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飞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亚洲新安全观探析
王亚飞
(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随着时代的发展,安全的理念在全球不断盛行,以认同理念、共同理念、协同理念、和同理念这一“四同”理念解读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新安全观,得到了亚洲其他国家甚至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认同。与此同时,亚洲新安全观这一概念不仅符合亚洲人的利益,也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共同维护亚洲地区的安全,为世界其他地区提供了可行的蓝本。在未来,亚洲各国和地区的都将携起手来,共建美好亚洲家园,实现亚洲永久安全。亚洲的永久安全又为世界安全奠定基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安全根基,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使得亚洲新安全观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我们坚信,亚洲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人类命运共同体;探析;亚洲新安全观
国家之间的安全问题近期成了热点,中美两国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一直自觉主动的承担着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其中两国至少就三大安全问题进行了协商讨论,即朝核问题;萨德问题;中美贸易和投资问题。因近期国际局势不稳定,朝鲜半岛情况复杂,中美两国的安全稳定则显得尤为重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有助于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是为人类所共享的重大举措。因此,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和平,稳定和合作的亚洲新安全观十分必要。目前,最应当解决的是亚洲当前最具影响力的安全问题。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1],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不同的场合向不同的国家展现和宣传人类共同体理念,并以此为契机,表现出中国作为世界性的大国,十分积极主动的关注当前亚洲各国和地区所面临的问题,贡献了解决矛盾的最佳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那么习近平主席多次谈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究竟是什么?它是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相应的,在2014年5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亚信会第四次峰会上提出了亚洲新安全观后,这一理念便被亚洲各国和地区所接受,影响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受众人数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亚洲新安全观持续不断融入新的元素,是一个不断长期发展的理念,它作为一个总体安全理念,不仅包括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等传统威胁,现今又加入了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等多个层面的非传统挑战,既包括热点敏感问题,如朝鲜核问题,萨德导弹系统问题;又包括环境安全、网络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等[3]。它是依据中印两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进行的创新与发展,并以中国“同”的理念为核心。中国“同”的理念,简单来说,就是以认同理念、共同理念、协同理念、和同理念为基石。以保卫人民安全为己任、以守护地区安全为保证、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根本、以整个亚洲自己的意念为主导、共同维护好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等综合安全。中国“同”理念的传播,将有利于推动亚洲安全走向世界安全,形成合作、安全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表示,“亚洲仍是全球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但安全风险和挑战也在增多。各种安全挑战相互叠加,使亚洲地区潜在风险增大。”[4]中国感谢亚洲各国和地区带来的共同发展机遇,并且愿意持续良好的保持这一愿景,但当前最紧迫的是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是朝核问题,此前美国国务卿蒂勒森访华时指出,希望中方能够主动对朝方施加压力,减弱和消除当前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总体战略抉择上不排除使用武力。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表示,尽管“中美在朝核问题上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希望整个朝鲜半岛核问题能够安全有效的解决”[5],但就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手段存在差异,中方明确表示:坚决反对使用武力解决朝核问题,希望通过积极对话等外交手段协商解决。美国因而觉得中方对朝制裁力度不够,这是不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从来不能一蹴而就,中美两国还需要继续磋商。
第二是萨德问题,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强调,中方多次表明立场,坚决反对韩方部署不符合规定的措施。韩方维护自己国家主权与领土安全,军事上部署力量保卫国家无可厚非,但问题是萨德导弹系统配备的雷达探测距离可达2000公里以上,监测范围不仅超越整个半岛,还会覆盖中国的大片领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韩方在考虑本国的安全利益时,损害到了邻国的安危,造成整个地区的不稳定因素的上升,打破了区域战略间的“生态平衡”,这可能会造成相当严重的后果,韩方不能也不应该做出这一错误决定。
第三是中美贸易与投资等合作领域问题,两国的对抗与冲突曾给双方的经济都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尤其以美国经济危机期间,美国为保护本国利益,加强贸易保护、贸易壁垒等非法行为,使得中美双方投资安全都不能得到保证,造成美国金融崩溃,导致美国人民失业率飙高,增加了大量不可控制的挑战与危机。导致两国经济安全面临严重冲击,双方协定不能按时按量按质完成,“贸易与投资”成为国家之间博弈的牺牲品,那么,糟糕的局面该如何解决?
问题总要得到解决,危机永远伴随着机遇,当前亚洲区域三大最具影响力的安全问题,不仅仅影响亚洲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同时也影响着世界的繁荣与稳定。习近平主席多次表示,安全问题是国家发展之中最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中国必须建立新的安全机制,以亚洲新安全观为导向,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基石,以人类整体性安全为根本,是解决当前亚洲安全问题的根本之策,也是解决世界安全问题的重要举措。
只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解决当前亚洲安全问题。今年3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关于阿富汗问题第2344号决议,并且在3月23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同样通过决议,都是首次载入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理念得到了世界范围的认同,中国声音成为世界性的向导,中国智慧成为世界性的创举,中国道路成为世界性的创造。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承诺,“中方愿同广大联合国会员国一道,按照安理会决议要求,共同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交流互鉴、清洁美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7]中方一直以来,都期盼亚洲乃至世界各国和地区共同维护地球村的安全与稳定。中国理念的力量,在国际中越发成为世界和平发展的希望,“思想是推动人类发展的先导,是引领历史进步的旗帜。”[8]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够得到世界的认同,根本上切合了联合国的宪章与宗旨,符合最广大国家或地区的利益,融合了世界范围内的思想的共鸣。
这体现了安全领域的内外兼顾,内部建立国家新安全机制,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命运共享、利益共享、成果共享实现亚洲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与稳定;外部施行包容共建理念,以平等、合作、互助的思想使各个国家和地区彼此信任。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探析亚洲新安全观要做到以下四“同”理念。
第一,认同理念。以认同思想为前提,“历史是一面镜子,要以史为鉴,文化自信”[9],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纵观历史的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莫不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持久的感染力、深远的影响力,对个人,民族和国家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但是,一个国家想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就不能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现存制度和理念,一定要走出自己国家的特色之路。这也正是习近平主席所说:“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10]解决自己国家的问题,当然要结合本国的具体国情,就可能产生无数种不同的声音与结果。正因如此,当周总理的“求同存异”这一理念,自万隆会议提出之后,便被亚洲乃至全世界国家所接受,每个国家都可以从其他国家找到彼此认同的理念,作为大家共建的前提,搁置不同的争论,以时间与实践来证明国家道路建设究竟该通往何处会更好。中国则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基石,不断通过实践的方式,如在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建立孔子学院,宣传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一定不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让他国明白中国维护亚洲地区安全的诚意。亚洲其他国家乃至世界其他地区也可以以此为蓝本,找到彼此认同的理念,共同维护地区安全。
第二,共同理念。以共同利益为核心,“‘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11]马克思以唯物史观的角度表达了利益是一切斗争的核心,正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史记·货殖列传》指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12]国与国之间交往最根本的动力就是利益,因而每个国家都想要实现本国利益最大化。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想要发展的更好更快,就必须寻求国际合作与国际交往,以实现各国最大利益公约数为前提、以明晰各国相同的意愿为基础、以稳定各国地区的安全为原则、以完成各国发展的目标为动力、以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为目的。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发展中的理念,使其不断发展完善。同时又以构建科学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反过来推进亚洲乃至世界安全的发展。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萨德事件就致使中韩两国共同利益受损,韩国以损害中方利益为前提,部署反导弹系统,导致中国民众自发起来抵制购买和使用韩国产品,韩国损失达4万亿韩元,多家工厂与企业倒闭,国内一片混乱。经济安全无法得到保证,一系列的问题无法得到解决,致使国内百姓受苦。这一反例证明要维护双方共同利益才能实现国与国,地区与地区的安全。
第三,协同理念。以协同合作为保证,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这样表述,“一切的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尽管竞争把各个人汇集在一起,它却使各个人,不仅使资产者,而且更使无产者彼此孤立起来。”[13]人们的矛盾源于对物质的共同追求和彼此沟通方式的不恰当,人们无法合作是由于竞争使人与人之间有了隔阂,没有了交流,同样,国家是由单个人组成的,国家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因此,习近平主席在亚信第五次外长会议中说道,“互谅互让,坚持对话协商和平解决争议。‘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弱肉强食有违时代潮流,穷兵黩武缔造不了和平,互谅互让才能带来稳定,坚守道义才能赢得持久安全。”[14]国家交往实践首先要注重共识,从双方对话着手,在谋求本国利益的同时也要寻求与他国合作。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经济之间相互交融,去合作化只会导致国家经济倒退,无数的历史证明“闭关锁国”是要亡国的,全球化才是历史的必然,逆全球化这一概念本身会被时代所终结。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促进国家和地区转换合作方式,用对话与协商的方法促进亚洲新安全观的发展。
第四,和同理念。以和同发展为目的,习近平主席指出:“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15]和平与认同的广泛性成为世界的共识,朝核问题的解决一定要以和同发展为主,以地区安全和人民安全为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包含的和同发展体现了党自十八大以来,为中国和平崛起,否定某些国家的大国威胁论作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逐渐成为全球化时代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安全核心理念。尽管某些西方国家倡导逆全球化和不断发动非正义的战争,亚洲新安全观这一理念还是被全亚洲乃至全球所认同。
由此可见亚洲各国和地区有能力、有信心,在四“同”理念下,维护本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共同促进“和谐”建设,保障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利益。与此同时,不仅可以保障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和平发展,更为整个世界的和平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此为根基,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也契合了亚洲乃至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发展的亚洲新安全观这一深刻内涵。它传承和创新了“同”的理念,彰显了中国改革开放成为现代化国家所作出的重大理论贡献。这一理念不仅凝聚了亚洲国家与地区的共识,还促进了世界其他国家与地区平等、团结、协作、共赢。它推动形成了更加公正合理的亚洲新安全观,相应的,更加完善的亚洲新安全观丰富的内涵又不断发展和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中国积极倡导和践行亚洲新安全观,表明了中国的态度与决心。在亚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人民正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时愿意支持和帮助亚洲各国人民实现各自的美好梦想,同各方一道努力实现持久和平、共同发展的亚洲梦,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16]中国不仅有这种意愿,他认为还需要让亚洲乃至世界看到中国想要和平的态度和决心,共同维护亚洲新安全观,走出一条认同、共同、协同、和同的亚洲安全之路。在萨德问题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不能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一部分国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国家不安全,更不能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17]中国坚持通过政治对话与协商,以理服人,以德服人,体现出一贯的立场与诚意,推己度人,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同时,谋求共同的合作和发展,韩国作为中国之友邻,希望能够放弃错误的做法,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与亚洲各国共建地区的安全与合作,共享亚洲的安全稳定与和平发展。
其次,中国积极倡导和践行亚洲新安全观,表明了中国大国风范与责任。中国努力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在推进亚洲安全方面发挥了表率作用。在朝核问题上中,中国政府积极斡旋,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无论是曾经的六方会谈,还是现如今的中美双方就朝核问题的协商,都是由中国积极主动承担下来,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直希望整个亚洲地区能够在和平与稳定中发展。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中国愿意承担更多维护和平的责任,也有能力承担,尽显了大国风范与责任。并在“一带一路”项目中,习近平主席坚持中国与沿线国家坚持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比强调利益优先的国家做法要仁义的多,以能力承担责任,构建责任共同体,中国为亚洲乃至世界树立起了榜样。
最后,中国积极倡导和践行亚洲新安全观,表明了亚洲安全是亚洲自己国家能够解决的安全问题。亚洲国家与地区安全的问题,终究是亚洲国家与地区自己所引起的问题。亚洲各国与地区作为亚洲的一部分,它的安全问题事关亚洲各国。习近平主席表示:“亚洲是由各个情况复杂、发展程度参差不齐的国家组成,安全问题不是一国或几国能够解决的,需要亚洲各国通力合作,同时亚洲人民欢迎世界各国为亚洲安全问题的解决建言献策。”[16]我们都相信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与地区能够携手同行,共同解决亚洲问题,打造出一个安全稳定的亚洲。中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不仅以积极的态度联合各个志同道合的国家与地区,还尊重本国人民的意愿,以人民共同意愿为主导,以亚洲新安全观这一概念为宗旨,使亚洲新安全观深入人心,实现成为再没有战争发生的大洲,我们相信,亚洲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一直以来,中国人民都期盼和平,反对非正义的战争,同样,中国作为亚洲其中的一个国家,一直也为亚洲能够真正实现和平而努力奋斗。在未来,亚洲各国和地区的都将携起手来,共建美好亚洲家园,实现亚洲永久安全。亚洲的永久安全又为世界安全奠定基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安全根基,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使得亚洲新安全观不断被赋予新的安全内涵。
[1] 狄更斯. 双城记[M]. 张玲, 张扬, 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1.
[2] 朱婧. 从十个热词看习近平“七一”讲话[N]. 中国日报, 2016-7-1(2).
[3] 李庆功, 藤建群. 应对美日安全威胁应各个击破[N]. 人民日报, 2011-11-15(1).
[4] 董春岭. 杜尚别峰会推进:“亚洲新安全观”[N]. 法制日报, 2014-9-16(2).
[5] 梁晓辉. 美国国务卿蒂勒森访华:沟通中美关系“对表”半岛局势[N]. 人民日报, 2017-3-18(1).
[6] 杨伯峻. 论语译注[M]. 北京: 中华书局出版社, 2011: 4.
[7] 孙辰茜.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载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N]. 邯阳日报, 2017-3-20(3).
[8] 班威. 中国方案的世界回响——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载入安理会决议之际[N]. 新华日报, 2017-3-23(1).
[9] 杨婷. 以史为鉴文化自信——论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精神[N]. 光明日报, 2014-10-14(2).
[10] 张林江. 传统中国社会治理的三大智慧[J]. 党政视野, 2015, 12(1): 73.
[11]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2: 103.
[12] 司马迁. 史记: 货殖列传[M]. 北京: 中华书局出版社, 1959: 3254.
[13]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2: 83.
[14] 杨立新. 习近平用典释义——“恃德者昌,恃力者亡”[N]. 学习时报, 2016-7-21(A7).
[15] 于艳彬. 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一论学习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N]. 人民日报, 2017-1-23(2).
[16] 习近平. 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N]. 人民日报, 2014-5-22(1).
[17] 习近平. 不能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EB/OL]. (2016-5-20) [2016-5-21] http://www.360doc.com/ content/14/0521/15/90557_379653613.shtml.
(责任编校:叶景林)
2017-05-14
王亚飞(1992-),男,安徽怀远人,硕士生。
10.15916/j.issn1674-327x.2017.06.004
D815
A
1674-327X (2017)06-0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