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用 周俊 闫栋
摘 要: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许多高校开展了全英文教学项目。结合笔者全英语教学实践,从原版教材的甄选、师资队伍的组建、学生的选择以及课堂氛围的营造四个方面浅述了《理论力学》全英语教学的几点见解。
关键词:理论力学 全英语教学 高等教育国际化
一、引言
英语作为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许多国家和地区已将其作为第二语言或教学语言。为适应高校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我国高校或多或少地开展了全英文授课项目。高等教育必须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才培养新思路和新理念。实施全英语教学的过程既是高等院校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同时也是加快人才国际化的过程。在当前的大信息时代,要实时准确地把握国际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就必须将英语教学融入到高等院校培养计划中。笔者借助校级《理论力学》全英语课程建设项目,于上学期承担了汽车工程学院35名本科生的全英语教学任务,颇有感触。下面与读者分享一下做好《理论力学》全英语教学工作的几点见解。
二、几点见解
1.原版教材的甄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全英语教学工作,准备适合的原版教材是核心。课程是教育的生命线,而教材则是实现课堂教学的载体,教材中所含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我们知道,理论力学的学习目的一般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从工程实际物体中建立力学模型;二是掌握理论力学中研究问题的分析方法。但遗憾的是,国内大多数教材并没有原汁原味地体现工程实际,而是直接抽象到简化模型的分析方法研究中。对于抽象思维较差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种“苦痛”,即便抽象思维较好的学生,也会感觉枯燥乏味,缺乏兴趣。从数学角度讲,抽象是对某类事物共性的一种描述,是人类认识复杂现象所凭借的思维工具。力学建模时,抽象思维会抽象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而暂不考虑其他一些细枝末节。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知道用图画来交流信息。图形或图片的天然功能是表达与沟通,其次还能传递美学意义。在理论力学教学中,一幅幅优美的工程插图具有视觉冲击效应,它犹如一粒粒小石子会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涟漪。笔者阅读了多部《理论力学》英文原版教材,这些教材包含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方面的大量精美插图,经过综合对比,最终选择了R.C. Hibbeler编著的Engineering Mechanics第13版[1]。单从版次之多就能看出其倍受欢迎的程度。图1摘录了力系和力偶系合成与简化的计算题。由图可见,工程实际图形象直观且富有美感,既有利于学生建立力学模型也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师资队伍的组建
有了作为“利器”的原版教材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能够使用“利器”的“工匠”——教师。师资水平是决定全英语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2]。师资获取主要有两个渠道,除了直接引进国外合作高校的教师外,还可以通过访问学者、合作交流等方式着力培养本单位的教师。这两个渠道同时开通,可有效改善目前国内高校全英语教学的师资水平,当师资储备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组建相对稳定的全英语教学团队。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内部培养出来的教师在授课之前,需要熟悉《理论力学》课程中用到的专业术语。在中文授课时,有些专业术语非常易读易记,然而对应的英文表达可能会比较拗口难记。比如,平面力系合成时使用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英文为“Parallelogram law”。其中“Parallelogram”是個多音节单词,读起来比较费力。承担全英语教学任务的教师既要有熟练的理论力学专业知识,能准确拿捏教学重点和难点,又要具备相当强的英语听说能力。
3.学生的选择
“巧匠”和“利器”具备之后,若没有质地优良的“材料”——学生,教学质量亦难以保证。语言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需要因材施教,针对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组成全英班[3]并采用全英语授课。无论如何对于学生来说,全英语授课是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英语应用的双重挑战。笔者认为,教师应总结每堂课的重要专业术语并在预先提供给学生消化和吸收。另一方面,作业解题过程要求模仿教材中的英语表达,而不要干巴巴的满是公式。一学期下来,学生的专业术语储量令人振奋。全班35名学生的期末考试通过率达到了88.6%,其中90分以上占总人数的22.9%。
4.课堂氛围的营造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可能有很多方法,如提问设问法、情境教学法、快乐教学法等等[4-6]。这些方法许多文献都有探讨,不再赘述。笔者在2014年美国加州大学访学期间,经常旁听合作导师给研究生和本科生授课。在课堂上,经常会有小测验(Quiz),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其成绩作为综合测评的一部分。对于堂内小测试,其实学生在精神上还是有些紧张的。这种小测试营造了一种程度适中的紧张氛围,使得学生课堂听讲更用心了,他们知道,若不认真听课,小测试就很难完成了。基于上述亲身经历,笔者也将小测验带到《理论力学》全英语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反馈来看,确实收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除了营造适度紧张的氛围外,教师还可以分享本人在国外的一些留学或访学经历,或穿插一些国外力学专家的名人轶事,达到活跃课堂氛围的目的。这样张驰交替,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进,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互动与交流,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结语
《理论力学》全英语教学是高校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趋势。基于校级《理论力学》全英语课程建设项目以及国外访学经历,笔者从四个方面浅述了自己的见解:甄选优秀的原版教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国外引进和内部培养组建师资队伍;选择英语水平适当的学生组织全英班;营造张驰交替的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 R.C. Hibbeler. Engineering Mechanics[M]. 13th Edition, Pearson Prentice Hall, 2013.
[2] 孙亚辉. 关于全英语化教学的思考[J]. 科技企业家, 2013, 180.
[3] 钟理, 马四朋. 化工原理课程全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化工高等教育, 2014, 31(4): 20-22, 52.
[4] 孔利钢. “设问教学法”在《科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快乐学习报: 信息教研周刊, 2014, (12): 68-68.
[5] 刘红莉, 周瑜. 情境教学法:英语课堂教学的探索之路[J]. 中国科技信息, 2007, (9): 211-212.
[6] 杨焕明. 物理教学中实施快乐教学的探索[J]. 大众商务月刊, 2010, (1): 167-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