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向华
摘 要: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的梦想,也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希望所在。因为,它一方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
关键词:了解学生 转变角色 教材 激励评价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而高效的语文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追求。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全面了解学生,做到因人而教
应该说,班级授课制教育教学都是以统一的教材为载体,从人的实际出发而实施的。首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性,课堂上一定要激活每个学生的思维,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识字教学时,可以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將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除此之外,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设法解决同一问题。哪怕有的学生想出了一个笨拙的办法,也要及时给予鼓励。
其次是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其体验到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也离不开生活。因此,课堂上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具体实例中,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语文问题,那将会趣味盎然,不觉得学习抽象枯燥而产生畏难情绪。同时,还应关注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准确把握重难点,针对性地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否则,一刀切的做法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二、转变教师角色,做到因学而教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教师通过自己艺术化的服务工作,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学习能力。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但要避免放羊式教学,就是说演员的一举一动是在导演的掌控之中,哪怕是课堂生成,也应是教师所能驾驭得了的。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准能力培养和目标达成的契合点。换句话说,教师要为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准备好“垫子”。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找到课堂秩序和情绪体验的融合点,通过语言评价、进程推动等使秩序要求与情绪表达处于一个平衡点上。
三、优化教学方法,构建学习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教育的根本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点策略:
1.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
联系与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或生活中刚好发生的热点问题,通过语文活动、语文实践、语文游戏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发现、去提问、去思考,在浓厚的兴趣驱使下,培养、锻炼、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2.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新课标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学习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精心设计语文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高效课堂教学。
3.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化静为动,让学生有兴趣地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借助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同时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创设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可以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靠挂图、板书也难讲解清楚的知识,在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中掌握了知识。
四、要尊重教材、理解教材、创生教材
教材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蓝本。在新教材中,编者煞费苦心地选取具有特定语文信息的现实背景,且根据年龄特点和教学目的为儿童学习语文创设有趣、可操作、可探索的情境。那么,如何发挥好教材的知识载体功能呢?
一方面,教师在设计教学前要读懂“课标”。比如小学识字教学,教师首先要明确“课标”对识字教学内容和任务的要求:“教给学生读准字音,正确书写和记忆字形,准确理解字(词)义,使学生看到字形,就能读出字音;结合词句就能明白字(词)义;听到字音,结合词语就能熟练地写出字形。同时,不忘在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态度和情感。”只有读懂“课标”,才能准确把握教学重点,科学的设计识字教学的高效方法,比如“巧用规律、妙趣横生法,借助熟字、自主巩固法” 等等。
另一方面,设计教学前要 “吃透”教材。具体讲就是要从4个方面研读教材:即了解教材整体结构及前后联系,明确教材在本册数和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弄清编排意图,钻研提示语和旁注。
第三,教师设计教学时要用活教材,即以教材作为原型和范例,在依托和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度的拓展和延伸,挖掘教材资源的深层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功能。新课程的每个学段都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非简单地改变教材,它是用教材教的最高境界——超越教材、活用教材。具体体现在教师对教材有深刻和独到的见解,对教学有独特的思路和设计,能够对教材的绝对权威提出挑战,作出有个性的演绎,面对复杂多变的教育情景及时增删。
五、激励评价方面的策略
课堂教学中实施及时、适度、多样的评价,既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每时每刻都在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神态等对学生进行评价。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作出恰当的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尤其在学生的智慧火花闪现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学生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除此以外,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评价,以求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结语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有诸多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缺一不可,我们在实施课堂教学时要全盘考虑,使每个要素都得到优化,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整体的效能。实践证明。课堂教学又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是无止境的,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创造,才能永葆教学生命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