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癫”诗僧寒山子

2017-03-02 22:36李兴濂
杂文月刊 2017年21期
关键词:山子寒山时态

●李兴濂

在唐代,他怀才不遇,逃入佛门,吟咏性情,嘲讽世态。他似仙,似佛,似僧,似疯,又似隐士。他就是寄迹山林的诗僧寒山子。

据《太平广记》引《仙传拾遗》说:“寒山子者,不知其名氏,大历中隐居天台翠屏山。其山深邃,当暑有雪,因自号寒山子。好为诗,每得一篇一句,辄题于树间石上。有好事者陡而录之,凡三百余首。多述山林幽隐之兴,或讥讽时态,能警励流俗。”后人把他描绘成一个富有神奇色彩的人物。说他“状如贫子,形貌枯悴”“桦皮为冠,布裘破弊,木屐履地”;吃的是寺庙里的“残余菜滓”,“或长廊徐行,叫唤快活,独言独笑”,“捉骂打趁,乃驻立抚掌,呵呵大笑”;又常“与牧牛子而歌笑……自乐其性”“国清寺中人,尽道寒山痴。”“时人见寒山,各谓是风颠。”

寒山子老家在陕西咸阳附近,家道殷实。少年时父母双亡,跟着胞兄过活。成年后娶有妻室,曾有过一段"联翩骑白马,喝兔放苍鹰"的豪放生活。早年曾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欲淳",后因科场屡试不中,迭受挫折,转而愤世嫉俗,决心"抛绝红尘境",于天宝年间约30岁时弃家出走,下江淮,过越中,最后来到远离战乱的天台寒石山定居下来。从此隐姓埋名,以寒山为号,过着“一瓶一钵”的云水生涯,常常是“瓮里长无饭,甑中屡生尘”“累日空思饭,终冬不识襦”“寒到烧软火,饥来煮菜吃”,住的是“左倒复又倾”的“百年屋”,最后在困厄中“骨肉消散尽,魂魄几凋零”,了结了自己的一生。

寒山子为人傲世背俗,以“疯癫”显名于世。世人称他“贫子风狂之士”“风颠汉”。对世人的称呼,寒山子不以为然,写诗云:“时人见寒山,各谓是风颠。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缠。我语他不会,他语我不言。为报往来者,可来向寒山”“寒山出此语,复似颠狂汉。有事对面说,所以足人怨。”字里行间,颇以“疯癫”为荣。在正常社会的正常人看来,疯癫当然属于一种病态。但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疯癫”作为某种人格的代称却未必都是恶名。寒山子的“疯癫”是出于诗人历尽世态炎凉,饱尝饥寒之苦后对社会的悖逆,对人生的看破。

在寒山子身上我们不仅可以窥见他那超脱的身影,而且还可以发现他批判社会的姿态。他的诗带有野性,讥讽时态,斥嘲怒骂,毫不留情。他借咏史讽刺统治者追慕神仙,以求长生不老的荒唐:“常闻汉武帝,爰及秦始皇。俱好神仙术,延年竟不长。金台既摧折,沙丘遂灭亡。茂陵与骊岳,今日草茫茫。”他揭露统治阶级內部争权夺利,经常演出狗咬狗的丑剧:“我见百十狗,个个毛狰狞。卧者渠自卧,行者渠自行。投之一块骨,相与啀喍争。良由为骨少,狗多分不平。”抨击阶级社会里,贫富不均,为富不仁,贪得无厌:“极目兮长望,白云四茫茫。鸱鸦饱腲诿,鸾凤饥彷徨。骏马放石碛,蹇驴能至堂。天高不可问,鹪鸪在沧浪。”“猕猴罩帽子,学人避风尘。”在青黄不接时,富人已是“仓米已赫赤”,仍然“不贷人斗升”,过着“吃鱼犹未止,食肉更无厌”的生活。战乱中,尸骨遍野,大地几乎成了坆场:“我行经古坆,泪尽嗟存没。塜破压黄肠,棺穿露白骨。”贫苦人民则是“新谷尚未熟,旧谷今已无。就贷一斗许,门外立踟蹰。”“月尽愁难尽,年新愁更新。”身居寒山孤寺后,仍难忘国事民情:“国以人为本,犹如树因地。地厚树扶疏,地薄树憔悴。不得露其根,枝枯子先坠。决陂以取鱼,是取一期利。”

一代诗僧寒山子,远离尘世的喧嚣与繁华,赏缥缈多姿的云彩在峰壑山石间轻盈地浮游,聆鸟儿们在苍翠的山林间千鸣百啭,听野猿在岚回雾绕的溪涧中清哀地啼鸣。山虎和梅花鹿常是他友善的邻居,他以柔软的野草为座,在溪涧旁山岩的磐石上披阅佛教古籍,坐禅观修心性,以如茵的细草为床褥,青天为被盖,石头为枕,在轻纱般飘绕的云雾中酣眠。寒来暑往,岁月变迁,原本青春焕发的容颜在渐渐地衰老,而诗人那颗如意宝珠般清净灵明的禅心,仍关注着尘世民瘼……

猜你喜欢
山子寒山时态
论玉雕山子工艺
超高清的完成时态即将到来 探讨8K超高清系统构建难点
寒山化育一身诗
过去完成时态的判定依据
Poet’s Peak
当代美国文学中的寒山与寒山诗
书法作品欣赏
不能叫你的名字
从“山子雕”说中国玉文化
现在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