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语语音习得的跨语言影响触发模型拟构

2017-03-07 05:44
关键词:三语二语相似性

王 胜



三语语音习得的跨语言影响触发模型拟构

王 胜

(铜陵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铜陵 244000)

三语习得研究表明,三语习得受到来自母语和二语的跨语言影响,语言心理类型相似性、二语身份、语言新近和语言水平,是触发跨语言影响的主要动因。但对于这四因子在三语语音中触发跨语言影响的主导作用,且四因子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论证较少。本文主要是评述三语习得词汇、句法和语音等已有研究和模型的基础上,假定了四因子在三语语音习得跨语言影响触发中的相互制约关系,以构建出跨语言影响的触发模型。三语语音习得跨语言影响触发模型的拟构可以有助于洞悉三语语音习得过程的三种语言之间的跨语言影响以及触发因子之间复杂的制约关系,从而对三语语音习得的进一步研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同时对三语其他层面的研究具有理论借鉴意义,并且对外语语音教学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三语语音;跨语言影响;语言心理类型相似性;二语身份;语言新近

一、引言

三语习得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现已发展成独立的语言习得研究领域,在此之前一直归于二语习得研究范畴。Angelis认为三语或多语习得机制与二语习得有不同的独特之处[1]16-39。Herdian、Jessner概括出三语习得五个特点:非线性(non-linearity)、语言维持(language maintenance)、个体变异(individual variation)、依存性(interdependence)、内质变化(quality change)[2]84-98。Herdian、Jessner进一步指出,与只受到母语影响的二语习得相比,三语除了受到母语影响,还受到二语习得本身的影响[2]84-98。这不仅包括二语语言表征,还包括二语习得的学习经验和策略。三语习得研究涉及语言社会性、语言心理认知和语言教学等多个层面,其研究核心领域包括语言背景知识对三语习得的影响、跨语言影响以及三语习得的教育模式。语言心理认知层面的跨语言影响是三语习得研究中最重要的核心领域之一[3-4]19-38,。三语语音习得研究是三语习得研究的子集,其跨语言影响多因子相互关系的研究处于初始阶段,多数研究论证单个或两个影响因子对三语语音习得的影响。本文在评述国内外三语习得及语音习得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并构建三语语音习得跨语言影响多因子触发模型的假设,以期有助于了解三语语音习得过程的三种语言之间的跨语言影响以及触发因子之间复杂的制约关系,从而对三语语音习得的进一步研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且对外语语音教学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二、理论背景

(一)三语习得跨语言影响因子

Sharwood-Smith&Kellerman首次在二语习得中提出跨语言影响(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这个概念,指二语习得中母语对目标语的迁移影响[5]。Cenoz认为,三语习得中的跨语言影响显然要更加复杂,涉及到母语及二语对三语的迁移影响[6]8-20。跨语言影响触发的重要因子包括:语言心理类型相似性(psychotypology)、语言水平(proficiency)、二语身份(L2 status)和语言新近 (recency)等。

语言心理类型相似性是指习得者所感知的语言类型相似性(typological proximity) 或语言距离 (language distance)[1,7]16-39,73-93。三语习得者更易受到在语言类型上与目标语相似的语言影响。多数研究已经证明了语言心理类型相似性在确定跨语言影响源语中的重要作用[6,8]8-20,21-31。不过也有研究表明,在语言类型上与三语较远的语言对三语习得也产生了影响[9-10]379-414,295-333。语言心理类型相似性在跨语言影响中呈现其复杂性。

语言水平是另一个触发跨语言影响的重要诱因,这既包括目标语语言水平,也包括源语语言水平。研究表明,三语习得初始阶段,跨语言影响最容易触发且通常是负迁移;三语水平低,语言水平低的二语易于激活,但有水平门槛效应(threshold of proficiency level);三语水平高,语言水平高的二语或母语易于激活[1,11]16-39。

二语身份是指语言的非母语身份。二语的非母语身份使二语在三语习得中更容易被激活从而触发跨语言影响[1,6,8]16-39,8-20,21-31。语言新近是指语言新近使用。研究发现,新近使用的二语易被激活,从而易对三语习得产生影响[8,10]21-31,295-333。但研究也发现长时间没有使用的语言同样被激活[9,12]379-414,42-58。语言新近的影响也同样呈现出复杂性。

相比较国外研究,国内三语习得研究处在开始阶段。除了三语习得理论介绍外,多数研究论证了双语背景对三语习得影响且侧重于少数民族学生英语三语的习得。此类研究多数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受试对象主要选自新疆少数民族、西藏少数民族以及贵州苗族和景颇族等,少数民族语言为第一语言,汉语为第二语言,英语为第三语言。曾丽研究了语言类型相似性的影响,发现语言类型越近,越容易促成迁移[13]748-755。何晓军的研究得出同样的结论:母语藏语或二语汉语,与英语越相似,其迁移影响越明显[14]。蔡凤珍、杨忠的研究发现,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学生汉语水平对三语英语习得有显著性影响:汉语水平高,则英语水平高;汉语水平低,则英语水平低[15]。这一结论在其他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论证[13,16]748-755。

语言心理类型相似性、语言水平、二语身份及语言新近在跨语言影响触发中表现出复杂性和交互性。上述研究论证了四因子分别在三语习得中的影响,但并没有论证这四因子在触发跨语言影响中的相互依存和制约关系,且这些研究侧重于三语习得的词汇和句法等非语音层面。

(二)三语语音习得跨语言影响因子

上述对前人研究的评述表明,语言心里类型相似性、语言水平、二语身份及语言新近是三语习得非语音层面的跨语言影响重要因子。但对于这些因子是否也在三语语音习得触发跨语言影响,相关学者对此展开研究。大量研究表明,三语语音习得跨语言影响的源语主要为母语,母语语音是三语语音习得的重要迁移来源,且是负迁移[3,17]19-38,。但另有少量研究表明,二语是三语语音习得中的迁移源语,且只在三语语音习得初始阶段起作用,其原因是二语的非母语身份以及三语习得者极力避免三语产出中出现母语口音[3,18]19-38,75-90。研究表明,三语习得初始阶段,三语产出带有明显的二语口音,但二语口音随着三语水平接近目标语,而最终消失[6,18]8-20,75-90。不过,正如Llama et al指出,这些少量研究主要采用个案研究,并没有进行语音分析,因此,其结论有待于进一步考证[19]39-57。关于二语身份在三语语音习得触发跨语言影响的作用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于语言心理类型相似性在三语语音习得跨语言影响中的触发作用及与其他因子的相互关系,相关研究较少。Llama et al.的研究发现,二语身份比语言心里类型相似性更能触发三语语音习得的跨语言影响[19]39-57。国内相关学者也对此展开了初步研究。欧亚丽和刘承宇以蒙古族学生为受试对象论证英语语音习得中的跨语言影响,发现,二语汉语对三语英语语音习得影响大于母语蒙古语,尽管蒙古语与英语语言心理类型相似性最近,他们认为是二语汉语的二语身份起着重要作用[20]。夏全胜的研究则得出相反结论:中国法语学习者其法语语音习得更多受到母语汉语的影响而并非是与法语类型更加相似的二语英语的影响,研究者认为这是由母语稳定、二语易变的本质造成的[21]。孙莉以相同母语(汉语)、不同二语(日语、德语、法语)背景的三语英语学习者为受试,实证研究了语言心理类型相似性对三语英语语音解码的影响,发现二语与三语心理类型相似性程度越高,二语的语音知识越能促进三语语音解码[22]。语言心理类型相似性在三语语音习得中触发跨语言影响的作用及与二语身份的互动关系出现复杂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上述研究表明,三语语音习得表现出与三语词汇和句法习得相似的跨语言影响构式,受到二语身份及语言心里类型相似性等的影响。但对于语言水平及语言新近等因子在三语语音习得中的触发跨语言影响作用知之甚少,需进一步研究。另外,各影响因子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理清。正如Gut指出,我们对三语语音习得中的跨语言影响触发以及触发因子之间的关系知之甚少,研究深度和广度不够,多数研究是个案研究且研究结论都是基于观察数据 (observational data),研究设计中的语言组合有限[3]19-38。仍需要大量研究[3,19]19-38,39-57。为此,有必要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对三语语音习得的跨语言影响的触发模型进行假定和拟构,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三、三语语音习得跨语言影响触发模式的假定

前人研究表明,三语习得的跨语言影响触发因子涉及社会语言学、认知/心理语言学及语言教学等多个层面,母语、二语与三语在三语习得中的相互影响呈现出复杂关系,心理类型相似性、语言水平、二语身份和语言新近等在触发跨语言影响中的相互制约关系。三语语音习得中的跨语言影响触发模式假设基于三语习得研究的已有研究以及模型。

Rothman在论证三语句法跨语言影响时提出了“类型优先模型(typological primacy model)”,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个模型[23]。类型优先模型认为:三语习得者会在已知的语言中选择最恰当的跨语言影响源语;跨语言影响或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如果心理类型相似性与二语身份直接竞争,心理类型相似性更能触发跨语言影响。与类型优先模型相对,二语身份模型(L2 status model)认为二语身份阻碍了母语的影响,比心理类型相似性更能触发跨语言影响[24]。上述研究只分别论证了这两种模型在三语形态句法习得中的跨语言影响,他们在三语语音习得中的相互关系有待于研究论证。

Barkley的研究已经表明,尽管二语身份的作用也存在,但相比较而言,心里类型相似性比二语身份更能触发三语语音习得中的跨语言影响[25]。Llama et al.的研究却相反,证明相比较心理类型相似性,二语身份更能触发跨语言影响[19]39-57。研究证明,当三语语言水平低,二语语言水平高时,二语身份在在触发跨语言影响中起主导作用,且随着三语语言水平的提高而不断降低[18]75-90。但这些研究中二语与三语具有更多的心里类型相似性,所以无法确定这种主导性作用是二语身份导致还是心里类型相似性导致的。两种模型结论相反,分别强调心理类型相似性和二语身份在跨语言影响触发中的主导性作用。Barkley的研究表明,造成这种形象的原因可能是二语与三语的语言水平[25]。Barkley在研究中加入了语言水平这个变量,两组受试的二语,其中一个与三语具有心理类型相似性,另一个则不具有心理类型相似性,且两组二语语言水平高,结果表明,具有与三语心理类型相似性的二语在跨语言影响触发中起主导作用[25]。

基于上述的模型和研究,本文就三语语音习得跨语言触发模型可以做如下假定:

A. 对于三语语言水平为初级,当二语语言水平为常量时,语言心理类型相似性在跨语言影响触发中的作用大于二语身份,二语身份大于语言新近(心理类型相似性>二语身份>语言新近);

B. 某一因子在跨语言影响触发中的主导作用并不否认其他因子作用;

C. 单就语言心理类型相似性本身而言,语言水平高比语言水平低更能触发跨语言影响,二语身份和语言新近同理;

D. 随着三语语言水平不断提高,或是语言心理类型相似性或是二语身份或是语言新近,其在跨语言影响触发中的作用随之不断降低,并随着三语语言水平越来越接近其母语水平而最终消失。

三语语音习得伴随三语习得的整个过程,触发跨语言影响的四个因子——语言水平、心理类型相似性、二语身份和语言新近,呈现出动态的相互制约关系。四个假定是对这种制约关系在三语习得不同阶段触发跨语言影响中的表现进行了描述。假定A是针对三语习得初学者;假定B与C是针对三语习得中间阶段;假定D是针对三语习得最后高级阶段。

(一)跨语言影响触发因子优先度

假定A认为,三语初学者的语言知识远少于已习得的母语及二语语言知识。在此情况下,三语初学者不得不借助于已有的语言知识来促进三语语音学得。Ringbom认为,越是三语习得初级阶段,初学者越易于借助于已习得的语言[26]44-69。为了填补三语习得初始阶段的知识空白,习得者不得不借助于已有的背景语言相关知识,因而来自母语或二语的负迁移发生的概率较高。一般认为,母语对三语语音习得产生巨大影响,且表现为负迁移[26]44-69。二语对三语语音习得的影响鲜有发现,且只限于三语语音习得的最初阶段[18]75-90。在最初阶段,三语语音习得者对三语语音不熟悉,没有掌握,所以,二语身份遏制了母语的迁移影响,而成为主要触发因子,二语成为迁移的主要来源,但其过程是短暂的[18]75-90。不过,最初阶段的二语身份主导作用受制于二语语言水平,研究发现二语水平应处于中等水平。

至于三语语音习得最初阶段的二语身份主导模式,有学者假定认为,由于母语的习得机理与外语习得机理不同,同属于外语的二语及三语他们的习得机理相似,因而在三语语音习得的最初阶段,由于三语语言知识处于空白状态,习得者不得不借助于相似的二语习得机理[3,12,18]19-38,42-58,75-90。此外,有研究发现,习得者心里情感因素也制约了三语语音习得最初阶段的母语迁移影响,尤其是习得者的语言态度。因此,三语语音习得最初阶段的二语身份模式是二语和三语相似习得机理及习得者心里情感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语身份在三语语音习得最初阶段的主导触发作用是短暂的,随之三语语音习得进入高级阶段、三语语言水平的提高、习得者的三语语言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加,二语影响逐渐消失,母语成为迁移的主要源语[18]75-90。二语身份作为触发跨语言影响主导地位的消失,意味着其他因子地位的上升,鉴于前人研究没有发现语言新近的主导作用,可以推定语言心理类型相似性或二语语言水平成为主导触发因子[19]39-57。Ringbom认为,语言习得总是在搜寻语言之间的相似性,因而语言相似性在语言习得的最初阶段发挥重要作用[26]44-69。而Barkley的研究表明,在二语语言水平一定的情况下,语言心理类型相似性为触发跨语言影响的主导因子[25]。因此,可以假定,在二语语言水平为常量的情况下,三语语音习得初级阶段中,各影响因子在触发跨语言影响中的主导优先度,即,语言心理类型相似性在跨语言影响触发中的作用大于二语身份,二语身份大于语言新近(心理类型相似性>二语身份>语言新近)

(二)中高阶段的各触发因子相互关系

在三语语音习得过程中,最初阶段,二语身份成为跨语言影响主导触发因子。尽管前人研究发现二语是三语语音习得最初阶段的主要迁移源语,但同时发现习得者二语水平较高且最近仍在使用二语[7,10]73-93,295-333。Llama等的研究发现进一步证明二语身份的主导作用,但也发现心理类型相似性在三语语音习得中的作用不可忽略[19]39-57。Wrembel的研究发现同样证明了,除了二语身份的主导作用,习得者具有很高二语水平且二语与三语具有更强的心理类型相似性[18]75-90。因此,基于已有研究发现,可以假定,在三语语音习得的各阶段,某一因子的主导作用并不否认其他因子的跨语言影响触发作用。

研究表明,在三语语音习得的最初阶段,二语水平高的习得者得分高于二语水平低的习得者,这说明二语水平高的习得者表现好于二语水平低的习得者[3,27]19-38,。Garcia认为,随着二语水平的提高,习得者越来越接近二语者,即二语者而非单语者习得三语,因而习得者的元语言意识(metalinguistic awareness)不断提高,这有助于促进三语或更多语言的习得。这表明二语身份在跨语言影响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受到二语水平的影响。Garcia的研究中的二语与三语同时具有心理类型相似性。Gallardo的研究证明,对于二语者,其母语水平越高,越能成为三语语音习得中跨语言影响的源语[28]。因此可以假定,心理类型相似性、二语身份、语言新近等在跨语言影响触发中的主导作用受其语言水平影响,语言水平高的表现好于语言水平低的表现,这说明语言水平高比语言水平低更能触发跨语言影响。

多数学者认为,随着三语水平接近其母语水平时,由于三语语言知识并不少于二语或母语,所以语言心理类型相似性或二语身份或语言新近在触发跨语言中的作用降到最低,并最终消失[2,18-19]84-98,75-90,39-57。Ringbom认为,目标语水平越低,已习得的背景语言越容易成为跨语言影响的源语,随着目标语的水平提高,其背景语言的影响不断减少,直至最终消失[26]44-69。

四、结语

本文在述评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对语言心里类型相似性、语言身份、语言水平及语言新近等在三语语音习得中触发跨语言影响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进行了假定,并构建了反映这些因子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模型。这种三语语音习得中的跨语言影响触发模式的构建重要意义在于,有助于更清楚了解三种语言之间的复杂影响关系,这对三语语音习得的进一步研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且对三语其他层面的研究具有理论借鉴意义。同时,有助于更好的了解外语语音教学中的制约因素和积极因素,从而有效的促进外语语音教学。

[1] Angelis G De. Third or Additional Language Acquisition[M].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2007.

马达加斯加蓝宝石和克什米尔蓝宝石有些相似,都略带迷人的紫色调,因此常常可以产出皇家蓝或者矢车菊蓝,这是其他产区的蓝宝石无法比拟的。另外,马蓝的颜色异常美丽多彩,可以与优质的斯里兰卡蓝宝石相当,而且透明度与净度也不错。

[2] Herdina P, Jessner U. The Dynamics of 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 [G]//Cenoz J, JessnerU. English in Europe: The Acquisition of a Third Language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2000.

[3] Gut U. Cross-Linguistic uence in L3 Phonological Acquisi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lingualism, 2010, 7(1).

[4] Cenoz J, Hufeisen B, Jessner U.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 Psycholinguistic Perspectives[C].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2001:2.

[5] Sharwood-Smith M, Kellerman E.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Second Language: An Introduction[G]// Sharwood-Smith M, Kellerman E.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UK: Pergamon,1986:1-9.

[6] Cenoz C. The Effect of Linguistic Distance, L2 Status and Age on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G]//Cenoz J, Hufeisen B, Jessner U.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 Psycholinguistic Perspectives.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2001.

[7] Jaensch C. 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 Where Are We Now?[J]. Linguistic Approaches to Bilingualism, 2013, 3(1).

[8] Hammarberg B. Roles of 1 and L2 in L3 Production and Acquisition[G]//In Cenoz J, Hufeisen B, Jessner U.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 Psycholinguistic Perspectives.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2001.

[9] Angelis G De. Interlanguage Transfer of Function Words [J]. Language Learning, 2005, 55(3).

[11] Tremblay M-C.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 Role of L2 Proficiency And L2 Exposure[J]. Clo/opl, 2006, 34(1):109-119.

[12] Angelis G De, Selinker L. Interlanguage Transfer and Competing Linguistic Systems in the Multilingual Mind[G]// Cenoz J, Hufeisen B, Jessner U.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 Psycholinguistic Perspectives.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2001.

[13] 曾丽. 儿童三语习得中元语言意识的发展对我国少数民族外语教育政策制定的启示[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1(5).

[14] 何晓军. 三语习得中的语言迁移影响——以四川藏族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为例[J]. 外国语文, 2014(1): 140-144.

[15] 蔡凤珍, 杨忠. L2(汉语)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L3(英语)习得的影响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0(2): 10-13.

[16] 刘懋琼. 平衡双语者与非平衡双语者三语习得对比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 2014(2): 107-108.

[17] Lecumberri M-L-G, Gallardo F. English EFL Sounds in School Learners of Different Ages[G]// Mayo M-P-G, Lecumberri M-L-G. Age and the Acquisition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Clevedon, UK: Multilingual Matters, 2003: 115-135.

[18] Wrembel M. L2-Accented Speech in L3 Produc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lingualism, 2010, 7(1).

[19] Llama R, Cardoso W, Collins L. The Influence of Language Distance and Language Status on the Acquisition of L3 Phonolog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lingualism, 2010, 7(1).

[20] 欧亚丽, 刘承宇. 语言距离对英语作为第三语言学习的蒙古族学生语音迁移的影响[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9(4): 93-97.

[21] 夏全胜. 中国学生法语元音发音过程中迁移现象的实验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0(5): 79-88.

[22] 孙莉. 语言相似性对语音解码的语际影响——中国日语和德/法语L2学习者学习L3 英语单词的差异[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3): 28-35.

[23] Rothman J. L3 Syntactic Transfer Selectivity and Typological Determinacy: The Typological Primacy Model[J].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2011, 27(1): 107-127.

[24] Falk Y, Bardel C. Object Pronouns in German L3 Syntax: Evidence for the L2 Status Factor[J].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2011, 27(1): 59-82.

[25] Barkley S. The Acquisition of Orthographic-Phonological Correspondence Rules in L2 and L3 Portuguese: Error Resolution, Interference, and Generalizability[D]. Graduate School of University of Florida, 2010.

[26] Ringbom H. The Role of the First Language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1987.

[27] Garcia A. The Effects of L2 Proficiency on L3 Phonological Acquisition: A Preliminary Test of the L2 Proficiency Hypothesis[M]. Somerville, MA: Cascadilla Proceedings Project, 2013: 173-186.

[28] Gallardo F. The Languages of the Multilingual: Some Conceptual and Terminological Issues[J]. IRAL-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48(2-3), 2010: 91-104.

(责任编校:叶景林)

2016-10-14

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SK2015A535)

王胜(1970-),男,安徽含山人,讲师,博士。

10.15916/j.issn1674-327x.2017.03.018

H313

A

1674-327X (2017)03-0063-05

猜你喜欢
三语二语相似性
中国大学EFL班级的二语自我分型特征分析
一类上三角算子矩阵的相似性与酉相似性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三语习得研究评述
浅析当代中西方绘画的相似性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
低渗透黏土中氯离子弥散作用离心模拟相似性
国内外三语教育研究对西藏三语教育研究的启示
哈萨克斯坦“三语政策”及其影响分析
浅议蒙汉杂居地区的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