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离不开“整体意识”

2017-03-07 15:09朱海丰
关键词:红楼梦

朱海丰

摘 要:整本书阅读与单篇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层面是需要有所区别的,最大的区别就是需要学生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有“整体意识”,同时需要学生掌握作者创作该书的独特写作手段,跳出传统阅读的“套路”。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整本书的阅读,理解整本书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整体意识;《红楼梦》

北京市海淀区2015—2016年度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第12题设置如下:

《红楼梦》是中国小说创作的最高峰,有同学却读不出它的妙处。请你品读上面的文字,找出你觉得最值得咀嚼的地方进行赏析,帮助同学体会其妙处。(7分)

试题选用的阅读片段如下:

黛玉喝了两口稀粥,仍歪在床上,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秋霖脉脉,阴晴不定,那天渐渐的黄昏,且阴的沉黑,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知宝钗不能来,便在灯下随便拿了一本书,却是《乐府杂稿》,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黛玉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其词曰: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

吟罢搁笔,方要安寝,丫鬟报说:“宝二爷来了。”一语未完,只见宝玉头上戴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黛玉不觉笑了:“那里来的渔翁!”宝玉忙问:“今儿好些?吃了药没有?今儿一日吃了多少饭?”一面说,一面摘了笠,脱了蓑衣,忙一手举起灯来,一手遮住灯光,向黛玉脸上照了一照,觑着眼细瞧了一瞧,笑道:“今儿气色好了些。”

黛玉看脱了蓑衣,里面只穿半旧红绫短袄,系着绿汗巾子,膝下露出油绿绸撒花裤子,底下是掐金满绣的绵纱袜子,靸著蝴蝶落花鞋。黛玉问道:“上头怕雨,底下这鞋袜子是不怕雨的?也倒干净。”宝玉笑道:“我这一套是全的。有一双棠木屐,才穿了来,脱在廊檐上了。”黛玉又看那蓑衣斗笠不是寻常市卖的,十分细致轻巧,因说道:“是什么草编的?怪道穿上不像那刺猬似的。”宝玉道:“这三样都是北静王送的。他闲了下雨时在家里也是这样。你喜欢这个,我也弄一套来送你。别的都罢了,惟有这斗笠有趣,竟是活的。上头的这顶儿是活的,冬天下雪,戴上帽子,就把竹信子抽了,去下顶子来,只剩了这圈子。下雪时男女都戴得,我送你一顶,冬天下雪戴。”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漁婆了。”及说了出来,方想起话未忖夺,与方才说宝玉的话相连,后悔不及,羞的脸飞红,便伏在桌上嗽个不住。

(选自《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从答题情况看,学生没有读出它的”妙处“。

一、学生难以体会整本书的“妙处”

学生答案大致有以下几类:

一是谈宝玉和黛玉衣服的华贵精细,尤其是斗笠精巧的结构。如:

从“半旧红绫短袄”“油绿绸撒花裤子”“掐金满绣的绵纱袜子”“蝴蝶落花鞋”可以看出贾府生活的精细与华贵,选文的妙处在于用细腻的描写写出了贾府人物服饰的多样。尤其是宝玉带来的斗笠,可以随意改变状态,设计很巧妙。

二是谈作者对宝玉和黛玉的神态描写很逼真到位。如:

“黛玉仍歪在床上”“宝玉忙问”等人物描写具体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宝玉和黛玉情感丰富、娇生惯养的形象,这就是本段妙处。

三是谈因语言的巧合引起的黛玉少女羞怯的心思。如:

黛玉先说了“渔翁”,又无意识地说出了“渔婆”,自己“后悔不及,羞的脸飞红”,本段妙在黛玉无意的语言暗合了黛玉隐藏着的对宝玉的爱情,少女细腻含蓄的心思被表现得非常到位。

其中,前两类答案占大多数,第三类答案人数比例不超过3成。

甲戌本脂评对这一段的评价是:

妙极之文。使黛玉自己直说出夫妻来,却又云“画的”“扮的”,本是闲谈,却是暗隐不吉之兆。所谓“画儿中爱宠”是也,谁曰不然?

命题者的预期与脂砚斋是一致的,都关注到了黛玉“渔翁”和“渔婆”的这段语言,脂评眼界更阔,联想到了宝黛的悲剧命运,是否有关,各有论说,但妙在“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的黛玉,是应该看得出来的。可是,大部分学生却没有发现。

“妙”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义项有两个:一个是好、美妙;一个是神奇、巧妙、奥妙。可见,与“好处”相比,“妙处”不仅仅是优秀程度上的略胜一筹,更侧重意料之外的巧合。

持前两类答案的学生在分析这段文字的“妙处”时,将“妙处”与“好处”混淆,使用一般阅读理解题的公式,从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几个角度分析文本。这样的分析,虽然符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般要求,但是没有触摸到该段文字的巧妙之处,属于套用公式。

第三种分析则捕捉到了文段“出人意料”之处,并结合文本作出简要分析。既有公式的运用,又有内容的具体把握,是一段符合预期的答案。但人数比例较低。

北京市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大力推进整本书阅读。这届学生用了4周左右的时间(包含课上8课时)阅读了《红楼梦》的重点章回。在教学中,教师针对《红楼梦》一书的时代背景、人物关系、艺术特色、思想成就等方面内容作了针对性讲授,每个学生完成了1500字的读书报告。可学生为何依然没有脱离短篇阅读理解的“套路”,不能结合《红楼梦》的特点,理解文本的独特魅力呢?

整本书阅读到底与单篇阅读有什么本质区别?赏析整本书与赏析单篇文章的最大区别是,前者是一部书,后者仅仅是一篇文章。整本书具备了文章的基本要素,同时,像一个放大镜,放大了文章的基本要素。赏析整部书的某个片段,一定不能孤立地、封闭地把这一段文字当作一篇文章,而是要把这段文字放在整部书中赏析,要涉及整部书的主线、气氛、人物关系等。

二、整本书教学需要有整体意识

猜你喜欢
红楼梦
《红楼梦》处处都是慈悲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话中话:《红楼梦》直接引语中的元话语分析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红楼梦》(四大名著大字本)
论改琦《红楼梦图咏》的观看之道
茹志鹃与《红楼梦》
《红楼梦》中侠义抒写述论
《红楼梦》(纪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