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本位的现代调适:强党视域下政党能力建设论析

2021-09-05 03:15管志利
理论导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强党政党政治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等重大命题,从根本上明确了新时代的强党目标。作为百年大党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持续增强政党能力以实现能力本位的现代化调适。“理想源流、使命源流、现实源流、问题源流”等四个方面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建设最强大的政党”,政党能力体系的理想构成及其基本要素揭示了“怎样才是最强大的政党”。新时代必须协同推进政党能力的科学调适以实现“建成世界上最强大政党”的宏伟目标。

关键词:百年大党;政党政治;政党能力;强党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21)08-0055-07

基金项目:2020年湖南省社会科学评审委员会课题“社会组织嵌入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路径选择与联动机制研究”(XSP20YBC41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管志利(1976-),男,湖南衡阳人,中共长沙市委党校(长沙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政党政治、公共政策和社会治理。

2016年习近平指出,“我们党要搞好自身建设,真正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一个政党”。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习近平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这一重要论述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坚强有力的执政党是实现强国目标的前提和保证,这就要求作为百年大党的中国共产党必须致力于政党能力的增量发展和政党效能的质化提升,在引领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使命—责任”为导向探索其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在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构中探索世界上最先进的强党机制与发展模式。

一、政党能力的因果溯源:建设最强大政党的四维动因

中国共产党是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执政,自我革命力度大、国际影响力大、所干事业最伟大,美国记者斯诺称之为“坚忍卓绝,任劳任怨,无法打败”,应该成为也必须成为世界上具有最强大政党能力的“使命—责任”型政党。

(一)“理想源流”所寄:强大的政党能力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客观要求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这种指导思想和最高理想指引着我党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性质如党章所界定的,“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但政党性质和政党党性是不同的:政党的性质是静态的,具有质的规定性;政党的党性则是动态的,具有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要求。党员个体党性原则的丧失会严重削弱政党党性,政党的党性和党员个体的党性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变化、弱化甚至变质,因此需要持续强化以维持其本质属性。尼采认为,“人是由兽而神的空中索道”,人由兽而来、向神而生,“至善至美至真”的目标虽永远无法达到,但人类却永远向往;人一旦放弃至善至美至真的目标,就会脱离索道、坠入深渊、退化为兽。锻造坚强有力的政党,也必然要求全党和每一个党员在理想信念上必须做到坚定不移,这也是政党党性的基本要求。只有用崇高理想塑造起来的政党才真正具有生命力、号召力、战斗力和影响力,但政党的党性不会因为自身执政时间的增加和党员规模的扩大而自然强大,必须持之以恒强化政党党性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如今的中国共产党是由9500多万党员组成的执政党,要保持自身坚不可摧,必须始终以崇高理想为指引,通过开展整党整风,不断提升政党能力,方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进而实现质量强党目标。

(二)“使命源流”所向:强大的政党能力是建设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客观要求

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要求党必须具备强大的政党能力。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十九大将此明确写入党章,我们坚信,牢记初心使命必将贯穿中国共产党政治实践的始终。中国能成功把“国土大、人口多、底子薄”这个历史“负担”转变为国家发展的动力,是因为具备国家能力(形成统一意志的能力)这个前提条件,而国家能力来自于由硬实力和软实力构成的党的能力结构。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把自己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通过强大的政党能力化蓝图为现实,在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二是全面建設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决定党必须具备强大的政党能力。中国共产党与欧美国家政党有着诸多方面的不同。近代欧洲是在建构起民族国家、发展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上产生政党的,建国在先、建党在后的发展模式导致欧洲国家长期以国家而非以政党为中心,政党大多处于从属地位;中国则是从“天下国家”发展到现代国家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建设者,建党、建军、再建国的发展模式使得中国共产党具有一元化领导的强大政治势能并处于国家治理的核心位置。世界上主要国家的现代化历程主要有三种路径:一种是英美式的社会中心主义模式(商人阶层主导),一种是德日式的国家中心主义模式(官僚体系主导),一种是苏中式的政党主导模式(政党组织主导)。就政党在国家现代化中的角色和功能来说,无论是资产阶级政党,还是西方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说到底都是如何适应国家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则是把国家组织起来并建设好,即引领国家现代化。在新时代的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决定党必须具备强大的政党能力。

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国追求决定党必须具备强大的政党能力。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救国”到“兴国”,从“富国”再到“强国”的历史,为人类提供了探索现代化强国建设和社会制度建设的中国方案。党的十九大报告庄严宣告,“中国正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现代化强国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向全世界宣告,“历史不会也不可能终结”。这种没有终结的强国追求决定了党必须具备强大的政党能力。

(三)“现实源流”所需:强大的政党能力是应对复杂形势和完成艰巨任务的时代需要

从长期执政来看,要维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要提升国家治理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而获得各方力量政治上的认同,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强大自身,经受住当前仍显严峻的“四大考验”,沉稳应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从长期执政的考验来看,纵观世界各国政党,苏联共产党连续执政74年(1917-1991),墨西哥革命制度党连续执政71年(1929-2000),前者于1991年垮台,后者曾因严重的腐败问题一度失去执政地位,这些均昭示着执政越久越要警惕执政的有效性。从市场经济的考验来看,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升官发财的糟粕、全程曝光的媒体、价值观念的错位都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带来重要影响,能否经受住考验,决定于制度的约束力和自身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关乎党员干部政治廉洁性问题。从改革开放的考验来看,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我们怎么看待过往,怎么继承制度,怎么走向未来,这些有关政党生长性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党是否真正强大。从外部环境的考验来看,风险治理的挑战,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冲击,逆全球化趋势加剧,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美国加紧对我国的战略遏制等等,这些发展环境的复杂变化深刻影响党的总体安全问题。党面临的“四大危险”也依然长期存在,动荡源和风险点也显著增多,要求党在坚持系统观念的基础上,发扬斗争精神,炼成强大的拒腐防变和风险治理能力,锻造高超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把党建设得像钢铁一般坚强有力。只有这样,才能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强大活力,取得反“和平演变”斗争的胜利,跳出政权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从而永葆执政党的先进性和执政的科学性。

(四)“问题源流”所迫:强大的政党能力是推进自我革命和凝聚党心民心的根本要求

一是“四风”问题树倒根存。“四风”问题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是群众深恶痛绝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党内的“四风”问题对凝聚党心民心极其不利。二是政治隐患尚未清除。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七个有之”现象仍需高度重视和从严治理,党内“四个不纯”(政治不纯、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问题,以及其他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突出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党的领导弱化、组织涣散、 纪律松弛的挑战仍客观存在。三是政治生态仍须净化。赖小民、黄兴国们所秉持的“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严重践踏党纪国法,搞坏了党内风气,侵蚀了政治生态,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變通执行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放弃管党治党责任等行为更是严重破坏党的集中统一和“红色气质”,削弱了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对此,只有锻造强大的政党、提高执政能力,方能凝心聚力、行稳致远。

二、政党能力的结构系统:最强大政党的能力体系构成

约瑟夫·奈认为,中国共产党在国内外拥有强大的软实力,在于这个政党本身具有的强大吸引力(能吸引党员和群众自愿跟随)和凝聚力,并强调把软硬实力很好结合起来的巧实力[1]。执政党执政地位的巩固既非一蹴而就,亦非一劳永逸,必须建构自身过硬的政党能力结构系统以形成政党巧实力,从而更好地巩固政权和争取广大民众的衷心拥护。

(一)能力结构:强大的政党力量是一种现代化的综合能力体系

一般认为,政党的硬实力就是传统意义上由党员人数、组织体系、领袖素质等所构成的对社会的影响力;政党的软实力是由政党的包容性、适应性、亲和力等体现出来的对社会的影响力。政党软实力可分为结构性要素和功能性要素,前者包括政治力、感召力、制度力、革新力,后者包括组织力和话语力,其发挥的好坏对政党软实力产生乘积效应或者副作用,这些功能性要素结合制度力和革新力等发挥更大的催化效应[2]。政党能力与政党的软实力和硬实力紧密相关,可归纳为组成结构和过程发挥两个方面,前者指动员社会资源和整合公共利益的能力,后者主要取决于政党制度化程度及其领导人的人格魅力。王韶兴教授认为政党能力是政党建设的价值指向,也是政党先进性的表达机制和政党执政能力的发展基础,综合性、科学性、实践性、有效性是其本质属性,是一个由治党管党、政党合作、执掌政权、领导社会、党际交往和政党学习等方面构成的能力体系[3]。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由“基础性能力、关键性能力、保障性能力、目的性能力、方法性能力”构成的能力体系,认为这是中共管党治党、治国理政本领的系统化表达[4]。张涛提出从“适应性、复杂性、统一性和内聚力”方面来衡量政党力量[5]。袁超则揭示组成政党能力支撑结构的若干重要元素(包括党纲和意识形态、政党的组织体系、领袖或领导集体、党员及其规模等),强调这些元素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制约,并提出要重视政党能力的发挥机制,以及在适应情景中政党能力的限度和边界的问题[6]。并言之,政党的力量体现为一种“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主要体现为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民心感召力、组织动员力和功能聚合力,形成于良好的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

(二)基础能力:最强大政党要以强大的“政治领导力”为核心

回首近代中国,在各种政治力量的博弈和交锋中,中国共产党顺应民意,以革故鼎新的气魄领导人民建立全新的社会主义政权。在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再走向全面建设现代化的历史征程中,中国共产党能由弱变强,最终脱颖而出并使得自身变得更加坚强有力,靠的就是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政治领导力是党的定向力、胜任力、执行力和影响力的有机统一,由此“四力”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合力结构[7],主要体现在引领政治方向、统领政治体系、决断重大事项、领导社会治理等方面[8]87-92。一是必须准确把握社会进步方向,以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支撑政治领导力、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让美好蓝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焕发时代精神。中国共产党只要把自己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就一定能确保党和国家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二是必须善于制定执行正确政策策略(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通过现实纲领以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团结和带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三是必须以唯物辩证法的哲学思维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从整体上把握革命和建设大局,把各种力量和因素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中,以“和而不同”“对立统一”的方式建立和谐的政治关系,将社会各阶层凝聚起来,引领中国政治形势向积极方向发展。通过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和卓有成效的党际协商,整合和协调各种政治力量,体现国家和社会发展核心力量的大党风范。四是必须具备强大的政治定力,以沉稳的战略定力应对时代风云变幻。战略定力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是在长期艰苦斗争中由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滋养孕育的政治基因。“乱云飞渡仍从容”,中国共产党将始终在“旗帜道路”的根本性问题上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

(三)核心能力:最强大政党要以强大的“民心感召力”为基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明确提出决定人民命运的是人民群众,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拥有强大的民心感召力的关键在于其先进的执政理念、方略和体制等得以形成的强大的民心感召力。一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理论的先进性决定了党内在本质的先进性,也决定了其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效性,从而获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二是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提升,这是其始终赢得拥护的关键所在。世界五大公关公司之一的爱德曼国际公关公司发布的全球信任度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政府信任度排名榜首。国民党十八军军长杨伯涛在回忆解放战争战败状况时,把十八军败灭的原因归于脱离和敌视人民群众,进而被淹没在人民群众的“大海”里。政治的关键在于赢得民心,政权的安危在于人心向背。政党力量的强大决定于制度化群众支持的规模及其制度化程度[9]。

(四)催化能力:最强大政党要以强大的“组织动员力”为支撑

首先,强大的组织动员力源于强大的组织体系。组织严密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其强大力量所在。大革命时期,我党凭借组织内聚合力和组织外动员力,让同盟者吃惊和敌对者叹服。党领导和组织160个工会和54万工人发动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有组织的农民1927年3月底达到800多万人,组织动员的工农运动动摇了“三座大山”在中国的统治基础。大革命失败后,我党继续组织起来,把支部建在连上,把组织延伸到基层。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一个要紧的条件,就是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10]。我党用七年时间把党员队伍和全国工农红军分别发展到30万人,全面抗战后用八年时间拥有了121万党员,领导120万人民军队和近一亿人口,开辟了近100万平方公里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多重威胁中成长为中国第二大党,科学强大的组织动员力是不断壮大的直接动力[11]。

其次,强大的组织动员力源于科学的机制模式。一是组织内动员多维多向。组织内动员在纵向上依靠先锋队机制发挥作用,以上率下、先进带后进,通过垂直贯彻落实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中央、地方、基层组织通过下管一级的行政逻辑进行动员;在横向上通过正式的组织联络各单位和部门之间的横向协作,实行人财物的资源动员,或者通过非正式的领导小组、现场办公会、联席会议等形式进行部门协同,实现资源跨部门流动。二是组织外动员有效有力。党通过组织嵌入或者组织体系延伸进行政权资源动员,成立党组、派出党工委,以组织内嵌和党管干部、人才等方式,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阵地作用和服务功能;党通过动员社会先进分子、各类群体精英以及境内外精英入党,以动员社会资源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务争取社会认同。中国共产党以这种内外互动的先锋队机制和组织嵌入机制,开启了内外双强的组织动员模式。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集中展现和注解着这种强大的组织内外动员力。

最后,强大的组织动员力源于强大的领导体系。强大的组织体系、得力的干部队伍、严密的组织纪律、共同的理想信念保证了我党强大的组织动员力。中国共产党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再组织:一是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和加强纪律建设实现再组织;二是进行组织动员力功能建设,着重构建新的意识形态功能、政治动员功能、经济动员功能、社会动员功能、文化动员功能等实现再组织;三是通过构建基层党建再组织体系,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把提高党员质量放在突出位置。

(五)保障能力:最强大政党要以强大的“功能整合力”为依归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通过不断的自我革命,展现出一种强大的功能整合力。一是在制度创新上,建立了独特的政治体制,集体领导把控全局,决策程序重视一致性和反复试验,展现出强大的领导能力,使得决策更有权威、更有效率,治理方式更加务实高效;通过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塑造了良好的党际党群关系,彰显出中共强大的全面领导力。二是在构建话语体系上,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形成了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等话语体系,凝聚起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强大吸引力。三是在发展社会生产上,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经济总量跃升世界第二位,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社会保障网,历史性解决了困扰中国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持续稳定的世界奇迹,这些巨大成就凝聚了广大民众的磅礴向心力。

三、政党能力的现代调适:最强大政党的协同发展路径

政党能力的有效提升,既有赖于理论自觉和机制完善,更有赖于实践上的扎实推进。构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能力体系,必须着眼于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以使命与责任的新视角系统谋划,顺应现代化潮流从党的“思想(观念)—领导—建设—事业—制度”的统筹视角协同发力,把党建设成为能科学调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一)求变:加快自我革命,炼成自我革新力

中国共产党拥有自我革命的天然基因和丰富经验,既有自我革命的内生需求和外部助推,更形成了自我革命的成熟机制。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两次提及党的“自我革命”,2017年1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再次提出“要兴党强党,必须以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2019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勇于自我革命”是党的鲜明品格和最大优势,要求“在新时代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中国共产党以革命的方式登上历史舞台,以社会革命的方式消灭旧制度、开展社会主义改造、进行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能够以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必须通过强化使命担当系统挖掘自我革命的内驱力,强化社会认同并引导人民群众的自组织参与以形成外驱力支撑,协同整合“物质基础力、人才凝聚力、理论引领力、历史承载力、文化推动力、社会参与力”等各类动力要素,建构起自我革命动力系统的信息反馈链条[12]。党不断应对挑战、抵御风险并能不断攻坚克难、解决矛盾,源于我们党“自我革命”的红色气质和政治勇气,即:人民立场的价值引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基本方法、民主集中制的制度支撑、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源泉、党员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习近平强调,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解决党内问题、守正和创新、严管和厚爱、组织推动和个人主动”的“四个统一”。如党在带领人民群众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通过破除“四风”顽疾的自我革命,实现了“党的领导——教育训练——适时纠错——作风建设——监督工作”的内在贯通,建构了社会革命胜利的动力机制,展现出我们党强大的自我革新力和旺盛生命力。

(二)定向:加强政治建设,提高政治领导力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一要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8]92-95。必须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要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党的历史实践反复证明,不执行好民主集中制原则,党内政治生活就不可能健康开展,党的肌体就会失去活力,一旦出现重大决策失误,将极大破坏党的事业。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要把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正确实行集中结合起来。同时要尊崇和严格执行党章党规,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三要着力提高政党领导力的科学化水平。要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有效实现人民主体地位为核心,增强全党对各种政治现象的正向影响力,大力提升党领导改革创新能力、运用制度能力、治理资源整合能力的科学化水平。

(三)铸魂:塑造过硬形象,发挥思想引领力

一要塑造具有吸引力和认同感的政党形象。从当代世界政党发展进程来看,以政党形象为核心的“政党再造”已经成为一种时代趋势,其中社会化政党、竞争型政党、效能型政党、创新型政党、服务型政党、学习型政党等都是“政党再造”的方式选择。政党形象首先体现于政党的素质和能力,政党的素质主要包括党员干部素质、内在素质和外部素质以及政治和文化素质等,政党的能力主要包括政党的建设能力、管理能力和执政能力等。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塑造主要体现在党的先进性建设和现代性建设上,前者包括形塑坚定的理想信念、确立崇高的宗旨目标、创新科学的指导思想、制定明确的路线纲领、实施灵活的政治策略、锻造严密的组织体系、制定严格的纪律规范、弘扬模范的个体实践等,后者则指党的建设的现代化水平。二要通过理论创新提升政党的理论成熟度。要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话语创新,增强政党理论的吸引力、感染力、导向力和说服力。三要找到发挥思想引领力的最佳生长点和发展模式。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其关键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要求科学社会主义必须与我国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科学对待和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处理社会主义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坚持实践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加强学习和修养锻炼中领会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思想魅力并自觉地追随行动。

(四)强基:打造过硬队伍,提升群众组织力

一要发挥“关键少数”的垂范作用,增强标准规制力。习近平提出好干部要具备五项标准,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五项标准前后一致,核心是“信念坚定、敢于担当”,信念坚定排在第一位,是其他四项标准的前提,也是敢于担当的前提;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是敢于担当的表现形式(勤政体现为勤于学习、勤于走访、勤于理政,务实体现为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清正廉洁与敢于担当相辅相成,有了清正廉洁,就有了敢于担当的可能。习近平还从信仰、信念、纪律、担当四个维度提出四个“铁一般”标准,这都是为锻造坚强有力的领导干部和优秀党员而提出的高要求。我党必须以上述标准选贤任能,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調适能力和执政本领,为使命型政党培育和储备强大的治理主体。二要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提升主体筛选力。新时代党选贤任能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和重要。习近平反复强调,要“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要“用多双眼睛看人选人”,“多从群众口碑中了解干部”。只要我们坚持唯贤是举、重在平时,严格标准、尊重民意,坚持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化发展,加强选人用人的纪律和监督、强化选人用人的责任机制和反腐败工作,就一定能选拔和培养出人民满意的优秀干部。三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党建链接力。中国共产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起点,必须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强化组织引领、能力引领和制度引领,加强企业、农村、机关、事业单位、社区等各领域党建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覆盖、全面进步和全面过硬。要善于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成社会治理优势,通过党建把党员、干部和各类精英凝聚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心骨,进而提升党的常规治理和风险治理效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和战斗堡垒作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法治型党组织,善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13]。要引领基层各级各类党组织坚决贯彻党的意志,通过资源动员、组织动员、服务链接等形式促进社会力量的生长,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服务群众的坚强阵地,助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转型。

(五)聚源:锤炼过硬作风,提升社会感召力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具备强大的人格力量,这集中体现为党的优良作风。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随党组织创建而形成,发挥了改变中国革命面貌的效能作用。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首次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提出要“使党铁一样地巩固起来”,以实现党的“大”与“强”的有机统一;党的十八大以 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作风建设,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一是以教育活动锻造优良作风。十八大以来,党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纯洁党的思想和党的作风。二是以作风建设创新思想指导强党实践。十八大以来党创新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并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深刻揭示了党的作风与权力、信念、制度、道德、家风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中坚决纠治“四风”、完善激励机制等,构成了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创新理论成果。三是以密切联系群众为重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作风建设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对党提出的道德要求,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获得群众衷心拥护,进而提升党的社会感召力,更好地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这要求必须畅通建言献策渠道和批评监督渠道,抓好关键少数、挖掘深层问题、善用互联网,完善制度、精准施策,提升党的作风建设的精准化水平,塑造优良党风带动民风和社会风气持续向好。

(六)规制:筑牢过硬制度,加强权力约束力

“规律揭示使命、规划设计路径、规矩锻造主体”,中国共产党必须在“规律维度”上掌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 ,在“规划维度”上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届接着一届干”,在“规矩维度”上让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合于法,惟有如此,才能真正锻造出一个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14]。一要优化制度化政治势能,形成强大战斗力。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指出:“官僚主义还有思想作风问题的一面,但是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中国共产党以理想信念和教育活动等要素启动价值性政治势能,并通过修订和完善党内法规优化制度化政治势能,使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成为保持党坚强有力的重要保障。这种通过列宁主义政党纪律对内整合党内秩序和自觉、对外形构政党国家一体化的治理模式,比国民党的政党发展模式更具道义和实践的正当性[15]。二要强化体制性政治势能,形成强大凝聚力。赖小民系列案件暴露了内部监督的乏力和外部監管的短板,警示必须加强监督尤其是对“一把手”的监督,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中国共产党对纪检机构进行结构性调整和重组,推进监察体制“双为主”工作流程再造,形成和完善巡视、派驻、监察全覆盖的国家监督体系,这种权力监督格局的“体制性政治势能”在有效扭转权力本位的治理困局、推动党风政风企风明显好转、凝聚“党心—民心—恒心”、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等方面将持续发挥显著的治理效能。三要强化政党法治和一元化政治势能,形成强大政策执行力。政党法治是衡量政党现代化状态的重要标尺,是对政党权力肯定和实现的过程,是新型政党文明不断提升的实现机制[16]。华东政法大学教授童之伟提出“权利法学”理论,认为只要构建可靠可行的人民(党员)的权利行使机制,就能打造出把一切权力限制住的制度“笼子”。中国共产党应继续强化对国家事业各个领域的全面领导,使公共政策进入党的议题,推动政治势能位阶不断升级以促进公共政策执行的良性落地。

综上所述,政党能力是政党生存的核心支撑,是政党发展的关键驱动和政党价值的关键表达。只有通过不断提升政党自身能力,不断增强党的“价值性政治势能、制度化政治势能、体制性政治势能和一元化政治势能”[17],才能化解政党的生存危机、规避发展风险,进而实现政党政治的健康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在于拥有强大的自我革新力、思想引领力、政治领导力、群众组织力、社会感召力和权力约束力,这是政党强大和政党自信的基础力量,也是一个相对完整和系统化的治国理政能力体系框架。中国共产党已转型为融性质、作用、角色、地位、使命、责任于一体的使命型政党[18],只有从“加快自我革命、加强政治建设、塑造政党形象、锻造优良作风、打造过硬队伍、扎牢制度笼子”等方面协同发力,才能把自身建设成为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关键性的政治保障,让党走得更加自信、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 约瑟夫·奈.中国共产党拥有强大的软实力[N].环球时报,2013-12-16.

[2]胡键.中国共产党的软实力研究[J].社会科学,2015(3) ∶ 11-17.

[3]王韶兴.社会主义政党政治视阈下的政党能力论[J].学习与探索,2012(11) ∶ 19-22.

[4]王韶兴.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主义政党政治[J].中国社会科学,2019(6) ∶ 4-24.

[5]张涛.论政党能力:特征和途径[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3) ∶ 50-54.

[6]袁超.政党—国家形态下的政党能力:一个解释中国经济转型的理论简纲[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2) ∶ 13-19.

[7]陈剑.新时代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进路探析[J].理论导刊,2020(1) ∶ 40-44.

[8]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9]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 341.

[10]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 51.

[11]韩庆祥,黄相怀,等.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 111-113.

[12]胡洪彬.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动力系统与优化路径[J].长白学刊, 2020(3) ∶ 28-37.

[13]方世南.网络强国与世界上最强大政党建设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2) ∶ 581-585.

[14]李海青,黎远波.规律 规划 规矩:理解使命型政党的三重维度[J].中国领导科学,2019(3) ∶ 46-48.

[15]石伟 .纪律塑造政党:基于政党变迁史的制度考察[J].思想战线,2021(1) ∶ 24-32.

[16]王韶兴.政党政治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 ∶ 275-293.

[17]贺东航,吕鸿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政治势能[J].东南学术,2019(6) ∶ 1-11.

[18]唐亚林.使命—责任体制:中国共产党新型政治形态建构论纲[J].南京社会科学,2017(7) ∶ 1-7.

【责任编辑:张亚茹】

猜你喜欢
强党政党政治
忠诚为党护党 全力兴党强党
忠诚为党护党 全力兴党强党
新时代推进理论强党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探析
理论强党在中共发展史中的重要意义与路径选择
切实增强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高度自觉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强党走向
台湾政党政治中的“时代力量”
关于加强我国政党政治过程的研究和教学的思考
英国政党政治与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共识
新时期中国参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内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