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方法是教学内容的教学改进行动

2017-03-07 18:24余立峰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310012
中国学校体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动作目标

余立峰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310012)

《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经过四年多的研究,于2015年3月经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编写,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纲要》的出版为进一步深化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大面积提高中小学体育学科教学质量夯实基础。《纲要》是浙江省贯彻落实国家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实践成果,是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中的地方课程实施方案,是《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落地的有效工具。《纲要》主要是为学校制订具体的校本体育课程实施方案提供直接依据和策略,其中帮助广大一线体育教师在使用《课标》过程中,有效完成“课程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从而为实现“用教材教”和学会学习的课程理念奠定坚实的基础,是《纲要》的核心理念和内容之一。

《纲要》提出的“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的策略,本质上就是“课程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的“翻译器”,在某种程度上较好地解决了“教教材”这个困扰教学改革的疑难问题,为“真教学”的发生创造了有利的局面,为激发学生学练兴趣和使学生学会锻炼方法以及养成运动习惯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是通过把“课程内容”描述成“方法”的策略来实现翻译器功能。即“技术”是指教材内容本身动作(技术)结构或方法,教学内容就表达为“某动作(技术)方法”,如立定跳远动作(技术)方法;“体能”是指用教材内容本身发展体能的练习方法以及改进、提高、巩固教材内容本身所需体能的练习方法,教学内容就表达为“某动作(技术)练习方法”,如立定跳远动作(技术)练习方法、原地收腹跳练习方法等;“运用”是指教材内容在项目实战中、其他项目中以及生活中的运用方法,教学内容表达为“某动作(技术)运用方法”,如篮球行进间运球运用方法(项目实战)、前滚翻运用方法(生活中自我保护)、原地正面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运用方法(其他项目中运用:足球掷界外球)等。由此开启了基于方法是教学内容的教学改进行动研究,即动作(技术)方法、练习方法、运用方法是教学内容。

“体育与健康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运动技能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完成运动动作的能力……运动技能的目标:①学习体育运动知识;②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③增强安全意识和防患能力。”这些都是《课标》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以及运动技能学习方面的目标要求做出的明确界定,其中“方法”作为主要学习的内容显而易见。在接下来的下位目标中,水平一是“学习基本的身体活动方法和体育游戏,学习不同的体育活动方法”;水平二是“提高基本身体活动和完成体育游戏的能力,初步掌握多种体育活动方法”;水平三是“掌握有一定难度的基本身体活动方法,基本掌握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组合”;水平四是“基本掌握并运用运动技术”。不难发现在这些下位目标中,无论是身体活动方法和体育活动方法,还是体育游戏和技术动作组合,以及运用指向的都是“方法”。而以上这些目标的实现都依赖于学生学好各种活动、技术及组合的动作(技术)方法、练习方法和运用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的目标。所以,方法是教学内容是《课标》的内涵与规定。

《纲要》通过“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的策略,把“课程内容”转化为各种方法成为教学的具体内容,在实现“用教材教”的情况下,拓展了单元教学构建思路,增加了课时教学目标量化的种类,实现了用方法向教方法的转变。

首先,“方法是教学内容”拓展了单元教学构建思路。单元中课时的教学内容不再局限在项目本身动作规格方面,以往单元设计通常的思路以及做法是,每个课时内容分配基本按照教材动作的结构或相应的技术规格来划分,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动作技术呈现连贯性强,动作结构及规格的关键点比较明显。但是,这样的划分表面上看技术环节连贯性好,实际往往会出现教教材的弊端,让教师的教学思路仅局限在技术的几个环节和规格上,单元的课时容量也会较少,不仅不利于学生技能掌握,而且非常容易出现单个技术反复操练的枯燥学习场景。采用“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的策略,把教材转化成各种方法,并成为单元的课时内容,不仅能够保留以往单元设计的特征,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教师的设计思路会大大拓展,特别是练习方法和运用方法,除了设计出包含单元教材内容的练习方法和运用方法之外,会有更多的与单元教材相关的体能发展方面的练习方法和运用方法可以设计,如此一来单元的课时量会大大增加,内容也会更加丰富多彩,一方面对于掌握运动技能带来更大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会大大增加学生学练情绪改进的可能性,从而实现激发兴趣、发展体能、掌握运动技能的目标,进而为形成运动习惯打下良好基础。

其次,“方法是教学内容”增加了课时教学目标量化的种类。课时教学目标的制订一直以来都是难点,要把课时目标制订得具有可操作性、可观察性,量化目标是重要的策略之一。在以往的课时教学目标制订过程中,由于受制于教学内容与教材不区分的现状,设计时采用的量化方式有用百分之多少学生学会某技术动作要领的,也有采用成功率的等。当动作(技术)方法、动作(技术)练习方法和动作(技术)运用方法成为教学内容时,课时教学目标的量化可以指向方法的学会多少,如“学会几种以上某某练习方法”,这样的课时教学技能目标描述不仅做到了教学目标的三要素齐全,更重要的是这种量化方式会使教师教学过程中目标非常清晰,观察者也非常容易判断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再次,“教方法”将是“方法是教学内容”的直接效应。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不是没有方法,也不是方法不够多,实际的情况是教学中教师均会有比较丰富的方法,特别是各种活动和练习方法在教学中的使用。虽然方法不缺,但教师们在实际教学中基本都是将方法仅仅停留在“用”的层面,“教”方法的很少甚至没有。用方法最显性的表现就是“练”,因此,就出现了“训练课”,教师只顾着一个接着一个的练习方法让学生做,学生也就“机械”地根据教师要求跟着练习,并不去思考或追问为什么要练?如何练更好?如何评价这个练习好坏?不能使教学真的发生。当然,并不是说以往的教学中完全没有方法的教授,动作(技术)方法还是有在教,只是练习方法和运用方法在“教”方面做得远远不够。因此,当《纲要》把练习方法和运用方法均视作教学内容时,无形中强化了教师“教”的意识,促使教师主动去思考应该教给学生哪些知识,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伴随着身体的练习,同时得到为何练习这个方法、练习这个方法有着什么作用和意义、如何正确地练习这个方法、如何用这个方法锻炼身体、如何用学到的方法制订锻炼计划以及如何评价这个方法等知识。这样的体育教学才是有意义的教学,会帮助学生有思维运动发生,进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教方法”能够改变体育教学现状,能够营造身体练习与思维练习共存的教学生态,让体育学习回归教育的本质。

当然,在“方法是教学内容”的实践操作中,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不同的教材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处理,通常情况下田径等以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为主的教材,以练习方法为主要(课时量较多,下同)教学内容,而球类项目的教材则以运用方法为主要教学内容;二是不同学段或同一教材不同学习阶段,动作方法与技术方法的确定需要区别对待,根据《课标》要求,水平一和水平二的教学内容应是动作方法、动作练习方法和动作运用方法,水平三和水平四的教学内容则是技术方法、技术练习方法和技术运用方法,同一教材的初学阶段原则上也应该是动作方法为主,进入巩固和自动化阶段则以技术方法为教学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余立峰.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动作目标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下一个动作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