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园林式名人故居设计分析及保护

2017-03-02 10:00
山西建筑 2017年2期
关键词:故居别墅无锡

付 靓 吴 尧

(江南大学,江苏 无锡 214122)

无锡园林式名人故居设计分析及保护

付 靓 吴 尧

(江南大学,江苏 无锡 214122)

从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相关理论入手,选择无锡市锦园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现场调研、对比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无锡锦园的历史文化背景,并结合其建筑现状、环境及文化氛围,提出了此种园林式名人故居的保护利用策略。

园林,名人故居,锦园,建筑风格

0 引言

无锡自汉代立县,在千百年的社会发展中,人杰地灵,名人辈出。这些名人的祖居或者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也成为无锡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同时园林文化也是无锡重要的组成部分。园林式名人故居应势而生,成为无锡一道独特的风景。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昔日炙手可热的名人故居被湮没被遗忘,锦园就是其中一个。虽如今较为破败,部分原迹也不复存在,但其中重点建筑及配景保存较完整,且具有中西结合的特点,其背后的文化价值也值得探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1 无锡锦园历史文化背景及概况

无锡锦园始建于1929年7月,是无锡著名民族工商业家荣宗敬的私人别墅。荣宗敬(1873—1938),名宗锦,无锡西郊荣巷人。此时期是中国由封建社会向民主社会过渡的特殊时期。随着中国国门的打开,中国的经济模式发生变化,民族工商业兴起,对中国原有的封建建筑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中西文化开始大规模的交流,欧洲的传教士把大量的古罗马建筑的书籍引入中国,产生了中国部分地区建筑西方化的现象。近代的无锡通过民族工商业的飞速发展,摆脱了封建时代旧县城模式,发展成为中国的工业重镇之一,有“小上海”之称。无锡近代私家园林应势而生,其风格相较于中国古典园林具有明显的中西结合特点,而无锡锦园作为无锡具有代表性的近代园林更不例外。

荣宗敬出身贫寒,通过艰苦创业,荣氏兄弟的产业逐渐发展壮大。至1931年,荣氏兄弟已拥有面粉厂12家,纱厂9家,成为中国的“面粉大王”“面纱大王”。荣氏兄弟这样的民族资本家,接受西方先进文化和生活方式,并具有高昂的爱国救国热情。他们购山建园满足自己的物质生活需求,同时免费向百姓乡亲开放,荣耀乡里,突破了封建时期私家园林只为官宦私人享用的局限,使无锡近代私家园林与封建旧时的私家园林产生了根本性的区别。锦园不仅仅是一处风景绝佳的游玩之处,其背后隐藏了当时时代背景下的中西文化的碰撞,民族工商业家的救国热情,与民同乐的历史文化价值。

2 无锡锦园设计分析

锦园坐落于无锡太湖之滨小萁山上,四面环水,仅有一桥与湖岸相通。原包含荣宗敬别墅、楠木厅、嘉莲阁、荷花轩、长廊、荷花池、船码头、锦带桥等建、构筑物。建国后,无锡市人民政府将锦园内的楠木厅进行改造,作为国宾馆接待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及国外元首。毛泽东主席、江泽民总书记、努尔哈赤亲王等都曾下榻于此。后国宾馆也被拆除,现锦园内部存有后期新建的锦园宾馆,但也已荒废,无人管理居住。

在平面空间形态上,锦园空间序列较为简单直白,空间尺度多为大开大合,平面形式趋于几何化。这与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形态营造有很大的不同。中国古典文人园林旨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出多变的空间层次,以达到步移景异的观赏效果,擅长在有限的小空间内得到更为丰富的体验。而无锡近代私家园林有着供百姓乡亲免费游玩的功能,所以其设计不仅要满足园主的需求,同时还要满足较多百姓游人同时游览的需求,荣德生先生的《乐农自订行年纪事》中记载:1947年“近日来园游览者,日必数千人,颇多不惜远道而来者”,因此传统的空间形式及适于私人使用的尺度在这时已经不再适用。锦园的设计还受到西方几何化发展趋势的影响,虽然没有明确轴线、几何图案组织关系,但锦园中的锦堤、锦带和礼让二桥与小箕山上的别墅基本呈中轴线布置,其左侧为大片荷塘,右侧为大片草坪。

从建筑风格上来看,锦园的主体荣宗敬别墅位于该园制高地,靠湖西南,与中式荷花轩相邻。现因锦园管理不善,植物疯长,仅依稀可见主体别墅上部采用低坡红瓦屋顶,配以白色拉毛处理建筑墙体,圆弧屋檐。别墅周围设有花铁栅栏,圆拱形窗户低矮,别墅前后带有小花园,典型的西班牙式别墅。与其相邻的荷花轩五开间,楠木结构,琉璃瓦顶,典型的民国建筑,式样仿照梅园的诵豳堂,但空间要轩敞得多,门额题有“光波云影、竹静荷香”八字,其后临荷塘之处设有中式长廊,做观荷之用,此部分保存相对完好。锦园东南端的嘉莲阁为典型的中式重檐歇山顶观景阁。锦园整体呈现江南园林式建筑风格,但其中穿插了西方建筑手法,呈现出中西结合的特点(见图1)。

从园林自然环境设计角度来看,锦园位于环太湖风景线中的一环,自然环境优美,它依托基地原有的山水,利用原有高度的优势,就可以得到更好的视野观赏园中的景物,远眺太湖及对岸鼋头渚,既可以远眺平湖雾霭,也可以近观山色变幻。在植物配置上,由于锦园的建筑风格中西结合,为使两种风格的建筑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园中采用配合空间栽植,分隔空间,丰富景深的植物配置方式,荷花轩周围的面积较大的空地上栽植枫杨等高大的乔木,阻断视线,含蓄的分隔了空间,对建筑的疏朗掩映,增加了景深层次,同时使风格迥异的中西建筑完美共存,相得益彰。锦园的设计中无不透露着中西结合的设计思想,整体符合江南园林的山水掩映、温柔婉约的氛围,又为园林赋予了社交功能等新的模式,提供了更多符合游人的空间。

锦园建筑组团视线分析见图2。

3 无锡锦园存在问题

锦园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氛围,淳厚的历史文化价值,但如今的锦园却存在诸多问题,犹如珍珠蒙尘。

1)锦园园林维护欠缺,如图3所示。无锡市文物管理部门为了妥善保护荣敬宗别墅建筑群,将其列入文物保护申报名单,2003年6月,由无锡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是锦园的保护工作并不理想。园中建筑老旧,墙体斑驳,甚至锦园入口仅用白漆随意手写“锦园”二字表明入口。绿植维护工作更是不尽人意。植物肆意疯长,甚至几乎封闭建筑入口,失去原有植物配植美感,缺乏完整的园林维护体系。

2)锦园认知度极低。提起荣敬宗别墅,不论是网络查询抑或问询,基本都会告知荣敬宗别墅位于无锡梅园之中。多数人会将梅园中的荣敬宗别墅误作为荣敬宗故居,而不知锦园的存在。就连锦园的入口也仅仅用白油漆在墙上随意写上“锦园”二字,锦园背后的历史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亟待抢救。

3)锦园在当代无锡园林文化下的“生存”问题。锦园位于无锡环太湖风景线之中,其周边景区如鼋头渚、梅园、蠡园等均发展完善,成为城市风景园林的重要一环,且各具特色。而锦园同样作为江南近代园林,怎样找准自己定位,在满足园林基本功能的同时,发扬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为世人所知、所护,在迅猛发展的城市建设中生存下来,引人深思。

4 无锡锦园保护发展优化策略

针对以上由无锡锦园引发的园林式名人故居保护过程中的存在问题的思考,笔者提出以下几条相应的策略:

1)通过维护模式上的突破、创新,恢复其原有建筑环境氛围。目前,名人故居旅游资源的保护利用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尽可能保留其原真性。建筑物、室内用具陈设依历史名人使用时的原样保留,还原历史名人生活、工作场景;二是在原建筑物的基础上,后期进行适当的空间重组改造,成为故居式博物馆、展览馆和纪念馆等,通过图片、文字和文物展示历史名人的生平经历。但这两种方式都存在同一问题,即“资金短缺”,虽然有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捐助,但亟待修复的建筑遗产很多,这种排队等待维护资金的维护模式只会令部分建筑遗产在等待中消亡。不如尝试从锦园自身特点出发,加强其与周边景点,如鼋头渚的互动,充分利用其原有的游船码头,分流、吸引一部分游人到锦园,改善其资金短缺的情况,以便对其进行更好的系统维护,恢复其建筑环境氛围,使其更好地存留。

2)加强名人故居的“关联性”文化宣传,提高其认知度。在当前的名人故居保护工作中,也会在名人故居内设宣传板对其历史背景、文化价值进行宣传,部分也会见于报刊杂志之中。但对于原本就认知度不高的名人故居,这种宣传方式的效果微乎其微。“关联性”宣传即在与不知名名人故居有关联的已有较高知名度的景区增加不知名故居的宣传。以锦园为例,梅园是无锡知名风景园林,多数人也均知其中的荣宗敬别墅甚至误以为此处才是荣宗敬先生居住的地方。因此,可在此处展馆增设锦园相关历史文化背景及地理位置的宣传板,提高锦园认知度,纠正人们的认知错误,也有利于游客系统的了解无锡的历史文化。

3)加强园林式名人故居的“名人故居”定位,促进名人故居与园林的联系。园林式名人故居同时具有江南园林和名人故居两种文化属性。充分利用这种特殊性,区别于普通园林的游玩观赏功能,加强园林的历史文化教育。无锡锦园位于环太湖风景线,园林众多,锦园是相较于其他园林的游湖赏梅功能,多了一重人文主义色彩,同时也可作为串联其他名人故居的节点,将无锡园林与名人故居两条线串联,使人们更系统的了解无锡文化。

5 结语

园林式名人故居是江南的独特风景,连接城市风景文化的重要部分,是挖掘城市文化的潜在资源。无锡市的名人故居保护正得到逐步的重视,但对园林式名人故居的保护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只有深挖其历史文化内涵,适当保护利用,让世人更多的了解和认知它们,让其放射出应有的光芒,才是完整意义上的保护。

[1] 夏刚草.无锡名人故居考录[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2] 成志芬,张宝秀.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的比较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21-23.

[3] 刘庭风.民国园林特征[J].建筑师,2005(1):42-43.

[4] 蔡思穗.无锡近代宅园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Design analysis and protection of garden-style celebrity’s residence in Wuxi city

Fu Jing Wu Yao

(JiangnanUniversity,Wuxi214122,China)

Starting from aspects of building environment arts and design theories, the paper selects Kam Fung Garden of Wuxi city as the research target. Through looking up literature, site survey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it analyzes historical cultural background of Kam Fung Garden. Integrity with its building status,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atmosphere, it puts forward strategies of protecting and using garden-style celebrity’s residence.

garden, celebrity’s residence, Kam Fung Garden, building style

1009-6825(2017)02-0020-02

2016-11-09

付 靓(1992- ),女,在读硕士; 吴 尧(1974- ),男,教授

K878.2

A

猜你喜欢
故居别墅无锡
无锡一棉
卫立煌故居
景观别墅
SOPHIA别墅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无锡公交
WAVE别墅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魂兮归来返故居
湖边别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