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芳
(吉林省大安市安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吉林 白城 131300)
耳鸣识某种疾病的伴随症状,耳鸣的基本诊疗原则是明确并治疗原发病,针对原发病治疗后,结合患者情况在进行对症处理。主观性耳鸣是指在周围环境中无相应声源和电刺激下,患者主管感觉耳中或颅内有异响。据临床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耳鸣主调以8000 Hz最为多见,占到所有耳鸣患者的22.9%。而其响度主要集中在感觉级5-10杜比中[1]。同时,在主观性耳鸣患者中,伴有感音神经性聋者占到75.6%,存在心不良心理反应者占到86.9%。所以,耳鸣的治疗以及预后及其复杂。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探讨主观性耳鸣患者采取分期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影响其恢复的相关因素,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将我院2006~2010年期间入院治疗的主观性耳鸣患者选取200例(200耳)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12例,女性患者88例,患者的年龄分布为18~75岁,平均年龄为(52.4±14.7)岁。按照耳鸣程度分级[2]:1级12耳,2级79耳,3级62耳,4级37耳,5级10耳,左耳124例,右耳7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对于观察组,根据不同患者的耳鸣分期进行治疗;(1)低中频耳鸣患者采取地米10 mg联合银杏叶提取物87.5 mg进行治疗。(2)高频耳鸣患者采取利多卡因10 mL联合地塞米松10 mg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进行治疗:5 mg口服,一天一次[3]。
显效:患者耳鸣症状消失;有效;患者耳鸣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无效;患者耳鸣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为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应用SPSS 22.0来完成。等级资料采用t检验,患者年龄、性别、例数以及其他相关计数资料以相对数构成比(%)或率(%)表示当P<0.05时,提示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治疗后,观察组100耳中有73耳症状消失(显效),有21耳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有效),仅有6耳治疗无效。而对照组相对应的人数分别为62、17、21。观察组(94.0%)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79.0%),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对于主观性耳鸣患者来说,其耳鸣类型的不同则表示患者耳鸣频率的不同,所以其发生机制以及病理进展也不同。高频型耳鸣患者其耳鸣的发生原因可能与内耳毛细胞以及听觉神经的异常放电有关,并且其耳鸣主调为高频时,绝大多数患者听力下降区域也位于高频[4]。而低中频耳鸣可能与内耳膜迷路积水有关,耳鸣主调为低频时,听力下降也多位于相应的频率区域。所以,针对不同类型的耳鸣,采取不同方法治疗效果也不同。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94.0%)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79.0%),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由此可见,分期治疗对于主观性耳鸣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意义。
另一方面,很多耳鸣症状的出现时各种原因造成的听觉神经系统提前出现的退化反应,而退化一旦形成是很难被控制的。所以对于主观性耳鸣的治疗,其重点不在于降低耳鸣响度本身,而是重点减少原发病的发生或加重,使患者能够尽快达到最大限度的适应代偿。并且,在预后方面,刘洋[5]等人认为,起病急骤或急性期的耳鸣患者,其严重程度以及预后效果较之慢性发病耳鸣患者更低,并且治疗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对于主观性耳鸣患者,采取采取中频/高频结合药物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恢复患者正常听觉。慢性期耳鸣患者的预后表现较差,采取分期治疗更加有利于主观性耳鸣患者的听觉恢复。
[1] 孙永柱,罗家胜,刘 志,等.声治疗主观性耳鸣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11):101-103.
[2] 齐思涵,秦兆冰,陈秀兰,等.影响慢性主观性耳鸣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4,22(4):367-370.
[3] 胡娅琴,高明华,李朝军,等.慢性主观性耳鸣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探讨[J].重庆医学,2014,(33):4462-4463,4466.
[4] 马跃文,张 带,沈艺莲,等.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主观性耳鸣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4):299-301.
[5] 刘 洋,余力生,俞琳琳,等.主观性耳鸣的分期治疗探讨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2,20(3):23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