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白
【摘要】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及其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外科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进行过心脏冠脉搭桥术的患者275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记录术后患者死亡人数、并发症及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实际随访270例术后患者,围手术期和出院后死亡16例,死亡率为5.92%;术后患有较严重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衰等疾病的患者死亡率较高。结论 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且对没有基础疾病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提示冠脉搭桥术是冠心病治疗有效的手段之一。
【关键词】冠脉搭桥术;生存率;影响因素;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6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25.0.0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即冠心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生存质量,且为社会和家庭带来极大的问题。医药学家们为重建缺血心肌病人的血运付出了很大劳动并且进行不懈的探索。自1946年Vineberg首次实行乳内动脉心肌植入术到20世纪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使冠心病的治疗有了重大突破。CABG在于增加远期血管通畅率,并在非体外循环下搭桥(OPCABG)、微创和内腔镜技术的成熟完善下,冠脉搭桥术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完善[1]。因此,对冠脉搭桥术后的患者进行随访,掌握手术的远期效果、病人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手术效果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成为了每一个外科医生需要掌握的问题。本研究随访我院275例冠脉搭桥术后患者,记录远期生存率,术后并发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及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外科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进行过心脏冠脉搭桥术的患者275例作为研究对象;男215例,女60例;40~50岁45例,50~60岁89例,60~70岁100例;70岁以上41例;有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基础病人27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3例,不稳定型222例;冠脉病变1支16例,2支13例,3支135例,4支54例,5支47例;非体外循环搭桥术236例,体外循环术39例。CABG术后出院30天开始进行电话随访,记录病人目前状态(存活、死亡)、如死亡原因、是否再次入院及原因、健康状况、并发症及基础疾病药物治疗
情况。
1.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冠脉搭桥手术后患者生存率及并发症
随访2006~2010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外科实施冠脉搭桥术的手术患者275例,术后因地址变更而失去联系者5例,实际随访270例,死亡(围手术期和出院后)16例,总死亡率5.92%;但对于术前存在很严重的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者,在手术前期心脏已经处于很差状态,因而没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在随访中有三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20例(应用IABP者10例),死亡8例;有12例出现了明显的出血,其中有1例因此而死亡;其中有14例患有脑血管疾病,二例在治疗过程中应用了CPB辅助;产生严重并发症的为13例,由于没有得到较及时的治疗而病死,其中有三例因为胸骨裂开再次住院综合冠脉搭桥手术后患者五年生存率为94.08%。
2.2 冠脉搭桥手术后患者心脏及血液生化改善情况
对术后患者随访发现,心脏彩超按此结果表明患者中80%以上心臟都正常,不过其中有多例心律失常者;超声检测发现有23例的EF值都小于0.5;有18例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大显著高于正常值;心电图检,不过存在再狭窄情况,再狭窄率为7.20%;。而根据血液生化检测结果表明,有64例患者的胆固醇偏高,低密度脂蛋白偏高者74例。此外根据肌酐检测结果表明,大部分患者血糖、血脂控制
良好。
2.3 影响冠脉搭桥术后死亡因素分析
以手术后是否存活为分组依据进行分析发现,各年龄阶段患者的术后死亡率比较均无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中男性患者占绝大多数,但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术后死亡率无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大多数死于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分别为6例和8例,患有心肌梗死和心理衰竭的患者术后死亡率均明显高于无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较不患糖尿病患者的术后死亡率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出血事件的患者术后死亡率要明显高于术中没有出现出血事件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一例患者肾功能衰竭,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而死亡,有一例PCI放置支架的也死亡。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冠心病主要是由于多种综合因素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致使心脏缺血,导致多种临床症状如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2]。冠脉搭桥术被认为是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3],全世界每年平均约有80万人接受冠脉搭桥术。冠脉搭桥术具有术后可明显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高患者活动耐受力和生命质量,是一种疗效确切的手术方法[4]。冠状动脉搭桥术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5],尤其对高危患者优势明显,已取得良好疗效[6]。
本文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观察冠状动脉搭桥术的远期生存率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冠状搭动脉桥术在临床上的进一步开展做基础,现报告如下:由于冠心病发生的影响因素有多种,糖尿病、高血压、吸烟、血脂的异常、肥胖、遗传因素和心理以及社会因素等,因此对冠心病的患者加强随访十分必要,通过随访可深入研究影响病人恢复的因素及远期生存率,并可解掌握地区规律,从而能更好的对术前术后做到预防工作[7]。
本研究随访270例患者中,死亡(围手术期和出院后)患者16例,总死亡率5.92%,提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具有良好的远期生存率,肾功能衰竭6例,死亡1例,另有3例患者因胸骨裂开再次住院行清创缝合术;综合冠脉搭桥手术后患者五年生存率为94.08%。对患者冠脉搭桥手术后患者心脏及血液生化改善情况的随访调查可知对术后患者随访发现,心脏彩超显示大部分患者预后心脏状态良好,心血管检查“桥血管”通畅(乳内动脉桥、大隐静脉桥、序贯桥),远端供血充足,但再狭窄20例,再狭窄率为7.20%;即术后五年再通畅率为93.90%,且术后大部分患者血糖、血脂控制良好。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并很容易引发相关的并发症。如果患者术前存在糖尿病、高血压之类的疾病,则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显著增加。本研究随访的270例患者中患糖尿病的118例,其中死亡13例,死亡率相对较高。研究发现,围术期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低心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8],本研究270例患者中有6例出现心肌梗死的患者均死亡,死亡率为100%。患有糖尿病、出血事件等术后随访均较正常术后患者生存率低。
基于以上影响生存率的问题,笔者发现搭桥手术的患者大部分都服用了阿司匹林之类的药物,在术前两周应该停用,避免围术期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用药不当很容易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本研究中6例心梗患者均规律服用抗凝药物。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心力衰竭是术后患者死亡的又一主要原因。出血事件也一直伴随着抗凝药物的应用,其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并发症给临床治疗和患者康复都带来了相当的难度。本研究发现患者术后发生出血事件与血小板功能障碍有关,本研究12例患者主要考虑凝血功能本身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血小板的聚集功能障碍。综上所述,患有心脏疾病及血小板功能障碍的患者在术前必须规律服用抗凝药物。
综上所述,冠脉搭桥术是有效、可行的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且术后患者具有良好的远期生存率和疗效,影响术后患者的生存率的主要因素有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患者术后规律口服药物和控制基础疾病可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王腾飞,牛建华.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5,8(2):188-191.
[2] 李俊玉,毕 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9):3438-3440.
[3] 卯甜甜,赵根尚,李红卫,等.陈旧性心梗患者冠脉搭桥术后QT离散度的随访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4,5(下):2452-2453.
[4] 陈红卫.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86-87.
[5] 陈 或,王京生,万 峰,等.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早期心功能评价.中华胸心外科杂志,2001,17(4):217—220.
[6] 万 峰,金新新,陈 或.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130例分析.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4(5):612—614.
[7] 罗瑞华.冠状动脉搭桥术180例术后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1,8(16):355-356.
[8] 张 力,王平凡,王 涛.冠脉搭桥术后非体外循环110例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6,13(3):484-485.
本文編辑: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