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内涵与影响因素分析

2017-03-05 18:59程永洲钟明元孙泽文
职教论坛 2016年28期
关键词:办学特色影响因素高职院校

程永洲+钟明元+孙泽文

摘 要:高职院校只有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走特色发展之路,才能在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办学特色的内涵,把握影响办学特色形成和培育的各种因素,准确识别自身优势和劣势,及时发现外部机遇和威胁,探索办学特色培育机制,确定可持续发展路径,从而追求卓越发展,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内涵特征;影响因素

作者简介:程永洲(1974-),男,湖北沙洋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钟明元(1962-),男,湖北沙洋人,荆门职业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孙泽文(1957-),男,湖北沙洋人,荆楚理工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重点课题“地方高校办学特色及其培育路径探索”(编号:2016A41),主持人:孙泽文。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28-0039-0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高职院校的总数量趋于饱和,呈低速增长。人才需求结构改变,质量要求更高,加之高中阶段毕业生数量逐年减少,招生数量持续增加,对高职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职院校只有适应这一新常态,走特色发展之路,才能在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什么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影响办学特色形成和培育的因素有哪些?这些问题在理论研究和办学实践中还存在不少误区。因此,要准确把握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本质及规律,必须对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内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较为系统的探索,以期对发掘我国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形成和培育的内在机制,对指导特色办学的具体实践有所裨益。

一、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内涵与特征

特色是指事物所表现的独特色彩、风格等[1]。对办学特色的内涵,许多学者从不同维度进行了诠释,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基于竞争优势理论的诠释,认为办学特色实质上就是高校通过有价值的差别化行为而形成的一种核心竞争力;二是基于文化学理论的诠释,认为办学特色彰显的是高校所具有的地域文化,体现于精神、制度和行为乃至办学设施等层面;三是基于哲学理论的诠释,认为办学特色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是办学个性特色不断优化的结果。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解释是:办学特色就是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2]。这种认识虽然强调了特色的独特性和优质性,但缺少系统思维的关照。

笔者认为,特色对于个体和组织而言是有差异的,它的特点是不同的,它更加强调事物整体性的特质。因此,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就是其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持久的发展方式,以及办学的要素、结构和功能所展现出的独特而优质的整体风貌。这一界定抓住了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中最主要、最深刻和最本原性的要素,即把办学特色聚焦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上,涉及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组合及其传导方式的优化,凸显了办学特色的累积性、稳定性和系统性。这对其准确选择、设计或凝练办学特色,提高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引领价值。同时,能够形成一个合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便于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有些体现在实实在在的物质形态上,而更多的则为隐性的,主要表现在精神层面,这是其他学校难以模仿的。但从其内涵的分析中,仍不难发现它的一些显著的特征。

(一)独特性和优质性的统一

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无我有”是指本校独有、特别和鲜明的个性。这种独特性成为著名大学得以成功发展的利器,如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威尔逊先生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说:普林斯顿不像哈佛,也不希望变成哈佛;反之,也不希望哈佛变成普林斯顿。当然,并非独特的东西均能成为办学特色,只有那些稳定的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的东西才能成为高校的办学特色。“人有我优”是指本校优于其他学校的个性,它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同行业或同区域的高职院校往往有着更多的相似性,只有做得更好,“我”才能体现优质性,这是其他院校短期内难以拥有的。独特性和优质性的统一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效益、学校声誉等各方面。由于不易复制或模仿,它还具有唯一性和原创性。

(二)传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

英国著名的教育家阿什比曾说过: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在特色创建中高职院校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办学历史传统的影响,办学特色都是长期办学实践经验的凝炼和积淀的结果,带有鲜明的历史继承性。但办学传统仅仅是办学特色形成的一种潜在的可能性。如果缺乏创新思维,没有创造性的实践探索,不与时俱进而因循守旧,不能有意识地、持续地对传统进行不断地继承与完善,对环境进行主动地适应与改造,就不可能形成办学特色。即使勉强形成了一些特色,也会随着时间推移和环境的变化而停滞甚至消失。可见,办学特色的形成就是学校历史传统、发展路径与教育规律、社会环境相融合的过程。因此,高职院校的特色建设应当在历史传统的文化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方面做出刻意的努力,使学校卓尔不群,出类拔萃。

(三)整体性与局部性的统一

办学特色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有赖于各个要素之间的累积和融合,才能形成一个综合多維的有机整体。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既强调其整体性,要以全局的眼光统筹兼顾各要素,又要突出整体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局部性特征,使其整体与局部达成高度统一。因而办学特色既不能“泛化”,将某个要素的特点放大为整体特色,也不能“窄化”特色,即“特色是个筐,什么都可装”。应依据自身的历史传统、发展方向和资源条件对办学特色体系作出一个系统的规划,选定一个或多个特色要素作为突破口,率先打造部分特色,在积累经验后梯次推进。努力探索局部特色向整体特色跃迁的办学规律,注重汇集各要素力量,形成特色办学的合力,逐步形成层次分明、功能清晰、彼此协调的特色建设思路,促成整体性特色功能的改善和提升,保证特色办学目标实现。

(四)内禀性和外显性的统一

任何一所高校都是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集合体,其办学特色也相应地表现为物质形态的特色和精神形态的特色。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办学传统、育人理念、学校精神、行为方式与校园文化上表现出的特色就是其精神形态的特色,它建立在物质形态特色之上,渗透入办学的各个方面,并具有一定的潜在性和内禀性。作为长期办学实践积淀和形成的结晶,一般内化为学校的主导文化而成为提炼办学特色的重要切入点。而物质形态和组织形态的特色是实现办学特色职能的根本保证,不仅涵盖校园建筑、专业设备、教学和生活设施等方面,还涉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上的办学声誉,它是形成精神文化的重要基础,具有长久的稳定性和一定的外显性。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是内禀性与外显性的统一,在特色建设中应注重两者之间的动态协调。

二、影响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形成和培育的内部因素分析

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是其教育形式和内容的集合,只有分析影响办学特色形成和培育的内部因素,才能识别内部条件的优势和劣势,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办学特色的结构极为复杂,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内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办学理念

作为办学主体,高职院校办学特色首先表现在办学理念上。办学理念是指办学主体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对办什么样的学校进行理性分析形成科学认识的终极成果,是办学特色构成要素的第一要素[3]。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培育办学特色的灵魂,它渗透在其他要素之中,支配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深刻影响着高职院校的办学效能,对于其他办学要素具有配置和定位的主导作用。办学特色的理念既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实际,又要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和觉悟,力求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的办学思路,找准学校在区域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形成自身独特的办学体制机制。从而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办学理念具有一种指引、校正和激励作用,因此,在对待自己确认的办学特色理念上,要一以贯之践行,不能人云亦云,甚至在出现暂时的困难、挫折时也不为之所动[4]。

(二)学科专业

学科与专业是高校的“基本要素”,是高校实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四大职能的基础和支撑[5],它是高职学院办学特色的核心要素,决定着学校在哪些学科领域为社会服务,培养的毕业生适应哪些职业岗位。一所办学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一定有一个或若干个品牌学科和特色专业。社会认可一所高职院校,考生倾心于一所高职院校,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该校的学科专业特色,只有具备适应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需要的特色学科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才能专业能力强,职业发展潜力大,就业质量高。因此,学科专业特色建设必须重点在把握区域特点上下功夫,结合自身的办学传统和资源状况,发挥自身已有基础和优势,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建立主动适应市场、符合学科专业发展规律的专业设置机制,优化特色课程体系,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形成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这是形成辦学特色的关键。

(三)课程教学

课程和教学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因而课程教学特色成为构建学科专业特色的基本要素。高职院校要创建自己的课程教学特色,必须选聘行业专家参与课程方案设计、咨询和评议。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生产实际,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优化课程结构,整合教学资源,围绕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来设置课程和教学的内容体系。做到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完善学生的实训、实习和实践环节,融教、学、做于一体。注重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找到时序上的衔接点[6],力求课程教学内容的“项目化”、结构的“过程化”、实施的“实境化”、评价的“全程化”和项目的“产品化”。同时,课程教学特色创建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编写自己的特色教材,深入分析相关职业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实践技术和专门技能,以保持知识的先进性和技术的适用性,使理论知识教学和技术实践紧密结合,使职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四)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在培育办学特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师资队伍特色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关键要素。俗话说名师出高徒,一个专业甚或一门课程,往往因由高水准的“双师型”团队而增色,能够吸引大批优秀生源来校就读。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与引进学术名师,更要注重通过引进、培养来打造一支品德高尚、素质精良的技术(管理、服务)大师。还可以聘请当地一些知名企业家或社会机构的专家、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授,发挥其骨干引领作用。同时,采用国际交流的方式,选派骨干教师到海外访学和留学深造,提升其追踪学科前沿的能力。高职院校师资特色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优化“双师型”师资建设标准,强化教师培训与师德建设,改进教师遴选与配备机制,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加强专业对话与学术交流,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

(五)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其独有的人文氛围和自然环境的综合。作为一种群体文化,它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等为主要内容,凝聚了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取向、思维习惯和行为取向。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一种以文化形式参与的非强制性的教育因素和教育力量[7]。它重视职业道德教育,推崇企业文化价值,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提升职业情感,积累职业经验,提升职业素质,做到“诚以修身、信以立业”,使文化的教育性与教育的职业性达成有机契合,成为办学特色形成与发展的重要保证。如果缺失这种充盈职业性的校园文化,高职院校就难以形成和培育出自己的办学特色。

三、影响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形成和培育的外部因素分析

为了更好地探索办学特色的形成机制,在把握内部因素的基础上,还应分析其外部因素,从中可以发现办学特色建设的机遇和威胁。影响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形成和培育的外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家政策与法规

目前,高职院校存在“千校一面”的趋同化现象,还没有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统一”的行政集权模式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建立起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体制,扩大办学自主权,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国家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政策法规,各级政府也相继制定了有关的政策法规。虽然在法律上赋予高职院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为其特色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但由于缺乏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办法,高职院校对政府的附属性和依赖性依然没有改变,没能构建特色发展的共建联动机制,没有形成中国特色的办学理念,对特色办学缺乏科学的分类指导和政策倾斜,加之刚性的评价制度所形成的贯性导向作用,这些都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自主办学以及办学特色的形成与发展。

(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随着社会转型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长,高职院校应基于区域发展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结构,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同时,区域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培育提供了优良的发展环境和足够的资金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往往决定着域内高职院校办学的方向和人才培养的规格特色。因为区域有着各异的产业结构,不同的产业结构对人才的需求结构有所不同[8],区域特色产业集群不仅为个性人才成长展现巨大的需求空间,而且能提高其职业选择自由度和实现稳定的就业预期。只有区域经济发展了,地方政府才能制定多种政策对高职院校特色建设施加影响,使之形成“不可取代性”的办学特色。

(三)地方文化

地方文化不仅包括特定地域发生的历史事件、著名人物、文物遗迹、地理环境和自然风物,也包括共同的社会心理、民俗风情、伦理道德、审美追求和生活方式等。高职院校大都根植于特定地域之中,需要依托地方优质文化,凝练办学特色理念,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设置和建设学科专业,增强知识的应用性和文化的认同感,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地方文化不仅是高校办学的重要资源,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职员工的思想意识、语言行动和情感心理,影响其办学的行为方式。只有充分挖掘并利用地方文化优势,在吸收精华的基础上加以改造、重组和创新,才能以地方文化打造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使地方文化成为其办学特色生成的重要血脉和发展动力。

(四)政府资助

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大多处于成长期,难以依靠自身功能吸收社会捐赠与实现市场价值,经费问题已成为制约特色发展的主要瓶颈。政府对高职院校的资助是保持其特色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由于我国的相关制度不够健全,财政拨款的增长远落后于办学实际经费的增速,政府不能安排特色建设的专项补贴与经费资助,更不能以其示范效应带动社会力量参与高职院校凝炼办学特色。在现实条件下,高职院校只能以有限的资金維持学校的正常运行。无力对特色建设作更多的投入,不能打造具有区域优势的专业和精品课程,无法建设生产性的实习基地和高水平的实验室,也很难调配充足的资源培育特色项目建设,只能被动地适应市场需求,存在办学质量的不确定性、办学特色的单一化和随意性,从而阻碍高职院校的特色发展。

(五)校际竞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校际之间的竞争态势不断加剧,校际竞争已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了在强手如林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并得以壮大,高职院校必须强化竞争意识,认准优势,坚持有所为有与所不为,依靠不断的传承与创新来办出特色,形成品牌,走特色兴校之路,形成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办学特色也是校际竞争重要载体,离开了办学特色就无法形成其竞争的核心力。因此,高职院校只有以追求办学特色和个性发展为突破,才能在充实内涵和发挥优势的基础上,打造特色,铸就品牌,从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不少高职院校由于办学特色的缺失,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本应承担的社会职能和历史使命,处于停滞不前的尴尬境地。只有在正确分析认识其办学特色内涵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影响其办学特色形成和培育的各种因素,才能抓住机遇,探索并完善相应的机制,逐步培育并凝炼办学特色。高职院校在办学特色创建中,应大胆探索,变压力为动力,化竞争为机遇。一方面把重心放在自身内部系统的提高和改进上,另一方面还需协调各种环境以形成外部支持机制。在各种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下,追求卓越发展,打造重点品牌,力求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使之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235.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6.

[3][5]周海萍.把握构成要素培育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J].中国高等教育,2014(20):33-34.

[4]郑焱明.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特色的基本内涵及特征[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12):47-49.

[6]孙泽文,叶敏.应用技术大学办学定位与建设内容分析——兼论我国地方本科学院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5(5):36-41.

[7]沈楚.对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2):69-70.

[8]林新贵.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路径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6(3):53-56.

责任编辑 宋庆梅

猜你喜欢
办学特色影响因素高职院校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特色探讨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优化课程教学体系结构,凸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办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