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菊
〔摘 要〕关于湖南花鼓戏《我叫马翠花》的主题讨论与评述。
〔关键词〕湖南花鼓戏 新编 主题 评论
花鼓戏《我叫马翠花》是一部出人意料的、好看、好玩、能打动人心的好戏。你以为“马翠花”是个女人,但是他却是个坚强隐忍、有深沉大爱的退役军人,纯爷们儿!单从这一点就可以想象得到,这是一个喜剧作品。编剧给剧中人取的名字都“煞费苦心”,坚持要把这种对人名的戏谑进行到底:三个主要人物的姓氏分别是马、牛、羊(杨),男主人公马翠花是因为家里连生四个儿子,家人一心想要个女儿,他还没出生就给他取了个女孩的名字。他也曾想给自己改名为“马大汉”,无奈阴差阳错没改成。“牛飘飘”算是比较正常的人名了,她是马翠花暗恋八年、一生追随的女子。保安队长杨家贵这个人名,就像人物本身一样平淡无常,没什么真本事,靠家里土地被征收发的家、致的富。他追求牛飘飘的理由之一,是他家住牛栏山,希望牛飘飘这头小母牛住进去,牛羊成群。他反对马翠花追求牛飘飘,原因之一是因为牛、马一亲嘴是“牛头不对马嘴”。兰、黄、红(洪)是三个女配角的姓氏,这三个女子分别叫:兰花香、黄花放、红花开,充满喜剧意味。至于马翠花收留的孤儿,他叫马蛋,马翠花说他是马路上捡来的一个蛋,但其他人一致认为,马蛋是马翠花下的一个蛋。幸亏马翠花没有被淹死,要不然,马蛋就得跟收养他的牛飘飘的姓,改叫牛马蛋了。
喜剧作品给人物取一个搞笑或搞怪的名字并不难,难的是塑造出一个个有着鲜明个性的人物。且不说戏子出身、爱猫如命、爱沾小便宜的刘青衣,也不说自我感觉良好、一心想出名的黄花放,亦不论有点自以为是、官僚作风的街道干部兰花开,就连患有自闭症的、不会说话的孩子马蛋,都塑造得那么生动。他的每次出场,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一次出场,他拿着两个塑料瓶子交给马翠花,接过马翠花给他的两块钱,从牛飘飘那里买个红薯,拿着走了。一言未发,就把一个自闭症孩子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第二次出场,马翠花与杨家贵正为了牛飘飘争风吃醋,马蛋走上前来,从杨家贵手中夺过玫瑰,撅为两段,扔在地上,同样是一言不发,却把他心中的爱憎取舍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马翠花感动得大呼“真是我的亲崽”!马蛋不是不会说话,等他一开口说话,就“一鸣惊人”,替观众问出了困扰已久的问题:“爸爸”马翠花为什么取了一个女人名字?他还问了一个使剧作的主题直接升华的问题:我们的家乡仁义村,到底是什么样子?唤起了“爸爸”牛翠花和“妈妈”牛飘飘对故乡深情的回忆,也引起了观众对这个充满仁义精神的仁义村的向往……
当然,最重要的人物还是马翠花。他是仁义村走出来的一个仁义人。他一无所有,靠拾荒为生,好不容易当上了一个小区的保安,结果,先是无端赔了别人100元钱。他上树帮业主抓猎,结果却被说成是偷看女业主洗澡,不但丢了工作,还面临坐牢的危险。他希望人们为他作证洗雪冤屈,但却得到的只是小区业主们明哲保身的沉默和带有歧视的恶意。他努力工作,期盼有朝一日能在城市里買上房子,结果一算帐,凭他一年存款2600元的经济能力,要想买上房子,得等到他第33代传人的时候才能如愿。他好心救助了一个孤儿,结果这个孤儿硬是被人说是他的私生子。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却有着深沉的爱和坚定的信念。他是一名退役军人,转业之后本可以到工厂机关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他之所以四处拾荒、打工,是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追随在自己深爱的女子身边,在她需要的时候随时出来保护他;假如她结婚生子,他就躲得远远的看着她幸福。他的心中有一个浪漫的童话般的愿望,就是能和深爱的女子一起像公主和王子般幸福的生活。他也会对爱人甜言蜜语,但更多的是用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的痴情和深情,牛飘飘的出租屋里进了小偷,他就给她的窗户安上护窗,他担心的不是财物的丢失,而是住在屋子里的爱人的安危。他在条件比自己优越很多的情敌面前,不卑不亢,这种自尊是对人人拥有平等的自由意志和自由精神的自信,反倒是那些有着莫名的身份优越感和道德优越感的人,如杨家贵、兰花香,让人觉得滑稽可笑。最感人的还是这个忠厚老实的年轻人身上的大仁大义。他不计任何后果收留马蛋,他一直在成全别人。当山洪暴发的时候,他毫不犹豫、义无反顾地跳进洪水中救孩子。
仁义村里出来的人还有牛飘飘和洪花开,她们是仁义村的女性形象代表。她们同样重情重义,知书达理。母女二人有相同的择偶标准,不看男方是富有还是贫穷,只看他是不是有血性有但当。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拎得清、看得明,处理事情麻利泼辣。牛飘飘对疼爱自己、追随自己八年的马翠花非常了解,知道她不可能偷看女人洗澡,在马翠花面对一系列难题的时候,她不动声色,暗中调查,还马翠花一个清白;在杨家贵对马翠花不依不饶要送进派出所时,她巧妙的给马翠花打圆场。这些举动都表明她对马翠花的理解与爱意。洪花开对不城不乡不高不低的杨家贵有些好感,却觉得他雨中求婚有点做作,说话做事有点虚;她对仁义村出来的马翠花还算信任,认为他认不可能耍流氓,认马蛋是真仁义,从装护窗的小事看出马翠花以人为本,却又有点嫌弃他是个拾荒客。这些都是符合她村干部的身份和丈母娘挑女婿的眼光和标准的。
《我叫马翠花》不但充满喜剧情趣、生活机趣,同样也是一部充满人生理趣的作品,更难的是能够充满讽刺意味地把司空见惯的、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和丑陋的人性展示给人看,提炼出直刺人心的主题。由马翠花经历的一系列不公平的待遇,观众会反思城乡差异、贫富差异、业主和农民工身份差异带来的一系列不公平的社会现象,这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戏一开场,当那群戴着面具的人在舞台上起舞时,会让人反思这些面具意义着什么。当那群戴着面具的人淡漠地举着手机拍摄洪水之中舍命救人的马翠花时,观众可以想象得到他们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发着怎样高尚无比的言论。当人们在马翠花的“遗像”前一个个真诚地“真情告白”时,当他们一个个把脑袋伸进那个道具相框时,这也许是一种象征,是一种暗喻,是一种自我反省和道德审判,那个不分是非曲直、假仁假义的“我”已经“死”了……当那群戴着面具的人取下面具时,观众同样会反思,这是否是马翠花的大仁大义唤醒了都市人们被层层利益掩盖之下的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