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前后血清肿瘤标记物的改变及意义

2017-03-02 19:06张磊
中外医疗 2016年32期
关键词:放疗非小细胞肺癌

张磊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6.32.028

[摘要] 目的 探究非小细胞肺癌在放疗前后的血清肿瘤标记物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 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为观察组,另选择6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放疗前后的各血清肿瘤标记物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放疗前血清肿瘤标记物相关指标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放疗后TPS(117.27±35.72)U/L、VEGF(173.25±40.34)pg/mL、NSE(13.27±3.92)ng/mL、CEA(8.09±3.42)ng/mL、CA125(16.83±3.18)U/mL、CYFRA21-1(6.12±0.93)U/L,放疗前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清TPS、VEGF、NSE、CEA、等肿瘤标记物作为临床诊断鉴别的重要指标,对于非小细胞的肺癌患者的观察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放疗;血清肿瘤标记物

[中图分类号] R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1(b)-0028-03

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的最为常见的类型的之一,约占左右肺癌的70%以上,非小细胞肺癌病情发展快,恶性程度较高,因此,提高非小细胞生存率在关键的在于早期即进行干预诊断治疗[1]。血清肿瘤标记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已经证实在肺癌筛查、诊断、监测、预后各阶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2]。临床有学者指出[3],血清肿瘤标记物可作为评判非小细胞肺患者放疗疗效的重要指标。该文为探究非小细胞肺癌在放疗前后的血清肿瘤标记物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在参考大量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方便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观察研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该院收治的6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为观察组,年龄38~65岁,平均年龄(51.26±8.41)岁,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25例。另选择6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5.43±6.06)岁,男性40名,女性20名,两组研究对象在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采集观察组患者放疗前后的血清TPS、VEGF、NSE、CEA、CA125、CYFRA21-1等肿瘤标记物水平和对照组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含量,NSE、CEA、CYFRA21-1含量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测定,TPS、VEGF水平采用ELISA法进行测定,CA125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测定。

1.3 统计方法

统计分析所得各组数据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血清肿瘤标记物浓度的比较

在观察组患者放疗治疗前,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放疗前血清肿瘤标记物相关指标均与对照组志愿者比较,各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观察组患者放疗前后血清肿瘤标记物浓度的比较

比较观察组患者放疗前后血清肿瘤标记物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治疗后各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较放疗前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恶性肿瘤的肿瘤发病率呈显著逐年上升的趋势,肺癌是恶性肿瘤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发病率和致死率均居于所有恶性肿瘤之首,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威胁[4]。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多采用的综合治疗方法,在本次课题研究中,以放射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法,并辅助以支持治疗、免疫治疗、中医药治疗等姑息性治疗手段,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于无法进行手术切除病灶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作为局部治疗手段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可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5]。在放疗效果的评价下,我国现多采用CT或胸部CT技术主要判断依据,在疗效评价中增加了患者的辐射剂量,费用高,技术要求高,无法满足患者的及时检测的需求[6]。肿瘤标记物由肿瘤组织细胞分泌产生,肿瘤标记物一般在正常组织中不存在,在临床检测中具有较高敏感性,血清中少量的肿瘤标记物即可准确检测,因此,常用于肿瘤的早期筛查和诊断中。曹津津等[7]在临床研究中发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中CEA、CYFRA21-1检测存在明显差异,治疗前CEA(30.72±5.21)ng/mL、CYFRA21-1(45.24±10.93)U/mL,治疗后CEA(8.14±1.29)ng/mL、CYFRA21-1(6.08±0.74)U/L,这与该次课题研究成果相一致。该次课题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放疗前CEA(29.63±8.24)ng/mL、CYFRA21-1(17.03±2.08)U/L,观察组患者放疗前血清肿瘤标记物相关指标均与对照组志愿者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放疗后CEA(8.09±3.42)ng/mL、CYFRA21-1(6.12±0.93)U/L,观察组患者在放疗治疗后各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较放疗前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测定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浓度即可直观了解患者的放疗治疗效果,在治疗前进行血清肿瘤标记物测定便于患者治疗与预后的监测管理,在治疗后进行测定可以有效估测患者治疗后肿瘤组织的残留情况,对于调整治疗方法和预后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8]。

综上所述,目前临床已经将CEA、CA125、CYFRA21-1血清肿瘤标记物作为肺癌患者临床诊断治疗的常规检测项目。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清肿瘤标记物作为临床诊断鉴别的重要指标,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放疗疗效评判及癌细胞转移情况提供参考依据,对于非小细胞的肺癌患者的观察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血清肿瘤标志物与非小细胞肝癌患者的分期、病程、生存期等相关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国云,周春宇,刘晓岚.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前后血清肿瘤标记物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5):851-852.

[2] 周欣,于壮.血清肿瘤标记物在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价值[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91-93.

[3] 郭健,高志斌,贺少枫,等.肿瘤标志物与晚期肺癌立体定向放疗疗效的相关性[J].临床肺科杂志,2012,1(1):2048-2050.

[4] 卡哈尔江·阿不都外力,李晓琴,刘春玲. 化疗前后肺癌肿瘤标记物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J]. 新疆醫科大学学报,2014(1):93-96.

[5] 王颖轶,陈书长. 肿瘤标志物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疗效的评估价值[J]. 实用癌症杂志,2014(1):23-25.

[6] 阿合力·那斯肉拉,巴尔夏古丽·扎比胡拉,穆朝东.血清CEA、 CYFAR21-1、SCC、CA125水平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疗效的评估价值[J]. 实用癌症杂志,2014(9):1055-1057.

[7] 曹津津,戴琼艳,段满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吉非替尼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变化及意义[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9):65-67

[8] 卢虎生,陆林,徐秀理,等.NSCLC放疗前后血清中CEA、CYFRA21-1及NSE的水平变化与疗效评价[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2):114-117.

(收稿日期:2016-08-17)

猜你喜欢
放疗非小细胞肺癌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肿瘤热疗的机理及临床研究
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复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替吉奥同步放疗序贯化疗治疗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癌的疗效分析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DCRT联合同步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