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龙,邓 潇,陈 兰⋆
(重庆市潼南区中医院,重庆 402660)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阿司匹林的疗效受到临床广泛推崇,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如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1]。但根据相关文献报道,阿司匹林通过多种机制损伤胃黏膜,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疗效,损害患者的生命健康。本文就近年来阿司匹林产生的胃肠不良反应及中西医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包括局部作用及全身作用。局部作用:阿司匹林直接作用于胃黏膜的磷脂层,损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在胃内崩解促使白三烯等毒性递质释放,损伤胃、肠黏膜。全身作用:促使环氧化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乙酰化,抑制CO-1和COX-2的激活,导致前列腺素的生成减少,损伤胃肠道黏膜[2]。
当发生消化道损伤时,首先个体化评估患者消化道损伤和基础疾病的危险程度,决定是否停用阿司匹林。仅发生轻微的消化不良症状,可不停阿司匹林,考虑给予抑酸药和胃黏膜保护剂,而发生严重的出血事件应考虑立即停用阿司匹林。对于发生消化道损伤时,应选择质子泵抑制剂联合黏膜保护剂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时,应根据输血的指针考虑输血,同时在停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内镜下止血及静脉应用质子泵抑制剂[3]。
目前没有阿司匹林损伤胃肠的中医专家共识,但据文献报道有多种中医传统治疗方法能解决胃肠不良反应[4-7]。针灸治疗,通过辨别虚实,采用补泻结合的方法治疗脾胃不和、腹泻、消化不良等取得了良好的结果[4,5]。推拿治疗采用揉、捏等方法配合相关穴位能有效治疗腹泻、脾胃虚寒等[6]。穴位贴敷及熏洗技术以理气和胃、健脾益气等功能调节脾胃,治疗呕吐、腹泻等[7]。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了多功能艾灸仪、智能通络治疗仪、热敏仪、中频电治疗仪等多种临床治疗仪器。
[1] 陈方平.抗血小板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中的作用.中华内科杂志,1997,36(5):293.
[2] 马 娟,元 刚,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对胃黏膜的损伤及替普瑞酮预防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868-2873.
[3] 抗血小板药物消化道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内科杂志,2013,52(3):264-270.
[4] 李玉娟.子午流注纳子温针治疗脾胃虚寒84例.中国针灸,1994(S1):298-298.
[5] 许朝华.温针灸治疗脾胃虚弱证慢性腹泻的疗效观察.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6):123-124.
[6] 冯文涛.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脾胃不和型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外医疗,2017.36(1):165-167.
[7] 宋宏宾;刘华一.穴位贴敷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湖南中医杂志,2016(10):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