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得发 邵长芬 金 矿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重庆 409000)
古镇旅游景区空间形态优化与意象图式构建★
李得发 邵长芬 金 矿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重庆 409000)
以濯水古镇为例,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和肌理分析方法,对古镇旅游景区的空间形态及其布局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古镇旅游景区的意象图式和空间优化路径,有利于保护濯水古镇景区的历史文化,延续乡土景观的特色。
古镇,旅游景区,空间形态,意象图式
关于空间形态的研究,凯文·林奇将城市空间形态要素概括为路径、边界、节点、地区和标志五大景观因素,对于古镇旅游景区而言,古镇本来就具有类似城市的特点,而游客对古镇旅游景区空间形态要素的感知和体验与市民对城市空间形态要素的认知具有相似性,因此将古镇旅游景区空间形态要素类似地归纳为路径、边界、节点、地区和标志五大景观要素[1]。从空间构成的五大形态要素出发,研究濯水古镇景区空间构成肌理特征和空间分布,分析濯水古镇景区空间形态要素布局的局限性,提出空间构成优化的对策与措施,促进濯水古镇景区历史文化保护和乡土景观肌理延续。
濯水古镇位于重庆市黔江区南部、阿蓬江东岸江畔,该地自元明之际属酉阳土司辖地,是历史时期重要的驿站和商埠,历史悠久的商贾文化、浓郁的土家民族风情、独特的吊脚楼乡土建筑群是濯水古镇的三大旅游特色[2,3]。作为一座千年古镇,濯水古镇应该通过保护乡土景观和传统文化以及限制城镇过渡建设为主线,但在城镇化发展和旅游开发的浪潮中,濯水古镇受到过多外力的影响,空间构成肌理被城镇化建设割裂,建设性的破坏留下来的“伤疤”或隐或显的掺杂在古老的街巷之中,乡土气息日益衰减。为了避免盲目的跟风建设而带来的再次破坏,保护乡土景观元素,延续历史文脉,调整空间结构,优化景观肌理,是促进濯水古镇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空间形态要素在空间上相互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肌理,从而表现出特定的肌理特征,体现濯水古镇形成的历史、人文以及人们对乡土特性的认同感,可见乡土景观肌理的延续直接关系到传统村镇历史遗迹的存在以及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4-6]。因此,在新时期要保护濯水古镇的乡土景观风貌可以从空间形态的五大要素着手,延续和优化乡土景观肌理,促进濯水古镇旅游景区空间形态要素的合理化布局。
街巷是濯水古镇景区最主要的路径元素,游客沿着街巷运动同时游览景观,并通过街巷把旅游景点和景区环境组织、联系起来。驳岸线和新旧建筑界线是濯水古镇景区最主要的边界要素,阿蓬江驳岸线将古建筑与水域一分为二,新旧建筑界线成为古建筑群与现代建筑群之间的一道屏障,驳岸线和新旧建筑界线突显了濯水古镇独特的乡土风貌。旅游景点和道路交汇点是濯水古镇景区最主要的节点要素,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向某一个指定方向移动,道路交汇点成为游客汇聚的焦点空间。核心保护区是濯水古镇景区最主要的地区要素,大多数游客通常都是深入到古镇核心区感知其中的场所精神和历史文化,走出场所又与其他旅游功能区进行区别,在认知上形成相对完整的旅游区域。风雨廊桥是濯水古镇景区最主要的标志元素,还有不计其数的指示牌、商店招牌、树木、门锁手柄和其他细节,随着游客对景区的熟悉,游客对这些标识物的依赖也与日俱增,标识物反反复复地被用于识辨,甚至用来构建旅游景区的意象图。从濯水古镇空间形态要素构成可以看出,濯水古镇空间形态要素在空间上相互组合形成了特定的肌理特征,阿蓬江、纵横交错的道路和风雨廊桥构成线状肌理,阿蓬江、核心保护区、风貌协调区构成面状肌理,建筑构成点状或块状肌理,整体上濯水古镇空间形态要素沿着阿蓬江东岸呈带状分布。
通过分析濯水古镇空间形态要素的空间布局可以发现,濯水古镇空间形态要素布局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靠近阿蓬江的西部、北部肌理密集,东部、南部肌理稀疏,导致濯水古镇的肌理分布不均衡;第二,核心保护区没有一直沿着阿蓬江东岸向南延续,而是在中间就出现中断,导致濯水古镇肌理空间形态不完整;第三,游览线路设计不合理,整个景区仅有一条南北向的古镇老街是主要的游览线路,游览距离短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游客在濯水古镇停留的时间;第四,阿蓬江两岸缺少相互联系,对滨水空间的利用不足,造成部分土地的闲置和浪费。由此可见,濯水古镇的空间结构还不合理,空间形态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主要的优化对策如下:
第一,梳理乡土景观肌理,延续古镇传统风貌。老街巷是古镇居民物质空间和生活空间的载体,对于老街巷和旧场所的延续可以继承和发展乡土景观肌理的历史文化特征[7,8]。濯水古镇的历史建筑和老街巷形成的肌理是乡土景观的象征,因此要从整体上构建一个完整的古镇印象,就需要梳理乡土景观肌理,把古建筑和老街巷的肌理沿着阿蓬江向南延伸至渝湘高速入口,同时充分利用阿蓬江西侧用地,延续古建筑和老街巷的肌理特征,宽窄不一的老街巷迂回曲折分布在阿蓬江两岸,形成遥相呼应的建筑布局态势和“一河两带”的空间结构。另外,保护濯水古镇的传统建筑风貌以及周边环境的安全和稳定,并合理地规划与引导周围的新建建筑,维持濯水古镇乡土景观肌理空间格局的一致性,是保护濯水古镇传统风貌的重要途径。
第二,调整现状用地布局,增加古镇开敞空间。通过简单的河流岸堤处理和顺应山势变化的方法很难改变枯燥和呆板的肌理现状,通过对用地功能的调整和建筑风貌的设计实现景观肌理的有机更新[9]。1)通过疏通道路网络和增加开放空间,打断长距离的闭合界面,改变镇区主街道两侧过于封闭的建筑景观界面,将封闭压抑的闭合空间转化为疏密有致的开敞空间,从而起到避免长距离连续的景观界面对视觉产生的疲劳感;2)疏通和引导阿蓬江两侧的景观肌理,拆除两岸高大的建筑物,形成适合观赏和游憩的滨水景观界面;3)加强阿蓬江两岸联系的桥梁,依托风雨廊桥主要联系通道,改造镇区北侧通往蒲华暗河景区的伸臂桥使之与濯水古镇风貌相协调,同时在古镇南端新建一座桥梁,加强镇区南侧阿蓬江两岸的交通联系;4)对于新建的建筑应该在优化和梳理现状景观肌理的基础上,对其空间的布局和风貌做出科学合理的引导,同时拆除或改造对濯水古镇乡土景观造成严重干扰的现代建筑,使整体景观风貌与传统景观风貌相协调,体现濯水古镇的乡土特色。
第三,合理设计游览线路,延长古镇游览时间。游览线路短、设计不合理是导致濯水古镇缺少人气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摆脱景区人气不足的困境需要合理设计景区游览线路,改变单一的旅游产品结构,延长游览距离和游览时间,通过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吸引游客驻足和停留。在景区游览线路设计时增加阿蓬江上的桥梁建设,通过水上、水中活动打造阿蓬江水上娱乐项目,同时连通蒲花河景区的旅游道路,形成大环线套小环线的游览线路,在增加选择机会的同时延长游览线路,提高景区的可游览程度。
第四,创新应用本土元素,提升古镇旅游形象。独特的乡土景观是历史文化价值的具体体现,而乡土景观的延续和优化是对原有符号系统进行的重新审视和创造性的应用[10]。为了提高濯水古镇的旅游形象,一方面要通过使用本土景观元素来营造传统村镇的环境氛围,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本土景观元素的创新为濯水古镇注入新的活力。使用本土景观元素营造濯水古镇的环境氛围可以从建筑或景观的形态、结构以及材料的变化来表述古镇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也可以通过历史场景和文化场所塑造乡土景观,唤起人们对历史文化的情景图式及“记忆”片断。另外对本土景观元素的创新可通过抽象、夸张、引借、象征等方法提取适合本土文化的景观符号系统,将这些创新的符号元素使用到新建的传统民居和商业建筑,提升濯水古镇的旅游环境和品牌形象。
通常人们是根据自己的意象去判断一个景观的好坏,借用“意象”的概念和方法来研究游客对古镇的意象图式,捕捉濯水古镇乡土景观的特征和信息是构建濯水古镇意象图式的重要方法。对于古镇的意象图式,通常有两个大的组成部分,即风貌保护区和风貌协调区,风貌保护区是吸引游客的主要旅游吸引物所在地,游客通过对空间与肌理的感知,概括和描述古镇的特色和整体印象,研究者整理那些能够被大多数游客所认知的共同要素和特征,经过概括分析即可建立古镇旅游景区的意象图式,风貌协调区主要从建筑的形式、环境的氛围、景观的特征等方面与古镇的建筑、环境、景观相一致,形成同心圆状的意象图式。通常情况下古镇风貌保护区的意象图式涵盖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古街巷、传统民居、历史文化空间与场所以及融入街巷的自然环境,而风貌协调区意象图式的内容经常被游客忽略,仅仅作为一个无形的缓冲区(见图1)。
根据濯水古镇景区的现状景观肌理和空间特征,对路径、边
界、节点、地区和标志五大空间形态要素进行布局优化,整理沿阿蓬江两岸的用地,利用阿蓬江驳岸两侧空间设置景观游憩带,继承并延长古建筑和古街巷的线状肌理特征,通过使用大量的景观元素再现历史场景,使游客切身感受到千年古镇的历史再现,同时延长景区游览线路,建立阿蓬江两岸的景观联系,在保留重要历史文化场所的基础上增加开敞空间,依托阿蓬江山水格局,构建“千年古镇”的意象图式。
理性的古镇旅游景区开发应该是对乡土景观的继承和延续,通过梳理景观肌理、优化空间结构、应用乡土元素、传承历史文化的方式使古镇旅游景区的乡土景观得以很好地继承和发展。因此,为了实现古镇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历史文化传承,在古镇旅游景区开发过程中要注意到保护乡土景观的重要性,一方面要理性地对古镇旅游景区的历史建筑和古街巷进行开发,另一方面要梳理空间形态,构建清晰的意象图式,展现古镇旅游景区的乡土特色与品牌形象。
[1] 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 庞 凡,游春霞.黔江濯水镇:古镇千年韵犹存[N].重庆日报,2012-09-13.
[3] 向明炎,袁玉康,黄 耘.土家族建筑风貌整治的手法研究——以黔江濯水古镇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9):138-140.
[4] 徐 丹.论城市肌理——城市人文精神复兴的重要议题[J].现代城市研究,2007(2):23-32.
[5] 俞孔坚,王志芳,黄国平.论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J].华中建筑,2005(4):123-126.
[6] 童 明.城市肌理如何激发城市活力[J].城市规划学刊,2014(3):85-96.
[7] 常志刚,宋晔皓,冉茂宇.肌理之于建筑[J].建筑学报,2003(10):43-46.
[8] 胡 莹,张 霖.传统街巷空间意象的延续[J].规划师,2003(6):36-39.
[9] 杨鸿志.论城市肌理的延续[J].山西建筑,2010,36(20):17-19.
[10] 胡丽辉,李树华.乡土景观符号的提取与其在乡土景观中的应用[J].北京园林,2009,25(87):9.
Spatial pattern optimization and image schema construction of ancient town tourist attractions★
Li Defa Shao Changfen Jin Kuang
(ChongqingVocationalInstituteofTourism,Chongqing409000,China)
Taking Zhuoshui town as an example, using spatial analysis method and texture analysis method, we researched the spatial pattern and the layout of ancient town tourist attractions, at the end we put forward the image schema and space optimization path of ancient town tourist attractions. Helpful to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protection of zhuoshui town, continuation of local landscape features.
ancient town, tourist attractions, spatial pattern, image schema
1009-6825(2017)02-0006-02
2016-11-09★:黔江区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黔科技2016002-03)
李得发(1986- ),男,硕士,讲师; 邵长芬(1985- ),女,硕士,讲师; 金 矿(1983- ),男,硕士,讲师
TU984.18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