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纪录片以往的方式无法吸引观众进入电影院,故事化叙事是提高纪录片吸引力的有效手段。《乡村里的中国》以一种故事化的叙事手法打破了纪录片无法进入影院的僵局,通过对人物的选择增加了真实事情的故事性,通過矛盾冲突增加了现实人物的戏剧性。
【关键词】纪录片;故事化;叙事方法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150-01
《乡村里的中国》是焦波拍摄的一部乡村题材纪录片,将一个中国普通农村——沂蒙山区杓裕村里农民们的欢笑、泪水、无奈串联起来。影片承载了观众的乡愁,引发观众共鸣。该片包揽2015年中国电影华表奖、上海电影节白玉兰最佳中国纪录片奖等十七项大奖,院线上映不到一周票房突破30万。《乡村里的中国》的成功显然与其故事化的叙事艺术分不开。
一、人物选择的故事化
一部人文性的纪录片必须要有典型的人物,人物是保证内容故事化的关键。《乡村里的中国》选择了普通农民、村干部、年轻的大学生三个具有代表性且个性十足的人物作为中心。杜深忠,是村里的普通农民但他又是唯一一个有文化、有梦想的人。张自恩,是村干部,一心想干好工作,却因为事情的繁杂和村民的不理解,老是干不好。磊磊是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他是幸运的,但两岁时母亲就抛弃了他,他与父亲相依为命,因此又是不幸的。那么,这些人物与生活环境之间自然产生了矛盾张力。
人物的伦理特征是激发观众情感的因素之一,伦理特征比较容易唤起观众的情感投入。片中,张光爱被打要讨回公道,但是又面临着对方孩子当兵不受影响的问题。她在委屈与忍让之间选择了牺牲自己去成全孩子。焦波的拍摄团队并没有过多地参与此事,只是记录事情的发展,这便使得故事化更加自然。主要人物要处在一种变动之中,观众才能参与到其中,关注事情的结果。这种变动包括陷入一种冲突中或者人物失去或得到了一件喜欢的东西。片中杜深忠得到了心爱的琵琶。但是,对于这种经济状况的家庭,妻子会有怎样的反应?在价钱上的欺骗,会不会被发现?张自恩因为与张光地发生矛盾,结果是什么?这都牵动着观众的心。人物一旦处于这种变动与变化之中,便会在观众的心里造成亲切感、认同感、运动感。
二、情节编织的故事化
剧情片的情节和纪录片的情节不同之处就是情节的真实程度。剧情片中的情节经过编剧的“编”,具有虚构性和夸张性。纪录片的故事来自于真实的素材,靠编导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力来分析和推动故事前进。
人,天天都在和生活打交道,捕捉生活是比较容易的。但是,要把生活变得生动一些,就会比较难了。如果要解决这个困难,就需要将平淡的生活情节转化为具有新奇性的故事。情节建构故事,纪录片的故事化需要情节的有机建构。在本片中,本没有作为主要人物记录的张自军连面都没见过,他的故事却成了影片的泪点。当观众看到张自军的父母和不懂事的孩子时泪便不由自主地往下流,是感情累积到一个极点,怜悯之心便油然而生。杜深忠特别喜爱琵琶,但因家境贫穷,他的梦能实现吗?他的谎言会被识破吗?这些都牵动着观众的心。终于,在夫妻二人给大家的表演中见证了梦想的实现,观众也在期待中获得了动态的平衡。逐步展现的情节,将观众带入纪录片的故事中。与片中人物共同体验那难以抑制的悲伤和感动,慢慢体味,慢慢感动。
三、矛盾冲突与悬念
矛盾冲突是各类节目的必杀技。纪录片中的矛盾,来自客观生活,是非虚构的,但可以强化。将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冲突集中化,对于突发性的因素,构建出一种明显的巧合、对比,因果关系,用环环相生的方式编制出曲折的情节,借此来吸引观众。在片中村支书张自恩与张光地因为一棵树发生矛盾,紧接着又引发了张光爱被打这一起矛盾。这样一环扣一环的矛盾冲突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片子依靠着这些抓住了观众的心。
悬念是指编剧和导演利用观众对故事的发展和人物命运前景的关切和期待的心理,在剧中设置悬而未决的矛盾冲突,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观众迅速进入剧情,享受整个观剧过程。纪录片中,悬念的设定是增加观众观赏兴趣的有效方法。在《乡村里的中国》中磊磊在两岁的时候,母亲就因为家庭暴力离开了这个家。片中磊磊的伯母多次提出要带磊磊去找他的母亲,磊磊每次都会推脱。这里的悬念就是磊磊最后去见亲生母亲了吗?这里结果不一定迎合观众的心理,这是对客观事实的记录。悬念之后结果更贴近生活,他们各自的生活又回归平静。在纪录片中运用故事化的叙事手法讲故事时,创作者不能为了使悬念更加跌荡起伏而去摆拍主人公,把真实的故事进行改造,去干涉事情的发展等。否则,纪录片的真实就会被怀疑。
总之,纪录片叙事的故事化,是纪录片生存与发展的有效方式,也受到观众的欢迎和市场认可。
参考文献:
[1]髙昕.浅谈纪录片的故事化创作[J].当代电视,2009.
[2]何洪池,张建平.纪录片“故事化”的定义[J].2004.
作者简介:
张端霞(1992-),汉族,山东济南人,曲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