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自身特性与处理机制研究

2017-03-04 12:53王鑫
人间 2016年33期
关键词:隐蔽性交互性

摘要:新媒体技术的高速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人民日报也发表相关文章,呼吁治理网络媒体的虚拟环境。由此也引出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即新媒体的自身特征与信息传播机制,以及这种新的传播机制,带给新媒体信息处理的一些新的变化。正是由于这种变化,使新媒体具有了一些不同的特性,本文就是对新媒体的自身特征与处理机制的几个方面进行研究进而提出相关的研究思路,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正是基于以上范围,展开研究的,首先对新媒体的传播“系统”进行梳理。从“输出元素”的角度提出了,新媒体“不净”的表现类型,通过这些结果向上推导,从“输入元素”的角度上,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输入元素;隐蔽性;交互性;板块设置

中图分类号:D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163-02

网络环境的参与从控制论的角度分析,包括“输入元素”和“输出元素”。输入部分的特征也觉得了网络环境的复杂性,我们每个人都在电脑的后面,通过网线互相连接,这种连接性质决定了它的隐蔽性。另外网络发言者的只言片语也造成了话语权的微观化、负面消息的强大生命力、以及网络客户端的设计都会成为影响新媒体环境的因子。

一、网络参与的隐蔽性与放肆性

“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On the Internet, nobody knows youre a dog)这句话原本是彼得.施泰纳创作的漫画的标题[1]。但后来因这句话形象的体现了网络隐蔽性的特点,变成了互联网的一句常用语。在互联网上的虚拟环境里,大多数人通常采用匿名登录的方式,没人知道你真实的身份,或因网络环境很容易伪造身份而不容易被发觉。这让人们在网络环境中放肆的发表着自己的看法,宣泄着自己的不满甚至有机会表露自己不为人知的压抑的一面,其中,没有社会道德价值观的约束,一切都可以依照自己的好恶来进行:另一方面,由于人们用匿名方式在网上进行交流,这使得传统环境既有的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无法在虚拟环境中发生作用。更深入一步的讲,这也是大众的一些内在的心理需求,在现实的社会中得不到满足的表现。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与人对面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工作休息之余,在网络上,吐露一下自己的心声,这种没有目的碎片的生活感想或抱怨似的“吐槽”,这种负面的呼声会在网络里越积越高,这种负面的环境,也加剧了谣言的传播。

法律责任的模糊性,在網络的传播环境里,法律责任意识的模糊性,也给这种“不净”提供了传播的可能性,消息的多次转发,粘贴、复制,造成了谣言的信息源的模糊性,再加上参与传播的人员复杂有的甚至是无意识的传播,这也给法律上准确惩治带来一定的困难。仅仅因为互联网上一次转发的点击,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这种意识从老百姓的心里也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二、信息发布者话语权的微观化

英国广播公司从1992年成立起,就把“广播之梦”建立在“公共服务广播”的理念上。其掌门人瑞斯坚信公共广播应有责任向公众传输教育,道德,文化和精神价值观的知识,他认为,媒体应该在节目的内容方面发挥一定的公共引导作用,理直气壮地向公共提供“我们认为他们需要的”东西,因为公众“更多的时候是他们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而且更少有人知道他们需要什么”[2]这就是所谓的精英主义理念。精英主义的理念在当时的社会是有一定的社会背景造成的,毕竟当时的新媒体环境远没有现在复杂,网络的使用普及率也远没有现在高,当下社会这精英主义控制媒体话语权的物理优势已经消失,媒体的话语权正越来越微观化,它表现的更加隐蔽,更加难以觉察“现代权利是毛细血管状的,他不是从某个核心源泉中散发出来的而是遍布于社会机体的每一微小部分和看似最细小的末端”现在的信息的发布者有原来精英,转向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只要你有一台终端设备,你便是这张庞大网络里的“神经末梢”话语权正面临着微观化的趋势。

三、负面信息具有更顽强的“生命力”和传播速度

随着社会的开放和贫富差距的拉大,“恨人有笑人无”的民族劣根性成为一种覆盖面甚广的思考方式。这使得公众在看待明星名人的时候由原本的精神崇拜质变成一种物质嫉妒。甚至说,公众不愿意去仰望帅气、才华、艺德和地位,反而更热衷去嘲笑那些丑陋、庸俗、卑劣甚至下流的另类群体,这种嘲笑或批判,让一部分人产生超脱的自我存在感,这种现象体现在网络新媒体的环境里,就是受众乐于分享,和传播这种信息。也正是这种频频的点击,与分享,造成了这种负面的信息在网络上经久不衰。

另外“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受众偏好, 也造就了人们乐于分享传播负面的消息,辅之以开放的网络环境、“沸腾”的民意、“井喷”的表达欲求、不法利益的驱动,使其保持旺盛生命力、能够持续传播。

四、交互性——负面性交互大于正面的交互

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最大特征就是,具有很强的互动交互的特征,这就意味着,当信息发布在一些新媒体的平台上的时候,你可以立即评论,但是一个十分明显的问题就是,这种评论往往是负面的,或者说负面的新闻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评论,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在网上看到一幅很漂亮的图片,你的反映大概有两种,一是,感到心情舒畅,然后微笑一下,然后不做评价。二是,如果你是想表达一下你的观点,很多情况下,你只是会“赞”一下。但是如果你看到这幅图片是一张负面的图片,比如一朵美丽的鲜花被一个人踩的很烂,那么这时候人们一般会加以评价,比如说“多可惜呀”,或者开始攻击这个踩花的人。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负面的新闻贴下面往往是骂声一片。这种现象带来的结果就是,即使那些想发表客观观点的人“例如也许是这个人不小心踩到的”,会通过自己判断得到自己的观点也许不会被认可,于是他就会保持沉默,就像控制论传统“沉默的螺旋”理论提到的那样当人们通过“统计类感觉”感到那种立场能占上风时,会根据对舆论的猜测来改变自己的观点。而媒介只关注那些公开表达的人,于是这种负面的表达就会无意识的被放大。

五、功能与板块设置问题

网络功能板块的设置也很重要,笔者以搜狐网的弹出小窗的门户为例,并进行了截圖,来分析网络板块的设置。搜狐的门户的弹出小窗,分为九个板块,分别是新闻、视频、图片、娱乐、时尚、体育、财经、房产。看似很合理的板块设置。但是如果你点开每个板块时,你会发现每个板块的图片区域,都基本上无一例外的用极具挑逗的图片或文字为重磅消息,进一步讲,就是无论你想浏览的是汽车板块,还是房产板块,都会有很多与当前板块不相关的内容出现。我们可以随机的截图的搜狐微门户。可以看到,房产一栏信息的旁边是有关美国妓院的消息。浏览汽车一栏时,图片区域又是关于车模走光,等大尺度图片。与国外一些网站的板块的设置相比,很多国外的新闻网站都无一例外的把艺术,和科技作为自己首页,板块的一部分。国内这种,板块的设置与编辑,也为新媒体环境的“不净”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另外微博,信息量大,更新快,造成一些具有正面力量的信息,不能被充分挖掘等问题,都可能为新媒体的“不净”带来影响。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从网络环境的“输入元素”的角度多去研究,才能尽可能的去化解当今网络环境的一些负面因素,网络媒体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正在现实生活中凸显,其积极的影响和消极的影响、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的同样也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随着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手机功能不不断完善,手机媒体在社会中发挥的影响会越来越大,那么对应手机媒体发展起来的来的一些手机的应用(application program)简称APP,这些应用将会在在手机媒体发展的道路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随着这些,应用的增加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大,由于本文研究对象为新生事物,研究的现象也正在发生。所以难免会造成本研究不够全面,但对于任何研究来说,前期的研究都免不了做出一些,相关的铺垫工作,也正是这些铺垫工作才能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借鉴和支持。另外网络管理除了这些有效的法律法规外,我们还要呼吁互联网使用者的自律。这就像我国的刑法和道德的关系一样,两者要互相协调,互为补充。美国计算机伦理学会(Computer Ethics Institute)为计算机伦理学制定了十条戒律The Ten Commandments)等准则堪称从道德底层去唤起网民自律的自觉性、自主性、内控性和自教性,较为具体的主体自我约束“规矩”。[3]

参考文献:

[1]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

[2]李军著 传媒文化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7):224

[3]蔡文之著.网络传播革命:权利与规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204

作者简介:王鑫(1985.10-),男,汉,山东济宁,助教,硕士研究生,济南大学泉城学院,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猜你喜欢
隐蔽性交互性
隐身空空导弹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研究
精心设计数学课堂练习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论我国对被告人供述中隐蔽性信息的认知误区
论电子证据特征 
信息化技术与城市公园的融合形态研究
科普网站交互性对科普传播影响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艺术传播的发展及城市运用探究
数字化城市公共艺术交互性内涵研究
多媒体技术项目制作实例剖析
高中物理常见隐蔽性语言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