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田++赵爱萍
【摘要】目的 通过研究对经络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方法 从经络现象的研究过程、注意的问题、努力方向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结果 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研究者的研究角度、侧重点都有所不同。结论 经络研究,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并结合现代化技术手段方可取得进一步的成果。
【关键词】经络学说;经络实质;展望
【中图分类号】R2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25.0.02
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开经络实质之谜,可以使人们对人体的功能调节有更深层次的了解。经络实质的探讨直接关系到中医基础理论和针灸针麻作用机理的研究,对发展中医学术理论具有重大意义,对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也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1 研究过程
1.1 循经传感现象研究
20世纪70至80年代主要以“经络敏感人”和循经传感现象为研究目标。1986年,国家科委、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七五”攻关计划经络研究项目——“十四经的循经传感、循行路线的检测及经络实质的研究”,主要围绕如何运用电、声、光、热、磁、核等技术手段寻求体表经脉循行线的检测指标或方法开展[1-2]。
1.2 “八五”攀登计划
1990年,“经络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八五”攀登计划,旨在对经络现象、十四经脉和人体机能调节中的各种循经规律的机理及其相应的物质基础进行深入的研究,辨别经络系统与神经体液调节系统的关系与区别,及其在人体机能调节中的地位。
1.3 “九五”攀登计划
1998年,“九五”攀登计划预选项目“经络的研究”主要围绕“经络是什么”的问题,从已经确定的经络现象入手进行机理性研究,初步阐明循经传感的循经性、效应性的实质和结构基础[3],对经脉与脏腑相互联系的通路和物质基础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在经脉理化特性方面采取了多学科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4 “973”计划
2005年以来,国家科技部开始在“973”计划中设立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分别在络病理论、经穴效应特异性、经脉一脏腑相关、经脉体表特异性联系等方面,针对经络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近年的重点又集中在从已经发现并被肯定的经络穴位临床效应人手,开展经络现象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1.5 多领域研究时期
近几十年来,在国家对经络研究的大力支持下,国内外学者在各个领域采用了最新的技术设备和方法,力图在本学科领域里寻求客观证据和事实来回答经络实质问题,提出了各种关于经络实质的假说[4-5],但由于中西方传统文化和思想方法的差异,以及各学科领域的研究者对中医和经络理论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的认识理解与体验的差异,致使经络研究中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上存在一些缺陷,需要认真的总结和反思。
2 研究经络实质必须注意的问题
2.1 对经络研究的指导思想要调整
必须明确研究的目标是中医学中的经络系统,而不是这个系统以外的其他线状结构。经络概念是中医特有的,中医的类比、比拟、思辨和注重经验与表象联系的方法论和思维特点在经络系统中体现非常明显。只有全面把握中医学有关经络的主要论述,明确经络系统的组成分布、循行流注、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规律和临床应用[6],从中抓住经络的最本质最核心的特征属性才能防止误入歧途。
2.2 注意研究方法的正确
在现代化高科技的优势下,人类在认识自身结构和生命活动规律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对生命的研究已经从解剖学、组织学深入到细胞学或细胞亚微结构和超亚微结构层次,有些已进入分子或量子水平,但至今未发现古人在当时只靠感官和思辨就已阐述得相当清楚经络的客观实体,这就有必要反思我们的研究方法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2.3 注意区分不同的理论模型
中医和西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它们对人体生理病理的研究方法和认识以及揭示其生命本质的著重点不同,所以形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模型。如果研究者完全不考虑中医学术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只用自己所在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有限的观察事实为依据去捕捉经络的痕迹,忽略了这些事实同中医概念和事实之间的本质差别,甚至不了解自己的结论同中医理论和经验事实的冲突,以致假说刚提出就有与之相矛盾的学术理论问题或其他事实来否定它。
3 经络研究的努力方向
3.1 从经络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着手
按照中医理论的描述,经络系统的组成十分复杂,分布非常广泛。同时由于古人创建经络学说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不同时代对经络的循行路线都不完全统一,但对经络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的记载却非常相近。因此,在进行经络研究时,可以考虑把重点放在对经络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的研究中,首先抓住事物的本质,然后再来解决其他的问题。
3.2 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充分运用现代科技与思维方式
经络研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单凭某一指标,或某一学科是不可能解决经络实质的问题。因此采取多学科联合,运用现代科技对经络实质进行研究势在必行。经络研究也只有通过多学科、多层次、多水平的研究才可能真正揭示经络实质[7]。但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十分注重突出中医理论特色。
3.3 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
经络学说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经络是机体反映疾病,抗御外邪的系统。因此,对经络实质的研究就不能只局限于理论研究,理论研究必须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采用以理论为先导,实验作支持,结合临床并验证于临床的方法,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3.4 建立客观的评判标准体系
研究结果的统一首先要正确理解研究对象真正的内涵及外延。由于缺乏客观、统一的实验检验标准,新的假说只能根据各自的理解来评价,没有足够的理由取代旧假说,因此假说越来越多,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理论。所以评判标准的客观和统一性是获得研究结果具有的前提。
3.5 形成完整的研究团队,构建完整的研究思路
在全国大范围内凝练出整体的战略思路,构建合理的框架,合理部署各独立的研究力量,形成主攻方向和若干分支方向,方法互相切磋,研究中互相协同,研究资源共享,成果共用。
4 总 结
总而言之,我们必须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充分运用现代科技的新思维方式和科学技术,从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着手,将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才能真正从各个方面共同对经络的结构实体、功能活动与生理病理现象的发生原理以及物质基础做出全面系统而圆满的
解释。
参考文献
[1] 华 萍,吕 虎,原 林,唐 雷.经络研究的四大主流学派及其分析[J].中国针灸,2006,06:407-413.
[2] 张维波,郭 义,林玉英,魏 瑚,费 伦,丁光宏,贾 谦,武夷山.经络研究近50年回顾与今后研究方向[J].世界科学技术,2005,05:99-104.
[3] 陈 麓,金 蕾,陈槐卿.经络研究的进展与动向[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8,06:1470-1473+1478.
[4] 杨威生.低阻经络研究Ⅳ.对经络生理学功能的推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2:281-288.
[5] 祝总骧,徐瑞民.中国经络科学的现代化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2000,05:23-26+67.
[6] 刘俊岭,陈振荣,胡翔龙,荣培晶.2000年度经络研究进展[J].针刺研究,2001,01:72-76.
[7] 胡翔龙.中国经络研究十年[J].中国针灸,1999,07:5-9.
本文编辑:吴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