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辉
【摘要】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长期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改善和提高,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任务。近十年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总体处于持续下滑的过程,本文旨在通过对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及成因的阐述,让更多关心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人们能够为增强我国未来建设者的体质健康水平而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关键词】青少年 体质健康
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针对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下降问题给出总体要求和对策措施。2014年7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部委,联合下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要求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开展体质测试的各项工作。
从我国近十年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测试结果显示,除了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有提高外,其他各项测试指标所反应出的体质健康水平均呈下滑趋势。其表现及成因如下。
一、近视率逐年提升且逐渐低龄化
由于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电子产品层出不穷并充斥着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当前青少年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就是与电子产品相伴,有的甚至沉溺于虚拟网络游戏中无法自拔,这导致青少年患眼疾的几率大幅度提升,近视眼患者逐年攀升。另一方面,在竞争越发激烈的今天,社会给人们带来的压力逐渐向着低龄化发展,现在的青少年学生除了在校内学习各类知识技能,课外家长会给自己的子女安排各种培优辅导班,孩子们甚至连节假日都难有轻松的闲暇时光。长时间的伏案学习,用眼疲劳,最终导致近视。
二、肥胖现象递增
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能够满足青少年学生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各种营养的摄取,但现实情形却是倍受艰苦岁月历练的家长,再不愿让孩子受一点委屈,不仅让孩子吃饱、更要吃好,形成了什么好吃、什么营养价值高就让孩子吃什么的营养观。很多家长对孩子不良的饮食习惯视而不见,各种高能高脂及不健康的食品任由孩子享用,结果导致“各种营养元素”摄取量超标。青少年学生每日超负荷的学习压力,周一到周五回家就与“题海”相伴若干小时,周末应接不暇的特色补习班,这些让使孩子陷入“被学习”的漩涡不能自拔。加之原来的徒步上学、放学逐渐变为公交车或者私家车接送,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身体循环代谢速率慢使得脂肪在体内逐渐堆积,肥胖现象越来越严重,令人担忧的是近年来在青少年学生群体中居然出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患者。
三、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全面下降
体现呼吸机能的肺活量,反应上肢力量的引体向上以及反应耐力素质的中长跑等指标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降低合格标准反应出整体呈下降趋势。学校对党的教育方针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實问题、校园体育安全问题、青少年学生学业压力和休闲娱乐方式等是导致其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下降的原因。上至学校领导,下至各位教师关注点过度集中在学生的文化成绩上,片面追求升学率千方百计地挤出和占用时间,挖掘学生尽可能多的潜能。另一方面,学校领导和体育老师担心各类校园体育安全,为了避免体育事故带来的麻烦,一些学校取消了所谓安全隐患较大的体育项目,这严重影响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和体育课的质量。中央7号文件的制定与颁布实施,其对学生体质下降的态度不可谓不重视。然而这些年来,中央7号文件的落实效果却很难令人满意,学生体质状况依然令人堪忧。
四、心理亚健康突显
当前青少年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社会环境致使很多孩子从小就没玩伴,除了在校期间能和同学接触,放学回家便长期一人独处。繁重的课业量和休闲娱乐方式的单一化,一些青少年学生逐渐变得寡言少语,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心理有想法不愿和父母沟通,有负面情绪没有合适的宣泄方式,久而久之导致心理亚健康的形成。若这些负面不良情绪挥之不去,走极端的心理暗示就会出现,甚至有的青少年会付诸行动。
五、建议及对策
政府要发挥导向及监督作用,有关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监督机制要落到实处,不定期走进校园进行实地考察,考察中发现问题要及时的、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长此以往,学校对体育工作的开展就不会只做表面文章,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自然会得以提升。
学校要发挥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主阵地的作用,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意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确保学生有充足的睡眠和体育锻炼的时间。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会,积极开展各类趣味性体育活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确保学生每天能主动锻炼一小时。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因时制宜,贯彻实施阳光体育活动,每年要真实有效的完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上报工作。
家庭是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第一课堂,它是学校体育的基础和补充。因此,家长应重视培养孩子的体育锻炼意识,为孩子做出好的榜样,让孩子养成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有意识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和体育锻炼的习惯,家长要起模范带头的作用,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平时晚饭后,父母和孩子一起在小区散散步,有助身体的同时可以和孩子交流,不但有助于身体健康,还能了解孩子心理动态。周末和节假日,父母可带孩子到户外运动,郊游、爬山、打球、骑行等都是有意义的运动。
学校体育安全问题已成为主要制约学校体育活动正常开展的因素,建议相关部门要制定《学校体育活动安全条例》,对事故责任认定以及事故的处理办法做出明确规定。学校体育主动引入保险机制,用保险的手段来分流学校的负担,为体育教师全方位的教学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R].2007.
[3]尹权.武汉市江岸区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对策研究 [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