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南传统砖石古建筑之峰峰玉皇阁考察

2017-03-02 10:00李晓娜
山西建筑 2017年2期
关键词:砖石木构斗拱

谢 空 李晓娜

(河北工程大学建筑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0)

冀南传统砖石古建筑之峰峰玉皇阁考察

谢 空 李晓娜

(河北工程大学建筑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0)

介绍了玉皇阁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阐述了玉皇阁的建筑组成部分,并分析了玉皇阁屋顶、屋檐、建材、装饰等特点,指出玉皇阁工艺精致、结构合理、造型优美,具有很高的建筑历史价值。

玉皇阁,传统建筑,砖石,屋顶,装饰

1 概述

玉皇阁位于河北南部太行八陉之一的滏口陉古道上,由上部砖阁主体和下部设有石拱券通道的台基共同组成古代的滏口关。中国最古老的字典《尔雅》有曰“连山中断为陉”。太行八陉是指太行山八个中断的狭长地带,也成为穿越太行山的自然道路。八陉古道自古就是连通华北平原的与山西黄土高原的交通要道,平时有商旅通衢,络绎不绝,战时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滏口陉为八陉第四陉,其始于滏山,途经磁山、响堂、涉县、潞城、黎城,连通山西省长治至河北峰峰,《魏书·地形志》载:“临漳有鼓山”。鼓山,一名溢山,在县西北四十五里。溢水出焉。泉源奋涌,若溢水之汤,故以滏口名之。滏口陉自古便是重要隘口,处于战国时期赵国的腹地;是北齐两个政治中心,即国都临漳邺镇和陪都晋阳的来往通道;也是兵家必争之地,老将廉颇曾帅45万赵国精锐出滏口,曹操也曾在此地击溃袁尚。滏口陉有两个陉关,西面是黎城的东阳关,东面是峰峰的滏口关[1]。滏口关位于纸坊村,关门至今仍保存完好,其上有建于明代的仿木构的砖石楼阁,即玉皇阁。其是太行八陉中仅存的关口建筑。

2 历史沿革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构为主,砖石材料一直被用于建筑的辅助部分,用于围护结构,如:庭院的围墙、建筑的台基等。砖瓦作为一种传统建筑材料,在中国建筑史上出现很早。自距今7000年—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的先民就已经开始制作陶器,至周王朝已经生产出版瓦、简瓦、瓦当、瓦钉、阑干砖等建筑材料。战国时期已有关于取土,制坯,烧结制砖的记载。

砖具有良好的防火性、防水性、耐久性、耐磨性和抗压性,这些特性决定了砖在传统建筑上的巨大使用优势。汉代已有大量的砖石拱券结构应用于墓葬;魏晋时期砖石进一步应用于佛塔,其外形已开始仿木构,制砖技术也更趋成熟;唐宋时期已有应用于城门洞的砖砌拱券结构;辽代的密檐塔外形极像木结构,其仿木构技术已经达到极致;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的发展,砖也开始大量应用于地面建筑,并开始脱离木结构独立完成建筑的空间构建,其外形虽然模仿木结构构件,但是用的材料全部为砖石,这种完全用砖石砌筑的房屋也称为“无梁殿”。

无梁殿的顶部为筒拱结构、拱壳结构或者叠涩结构,在不用梁支撑的条件下,即可拥有较大的跨度。无梁殿的发展与砖的防火、防潮、坚固耐用的特点有关,早期无梁殿多用在宫殿寺庙中,现存较有名的无梁殿有南京灵谷寺、苏州开元寺、北京天坛斋宫、皇史宬、颐和园智慧海、五台山显通寺、太原永祚寺等。近年来这些建筑在工艺技术方面的价值,不断被史学、建筑学等方面的研究人员发掘,无梁殿作为中国传统砖石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代表了中国砖石结构所取得的杰出成就。

河北南部峰峰市区的玉皇阁始建于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公元1567—公元1573),为砖仿木结构,平面呈方形,面阔进深均为9.6 m,周圈设木构柱廊。阁坐北朝南建于滏口陉关口之上,通高18.6 m,曾于清光绪22年重修。玉皇阁主体建在砖砌拱券台上,原为东西通衢昭关。被世人称为“天下江北第一阁”。2006年 5月,纸坊玉皇阁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建筑组成

玉皇阁分为台基部分和主体砖阁部分,台基南北长20.98 m,东西宽12.55 m,高7 m,南部设有供通行的门隧,为砖砌拱券结构,其跨度4.64 m,高3 m。拱券脸石上做二龙戏珠浮雕,整体风格较为粗犷[2]。其拱券采用当时较为成熟的筒拱结构,其与同时代的城门建筑相比跨度、规模都不算大。台基四周设置砖砌栏杆,东侧为单跑台阶,可作为登上台基之用。玉皇主体砖阁平面为9.5 m×9.5 m的方形(见图1),阁身净高18.6 m,外观呈单层重檐结构,四面明间设半圆拱形假门,并砌阑额、普柏枋、交角出头,拱形假门扇上的乳钉、柱头处荷叶形贴饰等木构构件。墙壁上砌出装饰柱线条,这一点与西方古典建筑墙内砌装饰柱的做法相似。阁下层檐为木构,其由阁墙与单步梁支撑,并形成阁的回廊,系晚清光绪十九年重修之物。阁内部呈方形,净空为7.4 m×7.4 m,四面均设拱门,门拱券饰精美石刻龙纹。

玉皇阁屋顶采用盝顶形式,由叠涩砌筑层层出挑的砖石和覆盖的藻井组成(见图2)。盝顶是流行于金、元时期的一种传统屋顶形式,最初主要应用于井亭,元时期有很多宫廷建筑即采用了这种形式。明朝时期主流文化有摈弃异族文化恢复大汉的倾向,故玉皇阁屋顶外观更像四坡芜殿顶,省去了屋顶藻井四面设正脊的做法,只留下四坡相交处的四条垂脊。关于砖石盝顶形式的形成,有说其来自于单层覆钵式塔,两者在施工方式和结构受力方面确实有较密切的逻辑联系,但从形式已经看不出任何覆钵式塔的痕迹,而极像木构盝顶,这种形式的出现与木构盝顶在金元时期盛行及喇嘛塔的传入之间的联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玉皇阁采用叠涩拱结构屋顶,叠涩结构始见于汉代墓室[3],其轮廓虽然与拱壳相似,但构造方式、受力方式均不同。叠涩结构采用水平砌筑的砖,层层出挑最终覆以藻井形成空间结构,拱壳结构是以发券的方式,采用不同角度的砖相互挤压,并向中央收拢而成。两种砖结构,在受力上也有较大的差异。拱壳顶是一种拱结构,故砖是受压的,而叠涩结构的砖不但受压还要受剪,从结构受力上比较,叠涩顶不如弯窿顶,但在施工上叠涩结构顶的砌筑较拱壳方便而砖的规格也较少。玉皇阁叠涩拱四面向内呈27°内倾角,顶的总高度约为6 m,上覆盖饰团龙纹的大覆斗藻井,侧壁设平身科斗拱28朵,四角设斜出斗拱,各斗拱均为装饰作用,层层向上砖制华拱引导整个殿内气氛有很强的向上升腾的作用。叠涩砌筑的屋顶极像一个巨大的覆斗,支撑于四面墙壁之上,这必然传递给墙壁较大的压力,故玉皇阁四面的墙壁厚度均为1.05 m,同时室内净空也达到了7.4 m×7.4 m,相信这也是叠涩拱结构应用的一个跨越。同时整个建筑在形式、结构等方面也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不得不说当时的砖石建筑技术已经非常完善。

明朝砖石建筑在民用建筑方面流行,一是由于明朝宫廷建筑大量使用木材,导致地方木材短缺,而转向使用砖石结构;另外,明朝手工业高度发达,制砖技术的成熟也是砖石建筑发展的重要技术条件。峰峰地区是磁州窑文化的核心区域,制陶技术在北方地区负有盛名。当地盛产适合制陶和砖石的粘性土质和石材,制瓷业等砖石技术均较发达,同时该地气候夏季炎热,降水量大,冬季寒冷干燥,与全木构相比,砖木混合结构更为适合。玉皇阁墙壁均采用(30×15×6.6)cm的烧制青砖,内外装饰斗拱均为预制构件,屋脊装饰有陶制吻兽,屋面采用烧制筒瓦。在当地同时期其他建

筑中均可以发现相似的材料,相信玉皇阁所用的建材大部分是当地所产。

玉皇阁的装饰应属明朝中期常见风格。从上而下,阁顶设宝刹呈四蹲狮状,上承相连三宝珠,顶端装铁叶刹。盝形顶四面设脊,屋脊均由三块预制石块砌筑成,屋脊侧面均装饰有陶制花草纹饰,屋脊上吻兽依次为力士状仙人,麒麟垂兽,骑士状仙人,均为明代的装饰物。檐口勾头及滴水瓦侧面均有精美的龙、凤花纹,可见当时工艺技术已经相当发达。檐下装饰有两侧石刻仿木檐椽,檐椽中距约25 cm,上层椽身为13 cm正方形,下层椽身为20 cm去角正方形。椽下为五踩双昂仿木斗拱,斗拱总高约为80 cm,斗拱布置很繁密,明间设平身科七朵,次间设六朵,稍间设三朵平身科斗拱昂底皆平出,均系预制构件,规整严密。转角斗拱设两个卷状斜昂,斜昂上之平盘斗外端皆抹去二角。斜昂上部砌有一个含珠龙首,其上置一宝瓶上承老角梁[4]。所有构件均为预制后砌筑而成,做工相当细致(见图3)。

玉皇阁下层檐为木构,系晚清重修物。檐下为柱廊,由贴阁墙加单步梁构成,梁上均绘有清代特色纹饰。结构构成为普柏枋上置单踩斗拱,耍头雕一龙头,柱头处单步梁外出头也雕龙首含珠,雕刻精美,十分生动,梁后尾插入墙内。阁顶宝刹之座为四蹲狮状,上承相连三宝珠,顶端装铁叶刹。因系顶,故四边设脊,均有人物等装饰。四条垂脊尾上方各有力士式仙人等,勾头、滴水饰龙、凤纹。门均为拱形,门上的浮雕以龙为题材进行组织构图,装饰纹样则采用了中国传统吉祥的图案形式(见图4)。玉皇阁的纹饰雕刻均非常优美,有很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

峰峰玉皇阁做工精细,结构合理,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对今后无梁殿的建筑研究有重要作用,希望科学合理的做好古建筑的保护工作,这对推动历史建筑的传承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1] 王尚义.刍议太行八陉及其历史变迁[J].地理研究,1997(3):56-58.

[2] 武 晶.峰峰响堂山石窟及纸坊玉皇阁建筑研究——兼论盝顶建筑的形成[D].天津: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 张 慧.宝华山隆昌寺无梁殿建筑的研究与保护[J].山西建筑,2014,40(2):122-123.

[4] 张立方.峰峰纸坊村无梁阁[J].文物春秋,1992(1):67-69.

Investigation on ancient architecture Fengfeng Yuhuang pavilion with traditional bricks in south Hebei province

Xie Kong Li Xiaona

(CollegeofBuilding,HebeiUniversityofEngineering,Handan056000,China)

The thesis mainly introduces the geographic location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Yuhuang pavilion, describes Yuhuang pavilion components, analyzes Yuhuang pavilion roof, eave, construction material and decoration features, and finally points out advantages of Yuhuang pavilion, such as exquisite craftsmanship, rational structure and beautiful shape and so on. Therefore, it will have high architecture history value.

Yuhuang pavilion,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brick, roof, decoration

1009-6825(2017)02-0024-02

2016-11-05

谢 空(1969- ),男,工程硕士,副教授; 李晓娜(1987- ),女,在读硕士

K928.5

A

猜你喜欢
砖石木构斗拱
说不完的斗拱
山西发现一口2000余年前的大型木构水井
木构的味道
岭南传统砖石牌坊文物保护技术研究
民居趣读
垒好“砖石”,芯片技术砥砺奋进正当时
山西蒙元仿木构墓葬文化特征研究
浅析中国古建筑的斗拱——以沈阳故宫为例
传统木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斗拱系列灯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