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化工专业招生与培养困境的思考

2017-03-04 09:38张传周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濮阳457300
化工管理 2017年28期
关键词:双师教师队伍化工

张传周(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濮阳 457300)

关于高职化工专业招生与培养困境的思考

张传周(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濮阳 457300)

本文针对现在化工技能人才短缺而高职院校化工专业招生难和培养难的现象,分析其原因,提出招生要扩大宣传,用就业和免学费吸引学生报考,人才培养要建设一支扎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推行理论够用优化课程设置、启用校企合编教材、打造技能过硬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增加取证为学生增值等对策。

高职化工专业;生源;招生;理论够用;技能过硬

0 引言

2017年6月,濮阳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化工专业举办了一场校园招聘会,来自河南、山东、江苏的20余家大型化工企业参加了招聘会,为2016级和2015级化工类专业78名学生提供400多岗位。人才供需关系达到1:5以上,可以说毕业生很稀缺,远远不能满足化工企业的需求。同时也从企业招聘负责人处了解到,以往本校化工专业毕业生经过企业培养很少成为技术骨干,大部分进入了辅助岗位或在一线岗位坚持一段时间离职。2017年全球经济稳步复苏,受国内房地产调控、金融去杠杆等政策影响,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化工行业投资增加并且加速转型升级。然而化工技能人才短缺而高职院校招生难且培养难,这种困境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

1 招生与培养的困境

1.1 招生难、生源少、质量差

随着本科院校的扩招,录取分数下移挤压了高职院校的生源数量和质量,前几年还可以招一些分数低的“差等生”,近年来媒体对化工企业各种安全事故和工作环境“脏、差、危险”的报道,造成学生和家长对化工行业的偏见,学生不愿意选择化工专业,再加上一些私立院校有偿招生恶性竞争等导致有的学校甚至招不来学生,面临专业停办的尴尬境地。

1.2 培养难、毕业生质量差

新生的减少按理说学校应该有更多的精力培养好,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毕业生质量并不好。

(1)学情分析

生源质量逐年下降,招过来的学生很多从中学开始在学习上就是班里的差等生,进入大学之后管理一放松,更加肆无忌惮,睡懒觉、打游戏、谈男女朋友、上课玩手机等等,再加上化工专业性很强,很多课理论较深,遇到难题后厌学弃学,最后失去追求等毕业混文凭。

(2)校情分析

很多同学虽然不爱学理论,但对于专业实训有浓厚兴趣,也愿意实际操作,渴望从动手方面体验成功。但是因为实训课设置偏理论、实际的“双师型”老师少、校内外实训基地少等原因极大的打击了学生这方面的积极性。三年下来,走出校门的化工毕业生质量差,理论知识不扎实,专业技能也不高。

2 招生困境的对策

2.1 加大宣传力度

招生是学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生源是学校生存的命脉和办学实力的具体体现。对于招生困境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和家长认识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全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化工,化工企业很缺技能人才,以后从事这个专业有很好的薪酬回报和光明的未来,至于媒体报道的化工行业里的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是少概率事件,只要认真学习和按照规范操作,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消除对化工的偏见,考虑报考化工专业。

2.2 用就业和免学费吸引学生报考

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签订联合培养协议,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用就业吸引学生,学习采取工学交替,定期去企业实习,老师和企业的师傅一起指导,企业发给学生基本生活费和替学生交三年学费,学校锻炼了老师队伍,企业得到了优秀人才苗子,学生学了技术减轻了家庭负担,三方共赢并且用就业和免学费吸引学生报考。

2.3 争取企业职工入校理论培训

在学生去企业实习的同时,争取企业的员工来学校进行理论培训,既增加了生源和学院收入,又锻炼了教师队伍,加深了校企合作。

3 培养人才困境的对策

3.1 建设一支扎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虽然高职院校很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但现在很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仅仅是纸面上的实力,大多高职院校老师毕业后就在学校教学,理论很熟悉但是动手能力、实践实训能力都不行。有的去企业锻炼少则几天,多则个把月再或者取得某些技能证书就成为了“双师型”教师。这些“双师型”根本不能满足现代高职教育的需要。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需在企业基层摸爬滚打三年以上才行。要加大力度建设一支扎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学校应该大力引进真正的“双师型”教师人才,选择招聘那种既有学历又在企业基层工作三年以上的,给予政策和薪酬的优待充实于“双师型”教师队伍中。另一方面学校要自己大力培养,打通政策和薪资上的阻碍,选择合作企业,让年轻老师踊跃去企业基层锻炼,并建立严格的“双师型”教师评价制度,使其真正成才。

3.2 推行“理论够用”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对人才培养至关重要,高职院校制定课程设置的很多老师没有一线实践经验,课程设置的时候抄本科课程设置过于重理论没有体现高职重技能的特色,成了本科课程设置的“压缩饼干”。学生基础差又厌学弃学根本就不适合开太多太深理论课,要坚持理论够用就好。一方面引入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调整理论课和实训课,优化课程设置。另一方面成立化工教学团队,统一备课,对于课与课之间重复的理论知识点,教师之间结合后删除,避免学生听的遍多厌烦。对于深奥的知识点共同讨论后删除,避免学生听不懂厌恶。做到理论够用。

3.3 启用校企合编教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材是老师教学的根据,学生学习的媒介,在人才培养中扮演重要角色。现在的高职教材基本上是出版社组织高职学校老师编的,绝大部分高职编者老师毕业后就长期在学校工作生活,没有实践经验,离企业生产一线很远,造成编的教材也离生产一线很远,已经不适合现在高职教育的需要。企业的专家和师傅离生产实际近,他们更了解生产和市场的需求,所以要大力推行校企合编教材。合编教材要针对岗位技能把以前涉及开发研究的深奥理论删除,重实践操作,重新回到高职偏技能的特色。

3.4 打造技能过硬的校内外培训基地

技能过硬是高职培养人才的特色,培养出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要打造好技能过硬的校内外培训基地,对于校内实训基地,首先要充分重视,应有专项资金,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负责人,负责落实资金和管理问题。其次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应对接实际生产一线岗位,包括实训内容,管理模式,考试方法要与生产一致的真实或者仿真。最后校内实训基地还应该考虑利用率,积极吸引企业职工前来培训或考证,扩大影响和增加资金来源。

对于校外实训基地,跟企业深入合作,工厂就是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经过学校理论学习和校内实训,学生应该有一定的技能素质,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真枪真刀锻炼。学校老师和企业工人师傅共同培养学生,和学生签订师徒协议,分别负责理论和实践的教学。企业和学校制定评价制度,对于表现好的老师和工人师傅应给予职称的晋升或者薪酬的回报,表现好的学生应提前与企业签订正式合同或者物质奖励。对表现不好的老师、工人师傅和学生应给予处罚。

3.5 增加取证,为学生扩大就业门路

学历证书是文化理论水平的证明,技能证书就是从事该工作实际操作能力水平。培养技能人才要增加取证环节。取证的过程中,学生不但提高了技能,还增加了就业门路,把技能证纳入毕业要求中。同时要严格按照最新《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来选择技能证,除了化工总控工、防腐蚀工等传统化工专业要考的技能证,要把技能证下移外移,增加焊工、仪表维修等技能证。技能证在考取中首先不应该强制学生,要列出几个技能证供学生自由选择一个或者多个。其次要有课可依,可在涉及技能证的课或者课的某些章节深入扩展并抽出时间专门训练。最后技能证的考取开始可以找企业或者机构合作,慢慢要加强自己的考证实训基地建设,最后把实训基地打造成取证基地。

4 结语

总之我国现在正处于化工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培养一大批高技能人才是化工行业升级转型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保证,化工类高职院校要勇担责任,破解困境,完成自己使命。

猜你喜欢
双师教师队伍化工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