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苏亚 张韫 王黎
摘 要:当前地方医学院校的学生深受经济和信息全球化及高等教育大众化浪潮的冲击和挑战,其思想动态和价值理念发生明显的变化。本文剖析了新时期地方医学院校学生思想教育面临的现状和学生在不同阶段思想动态的变化特点,以期为积极探索适应“全民创新创业”背景下和“大健康”理念下地方医学院校学生的教育管理措施,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动态 变化特点 医学院校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为特征的社会转型时期,多元化的价值理念、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等时刻涤荡着学生的心灵和价值观,专业特色鲜明的地方医学院校的学生深受冲击和挑战[1]。笔者认为,剖析和把握新时期地方医学院校的发展现状和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特点,有针对性及时对学生进行情绪调控和思想教育,对于积极培养适应“全民创新创业”背景下和“大健康”理念下医学生的健康成长,探索医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举措具有重要意義。
一、目前地方医学院校学生的思想教育面临的现状
目前,随着大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逐渐转化为大众化教育[2]。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主张扩大学生规模,以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为培养目标,专业和课程设置较灵活,教学组织方式也灵活多样。
顺应教育改革和时代的变迁,一方面,当代地方医学院校扩大了招生规模,尤其是省属地方医学院校大大提高了扩招的幅度,使得学生规模与教育投入不相匹配,甚至在教学仪器设备、校舍、师资队伍、实践实习基地等条件上有些紧张,导致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难度加大。另一方面,地方医学院校对学科进行了重组和整合,拓宽了学科分布,增加了非医学专业的数量,覆盖医、理、文、工、法、艺、管理等学科门类,呈现综合化发展的趋势。医学类和非医学类专业学制不同,医学类专业学制为全日制5年,2年在校理论课学习,3年医院见习,非医学类专业学制为全日制4年。医学教育具有培养周期长、教育成本高等特点。学生入学的分数差异较大,二本院校近几年医学类专业学生的录取分数线已超过国家一本分数线。学生专业不同,性格迥异,基础参差不齐,学生进校后的学习状态也截然不同。另外,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女生远远多于男生。这就给辅导员和教师的教学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教育学生要因专业而异,因材施教,不能千篇一律。
二、当代地方医学院校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思想动态变化特点
当前在校大学生基本是出生于1995年之后的“95后”,他们总体朝气蓬勃,思想活跃开放,好奇心和求知欲浓烈,互动性强烈,个性鲜明,明显表现出富有时代气息和阶段式的思想动态变化特点[3]。
第一阶段,适应和转变期,以新奇感和意气风发为主流,但也不乏有些迷茫和失落。这一阶段学生刚迈进大学校门有极大的新奇感,在军训中青春洋溢,英姿飒爽;在各种社团纳新中跃跃欲试,朝气蓬勃。在生活中思想开放,直言不讳,常常聚在一起议论娱乐圈八卦、网红、科任老师,并往往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他们也时常在心里默默规划着理想和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和希望,渴望成才;有时嘴里高谈阔论着国家大事和社会上的种种弊端,还往往带有一些偏激情绪和“骄娇二气”。另外,地方医学生在这个阶段有两个弱点。一是生活缺乏较强的独立性。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的他们面临“第二次断奶”,虽然一日三餐有学校食堂供应,但在作息时间、宿舍卫生和待人接物方面自理能力较差,显得懒散、拖拉,常常想家,思想不安定。二是学习缺乏紧迫感和周密的安排,甚至出现迷茫和失落感。省属医学二本院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考上二本院校大多心存不甘,有的是奉父母之命填报的志愿或调剂的专业,对医学专业并不感兴趣;有的认为自己中小学辛苦了那么多年,终于考上大学后可以轻松喘喘气了;还有的处于中学素质教育旗号下的应试教育思维中未能快速转变过来,认为老师上课容量太大,没有课堂练习的机会,学习方法不适应。因此,在这个阶段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入学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辅导员要在生活上细心地关注学生,在学习上引导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第二阶段,思想趋于稳定期,以刻苦学习和积极向上为主流,但也不乏个性张扬和偏激。这一阶段学生已逐步适应了大学环境,思想也逐渐趋于稳定,学生之间也比较了解,社团活动和学生会活动频繁,待人接物的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学习任务加重,逐渐增加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大多数学生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学习上,刻苦努力,积极向上。英语四级考试、奖学金评定、贫困补助等,激烈的竞争使一部分学生的心理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落差和压抑,甚至出现情绪偏激,考虑问题容易钻牛角尖,此时辅导员和任课老师要及时疏导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第三阶段,专业思想巩固和稳定期,以善于思考和勇于探索为主流,但也不乏有些分心。经过两、三年的过渡和培养,本阶段医学生的专业思想已经巩固,在学业上有了较坚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开始学习临床理论,到医院见习。有些非医学类学生开始兼职,有部分学生开始恋爱,大多数学生在默默备考英语六级、考研,还有少数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总之,该阶段学生思维活跃且坚定,对未来有自己的想法并做着积极的知识技能储备。但有极少数学生有较多的挂科,思想压力较大,人际关系淡漠,有的甚至沉溺于网络,有的沉迷于恋爱,或寻找刺激,或寻找慰藉。教师应及时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健康的网络教育和婚恋观教育,把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轨道上,提高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和入党自觉性,对于谈恋爱的学生,坚持疏导方针,晓之以理。
第四阶段,理论学习到毕业实习的转变期和走向就业的缓冲期,以关心就业和渴望发挥专业才干为主流,但也不乏较少程度的迷茫和两极分化。该阶段学生最关心两件事:一是医学生希望到较好的医院实习,非医学生希望跟着较好的负责任的老师做毕业设计;二是希望找到好单位就业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大多数学生在实习的同时,纷纷四处投递简历找工作,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由于地方医学院校的定位是“面向基层,服务社区”,有些学生留恋大城市大医院、不甘心在地方的小单位就业而选择继续考研。还有极少数的学生在为能否取得学位而烦躁、在为最后的清考而努力。该阶段学生的情绪起伏较大、心理压力较大。因此,就业专干应及时给予就业指导,辅导员应帮助学生排解压力,引导和加强学生处理好学习和服务的关系,继续深入增强医德教育,提高服务意识、明辨是非的能力,警醒学生要胸怀宽阔,广猎知识,做好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准备。
综上所述当然不足以勾勒出“95后”大学生的完整形象,不过可以把握住他们思想的一些神韵。
结束语
21世纪的高等教育,尤其是关系人们健康和生命的医学教育,承载着在大变革时代的教授知识、培养人才、涵养性情、安顿人心、健全人格的多重功能。“95后”大学生思想活跃,有着强烈的学习兴趣、怀疑精神和创造能力,绝非玩世不恭、游戏人生、毫无信仰的一代。他们真实的思维方式和交往互动习惯,也是当下高校不少课堂教学环节面临“有效性危机”的一个主要因素。作为高校教师应注意研究时代特点的变化、教学对象需求的变化,如果教条刻板单向度地进行“供给”,实际上就是一种无效供给,的确需要一场深刻的“供给侧改革”[5]。
参考文献
[1] 孙岩.论大学生思想特点及变化规律[J].智富时代,2016,4:325.
[2] 张睿.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地方医学院校发展策略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2,25-27.
[3] 余海波,伍秀君.90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特点和规律[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8(6):151-153.
[4] 韦良.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特点及变化规律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113(3):68-70.
[5] 詹珅.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特点及变化规律探析[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5(5):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