倾诉的机会,允许非破坏性的情绪宣泄。

3.降低对吸毒记忆的敏感性

彻底摆脱吸毒“心瘾”的控制需要防止吸毒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满足的记忆再次触发吸毒的动机。目前,我们还不能通过技术手段完全消除吸毒记忆,可能的途径是淡化记忆和降低对记忆的敏感性。一方面,通过对戒毒者的接纳、帮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变,在重建生活的过程中,提供其他生理、心理满足途径以转移注意力,逐步淡化他们的吸毒记忆。另一方面,戒毒者生活的各方面进入稳定之后,可以在适当的时机与其一起探讨有关毒品的话题以降低对吸毒记忆的敏感性。

(三)心理行为干预方法选择

心理行为干预是指利用各种条件,纠正戒毒者心理行为障碍,提高其生活能力,使之最终摆脱毒品,适应社会生活。其短期目标主要是通过治疗达到脱离药物的目的;中期目标是改善社会适应能力,减少犯罪,提高就业能力;长期目标是保持长期操守,保持亲社会的态度及价值观,使其重返社会生活,从事正当的职业。

1.动机强化疗法

动机强化疗法是指采用一定的治疗策略强化患者做出改变自己吸毒行为的动机,帮助患者认识目前存在的或潜在的问题,并帮助他们去处理这些问题。动机强化疗法特别适用于那些不愿意改变自己或是否改变自己犹豫不决的人。

2.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指根据认知过程影响行为的理论假设,首先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其不良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4〕其理论基础是通过识别和改变患者不合理的认知,来减少或消除不良的情绪或行为。其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变导致药物依赖者适应不良行为的认知过程,对导致药物使用的一系列事件进行干预,帮助患者有效地应付对药物的心理渴求,培养远离成瘾药物的各种技能。

3.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是基于实验心理学的成果,应用行为医学的某些理论(如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等),帮助患者消除或建立某种行为,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说明渴求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轻,并且能够通过训练而加以控制,从而在心理上逐步改变患者对渴求的一些错误观念;同时可结合场景的回避、放松技术等来减少渴求感,从而降低复吸率。

4.个体治疗或咨询

个体治疗或咨询是咨询师和患者一对一,在安静、安全、相对独立的空间中,针对患者个人的心理问题进行咨询的形式。治疗早期一般是以建立治疗性关系、激发戒毒动机为主;治疗后期主要以应对外在压力、预防复吸训练、建立家庭社会支持、重建信任、职业咨询、回归社会等内容为主。

5.集体治疗或咨询

集体治疗或咨询是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心理治疗的形式,由具有相似心理问题的患者组成一个咨询小组,通过集体内个体间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体验、学习、认识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待人接物态度和合适的行为方式,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集体治疗可以培养药物依赖者的责任感与纪律性,对药物滥用的相关问题如抑郁、焦虑、病态人格等也有效果。

6.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是以家庭为对象实施的团体心理治疗模式,其目标是协助家庭消除异常、病态情况,以执行健康的家庭功能。家庭治疗在患者戒毒一段时间后开始进行,它涉及核心家庭成员、依赖者的配偶等,治疗者指导他们如何面对依赖者以帮助他们康复。家庭治疗可监督和促进药物依赖者执行与治疗者签订的协议,保持操守。

7.善后服务

善后服务是指在初步的治疗和康复后,继续对患者进行各种心理干预,促进患者继续康复,保持和巩固所取得的疗效。在实施过程中,其治疗的时间、地点及治疗者都各自不同,一般在门诊或开放的康复医院进行,由心理学咨询师或社会工作者提供。〔5〕

成功的戒毒取决于戒毒人员在被激发戒毒动机后,不断强化并保持较高水平的戒毒动机。而在现实生活中,戒毒人员可能常面临被他人歧视、受社会排斥、遭遇生活挫折等负性事件,而导致戒毒动机弱化、信心动摇,并最终使戒毒半途而废。为此,完善351戒毒模式,提高戒毒效果,需要建立政府、社会、家庭参与的戒毒支持系统,为戒毒人员激发、强化并保持戒毒动机提供持久支持。

〔1〕 姚建龙.《戒毒条例》与新戒毒体系之运作〔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2〕 刘长想.吸毒原因系统的理论分析〔J〕.兰州学刊,2005(5).

〔3〕 吴宇棋,钱磊,杨漫欣.毒品成瘾的心理机制探究〔J〕.医学与社会,2012(11).

〔4〕 程艺萍,张鹏,陈国幸.强制戒毒所心理治疗理论及方法〔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3(3).

〔5〕 赵敏,杨德森,郝伟.药物依赖的社会心理康复治疗〔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8(3).

(责任编辑 王守明)

Thinking on Mental Behavior Intervention Path in 351 Detoxification Mode

YU Qingyun1,YU Gongcai2

(1.Jingc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ingmen, Hubei 448000; 2. Shiyan Mandatory Isolation Center, Zhongxiang, Hubei 431929)

In recent years, the drug rehabilitation system in Hubei Province has taken the initiative to adapt to the transformation needs, and initially formed a 351 detoxification model with “three stages of one extension” as the main line and“five reconstructions” as the core. According to the 2013 returnees for more than three years of drug treatment visits, the maintaining rate reached 26.56%, 351 detoxification models has got initial results. From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of drug abuse,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of drug addiction, the 351 detoxification mode of psychological behavior intervention path selection should be explored.

detoxification mode; psychological behavior; intervention

2017-03-21

1.余青云(1983-),女,湖北咸宁人,荆楚理工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物质滥用防治、人格与心理健康研究;2.余功才(1972-),男,湖北广水人,湖北省沙洋强制隔离戒毒所教育科科长,主要从事心理矫治研究。

DF34

A

1672-2663(2017)02-0105-04

猜你喜欢
吸毒者戒毒生理
戒毒人员外出探视管理及戒毒人员意见调查分析
打破生理“平衡”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拒绝“毒”侵要打持久战
吸毒者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浅谈戒毒康复爱心基金在戒毒康复工作中的应用
“DIY式”小创新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中的应用
不抛弃,不放弃
从“白粉妹”到“戒毒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