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宗源
摘 要:本文以在新媒体条件下,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困难为切入点,着力分析了怎样有效利用新媒体的契机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引言
新媒体是指囊括PDA、4G网络、微博等相关在内的传播载体,具有及时性、网络性等特点,其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也伴随着挑战。本文在新媒体环境下,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遇到的挑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实效举措。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难题
经过有效调查,发现在目前的大学校园里,近98%学生都具备一部智能手机[1],并且每天在新媒体(网络)上所费时间均在一小时以上。并且超过60%的学生在传播信息的同时,最常用的则是新媒体,比如应用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进行消息传播。而相反的是,传统媒体,例如广播、报纸、杂志等使用频率越来越低,面对面则更少。由此说明,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新媒体的存在既有利也有弊,其在为广大学生带来便捷性及时效性的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问题,例如,诱导学生思想认知偏差与人格问题。因新媒体体本质上的虚拟性及匿名性等相关特点必然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影响,当其在为学生提供自由获取信息的时候,以及优化学生在信息传播与接收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时候,极其容易让学生走入一个错误的方向。尤其是对于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心智不够成熟,对于辨别与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比较弱,所以在面对具有虚拟性的新媒体时,容易因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走进误区。例如,在新媒体条件下,学生喜欢沉醉在自己的世界中,并在虚拟的环境中找到现实中难以获取的自豪感,长期以下,学生就会逃避现实问题,降低心理承受能力,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是很不利的。还有一点就是,部分学生善于利用虚拟性的网络,屡次转换虚拟人格及现实人格,易让学生迷失自我,引起心理疾病,让学生迷失在虚拟与现实中,进而做出违法行为,造成严重的后果。对于大学生而言,维持长期优良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真实环境中面对面有效基础之上的,而在新媒体条件下,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次数逐渐降低,在隐藏真实身份的虚拟网络中与他人交流,长期以往,就会导致出现道德意識薄弱的情况。比如,通过新媒体去传播谣言或假消息,就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难题。
二、新媒体环境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举措探究
1.应用新媒体,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构建
第一,妙用新媒体,优化互动交流。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程中,教师可灵活借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等[2]。对于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及学生乐于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在激励学生要站在多角度无看待事件的同时,及时对学生交流中出现的思想偏区开展引导,让新媒体平台发展成为树立学生正确三观的建设平台,落实社会主义价值观转化为学生思想行为。
第二,借助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结合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在新媒体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要在做到入教材的基础上还植入到媒体中,实现两者间的互补,使教育内容可通过多元化形式渗入到大学生生活中。比如,高校可使用广播,在播报时政新闻的同时,增强对主流文化等相关思政教育内容的宣传力度。与此同时,还可有效运用新媒体,积极建立靠近师生日常生活的大学生思政教育专题网站,重视专题网站的知识性与思想性,将其发展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教育平台及知识库,展现该网站的舆论引导优点,进一步让高校思政教育内容采取多方面渠道植入到大学生生活中,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
第三,善于利用新媒体,增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在新媒体背景下,开展思政教育的同时,可积极运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开展多元化的思想教育实践活动,例如专题辩论赛、热点话题等,通过开展思政教育的实践活动进而增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一个充满生机、乐观向上的校园气氛,为学生提供健康良好的信息传播环境,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优化互动沟通,提升思政教育针对性
新媒体背景下,要充分展现新媒体的交互性,实行多方面的沟通交流,加强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性并积极参与互动中。对此,高校的思政教育相关工作者,要善于积极借用新媒体,全面熟悉并搜集学生的真实想法及关心的热点,掌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具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此同时,还可巧妙运用新媒体的虚拟性,如生活中的困扰,如何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等,进行情境设计,让学生分别扮演相关角色,去直观地反映社会现象,并引起一定的反思,从而去严格要求自己,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但值得注意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务必要增强自身的媒介素养构建,加大信息的鉴别与筛选力度,设计助力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环境,进一步优化引导学生价值观,达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目的。
3.优化监督体系构建,提升思政教育
全方位优化新媒体信息环境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前提[3]。所以,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工作中,要增强监督体系的构建,严谨监管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内容以及方式。事实上,单靠学校的力量是很难达到强化新媒体信息传播环境的,对此,还要主动增强与社会、家庭等相关合作,积极调动多方面的有力原因,深入对各类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监管,构成强大的新媒体信息传播监管网络,从而全方面强化新媒体信息传播环境。针对高校来说,可以联合实际生活,主动构建校园网络发言人体系,构建网络管理部,营造健康良好的信息环境,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属于高等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其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了新的困境,对此,高校要极力展现新媒体的优点,努力构建优势互补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全方位发挥新媒体的交互性等特点,增强思政教育针对性,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贵仁.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解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2:50—51.
[2]徐永锋.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办公室业务,2015,2:24—26.
[3]柏华.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