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投掷:双手头后前抛实心球》是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编写的新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教学丛书——《科学的预设 艺术的生成》中水平三·六年级投掷单元的第1课。
投掷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其中双手头后前抛实心球是六年级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它在小学投掷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本课虽然是投掷单元的第1课,但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原地侧向投掷实心球,对投掷项目的动作有一定的了解。因此,笔者通过对课前微视频和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旨在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投掷技能,并通过自主探究进行“预习”,从而加深其对双手头后前抛实心球技术结构的认识,为今后进一步掌握投远的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该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早期,注意力易集中,自主学习、理解能力较强,但表达与表现的欲望有所降低;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得到了充分发展,但分析问题的能力尚在发展之中。本次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以激发其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重点是用力顺序与出手角度,难点是动作连贯协调。因此,笔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技能掌握规律,围绕本课重难点,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技术要领,力求让学生体验双手头后前抛实心球时自下而上的用力顺序和45度出手角度,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协调等身体素质,促进他们大胆、自信地展示自己的投掷能力,发扬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奋勇拼搏的精神等。
设计
根据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笔者设定了如下达成目标:①知道正确握、持实心球的方法,基本掌握双手头后前抛实心球的动作要领,形成初步的技术概念。②知道双手头后前抛实心球的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③初步理解影响双手头后前抛实心球的成績与用力顺序、出手角度、出手速度、出手高度等有关。
在设计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时,笔者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围绕教材和学情进行了如下设计:①根据使用教材填写课题名称,让学生明确本次自主学习的主题内容;②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与重难点提炼达成目标,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具有方向性,减少无用功;③根据达成目标设计教学任务,旨在检测学生自学后所掌握的知识情况,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提高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并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④根据学习任务提供学习方法建议,指导学生高质、高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顺利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⑤“课堂学习形式预告”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教学流程,明确课堂形式,促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课前自主学习探究任务;⑥“困惑与建议”旨在让学生记录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微课程的一些建议,进一步促进“教与学”的融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制作过程
微课制作步骤包括选题、设计、制作、修改,而高质量的微课=确定选题+教学策略+表达艺术+工具软件+学习借鉴。因选题已经确定,所以该微课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前期进行微课的设计,即收集整合资料制作PPT;中期进行微课的制作;后期主要是对录制的微课进行内容上的编辑与技术上的修改等。在制作过程中,笔者主要应用到三个软件:PowerPoint、Camtasia Studio(喀秋莎)和FormatFactory(格式工厂)。其中喀秋莎是一款录屏软件,简单易学,它既可以对PPT进行录制,又可以进行声音的剪辑、背景音乐的融合、模块之间的特效衔接等。而格式工厂是笔者认为最万能的一款多媒体格式转换软件,它负责将喀秋莎生成的WRF格式转化成MP4格式。本微课最终以MP4格式发布,时长为7分40秒。此外,该教学视频只需通过安装相应的视频播放软件,如QQ影音、迅雷播放器、暴风影音、优酷等,就可以进行播放了。
教学应用过程
1.第一个环节:课始检测
在课前两天,笔者就将微视频和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发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提前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因此,上课伊始,笔者根据任务单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了快速检测,并及时作出评价。从实施情况看,课前检测帮助学生复习巩固了自主学习的内容,同时教师肯定的评价反馈,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第二个环节:进阶作业
双手头后前抛实心球的完整技术动作主要包括握球与持球、预备姿势、预摆和最后用力四个环节。因此,本课教学根据教学重难点主要围绕这四个环节进行展开。
(1)诱导练习:背弓姿势
在体育教学中,诱导练习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为了促使学生迅速掌握动作、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而采用的过渡性练习。
在整个双手头后前抛实心球的动作结构中,最后一次预摆时形成的“背弓”姿势为最后用力提高实心球的初速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前抛实心球技术动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进阶作业的开始部分,笔者首先设置了“背弓传球”的诱导游戏,既让学生有目的地活动肩、腰、腿部等关节,也让他们充分体会了“背弓”这个姿势。同时,以游戏形式开始的教学既能达到预热课堂的效果,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新技能的兴趣。
(2)徒手练习:分解—完整
徒手练习,即无器械练习,其目的是防止学生因初次触球,在不了解技术动作与规则的情况下,私自练习,造成意外伤害事故。
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各环节技术动作,笔者首先采用分解练习法,让学生分别熟悉四个环节的技术动作;然后采用完整练习法,让学生体会各环节技术动作的连续性,初次体会自下而上的用力顺序,即“蹬地、收腹、挥臂”,做到徒手情况下的动作连贯协调,初步形成完整的技术概念;最后采用两人合作的完整练习方式,组织学生再次体会自下而上的用力顺序,并尝试45度的出手角度,初步解决本课的重难点,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
3.第三个环节:协作探究
进阶练习结束后,笔者要求学生按照课前已分好的小组进行协作探究练习。同时,为了提高学生本课的运动量与练习密度,笔者特地设置了“口”字形的练习队形,要求各小组成员由内向外抛实心球,并提出“同抛同捡”的硬规定,该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1)握、持球练习
因课前笔者发给学生的微课程资源中已详细讲解了这一部分内容,所以在该练习中,笔者不组织、不评价,主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练习与纠错,借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组持球练习1:自下而上的连贯协调用力
在该阶段,笔者先组织学生通过坐姿、站姿和正确的预备姿势向前抛实心球练习,让学生分别体会手臂、腰及全身用力抛实心球的感觉,再组织学生进行正确的抛实心球动作练习,从而让他们进一步掌握自下而上抛实心球的协调用力顺序。前期需引导学生学会听哨音,“短哨抛球,长哨捡球,一切行动听指挥”,以此来逐渐培养学生课堂练习时遵守规则的习惯,为后期的小组合作学练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
(3)分组持球练习2:出手角度与动作连贯协调
该阶段主要以小组学练、教师巡回纠错形式展开教学。笔者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限制线的辅助功能,体会出手角度与投掷远度的关系,做到动作连贯协调。同时,在该环节练习中,小组长需充分发挥“小导师”的作用,组织组内成员在遵守规则的情况下进行大胆尝试,提高组内的竞争与合作意识,发扬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奋勇拼搏精神。
4.第四个环节:展示评价
该环节练习主要分成三个部分:①小组长带领组员到达指定场地进行练习,并组织组员选取两位同学代表本组参加小组展示赛。②未参赛的组员进行现场观摩评价,讨论改进技术动作的方法。③各成员交流本课的学习体验与收获。
该阶段旨在验收各小组在本课教学中的学练效果,促进各小组有针对性地改正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同时,还可以促进组内形成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合作精神,提升“展示团”学生敢“做”的表现能力,提高“观摩团”学生敢“说”的表达能力,发展学生自我教育、自评互评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
在未接触微课程之前,笔者认为利用微课程来上体育课是多此一举,特别是技能课的学习,根本没有可实施性。但通过接触微课,尝试制作微课,并把微课运用到教学中,笔者才发现:针对体育技术课,教师同样也可以制作微课程,利用自主学习任务单进行教学,从而使课堂能“精讲多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试验微课程与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运用效果,笔者选取两个班进行对照试验,一个班采用微课程和自主学习任务单,一个班未采用,得出的结果是前者的课堂教学实施效率更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笔者分析得出使用微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相比传统课堂上教师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动作要领与方法的记忆与掌握,而不断重复讲解动作要领与技术的浪费时间,学生结合资源通过自主探究得来的知识记忆会更加深刻,而且学生的课堂练习时间也没有被占用。②细化细节,提高学生对动作结构的认知。相比较传统课堂上教师的分解动作与慢速示范,微课程突破了不能分解的技术动作示范的局限性,而且通过视频把技术动作放慢,也有利于帮助学生看清动作顺序、理解动作结构,方便课堂教学顺利开展。③自主探究,提高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相比较传统课堂上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微课程等资源的运用打破了常规模式,学生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究”,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学习,带着目标自发有序地参与到各项练习活动中,从而真正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附:《投掷:双手头后前抛实心球》微视频二维码
评委印象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微课程教学法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与探索,也充分体现了郭倩老师对翻转课堂理念的认识与微课程教学法的把握。仔细研读郭倩老師的《投掷:双手头后前抛实心球》微课程设计,我发现有两个亮点:
1.角色定位:凸显学生主体
做好微课程设计是有效实施翻转课堂的前提。从郭老师的设计可以看出,无论是分析、设计、制作,还是课堂应用,都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从学生的认知特征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目标设定来看,能够从学生学习的视角来确定合理的达成目标,其语言表达能够让学生看明白;从微视频制作来看,从“有序开展双手头后前抛实心球的理论知识与技术动作的学习”来确定微视频的核心内容,贴合了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相匹配;从课堂应用过程来看,郭老师强化了自主体验与合作训练,让学生在体验与协作中掌握方法、形成技能。尽管没有看到郭老师所设计的课堂实施任务单,但仍然可以从课堂应用过程的解析中构建一个完整的轮廓,体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理念。
2.任务设计:聚焦学习活动
任务设计在微课程设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课前任务”让学生实现“问题引导,任务驱动”前置性基础学习,而“课堂任务”则支持学生实现课堂进阶生成与交流协作提升。郭老师在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中,设计了“辨一辨”“连一连”“写一写”“探一探”四个任务,四个任务在微视频的支撑下构成了四个学习活动,这种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浅入深的活动,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思辨性。从郭老师的课堂实施来看,“课始检测”反馈基本技能的理解;“进阶训练”强化“握球与持球、预备姿势、预摆和最后用力四个环节”;“协作探究”提升动作绩效,即让学生分别体会“手臂、腰及全身用力抛实心球的感觉”“出手角度与投掷远度的关系”;“展示交流”旨在验收各小组在本课教学中的学练效果。“课始检测”“进阶训练”“协作探究”“展示交流”四大环节,串起一个呈阶梯形上升的学习活动序列,促进学生知识的生成与提升。
(肖年志 NOC活动评委/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