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主党派人才强党战略的思考

2017-03-07 12:27:31朱云慧宋乐乐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强党党派民主党派

朱云慧 宋乐乐

(1.2.农工党十堰市委会,湖北 十堰 442000)

关于民主党派人才强党战略的思考

朱云慧1宋乐乐2

(1.2.农工党十堰市委会,湖北 十堰 442000)

实施人才强党战略,提升参政能力,是民主党派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一项重大工作。本文从民主党派人才强党战略的四大瓶颈出发,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促进民主党派人才强党战略的实施。

民主党派 人才强党 参政党建设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进程中,实施人才强党战略,提升参政能力,是民主党派的一项重大任务。新世纪以来,各民主党派纷纷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上升到战略高度,把高素质的人才集聚到民主党派中来,使民主党派成为优秀人才密集的参政党,是民主党派强基固本、凸显作用的重要途径。

一、人才强党战略之于民主党派的重要意义

人才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往往能创造出巨大的财富和价值,在社会进步和发展中具有较一般人更为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各种社会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尊重人才、吸纳人才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此道理于民主党派亦通用。

2014年,在农工党十五届七次中常会上,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刘晓峰高度概括了人才强党战略的重大意义:有利于凝心聚力、保障农工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农工党自身建设的目标方向,有利于全面提高组织的科学管理水平,有利于固本强基、培优补弱、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民主党派来说,参政议政是履职尽责的第一要务,人才多寡则与参政能力的高低密切相关。协商而不决策、监督而不强制、参政而不执政、议政而不行政,是民主党派的参政特点,因此,人才资源是党派最根本的资源,是新的历史时期参政党保持进步性、有所作为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毛泽东强调:“正确的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1](P526)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大的政治生态环境里,民主党派如何履行基本职能,发挥自身作用,人才就是决定因素。《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3号文件,以下简称《意见》)、《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关于支持各民主党派中央开展扶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文件的出台,更是赋予了民主党派新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也为民主党派展现自身价值提供了更多机遇。民主党派“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一)人才强党战略是政党协商的要求

《意见》指出,政党协商是指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间直接开展的政治协商,政党协商居于七种协商渠道之首。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政党协商的基本内涵、协商内容、协商程序和保障机制,为民主党派有序参与政治、畅通表达意见提供了渠道。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制定《实施意见》,标志着多党合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随着我国民主政治进程步伐的加快,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发挥作用的空间也将越来越大,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位置越高,所需承担的责任越大,所需的能力也就更强。民主党派需牢牢抓住这一机遇,跟上中共的步伐和要求,以高素质人才为支撑,敢言、会言、能言,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二)人才强党战略是政协协商的要求

政协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指出,人民政协应当成为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代表人士团结合作、参政议政的重要场所;在政协会上,民主党派可以以本党派名义发言、提出提案。《意见》更是将“体现界别特点”作为加强政协自身建设的重点,提出“要根据界别的特点和要求开展活动,充分调动各界别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认真探索发挥界别作用的方法和途径”。每年,民主党派以界别角色参与政协协商,以提案和大会发言形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意见。人才则是民主党派将政协会开成“诸葛亮会”的重要法宝,是将党派提出的优秀协商意见转化为党政决策的智力支撑,能使民主党派成为施政的“智囊”。

二、民主党派人才强党战略的四大瓶颈

(一)基层组织思想认识不到位

从各民主党派中央提出的“人才强党”战略目标来看,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各党派中央从战略和战术上都是非常重视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上热下冷”、“上级重视基层忽视”的情况时有发生。致公党中央主席万钢曾这样形容过基层组织的作用:“打个比方,基层组织犹如人的毛细血管,中央组织犹如人的心脏,只有基层组织建设好了,全党的各项工作才能像血液从心脏流到每个毛细血管一样自如流畅、上下贯通,各项任务才能落到实处、收到实效。”[2]上级组织规划,基层不规划,特别是基层对人才强党战略的紧迫性、重要性和战略性认识不足,其对人才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上就会欠缺力度,整个党派在实施人才强党战略中就会显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

(二)人才发展受到限制

其一,宣传力度不够。我国各民主党派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员不断增加,队伍不断壮大,但在社会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是比较小的。再加上民主党派埋头做事,缺乏宣传,部分优秀党外人士对民主党派的了解只局限于课本和理论之中,在实际生活中知之甚少,民主党派自身“魅力”无法展现开去,吸引不了优秀人才的注意。部分优秀人才对党的统战方针和政策了解不充分、不透彻,担心加入民主党派对自己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不利,也不愿加入民主党派。

其二,受发展范围和比例限制。我国各民主党派对新发展成员的条件要求高,导致新发展的成员年纪普遍偏大,民主党派队伍结构出现年龄老化现象。在吸收人才时,对高学历和高职称提出严格要求的同时,受发展界别范围限制而忽视个人思想政治素质、人格魅力、实践经验和组织协调能力等,出现了成员参政议政能力与个人专业能力不匹配的状况。发展比例较严,如按照《中国农工民主党组织发展工作规程》要求,在组织发展规划方面,农工党中央总体把握每年发展比例不超过5%,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民主党派发展的规模。

(三)人才培养平台偏小、不系统

其一,人才培养平台偏小、机会偏少。一是教育培训机会偏少。如何提升党派成员的政治信念、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进而为民主党派事业发展造就一支“政治上坚定、专业上突出、群众中认同的高素质代表人士队伍”,教育培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3]但实际上,民主党派各级组织为党派成员提供的学习锻炼机会很少,多以新成员和骨干成员培训为主,且市州级及以下基层组织受经费等因素影响,培训力度和广度往往力不从心,内容多以理论培训为主,如党章、党史、统战知识,形式也以最简单的讲座为主,内容枯燥无趣,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培训效果往往不佳。二是选拔任用机会偏少。民主党派的人才培养应包含教育培训和选拔任用两个方面。民主党派优秀人才的人事安排是对他们进行培养的必经阶段。中发〔2005〕5号文件要求,凡涉及行政执法监督、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紧密联系知识分子、专业技术强的政府工作部门要重点配齐党外副职。但实际上,不少地方都未安排到位,且多是政治安排多于实职安排,副职安排多于正职安排,对于机会本来就偏少的民主党派来说,这种普遍现象无疑更加重了人才培养难度。

其二,部门衔接不紧密,人才培养不系统,出现“缺口”。民主党派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作,不能单靠民主党派组织,也需要党委统战部、组织部、人大、政协及其所在单位的大力支持。如统战部门负责培养、推荐,组织部门负责选拔、任用,由于部分党委统战部、组织部及党派成员所在单位之间缺乏有效沟通,衔接不紧密,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为政,各有各的考虑和安排,难以形成统一意见,导致民主党派优秀人才发展在得到政治上的支持和组织上的保障上不够顺畅。

(四)人才管理和考评机制不够科学

其一,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一是管理主体多,难以统一和协调。民主党派人士的领导与管理除了党派组织、党委及统战部门的政治领导,还有其所在单位的日常管理,甚至还有人大政协组织的相关管理,管理主体较多,且管理主体之间未能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互通管理体制或办法,在实际管理中难以统一与协调,易出现相互冲突的局面。二是约束力有限。由于缺乏文件的硬性规定,民主党派对其成员的管理多以引导和激励为主,约束力不够强,日常党派管理难度较大。

其二,考评机制不够科学。考评机制作为管理的重要机制,对民主党派工作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然而,在实践中,由于民主党派队伍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部分考评机制还存在着粗糙而不精细、泛泛而不具体、随意而不系统、感性而不科学等问题,容易出现一定的随意性、片面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党派工作。

三、民主党派实施人才强党战略的几点思考

(一)基层组织需牢固树立人才强党战略意识

“有为才有位”,民主党派的“有位”需靠“有为”为依托,民主党派能否“有为”、能否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好参政党的作用,关键在于自身是否拥有数量充足、质量较高、具有本党派特点和优势的人才资源。无数事实证明,民主党派之所以能够在参政议政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党派拥有一批理论功底扎实、研究能力突出、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人才。认识深度决定工作力度,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必须时刻保持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清醒认识到自身现有的人才资源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目标要求的差距,才能真正重视和行动起来,全力以赴开展工作。民主党派基层组织需按照本党派中央和上级的部署和安排,充分贯彻落实人才强党战略,将人才强党战略作为今后组织发展工作的主线,将推荐、选拔、培养、使用民主党派优秀人士的工作做细、做实、做活,营造尊重人才和人才健康成长的氛围,努力从思想、组织、制度等各方面为建设一支优秀人才队伍提供服务和支持,为党派的生机和活力注入新的血液。

(二)拓宽人才发展渠道,建筑人才高地

其一,严守人才标准。“德才兼备”是我国几千年历史总结的人才标准。对于民主党派优秀人才来说,“德”“才”亦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德”包含政治品质和道德修养两个方面。政治品质是先决条件,民主党派人才需能够坚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信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参政意识,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有正确的认识,能明辨是非,把握方向,具有奉献精神。道德修养是基本条件,民主党派代表了社会上的进步力量,在发展新党员时,应多吸收社会影响力较大、人格形象好的正能量人才,不断提升党派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

民主党派才人士“优秀”的标准应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指其专业才能,能够在业务工作中进行长期的专业研究,学术造诣深,在本职岗位上能有所建树,这是民主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基础。第二层次是指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才能,能够关注时事、关注形势,关注百姓疾苦,善于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提出合理化建议,有高度政治自觉性和参政热情,讲原则,敢于直言。

其二,加强宣传,增强民主党派“吸引力”。宣传是民主党派对自身各项工作进行展示和总结的有效方式,是树立形象的有效途径。从宣传内容上来说,应多宣传民主党派在社会改革、发展中的地位和所作的贡献,宣传民主党派优秀基层组织和代表人物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正向作用。从宣传载体上讲应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除了通过民主党派自身以及统战系统、政协部门的报纸、刊物、网站开展宣传报道以外,还可以积极利用主流媒体进行宣传。通过加大宣传的力度和广度,不断增强民主党派的社会影响力,提升民主党派自身魅力,增强对社会优秀人才的“吸引力”。

其三,拓宽发展人才的视野和渠道。一是要明确组织发展的目的性,将组织发展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参政议政工作相结合。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要把一批优秀人才留在中共党外,保证民主党派可以吸纳、培养。民主党派要乘势而上,开阔选人视野,积极加强与组织部、统战部、社会团体等有关部门的人才信息交流,实现人才发展的宽领域、广覆盖。通过采取组织推荐、群众举荐、个人自荐的方式,按照“德”“才”的标准,将一批学术地位高、社会影响大的知名专家、学者吸引到民主党派中来。

二是要紧紧依托基层组织和党员。民主党派人士多是在本单位岗位上的一线骨干,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待在本岗位上的,发现人才还是要靠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广大成员们,充分发挥“高层发展高层、骨干发展骨干”的作用,采取“领导出面做工作,组织部门跟进发展”的方式,抓住机遇,主动出击。除了党派日常活动外,还可以以举办大型组织活动为契机,发现人才,推荐人才。对他们的了解、考察等,则需要依托其所在单位的中共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要多听取中共党组织、党派基层组织和群众的意见,在发展入口上把好关,把那些得到组织肯定、群众满意度高的人才吸收进来。

(三)搭建人才培养平台,促进人才进步发展

其一,建立党外后备干部人才库并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的党外后备干部队伍,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组织保证。随着我国民主政治进程的不断加快,民主党派干部在我国各个领域的发展也迅速起来,充实党外后备干部人才库是中共对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安排和使用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等环节,不断发现、培养政治立场坚定、学术造诣高、代表性强的党外优秀代表人士,将那些政治把握、参政议政、组织领导、合作共事能力比较突出的优秀人才放在后备干部人才库中,并实施动态管理,对其政治表现、思想状况、履职尽责等情况及时掌握,为多党合作事业培养可靠接班人。

其二,积极创造学习培养机会。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学习教育培养是人才干部成长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民主党派来讲,主要是党员培训、党内安排和对外推荐,以及人才队伍的管理”。

应创造学习培训机会,提升人才队伍素质。培训既能培养干部,又能发现干部。一是利用各种资源,创造机会。民主党派机关的培训从提供培训平台的主体看主要分为三种:自主举办党员培训班、上级党派组织举办培训班、统战部举办的各类党外干部培训班。民主党派要牢牢抓住机会,为党员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民主党派成员也可以通过这些学习平台互相切磋,互相学习。二是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可在理论培训的学习中穿插一定的调查研究、外出参观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既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培训课程的趣味性,激发成员们的热情,又能开阔成员视野、增长知识。

应加强实践锻炼,以使用促培养。给那些有潜质的成员压担子,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和舞台,是组织培养的一种重要方式。一是党派内部压担子。可以为部分优秀成员安排一定的党内工作和任务,如参与调查研究、撰写社情民意、组织社会服务等工作,既能为党派发展做贡献,同时也能提升成员自身的能力和素养。二是做好对外推荐工作。做好对外推荐工作的关键在于相关部门的合作效果,如党委统战部、组织部、人大、政协等,避免出现“缺口”。要逐步形成多部门在民主党派优秀人才的推荐、选拔、使用上目标一致、人选相同、责任共担的机制,以良好的工作机制保证党派人才的教育培养和选拔使用不脱节。[4]同时以政治安排、实职任用、挂职锻炼等方式做好党派优秀人才的对外推荐。如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推荐,各级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的实职干部选拔,党派成员担任所在单位的领导职务等。

(四)健全管理考评机制,营造健康成长环境

其一,健全管理机制。 加强对民主党派人才的管理,是建设一支高素质民主党派队伍的重要保障。民主党派管理机制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文化激励、情感关怀、竞争机制、奖惩机制等,应坚持以人为本,将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在党派内部形成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

应明确管理重点。对民主党派人才的管理内容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在全面了解他们的德、能、勤、绩、廉等状况的基础上,重点突出思想状况和履职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加强教育和引导。建立人才电子档案,对党派成员的个人信息全面收集、归档入档、实时更新,实现数据化和科学化管理。

应明确管理责任。民主党派人才管理主体多,既有缺点又存在一定的优势,管理主体一旦统筹协调好,即可变劣势为优势,为党派发展推波助力。可建立包含组织部、统战部、人大、政协及成员工作单位在内的考察组,通过制定统一考察制度,相互配合,各取所需,共同担负管理职责,形成民主党派人才的培养、推荐、使用在管理大系统内互通互补。

其二,健全考评机制。应建立科学考评标准。客观科学的考评标准是建立良好考评机制的前提。民主党派考评机制要围绕党派人才的“德”、“才”标准,进行全方位考核,既要突出对党派工作“实才”的考评,又要重视“政德”的考评,从思想政治素质、参政议政能力、业务能力及个人品德修养等方面入手予以考评。

应完善考评体系。考评是推动工作的最有力杠杆。一是搭建以民主测评、民主生活会、年度述职等为主要形式的考察平台。二是多维度考评主体参评。建立领导点评、同级互评、党派成员参评多维评价主体,确保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三是强化考评结果运用,对考评结果优秀的党派人才,应着重培养并推荐任职,一方面体现考评体系的完整性,另一方面通过考评达到选优的效果。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从成员结构和整体素质来看民主党派如何强基固本[EB/OL].http://www.rmzxb.com.cn/c/2015-01-07/428304.shtml.

[3]韩金伟,栾絮洁.民主党派如何强基固本[N].团结报,2015-01-06.

[4]赵广君.关于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机制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01).

责任编辑:王相红

2016-11-25

1.朱云慧(1967—)女,河南延津人,农工党十堰市委会主委、十堰市城投公司总经理、十堰市政协常委;2.宋乐乐(1989—)女,湖北十堰人,农工党十堰市委会科员,硕士。

D665

A

1671-2803(2017)01-0019-05

猜你喜欢
强党党派民主党派
忠诚为党护党 全力兴党强党
党派之争与颜之推的历史书写
能力本位的现代调适:强党视域下政党能力建设论析
理论导刊(2021年8期)2021-09-05 03:15:48
党派我来的
理论强党在中共发展史中的重要意义与路径选择
创造(2020年6期)2020-11-20 05:58:34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强党走向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民主党派 工商联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18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