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燕子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6.32.023
[摘要] 目的 研究腦卒中与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斑块的相关性。 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1—12月在该院进行诊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时期颈部动脉硬化斑块患者60例(确诊无并发脑卒中)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各类动脉血管壁血流量和动脉硬化斑块等临床观察指标的差异。 结果 研究组患者不稳定斑块占比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积分以及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以及椎动脉血管狭窄度68.33%、(1.01±0.26)mm、(1.66±0.85)mm2、(32.32±0.38)%、(45.69±0.64)%和(6.63±0.2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33.33%、(0.75±0.03)mm、(0.23±0.11)mm2、(14.53±056)%、(19.36±057)%和(0.00±0.00)%(P<0.05),相应的研究组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以及脑血流量[(268.65±91.33)mL/min、(89.82±31.52)mL/min、(58.56±32.14)mL/min和(293.65±89.64)mL/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386.65±82.31)mL/min、(195.32±55.65)mL/min、(78.25±25.31)mL/min和(553.65±58.41)mL/min(P<0.05)。 结论 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卒中的发病密切相关,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出现不稳定斑块、较高的MIT和斑块积分以及较低的血流量均是发生脑卒中的前兆,值得临床注意。
[关键词] 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斑块;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R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1(b)-0023-03
Correlation Analysis about Stroke and 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tic Plaque
JIN Yan-zi
Ultrasound Department of Ningde Hospital,Ningde ,Fujan Province,35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about Stroke and 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tic plaque. Methods There were 60 cases of Stroke patients being chose as research group and 60 cases of Stroke patients being chose as control group in our hospital for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various types of differences in arterial wall an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blood flow and other indicators of clinical observation. Results The study group of patients accounted for the ratio of unstable plaque,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and carotid artery plaque score, carotid and vertebral artery stenosis degree 68.33%、(1.01±0.26)mm、(1.66±0.85)mm2、(32.32±0.38)%、(45.69±0.64)%和(6.63±0.22)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itents 33.33%、(0.75±0.03)mm、(0.23±0.11)mm2、(14.53±056)%、(19.36±057)%and(0.00±0.00)%(P<0.05), the corresponding study group patients with carotid artery,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vertebral artery and cerebral blood flow(268.65±91.33)mL/min,(89.82±31.52)mL/min、(58.56±32.14)mL/min和(293.65±89.64)mL/mi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386.65±82.31)mL/min,(195.32±55.65)mL/min,(78.25±25.31)mL/min和(553.65±58.41)mL/min (P <0.05). Conclusion The 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tic plaque associated with the pathogenesis of stroke, 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plaque, and plaque score higher MIT and lower blood volume occurred stroke precursor, is worthy of attention.
[Key words] Stroke; Atherosclerosis; Vascular plaque; Correlation
目前,随着我国居民饮食结构的变化等多种原因造成脑卒中的发病率以及病死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该文随机选取2015年1—12月在该院进行诊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时期颈部动脉硬化斑块患者60例(确诊无并发脑卒中)作为对照组,通过对比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硬化斑块与动脉硬化无脑卒中患者血管斑块,总结脑卒中与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随机选取的60例2015年1—12月在该院进行诊治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有35例和25例,年龄在50~81周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32±11.03)周岁,所有纳入该次研究的脑卒中患者均经过核磁共振或者CT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2015年1—12月在该院进行诊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无并发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有32例和28例,年龄在52~82周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01±10.32)周岁。此外,纳入该次研究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组成、病史以及合并症等其他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该次研究所利用的临床检测仪器仅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Vivid7 Pro),患者彩超检测时取仰卧位,整理衣物将颈部和头部充分的漏出以便于检测,检测医生告知患者切勿紧张,观察患者表情与神态,待患者放松并平静后开始进行检测,该次研究通过彩超采集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以及椎动脉血管狭窄度和血流量数据,并测定患者脑血流量数据。此外,还利用检测仪器的二维超声检测方法对患者斑块大小、形状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进行测定,依次判断患者斑块的稳定性和斑块积分。
1.3 统计方法
对该次所有需要进行统计学分析的数据均选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管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对比分析
研究组患者中不稳定性斑块占比68.33%,高于对照组患者33.33%的不稳定斑块占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斑块积分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对比分析
60例研究组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积分为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动脉血管观察指标对比分析
研究组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以及椎动脉血管狭窄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应的研究组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以及脑血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见表3。
3 讨论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80%[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而缺血性脑卒中又占到所有脑卒中患者的60%~80%左右,因此对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刻不容缓。临床研究表明[3],颈部动脉和椎动脉狭窄、闭塞等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而造成颈部动脉和椎动脉狭窄的直接原因是动脉硬化斑块造成血管狭窄甚至阻塞[4]。霍阳等人[5]在对比颈动脉狭窄患者和无颈动脉狭窄患者脑卒中的发病率时发现,颈动脉狭窄是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该文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以及椎动脉血管狭窄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从反面表明,颈动脉狭窄是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此外,该文研究还发现,研究组患者不稳定动脉硬化斑块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顾名思义,相对于稳定斑块,颈动脉中不稳定斑块较易出现破裂、溃疡以及斑块内的出血,进而诱发炎症反应,导致机体本身处于应急状态以及机体血管呈现不稳定状态,这些都是造成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6]。崔奕等人[7]研究发现,颈动脈斑块的狭窄度、面积均与脑卒中存在正相关。徐鹏程等人[8]研究也发现,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72.3%)高于对照组患者(54.7%)(χ2=11.38,P <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 江思思, 沈利平,阮恒芳,等.脑卒中患者家庭功能与健康行为的调查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 2014, 49(7):101-102.
[2] 孙佳艺, 巢宝华, 徐新娟,等. 中国三甲医院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十年发病风险的流行病学研究[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4,20(10):964-968.
[3] 牟凤群, 陈通.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硬化及颅内动脉狭窄与血清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5, 34(11):131-133.
[4] 陈静炯,赵玉武,项静燕,等.多普勒超声和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对颈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在后循环缺血性病因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9,17(5):515-519.
[5] 霍阳, 高智玉, 高旭光. 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16(3):240-242.
[6] 杨晓莉,吴世政,侯倩.缺血性卒中患者不稳定颈动脉斑块的炎症介质及其临床意义[J].青海医药杂志,2014,13(12):77-79.
[7] 崔奕, 李育. 脑卒中与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斑块的相关性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临床医学, 2015, 35(9):45-47.
[8] 徐鹏程, 王天雄, 吴小三,等. 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6, 19(3):101-103.
(收稿日期:2016-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