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改花,刘振安
(辽宁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探析
冯改花,刘振安
(辽宁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两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是高校素质教育中相互联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者既有各自不同的教育取向,也有内在难以分割的联系,如何将二者有机融合在一起是高校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也应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举措。它既满足了当代社会的需要,也为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笔者在澄清二者关系、弄清教育现状以及有机融合必要性的基础上对二者融合的策略进行深入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虽然都承载着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历史重任,培养目标具有一致性,但是二者属于不同的教育实践活动,细微之处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区别如下:
1.理论基础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学。心理学具有庞大的理论体系,一些学派如人本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等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学理论基础;而思想政治教育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层面,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其哲学中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撑,思想政治教育中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才能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2.具体目标不同。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拔尖优秀人才为终极目的。但在严格意义上,二者的具体目标却有明显的差异性,是不能相互代替的。心理健康教育着眼于个体的心理层面,不仅重视外在的理论说教,更重要的是需要深入学生的内心深处,并经过心理咨询这一环节来了解个体的心理问题,进而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抗压和调适能力,提高学生应对及处理问题的能力,使之具有良好的心理环境并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最终对开发个体心智,完善个体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侧重点在于思想观念的转变、政治观点的树立。通过“三观”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思想道德觉悟,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者和接班人,从而达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也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3.教育方式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既承担着传授心理学理论知识的重任,还肩负着高校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注重采取心理咨询、积极疏导的方式。侧重由内到外,从学生的内心世界到外部表现的逐步引导,教育双方处于平等地位。教育工作者在此过程中也通常运用心理测验、心理调查、个别谈话等方式进行,在对个体进行心理咨询时,要遵循保密原则,尊重个人隐私;而思想政治教育原有的教育方式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基础上逐渐受到严峻的挑战,为了适应时代的步伐,适应不断更新的教育体制,实现教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采用各种新颖的教育手段来丰富教育方法,以避免枯燥无味的教育模式,如:隐性的渗透式、陶冶式教育模式与显性教育相结合、理论的宣讲式与课外的实践教育相结合,以此来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思想素质,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虽在细微之处的差异很大,但并非尔为尔,我为我,在一定程度上有内在的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具体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性导向;心理健康教育也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者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可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充足的师资力量,也可有效地弥补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短板。
1.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可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性导向。思想与心理都属于意识层面的范畴,都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反应表现出来的,二者有着内在的联系。心理健康教育要达到良好的效果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指导,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巨大理论成果,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充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制定教育方针,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联系的、发展的、整体性的、矛盾特殊性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指导人们解决个体的心理问题,净化个体心理环境,塑造健康人格,最终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2.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和有益补充。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存在漏洞,需要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并以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呈现出来,既符合自身的发展,又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它的有效实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并且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以及实效性。因此高校必先解决学生心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充分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才有可能弥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思政教育者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是实践层面的客观存在与现实选择。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不仅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而且对心理素质也有严格的要求。但是出于当前客观事实即高校只注重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而忽视大学生个体心理素质的提升,因此思政教育者有必要在现实层面上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首先,应当让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地学习心理学的知识,并且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培训,以拓展思政教育者的工作内容;其次,介于大学生复杂的心理问题,教育部出台文件明确指出: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担任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这就壮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最后,思政教育工作者自身拥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条件,在思想教育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出恰当的方法,通过与学生沟通来达到内心世界的互动,从而做到“教学相长”。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
1.对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碰撞,大学生难免会遇到心理上的一些困惑以及心理疾病,甚至会引发各种意外事件。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完全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没有认识到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务实的一项重要措施,没有认识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进行其他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工作,如果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遇到心理缺陷较大的学生,应先解决其心理问题,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在认识层面上要尽快加以纠正,以实现二者实践层面的有机融合。
2.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受重视程度不同。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高校大学生承受着来自生活、人际交往、就业、爱情等多方面的压力,难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对此,高校应该重视并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但就目前来看,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还不够完善。首先,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足够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较思想政治教育相对滞后,互补缺失,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其次,专业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往往会把心理和思想混为一潭,把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这无疑会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得不到有效地解决,从而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第三,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体制的设立不够完善。所以社会各界都应当高度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并加大人、财、物的投资力度。
3.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各自为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两项重要的教育实践活动,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再加上教育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也相异,教育者没有清楚地认识到二者的联系,以至于各自备战。有的甚至错误地认为解决思想问题并非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学生的心理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也难以解决,完全将二者割裂开来,导致两张皮,不利于发挥二者的合力作用,这很显然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有很大阻碍,不利于其他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现实必要性
1.教育对象的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些正常人,教育均在关注大学生群体思想和心理动态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那些出现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的学生,并使用一些恰当的教育手段帮助学生走出误区,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实现教育的实效性。因此教育对象的一致性有必要将二者有机融合,发挥二者的凝聚力。
2.教育内容的统一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在地包含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务实的一项首要任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有选择性地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从发现心理问题的苗头,解除心理障碍为起点,把心理疾病消除于萌芽状态,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也需要对个体进行观念上的引导,使其接受心理上的正确指导。因此有必要将二者教育内容有机整合,这样才能促使教育实践的顺利开展,实现教育效果的明显提高。
3.教育队伍的一体化。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既给高校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开阔了大学生的视眼,拓展了大学生的思维,创新了大学生的意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由于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与成熟期,很容易受到一些垃圾信息的诱惑,这无疑会给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发展带来了阻碍,从而对个体未来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需要既具备良好道德素质,又具有专业性心理知识的储备,并经过培训的教师队伍。鉴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的薄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必要介入心理健康教育,组成一支雄厚的师资队伍。只有发挥两支队伍的合力作用,才符合二者有机结合的现实需要。
(一)转变观念,明确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学科体系,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塑造健全人格的教育活动,是研究个体心理发展规律的实践性学科。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高校乃至社会的迫切要求,必须摆在突出的位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摆在首要位置,依据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规律,培育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以及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要专门设立心理咨询岗位,以充分调动大学生心理咨询、心理问题解决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转变观念,尤其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不能将其当作形式工作,而应该认识到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深入开展。只有观念上的转变,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最终促使大学生得到全面健康发展。
(二)优势互补,增强教育实践工作的实效性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有区别的,但二者可以优势互补,互相吸收各自的营养,有机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一些政治理论做基础,还需要一定的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做支撑,并引入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扩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渠道。相反,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有选择性地采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
角色转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模式,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中占有主导地位的往往是教育工作者,这样使教师难以接近学生,走进学生,从而拉大了受施者之间的距离。而心理健康教育相反,学生在教育中占主导地位,这样才能够亲近学生,增强教育的亲和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方法,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心理问题,因而思政教育工作者要转换角色,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技术,如心理素质培训法、角色扮演法、心理疏导法等来应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障碍,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三)整合队伍,提高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
近年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大多没有系统地学过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也没有参加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培训,其专业化水平严重欠缺,技术性工作没有把握,导致很难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师资力量是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具体措施有:首先,应将两支队伍结合在一起相互学习、扬长避短,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其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应该参与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培训,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常识与处理方法,从而有效地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再次,要发挥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主干力量和带头作用,把群体的心理动态集合在一起。通过加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群体的心理动态应及时留意,以避免由异常的心理引起的突发事件,同时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群体中得到普及,从整体上提高群体心理健康水平,以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1] 张卫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沈阳: 辽宁大学出版社, 2013: 5.
[2] 方鸿志,李红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案例评析与对策[M].沈阳: 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9: 13-15.
[3] 张耀灿, 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6: 23-56.
[4] 谢春艳.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辨析[M].大众科技, 2010(10): 12-38.
[5] 张大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127.
[6] 胡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研究[M].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9: 2-30 .
[7] 赵景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D].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 2007: 13.
(责任编校:付春玲)
G641
:A
:1674-327X (2017)01-0089-04
10.15916/j.issn1674-327x.2017.01.027
2016-04-15
冯改花(1989-),女,山西吕梁人,硕士研究生。
时间:2016-12-16 16:26:57;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1.1415.C.20161216.1626.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