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众创空间建设的定位与策略

2017-03-05 18:54赵劲松刘红新
职教论坛 2016年28期
关键词:众创空间定位高职院校

赵劲松+刘红新

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创新创业已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为此,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今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主要途径,但是,与国外较成熟的教育实践相比,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还处于探索中,面临许多基础性的挑战。作为占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全面深入有效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形成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是高职教育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摘 要:高职院校具有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开放的教育资源、完善的资源平台等建设众创空间的优势。高职院校可以借助国家推行“大众创业、万家创新”的政策倾斜,营造“众创文化”、打造众创平台、完善众创空间运行机制、实践众创活动等举措开展众创空间建设,将其打造为技术积累示范区、创新人才培养区、创新项目试验区、创新资源集聚区,进而提高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众创空间;定位

作者简介:赵劲松(1974-),男,湖北宜城人,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刘红新(1972-),男,湖北监利人,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15年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创客空间平台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编号:DJA150252),主持人:李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28-0014-04

随着众创空间、创客空间的不断涌现,创客精神越来越多地引起了教育者的思考和关注。吴俊杰在2014年美国地平线报告中指出,在未来3-5年内,美国高校学生有从知识的消费者转换为创造者的趋势,而创客教育在这个转变中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1]。2009年美国白宫启动“创客教育计划”,清华大学首个高校创客空间建设项目i.Center的推进,从不同的层面进行了印证。

一、高职院校众创空间建设的意义与优势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着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足、教育形式单一、覆盖率偏低、自主创业比例不高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推出,对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高职院校众创空间建设的意义

1.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众创空间模式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使得创新创业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合、创新思维与专业技能培育一体化、专业技能与管理能力培养一体化等成为教育实践改革的方向,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增强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培养宽口径、高素质、专业化的创新型人才,实现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2.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率。众创空间“众创、众筹、众包、众扶”的发展理念,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可能。高职通过聚集场地设备、技术保障、政策支持等全要素资源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成效。学生以众创空间为依托,能争取“政、行、企、校”的政策、场所、信息、投资等全方位的支持,能够降低创新创业成本与门槛。

3.提升学生应对就业市场的能力。高职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存在滞后性,高职人才培养与市场人才需求存在时间差,加剧了毕业生就业难。众创空间的建设,加快了高职改革的步伐,激发了高职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潜能,营造了“尚技重工”的氛围,可提升高职生应对就业市场变化的能力。同时,众创空间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改变了传统的就业观念,拓宽了学生就业视角,学生可实现自主创业。

4.促进学校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高职众创空间的建设对接产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面向社会及行业企业开放自身科研资源、实习实训资源等优势资源,必将对行业的技术进步、企业的产品升级带来深远的影响。同时高职众创空间建设,整合了学校多专业领域的各类资源,也能够提升高职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增强教师对接产业的适应性,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二)高职院校建设众创空间的优势

高职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具有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双重特征。高职院校先进的实训设备实施、对接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平台等资源是优秀人才、科技力量与知识的聚集地,在推进众创空间建设中具有較强优势。

1.政策支持高职院校建设众创空间。《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实验班、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在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等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中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补贴[2]。另外,2015年开始,国家对于创新创业的清障服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简化行政审批制度,从降低创业成本、增加资金支持和改善创业环境等方面促进“双创”工作。可见,高职院校建设众创空间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将得到政府政策支持和保障。

2.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有利于“工作空间”的资源整合。高职院校长期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建立了校校、校企、校地协同育人体制机制和“政校企行”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整合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的场地、设施、项目等资源。如,企业作为“政校企行”多方合作办学的主体,在众创空间建设上,可以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环境、设施、项目,可以提供生产一线的工程师为创新创业项目进行技术指导,可以提供生产研发车间作为学生创新项目的工作场所。

3.完善开放的资源平台有利于众创空间专业化发展。高职院校对接产业建有各类专业化的产学研平台、技术转移、专利代理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机构和平台,依托这些平台建设众创空间,能从专业的角度对学生的创意设计、创新项目进行整体规划、指导和孵化。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场所,其所承担的教育任务是以公益性为特征的,其拥有的场地、设施、实验实训室、各级各类培训基地与研发平台等都具有开放性或低成本使用的特征,高职院校开放其创新创业要素,提供创新创业服务,有利于众创空间的专业化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二、高职院校众创空间建设的定位

高职院校作为应用型高等学校,其市场性、应用型、实践性的教育特点在培养具备专业技术技能知识、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的创新创业学生群体中具有较强的优势,其众创空间建设应以自身实际为出发点,建成技术积累示范区、创新人才培育区、创新项目试验区、创新资源集聚区。

(一)技术积累创新的示范区

蒋安琪等认为,创新不但需要科学技术来支撑,而且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可见技术积累对创新具有较大的影响力[3]。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其优秀的技术研发团队、先进的技术开发设施设备为创新提供了可能。高职院校基于工作任务的人才培养,对接现时企业的生产工艺、关键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其合作企业的多样性、通用性为技术的积累创造了条件。高职院校以真实的生产环境、真实的工作任务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创新的动力,推进技术创新积累。同时,在对接企业真实项目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自身积累的技术资源与企业紧密合作,推进校企技术创新、协同创新,成为培育和发展技术革新、工艺改进的先行区、示范区。

(二)创新思维、创意设计人才的培育区

高职院校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育基地,也是社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的众创空间能够发挥“社区式”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凝聚社会上志向一致的创新创业者,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高职院校通过支持诸如沙龙、训练营等众创活动,可以宣扬创新创业文化,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调动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另外,高职教育市场性、职业性的人才培养特点,突破了传统高校学科领域限制,能打造一批具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双师型”导师团队,可以转换教师、学生的角色,为学生或广大创客提供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并提供创新创业实践的指导、训练与服务,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三)创新创业项目的试验区

高职院校建设众创空间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大力推进众创空间建设,可以深化“阶梯型”、“融入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形成“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图书馆+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研究机构”立体多元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意设计的初始阶段给予培育,发展阶段给予扶持,成熟阶段予于指导,逐步形成“種子——苗子——果子”的创新创业项目试验、孵化模式,提高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成功率,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创新创业资源的聚集区

一是创新资源的整合与聚集。首先,高职院校有较好的专业技术创新团队、设施设备,通过“众创空间”的建设,可以更好地整合其技术创新的场地、设施、技术等资源,服务大众创新。其次,企业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之一,可以将其产品开发、工艺改造的项目、设施、资金与高职院校相互融合,构建对接市场、面向产业、更加开放的创新创业平台,推进技术创新积累。第三,职业院校推进的集团化办学,加强了跨区域、跨院校的技术合作,可以整合利用校地、校校、校企的创新资源,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二是创新创业的综合服务。高职院校通过完善信息网络、实践性工作空间,提供创新创业空间建设的软硬件平台;高职院校具备多专业的优势,可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法律、知识产权、财务、咨询、检验检测认证和技术转移等服务;高职院校通过众创空间建设,可以把政策、资金、人才、技术叠加在一起,为创新创业营造更好的环境。

三、高职院校众创空间建设的策略

众创空间全要素的创新创业孵化,不仅包含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属性和功能,还借助了互联网力量,融合了线上线下资源,兼有企业孵化与投融资功能。可见,以众创空间为孵化载体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将成为培养新时期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营造“创新、创业、开源、分享”的“众创文化”

高职院校开展众创空间模式的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尤其是“开源、分享”的文化,树立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建设校园内的创新文化环境,以环境感染人,以活动熏陶人,以实践锻炼人。

1.树立“开源、分享”的创客教育理念。高职院校创新创业项目的实践通过开源技术、创意交流、活动分享来开展的。一方面,要面向在校学生,树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合理开展经验交流与分享活动。另一方面,要引进创客教育的理念,面向社会广大创客,强化资源的开放性、技术资料的共享性、团队指导的开源性。

2.打造创新创业氛围的校园生态文化环境。高职院校要提炼创新创业文化精神,把创新创业文化融入到校园环境建设中,强化创新创业活动的宣传与展示。第一,把创新文化融入到教室、实训室、图书馆和学生宿舍,把“敢为人先,企业家精神”的学生教育理念融入到各类教育活动中,打造丰富多彩的活动品牌和活动课程。第二,积极开展交流、分享的创新创业活动。高职院校要以海报、微信平台、校园网站等宣传创新创业和众创空间的日常活动,以创业大赛、创业沙龙、创业培训和讲座等活动来引导学生创新创业。

(二)打造“便利、舒适、高效、共享”的众创平台

高职众创平台建设应发挥校企双主体办学的优势,整合“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的技术专家和设备设施资源,建立面向学生、企业员工、社会的开放式众创平台,以想法、创意、设计、制造、推广和售后服务为切入点,搭建产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的平台,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1.打造舒适实用的工作空间。一是以高职教学办公场地为依托建设办公空间,配置办公位和公共会议接待室,配备网络、电力等基础设施。二是以学校实训室和企业车间为基础共建试验空间。整合学校实训设备,依托国家、省级实训基地,开放各级协同创新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共建创意、创新、创业项目的实践空间。

2.建设快速、高效的网络空间。借助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校园无线网、远程教育平台、教育资源建设等开展网络空间建设,实现从环境、资源到应用的全部数字化,为创客提供网站空间、域名、云服务器、大数据、公共软件、开发工具等信息技术服务支持,为众创空间提供“集成化、专业化和网络化”的虚拟环境。利用数字化校园管理团队,成立专门的信息机构和专职的信息技术队伍,维护网络运行,保障网络通畅。

3.建设具有良好交流氛围的社交空间。高职利用自身场地和校园环境,紧邻工作空间精心设计、美化休闲环境,建立“畅想花园”,打造身心放松、创客创意激发及创客洽谈合作的交流空间;以学术报告厅、多媒体会议室为载体,定期举办不同产业领域的沙龙,实现创客、企业、导师间的对接与交流;依托各类行业协会、职教集团定期举办研讨会、成果发布会、创业创新论坛、专家讲座和专业技术培训等活动;建立基于虚拟现实的创新创业项目互动交流网站、QQ技术交流群和微博微信平台,实现跨区域、跨时空的网络交流。

4.建设多元、一体的资源共享空间。高职院校要集成行业、企业、学校各类资源,建立以创意激发、创新项目指导、创业项目服务等校企专家组成的创客导师团队,建设专业技术资源库,建立创新创业项目成果资源库,筹集开源软件、公共技术资源,实现创客共享、共用。

(三)建设“多元主体、多方参与”的空间运行机制

1.优化空间管理团队。以高职专业(群)为基础,以专业带头人为龙头,以创新创业导师为骨干,优化管理团队。管理团队实行主任负责制,设指导服务、信息情报、空间管理等事务专员若干名,明确分工。主任负责制定空间总体发展规划;指导服务专员开展空间宣传、专业技术培训、技术与资源服务、创新创业能力培训和项目咨询等工作;信息情报专员对行业技术资源和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发布和管理,搭建信息对称、项目对接、资本对接的服务平台,组织创客间的联谊活动、经验交流和业务合作。空间管理专员负责日常接待,组织、协调、管理“工作空间、社交空间、网络空间、资源共享空间”的使用。

2.健全空间管理制度。为保障空间各项服务工作有序顺利实施,实现共同创新、开放创新的目标,更好地服务广大创客,明确管理团队工作职责,各空间要制订完善的岗位日常工作规范、创客服务管理办法、资源和信息收集整理规范和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同时,高职院校要制定支持众创空间建設的制度,明确具体的支持措施,将空间建设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提供空间运营经费支持。以学校投入为基础,政府投入、企业支持为补充,设立创客空间管理基金,保障空间的建设、创客培育、技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创客的会费、咨询费、广告宣传费、业务收入筹集日常运行资金,保障创客空间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实践“创意客、创新客、创业客”的众创活动

俞建华等把创客的成长过程分为创意客、创新客、创业客三步成长经历[4]。可见,将高职学生培养为创客的教育活动,也需结合创客的成长特质开展。

1.培养创新创业意识。通过幻想、遐想、设想后提出一些想法、模式、方案或专利等的创客为“创意客”,初入高职院校的一年级大学生大多数属于“创意客”,其重点培养“有梦想、高激情、不畏险”的创客个性特质。在此阶段,依托众创空间,通过开展创意分享交流活动、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创新创业型社团活动等途径,激发学生“想创业、敢创新”的意识;开展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教学、创新创业沙龙、创新创业的成功案例推介等活动,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激情。

2.提升创新创业素质,历练创新创业精神。大一学生经过一年的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专业技能实践的过程中,“创意客”急想通过实践活动完成“梦想”,这就上升到“创新客”群体,如发明者、小型设备设施制造者等。针对这一群体,将创意项目置于高职院校的科学研究平台(如工程技术中心、研究机构等)、技能实践平台(如实训室、校内生产工厂等)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操作或制作,积极开展专业技能竞赛、科技创新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培养和锻炼学生相关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和创新品质。

3.实施创新创业孵化。结合高职毕业生的特点和“创业客”的实际需求,进行创业实操。开展大学生创业大赛,支持项目依托大学科技园、创业园、创业基地进行孵化,保护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通过孵化支持,为学生创业者提供创业场地和基础设施服务、创业企业管理服务、法律法规咨询服务、投融资服务,通过对学生创业项目培训、技术、孵化等方面的支持,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高职院校在推进众创空间建设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相比其他普通高校而言,又有自身的薄弱环节,如学校本身创新能力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等。为更好地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宣扬创客教育理念,切实推进以众创空间为平台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提供高校参与众创空间建设的政策保障,切实发挥高校自身优势,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进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吴俊杰.创客教育:杰客与未来消费者——2014地平线报告议[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9):7-12.

[2]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5-05/13/c_1115272337.htm.

[3]蒋安琦,尚超.关于大学建立众创空间的思考:基于创业型大学的视角[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5(6):107-112.

[4]俞建华,戴健华,张媛等.关于创客特质析解与创客成长链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品牌,2015(8):63-66.

责任编辑 肖称萍

猜你喜欢
众创空间定位高职院校
难与易
巧用“余数定位”,突破周期函数的计算问题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众创空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理想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