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柏梁
〔摘 要〕关于新编湖南花鼓戏《我叫马翠花》的评论。
〔关键词〕湖南花鼓戏 新编 评论
近日,戏剧湘军大举进京,一口气为京城观众奉献了12台大戏。其中,由湖南省花鼓戏剧院上演的现代戏《我叫马翠花》,赢得了广大观众的青睐,还将由央视戏曲频道完整播出。为什么一出新创的现代戏,能够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呢?
聚人心,接地气,演出草根阶层的情与爱、体现出平民百姓的仁义道德,这是该剧的精神内核之所在。记得在2004年国家第七届艺术节上,该院演出的《老表轶事》,写毛主席的嫡亲老表文有章在乡亲们怂恿下,上书想当建设厅厅长;主席特派毛岸英回乡婉拒。领袖不搞特权,不封“皇亲国戚”的规矩和情怀,与老家的迂腐亲戚意欲攀龙附凤的一厢情愿结合起来,笑料丛生,赢得了浙江观众的厚爱,我作为评委也在场中为他们叫好。但是《马》剧却将人物环境的地平线,一直下移到和谐社区居委会,马翠花被定位在连做城管队员都不够资格的水平线下,这就令人为之担心:这样的戏怎么写、怎么演,怎么在一个许多人向着精英基层仰望、向着金钱高度看齐的人生百态中,体现出小人物可爱可亲,体现出草根阶层的精神高度呢?
编剧彭铁森作为《老表轶事》的主创人员之一,成功地转型定位了《马》剧的基层感和草根特性。马翠花社会地位的最高点是退伍军人,原生态是仁义村的村民,现在的角色是城市打工者,全部职业记录是当了一小时一刻钟的保安,之后便继续归位到回收废品的半流浪者行列中。尽管这样的所谓“失败者”在社会上随处可见,但是其追梦的作为和仁义的践行却令人刮目相看,直到大家為他的仁义践行赞不绝口之后的翘首仰望。
作为一位拾荒者,他坚信拾荒也能做出一番垃圾能源化的大事业来;作为一位退伍军人,他坚信养猪长膘的班长格言,把追求爱情当养猪一样料理,从深圳到德城,一路上不离不弃地追随者牛飘飘卖红薯的足迹;作为一位仁爱村走出来的年轻人,他充满爱心,从帮人捡钥匙、爬树抱猫咪下来的小事做起,到毅然决然地收养孤儿小马蛋、大洪水中舍命救人的仁义之举,小人物彰显出大高贵,拾荒者体现出大情怀,草根阶层彰显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对弱者援之以手、待之以情、付出以心的传统美德。一出以小人物的作为和情怀作为讴歌对象的轻喜剧,却把中华民族数千年来赖以发展繁荣的仁义道德,予以了生动具体的亲切演绎,这才是该戏的核心价值观,也是民族精神在社会最底层的投射和照耀。
本剧的喜剧性无所不在,但却极为真实、特别深刻地映射出当今世像的诸多怪诞之处。花鼓戏的歌舞特色,湖南人的幽默感觉,误解、误会和误读的种种世间百态,都在剧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当着保安马翠花为了确保刘青衣之猫的安全,爬上树将猫抱下来之后,刘青衣却突然翻脸,说猫肚皮被划出了痕迹,硬要马翠花赔偿医药费的时候,马翠花的苦涩、无奈和悲哀,也折射出当今社会上好事难行、好人难做的群体性尴尬。当着自恋型美女黄花放,非要诬赖马翠花在树上偷看她在高楼洗澡时,其追求者“剁辣椒“拿着拖把”就要过来打人,号称“我屋里的东西被他先看去了”,黄花放反过来又将剁辣椒骂开……这样的闹剧场面确实令观众忍俊不禁,但又深刻地打下了这个时代一些局部冷漠的点点烙印。也许写喜剧场面相对容易,演出闹剧特色也不难,但是要在笑过之后令人感到真实的难堪,感到社会心态中的隐隐疼痛,这就把喜剧写得深刻,这才真正能够劝世度人。
我很赞赏该剧2016版总导演何艺光的话,他要在被污染了的原野上再次播撒仁义道德的种子。正是从这一富于人文精神的情怀出发,小人物马翠花才树立起被污蔑、被侮辱的受伤英雄的形象,才担当起抚养流浪儿童马蛋的重任,才能在洪水当中毅然救学生,差点被当成溺亡的烈士,以至于引起居委会诸多人众的“公祭”。妙就妙在当着大家纷纷在表达追思的时候,英雄却死里逃生,与居委会的诸位隔空互动,宣叙调与抒情性交响并发,肃穆感与喜剧感比翼齐飞,戏剧场面极为感人,人生感叹特别浓烈。
该剧的主演张小虎、叶红都是湖南花鼓戏舞台上的中青年领军人物,他们将马翠花和牛飘飘的人物分寸,在生动可信的演绎过程中拿捏得恰到好处,表现得特别精彩。音乐舞美也在不断演出与提升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愈臻完美。高楼大厦的夸张变异,舞台空间的自由运用,都体现得恰到好处。略感美中不足之处,是居委会的诸色人等当中,不要人人都做冷漠的看客和推波助澜的推手,总要有一些人从正面、侧面和反面等不同角度上,来描绘、理解和认识草根英雄马翠花的行为,这样的环境才更加具备真实感、更加充满温情,更加能够与英雄互动,而不能把所有人物的转变都建立在为“烈士”招魂时的“茅塞顿开”般的新认识和新感悟。从反面的一边倒到正方的一边倒,固然有喜剧意味,但却容易使得英雄人物所处的环境太不友好,从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关于生活真实的反思和独木难支的感想。此外,该剧还可以在动静之间遵循一些可以对照的节奏,也许全剧的推进会更加出彩。
一般认为东北的二人传富于喜剧的生活气息,江南的滑稽戏是中国独特的喜剧剧种,川剧也包含着诸多喜剧的因子;但是湖南花鼓戏从《刘海砍樵》中溯源,从《打铜锣》、《补锅》中敲响时代的回声,再从《老表轶事》中表现出伟人的情怀,尤其在《我叫马翠花》中体现出今天社会百态的林林总总,从社会最底层中矗立起伟岸的英雄形象,让观众们在因为剧情的灿烂而花枝乱颤的开心大笑中感受到仁义的价值,追梦明日更加净化的人文生态环境,这才是这出戏给我们提供的深刻启示。盼望该戏早日磨成精品,保留下去,也希望湖南花鼓戏不断追步时代、引领潮头,为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从喜剧剧目的新创方面,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作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