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文
批判现实主义创作中浪漫主义元素的运用——重读查尔斯•狄更斯的《远大前程》
王玉文
(辽宁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英国批评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作品《远大前程》通过对小资产阶级阶层人物的刻画,再现了那些被社会压扁了的“小人物”在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时代中奋斗和挣扎,揭露和批评了黑暗的资本主义制度。狄更斯在其批判现实主义创作中添加了浪漫主义元素,使环境的描写更具特点,气氛的渲染更加强烈,人物的塑造更加生动,同时也表达了对浪漫主义作家推崇的“回归自然”思想的认同。
批判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查尔斯•狄更斯
英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流派在19世纪上半叶盛行于英国文坛。这个流派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巨大而深远。以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1812—1870)为主要代表的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立足于社会现实,集中关注包括小资产阶级在内的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对黑暗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远大前程》是狄更斯晚期具有代表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作品在英国乃至全世界文学领域都有着很大的影响。狄更斯在该作品的创作中融入了浪漫主义元素,这是狄更斯独到的创作之法,其文学感染力远远胜过单纯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作为英国19世纪最有代表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引领英国19世纪文学徐徐前行了半个多世纪,其文学贡献之巨大,值得后人敬仰;其创作手法之独特,值得后人研学。
英国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从19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英国已经从一个农业国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国,工业生产力方面一跃而居世界首位,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被誉为“世界工厂”。同时英国在海外不断对进行殖民地扩张,一时间享有“日不落帝国”之称。但是大量的财富都掌握在少数的贵族阶级和资本家手中,广大工人阶层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受尽了资本家的剥削却依然食不果腹,许多家庭的妇女和儿童都被迫出来工作,童工比比皆是,而且他们的工资低的可怜。劳动人民的生活窘境和资本家的富庶享乐形成了鲜明对比。批判现实主义就在这种社会背景中崛起,以狄更斯为主要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提起笔来,揭露和批判剥削者和压迫者,昭示剥削者的罪恶,表达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同情。这一时期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除了狄更斯,还有萨克雷、勃朗特姐妹、盖斯凯尔夫人等,他们关注社会底层的百姓生活,用批判的目光来观察和揭示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和矛盾,他们作品中的主人公通常是孤儿、小职员、小商贩、小店员、破落的贵族子弟、贫苦的家庭女教师、破产的农民等被社会压扁了的“小人物”,其主题经常是关于贫富冲突、善恶较量、男女平等、个性解放和婚姻自由等,揭露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在社会上起到积极的作用,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英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
浪漫主义文学的出现对英国文学乃至欧美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和深远的。从消沉避世和愤世嫉俗的湖畔诗人,到积极主张破除旧社会制度的束缚,建立新的自由、平等社会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人,无不重视人的心灵与大自然的交融,接受大自然对自己内心的感染、慰藉和鼓励。他们把大自然看作是滋润生命的源泉,在大自然中获得创作灵感和革命斗志。他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强烈的回归大自然的愿望,在文学创作中影响着同期和其后的批判现实主义流派作家。因而批判现实主义流派作家并没有因为其批判现实主义特点而排斥浪漫主义元素的应用。比如在狄更斯的作品《远大前程》(, 1860—1861)中,读者不难寻到浪漫主义的痕迹,许多描述都运用了极具特点的浪漫主义风格。正因为如此,英国小说家乔治·吉辛(George Gissing,1857—1903)才把狄更斯称为“浪漫的现实主义者”。
狄更斯的作品主要是通过对小资产阶级阶层人物的刻画,展示他们在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的时代中奋斗的经历,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狄更斯并没有追求情绪激昂和理想炽烈浪漫主义情怀,但是在对具体场景的描写中,却经常性地运用了浪漫主义元素,比如使用对比的方法进行环境描写。同时狄更斯在其典型的批判现实主义创作风格中,还表达了对法国18世纪思想家、文学家、杰出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提倡的“回归自然”思想的认同。
小说《远大前程》中主人公皮普的家乡是一个宁静、清新、朴素的小村庄,风景绮丽迷人。那里的天很蓝,那里的空气很清新。生活在那里的村民们善良、淳朴,毫无雕饰,待人亲切诚实,日子虽然艰苦却也悠闲轻松。当皮普来到城市伦敦,他首先看到的就恶劣的环境,空气污浊,人声嘈杂,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充满了虚伪、狡诈,布满了陷阱。这种不同环境的对比,是典型的浪漫主义特征。小时候的皮普浪漫天真,幸福地生活在小村里,并怀有理想,希望自己长大之后能像姐夫一样做个铁匠;而长大的皮普来到伦敦市,仍然浪漫地期待有那么一天自己也能跻身于上流社会。然而,当他真的跻身于上流社会时,他儿时的淳朴和善良本性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取而代之的是冷漠、势力和堕落,甚至到了忘本、绝情的程度。狄更斯通过这种对比的方式,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所谓的文明的真实面目,这所谓的文明正在污染和腐蚀青年一代,正在毁掉原本淳朴、善良的青年一代。狄更斯将浪漫主义元素融进批评现实主义写作,增加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憎恶,也抒发了对美好善良的向往。
作品《远大前程》对皮普进入城市后生活的描写,运用了许多主观性的浪漫主义写作元素。城市生活相比于乡下生活而言,通常意味着繁华、享受和富有。但作品中,刚刚从农村纯净的蓝天下走出来的皮普,踏入人声嘈杂道路肮脏的大城市伦敦,看到的是史密斯广场上纷乱的人群,你拥我挤,个个酒气熏天,到处都是污秽大城市伦敦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与皮普生活过的风景绮丽的宁静、清新、朴素的小村庄和淳朴善良的村民相比,有很大的反差。伦敦的嘈杂和纷乱令人窒息,而山村的宁静和清新让人觉得舒服和愉快。狄更斯在批判现实主义中点缀着浪漫主义元素的写作方法,渲染了皮普两个生活环境的气氛,相比之下,资本主义文明社会的丑恶嘴脸被揭露得淋漓尽致。
在人物塑造上,狄更斯同样使用了浪漫主义元素,将人物刻画得生动细致,惟妙惟肖。首先,作品刻画了皮普这个出身不幸但很善良的少年。他从小失去了父母,和姐姐一起生活,姐姐脾气暴躁,经常打骂他;等皮普来到郝薇香小姐的庄园时,又受到艾丝黛拉和郝薇香小姐的精神折磨,但是皮普始终都默默地承受着,他总是很温和、善良,从来不想反抗,也不迁怒于人。在这种善与恶的对比中,狄更斯笔锋直接指向资本主义社会,揭露了社会的压迫和社会的黑暗。在善良的皮普身上,有着同时代人童年的影子,或者是生活中邻家小孩的形象,幼稚、纯洁、善良,甚至不谙世事像皮普一样地生活着,这也是作者自己童年时代的真实写照。作者在对变态贵妇郝薇香小姐的人物形象刻画上,通过描写郝薇香小姐闺房揭示房间主人的性格,也是运用了浪漫主义元素的现实主义写法:小皮普看到的是一间暗无天日的地狱般的房间,不仅一片狼藉,而且散发着霉腐的味道。微弱的烛光、爬来爬去的老鼠、爬满桌面的蟑螂、摆放在桌中央的不知道放了多少年的婚礼蛋糕,场景令人毛骨悚然。而这地狱般房间的主人郝薇香小姐就像这房间一样陈腐、破败,她形容枯槁,骨瘦如柴,白发如草,年迈色衰,穿着一件奇怪的婚礼服。善良淳朴、生机勃勃的皮站在这样的房间里面对这样的房间主人,这场面所产生的效果正是“新”与“旧”的强烈撞击。无需更多语言描述,性格怪异、固执陈腐的郝薇香小姐的形象就跃然眼前。以同样的方法,狄更斯也塑造了更多的生动人物,比如被郝薇香小姐收养的埃斯特拉、皮普的姐夫乔等等。在人物塑造上,狄更斯通过浪漫主义元素的运用,强化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效果,进而也让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得以延伸和发扬。
“回归自然”这一思想是让·雅克·卢梭提出来的。它表达的是生活在文明社会里、思想压抑的人们对原始淳朴闲适生活的向往。浪漫主义主张回归自然,亲近自然,在大自然中获得力量。这一思想在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1792—1822)济慈(John Keats,1795—1821)等许多作品中得到了体现。到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阶段,这一浪漫主义元素也得到传扬和诠释。在狄更斯的《远大前程》中,主人公皮普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来的伦敦,然而他看到的却是一片污浊,他的所见所闻让他感到从未有过的反感和恶心。虽然皮普非常想成为上等人,而成为上等人的理想必须得在这样的城市里实现,皮普最后还是离开了伦敦,摆脱了虚伪、冷漠无情的城市生活,回到了令他心灵宁静的家乡小村庄。家乡有善良、朴实的铁匠乔——皮普的姐夫。作者在对铁匠乔,等人物的描写上,运用了浪漫理想主义元素。那个铁匠乔,具有高贵、诚实、纯朴、善良的本性,在物欲横流的资本主义社会里, 乔的心灵仍然是一片纯洁的净土,没有被文明社会的贪婪和物欲所污染;家乡还有心地善良的柏蒂,她勤俭、热情、乐于助人……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正是欧洲文学领域浪漫主义思潮盛行时期,以华兹华斯和雪莱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作家不但引领英国的文坛的走向,也对欧洲文学领域产生巨大影响。身在英国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他的作品都产生在1836年和1865年之间,无疑会受到浪漫主义思潮的巨大影响,在其创作中自然会带入浪漫主义元素。
同时,狄更斯认同卢梭提出的“回归自然”思想。因而就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对乡村和城市的爱憎之情,通过《远大前程》中主人公皮普“走出乡村到城市,再从城市返回乡村”的人生经历,诠释了“回归自然”浪漫主义思想。因此狄更斯的作品中融入浪漫主义元素也是必然的。
狄更斯利用浪漫主义元素成功地塑造了皮普等人物形象,其成功的另一个原因是作者自己不幸的童年。狄更斯出身在平民家庭,12岁时,他父亲由于欠债还不起,被投进监狱,狄更斯被迫辍学,出去当童工,帮助维持家里人的生计。在《远大前程》中皮普的身上就可以寻到狄更斯童年的影子,这也是作者对皮普的童年生活的描写倾注了极大热情的原因。使用浪漫主义元素塑造了生动的皮普这个人物形象,是强化作品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效果的需要,因而也使作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以运用浪漫主义元素强化批判现实主义作品的文学效果是查尔斯•狄更斯作品的独到之处,同时,也让读者看到了浪漫主义元素对英国文坛长久和深刻的影响。重读《远大前程》,欣赏这部充满浪漫主义元素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更能感受到狄更斯的卓越和伟大。他巧妙地把批判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融合在一起,使作品既有批判现实主义的坚硬和冷峻,又有浪漫主义的柔情和舒意,既淋漓尽致地揭露了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罪恶,又树立了善良、质朴、本真的普通人形象,表达作者憎爱分明的立场,引发读者对社会现状的思考,提醒人们认清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不合理性,也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向往。这样的作品不仅在内容上具有时代性,在创作效果上具有前瞻性,在写作特点上对后人有恒久的指导性。狄更斯的文学作品既严肃了社会问题,又将其提升到艺术的高度,更有其多元素的创作风格,是批判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上的巅峰之作。
[1] 阙红玲. 狄更斯《远大前程》的浪漫主义手法解读[J].语文建设, 2015(8): 33-34.
[2] 李增, 曹彦.论狄更斯《远大前程》中的浪漫主义倾向[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6): 65-68.
[3] 聂珍钊. 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J]. 外国文学研究, 2010(1): 12-22.
[4] 薛鸿时. 浪漫的现实主义者[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6: 68.
(责任编校:叶景林)
2017-09-25
王玉文(1962-),女,辽宁锦州人,教授。
10.15916/j.issn1674-327x.2017.06.017
I3/7
A
1674-327X (2017)06-006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