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军 (浙江省桐乡市实验幼儿园,314500)
“游戏场”题材的甄选是从儿童视角出发,让幼儿通过投票,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童话,如,“小红帽”、“绿野仙踪”、“寄给蛤蟆的信”等,挖掘其中的故事元素,赋予游戏场以童话色彩。
童话游戏场是一个自然的充满情趣的活动空间。幼儿园对户外场地进行了规划设计,开发了“拟自然”“拟社会”的游戏场,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1.开发“拟自然”的立体资源。幼儿园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在草坪上堆起“小山”,任幼儿上下奔跑、攀爬;将紫藤架长廊做成攀爬墙,任幼儿探险、超越;在戏水池上架设木梯、单边桥,将原本狭小的沙水池挖大,在草丛里设置梅花木桩、七彩鹅卵石、匍匐前进通道、大小不同的水管……幼儿园成了浓缩的自然环境。
2.整合“拟社会”的现有资源。利用环绕园区的道路,画上斑马线、交通标志等,结合“送给蛤蟆的信”,幼儿开着各种各样的“车”帮“蛤蟆”送信,既发展了幼儿的协调、平衡等能力,又较好地将交通规则融入其中。“拟社会”环境的创设,让幼儿充分了解社会,再现生活场景,并较好地进行体育锻炼。
幼儿园将原有的投掷、跳跃、匍匐、攀爬、平衡等活动区进行整合和完善,生成了“小象消防员(走跑、跳跃区)”、“鸭子骑车记(玩车区)”、“绿野仙踪(平衡区)”、“艾玛打雪仗(投掷区)”、“蜘蛛(攀爬区)”等12个童话游戏场,每名幼儿都可找到自己喜欢的童话游戏。幼儿园还考虑各区域之间活动性质的合理搭配和有效联动,既有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内容,也有提升综合身体素质的内容。如,《小象消防员》的场景,为让幼儿像小象一样勇敢地参与灭火,则创设跨跳、快速跑、跳跃等场景活动,既锻炼了幼儿的体能,又满足幼儿参与游戏情境的愉悦体验。再如,“好饿的毛毛虫”游戏场(见下表),幼儿像毛毛虫一样,蹲着前行钻过“山洞”、爬过“草地”、登上“高山”去寻找不同的食物。通过“童话游戏场”活动环境中的人和物发生交互作用,幼儿自主参与游戏的同时,也发展了其基本动作的能力,并习得了对人、对事、对物的正确态度,促进其多元能力的发展。
表1 游戏“好饿的毛毛虫”
1.设置内容,规划先行。幼儿园在对户外环境进行全面摸底的基础上,按照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健康领域的要求与内容进行规划。按平衡、投掷、骑行、攀爬等运动项目进行分类,并设置在合理的户外区域。
2.健康教学,要领清晰。幼儿学习动作是一个小步递进的过程,在反复观摩动作示范后,教师和幼儿一起将重要步骤进行提炼,然后用朗朗上口的儿歌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动作要领,如,学习投掷儿歌(手臂动作的要领):雪球握在手,手臂伸向后,用力向前投。待幼儿掌握了这些动作要领后,提升难度(过肩动作的要领):雪球握在手,手臂伸向后,过肩向前投。在幼儿领会动作的过程中采用空投与投雪球相结合,让幼儿掌握投掷的角度和力度。
3.崇尚自主,快乐游戏。在游戏场开展游戏中,坚持以幼儿分散练习为主,在幼儿自由探索中尝试不同的运动方式,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基本了解了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平衡性和灵活性后,再进行集中练习。
1.游戏器材凸显“多样性”。根据不同游戏场的功能,提供足够种类和数量的材料和玩具,以供幼儿自主选择和使用。
2.游戏器材凸显“层次性”。在“绿野仙踪”游戏场中,有较宽的长凳,也有较窄的平衡木;有较高的木架,也有较低的树桩;有固定的木桥,也有晃动的铁链……大小、高低、动静不同功能的材料,有难有易,让幼儿根据自身发展水平自主选择,促进幼儿平衡能力的发展,使每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有提高。
1.“设计”童话故事,游戏有期待
幼儿是童话的主角,将游戏的选择权还给幼儿,给他们表达想法和意图的机会,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计划性。
(1)幼儿制订计划。童话游戏场分前、中、后3个大区域,幼儿活动一周轮换1次。因此,幼儿每天的计划只要在1个大区域的4个童话游戏场中进行即可。如,今天我想玩哪个童话游戏场,游戏目的是什么;和谁一起玩,与谁合作;怎么玩,游戏过程是怎样的……用语言、动作、手势、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
(2)教师给予支持。教师参与到幼儿“童话游戏”的计划中,给予支持,鼓励他们制订自己的计划。教师可利用图卡、同伴和新鲜事物引导幼儿,使幼儿的计划不单调,同时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作更详细的计划。幼儿制订好计划后,尽量给予每名幼儿同样的时间和机会介绍自己的想法,不管幼儿采用哪种形式,都应给予鼓励和支持。如,亮亮用语言表达:今天我想玩“艾玛打雪仗”游戏,想和可奕、小强一起玩,我们先躲在战壕里,准备很多雪球,再和对面的“艾玛”开战,我想打中5只艾玛。再如,乐乐的计划是一张绘画作品,从绘画中能看出他的想法。
2.“演绎”童话故事,游戏有劲道
(1)幼儿实施工作。幼儿自由选择“童话游戏场”的各种器械,自由地运用器械,验证自己的想法。幼儿自己决定在哪玩、玩什么、跟谁玩。遇到问题,他们努力解决或寻求教师或同伴的帮助。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幼儿有什么兴趣,如何解决问题,对幼儿的想法及时给予支持,必要时,进行有效介入和指导。教师随身带小本子和笔、相机或手机,对幼儿的活动表现,随时记录下来。
(2)教师及时介入。游戏虽是幼儿自主自由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对游戏中的幼儿可以放任自流。
进程缓慢时介入。当幼儿在活动中遇到困难,进展缓慢时,教师应把握指导时机,适当给予引导或帮助,引领幼儿逐步掌握动作要领,帮助幼儿较好地解决活动中的困难。
兴趣不足时介入。当教师发现幼儿长时间在场地上徘徊或幼儿进行游戏时心不在焉时,教师必须介入。与幼儿沟通,询问幼儿原因,及时调整游戏内容,进而使学生积极完成游戏。
遭遇困难时介入。当幼儿遇到问题时,教师以“游戏玩伴”的身份,在旁边协助幼儿。如,在“母鸡萝丝去散步”游戏场,幼儿没有将器材进行组合。教师发现后,以游戏玩伴的身份进行参与:“母鸡们,我们爬上‘山坡’,看看狐狸在哪儿?”说完就可将器材为幼儿摆设好,以便幼儿顺利完成游戏。
3.“回顾”童话故事,游戏有余味
(1)幼儿进行回顾。游戏结束后,教师安排一定的“回顾”时间,让幼儿对其游戏有选择地进行回顾,幼儿可用语言表述自己在哪个游戏场,做了什么,跟谁一起,怎么做的;也可以用手势、动作表达自己在游戏中的活动。教师则帮助幼儿思考游戏中出现的问题,鼓励他们重整活动经验。
(2)教师及时反馈。在回顾时间,教师帮助幼儿对活动进行思考并从中学习,积累经验。教师可根据幼儿表述的内容将幼儿游戏时抓拍到的照片展示给他们,激起他们对本次游戏讨论的积极性,保持幼儿对回顾过程的专注。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兼顾每名幼儿,引导他们思考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或困难,并将问题抛给全体幼儿,让他们思考解决的办法。如,教师抛出问题:在“蜘蛛”游戏场,豆豆爬在上面,可毛毛却去拉豆豆的脚,你们觉得这样好吗?“这样很危险,容易掉下来。豆豆这样是不对的。”教师将幼儿的回答及时梳理并提升:“是呀,小朋友一起游戏,安全最重要,下次可不能做这样的事了!”教师的及时反馈,提高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给予了安全提示。
[1]吴其南.中国童话发展史[M].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196.
[2]何成文.幼儿体育活动的创新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8.
[3]安·爱泼斯坦(美).学前教育中的主动学习精要:认识高宽课程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95.
[4]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