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探究

2017-03-02 21:24郭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42期
关键词:思辨能力大学英语教学培养模式

郭娟

摘 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大部分学校在教学中对学生只注重语言技能的训练,却忽视了对他们思辨能力的培养。本文针对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了思辨能力缺席的原因,并从课程设置、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丰富课程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探讨了思辨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思辨能力 培养模式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这一术语发源于西方,我国许多学者将其翻译为“批判性思维能力”,文秋芳先生将其翻译为“高层次思维能力”,它是基于分析、辨别、推理、阐释、评价的思维过程,许多学者将其译为“思辨能力”。[1]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具有“勇于探索和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力”。教育部针对大学英语课程的要求中对学生思辨能力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把对思辨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尽管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与各学科的教学紧密联系,但大学英语作为各高等院校的必修课应有义务将思辨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教学当中。

大学英语是当今大学生迈向国际化社会必不可少的技能。英语作为一门学科受到初高中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老师在课堂上一味地传授英语知识,刻板的记忆单词、句型和语法,写作上只是背诵经典模版,考试时进行套用即可。从而大学英语的思辨能力较为缺失。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新时期学生的思辨能力的培养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2]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现状

大学英语作为大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经历了一次次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效果也比较显著,学生的基本技能也提高了不少,然而同时也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非常缺乏,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现状不容客观。

一直以来,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主要针对如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基本技能,课程也是围绕这些技能进行设置,评估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各种等级考试以及期末卷面形式的考核。然而大学英语教学对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有所忽视。受传统教育理念以及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英语教师侧重于对学生机械性记忆和反复记忆能力的加强,他们认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各种英语考试应对自如。于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是一味地让学生首先对单词、短语、句型或课文死记硬背,然后就被淹没在题海中,没完没了地做题。致使学生一旦遇到开放式或探究式问题的时候,就出现语塞或思维短路的状态。或者在写作时,只是粗浅地表述比较浅显的道理,无法透过现象深入挖掘事物的本质,以至于作文在思想和内容上没有深度,不能得到比较理想的分数。长期的英语学习的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得他们的创新能力或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受到了限制。[3]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缺席的原因

1.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对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影响

数千年以来,中国人所灌输的思想就是人们需要具备谦逊、内敛、顺从的品质,中国古人更习惯于结合道德修养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不太热衷于探究掩藏在事物背后的本质。中国文化自古以来推崇“尊师重道”之说,对于书本上或老师传授的知识,不鼓励学生有质疑精神,创新精神,学生必须视教材为范本,视老师为权威,不能挑战。如此这般,逐渐就形成了老师教、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比较少,特别是在英语课堂,学生普遍保持沉默状态;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是少之又少。在这样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气氛不活跃的教育模式之下,学生总是被动的去接受知识,致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无法从学习中提高自己,慢慢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

2.中国应试教育对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影响

中国的学生在高中时期,备考阶段对他们来说是一场纯粹的应试比赛,每天老师加强对他们应试策略和方法的训练,在如此机械化甚至强化的训练之下的学生,是很難在思辨能力方面有所提升,甚至在题海战术的训练下,学生的思维都被训练成了一个模式、一个套路。他们每天都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完成没完没了的作业和试题,没有精力去独立思考,更没有时间来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那么中学时期的英语教学就是以背诵、重复和机械记忆为重点,学生忽视了英语作为一门交流工具的作用。当他们遇到主题分析、发散性阐述、没有固定答案等一系列问题时就显得力不从心。“教育的应试和功利已经到了极致,中学生和小学生的时间都完全被应试任务所填满,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也根本不可能学会思考。到了上大学的时候,我们招的学生往往已经失去了思考的能力,甚至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愿望。所谓创新往往源于思辨能力,连思考能力都不行,更不要说思辨了。现在我们在大学里重新做的,是帮助他们学会思考。” 这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创校校长、工程院院士徐扬生在上海招生,接受记者采访时发出的感慨。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极为深远,但同时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4]

3.课程设置对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影响

当代的大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中普遍缺乏思辨能力,这与大学英语所设置的课程有很大关系。首先在大学英语课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课程非常有限,基本上开设的都是提高学生语言技能的精读和听说课程。课堂上的教学模式无非是老师教授、学生听说,鲜有开展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专题活动。学生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会话,针对某一话题进行深入讨论还存在问题。思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经过学校的学习和生活进行培养。如果缺少了培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课程,这样以来,大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就受到影响。

三、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策略

1.改革课程设置

当今大学生缺乏思辨能力也与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有关,我们不难发现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相关英语课程是屈指可数的,几乎很少开设英语选修课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要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学校就应该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首先,选择合适的教材,酌情增加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功能性交际活动和专题讨论,加大相关选修课的力度,同时减少语言技能课程的比重。此外,大学英语的教学不应该单独割裂开来,还应与其他学科相衔接起来,可以适当增设专门用途英语,比如制药工程英语、计算机英语、旅游英语等课程,这样以来,可以使学生拓展知识结构并通过与其他学科的交融扩展新的思路,为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2.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还是停留在以讲座式为主,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教学模式略显单一,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面对发散性问题的时候还是显得不知所措。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允许学生质疑,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鼓励他们参与专题讨论、辩论活动来解决问题。通过变化不同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高思辨能力。辩论其实就是批判性争论,课堂上的辩论既能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提高了语言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当学生面对问题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另外,老师在课堂提问时,尽量多涉及一些开放式的、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自己去寻找问题背后存在的本质,让他們体验到生活中存在的乐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老师要不断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以达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目的。

3.丰富课程评价体系

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察也应体现在课程评估体系中。目前来看,大学英语的课堂评价体系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它们涉及的思辨能力的考察不是很多。要想引起学生和老师对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视,必须在两方面进行改革。首先,形成性评价不能只局限于到课率和完成作业情况,学生平时参加各种活动的表现也应该考虑其中,那么老师就应该丰富课堂活动的形式,比如小组或个人展示、辩论、读书笔记、影评、话剧表演、英文电影配音等,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达到语言输出和思辨能力的考查。其次,终结性评价除了期末纸质的考试之外,也可以增加评估内容的多样化,比如学期小论文以及小总结,这样可以提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推理、评价和总结的能力。[5]

学校和老师要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培养思辨能力的环境和氛围,才能使学生不但掌握一定的语言技能,还能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思辨能力的人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国际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源深. 思辨缺席[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

[2]刘晓民. 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J].Foreign Language World,2013(5).

[3]文秋芳,王建卿,赵彩然,刘艳萍,王海妹. 构建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 外语界,2009(1).

[4]严姣兰. 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0).

[5]喻昕. 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J].山东社会科学,2015(12).

猜你喜欢
思辨能力大学英语教学培养模式
大学英语写作思辨教学策略研究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高中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