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宪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医院,山东 青岛 266580)
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为原发性骨良性肿瘤中的一种,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但其影像学具有一定特征[1]。本文主要研究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诊断与病理对比,并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对我院2006年8月~2017年8月这一时间段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有8例,女性占7例,年龄在28~63岁,平均年龄为(41.2±3.28)岁。股骨6例,桡骨1例,腰椎2例,胫骨3例,肱骨3例。所有患者均行X线片检查,其中有9例并行CT平扫,12例行MRI平扫与增强检查。
(1)所有患者均行X线片检查,为柯尼卡190的岛津FLEXAVISION影像系统,摄病变部位的正侧位片。(2)9例行螺旋CT平扫,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为200 mA,矩阵为512×512,层厚为5 mm,薄层重建层厚为1.25 mm,在扫描后对原始图像予以处理。(3)12例行MRI平扫与增强扫描,行快速自旋回波T1WI(TR 600ms,TE 8.9 ms)及T2WI(TR 3000 ms,TE 96 ms)、加脂肪抑制轴位、冠状位扫描,在平扫后经肘静脉注射Gd-DTPA,其总剂量为0.1 mmol/kg,之后实行T1WI(TR 600 ms,TE 8.9 ms)增强扫描。其扫描层厚在5 mm,层距为0 mm,激励次数为4。
所有研究对象均实行光镜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其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包括波形丝蛋白、平滑肌源性抗体、S-100、CD68、CD34、P63等。
病灶在长骨共13例,其中胫骨3例,肱骨3例,桡骨1例,股骨6例;而腰椎2例。从X线表现看,所有患者均为膨胀性骨质破坏,11例伴有硬化,8例磨玻璃样病变,病灶边界较为清晰,未见周围软组织肿块及骨膜反应。从CT检查看,病变区密度不均匀,主要表现为跟肌肉密度相似的软组织密度影像,骨皮质中断有3例,病灶内有骨性分隔、骨嵴6例,能够清晰地显示病灶边缘及中断、骨皮质变薄、内部骨性分隔、骨嵴、边缘硬化等改变。从MRI检查看,均为低信号或是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存在不均匀强化。其中,5例病灶内部及大病灶均为膨胀性骨质破坏,信号不均匀,且表现多样,T1WI为等低信号,T2WI为部分合并囊性改变,T1WI 与T2WI为水样信号改变,在增强后囊性改变部分无强化。另外有4例存在病灶周围骨皮质中断,对病灶周围有无软组织肿块显示更加的清晰。
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为临床上少见的一种原发性骨良性肿瘤,好发于骨骺、骨干,不会自发性消退,因此,早期诊断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其痛苦。在本次研究中,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证实,从该病症的影像学特征看,其边界较为清楚,呈现膨胀性骨质破坏,且病症周常有边缘硬化边,内可见骨嵴或是线状骨性分隔。本研究中,经过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均为膨胀性骨质破坏,病灶边界较为清晰,未见周围软组织肿块及骨膜反应[2]。从CT检查看,病变区密度不均匀,主要表现为跟肌肉密度相似的软组织密度影像,可清晰显示病灶边缘及中断、骨皮质变薄、内部骨性分隔等改变。从MRI检查看,均为低信号或是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存在不均匀强化[3]。T1WI为等低信号,T2WI为部分合并囊性改变,T1WI与T2WI为水样信号改变,对病灶周围有无软组织肿块显示更加的清晰。
总之,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学具有一定特征,结合其特征可进行疾病诊断,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在临床诊断上,可将影像诊断学与组织病理学联合起来,以提升诊断精确性。
[1] 吴二丰.长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X线特征及鉴别诊断[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4,28(04):293-295.
[2] 付建斌,鲁玉来.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12(07):86-90.
[3] 衣利磊,张家雄.原发长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及鉴别[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6,25(03):22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