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琳
摘 要:回归原点的语文教学,真正促进学生的成长,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不断读书学习,丰富语言艺术,让课堂教学更有文化气息,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创新智慧,提升修养,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关键词:高效人文语言艺术和谐智慧读书素养
语文是一门具有厚重文化底蕴的课程。教师课堂语言的细腻生动,情感表达的真挚丰富,人文情怀的独特深厚,深邃博大的哲言睿语如甘霖般润泽学生的心灵,这就是语文的魅力。教师如果有着深厚的文化修养,就能让语文课直抵文化内核,打造智慧语文课堂。课堂的限时性决定课堂要讲效率,体现时间关怀;要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获得现实的发展,并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语言艺术
尊重生命,回归语文教学原点,构造多元互动的课堂生态环境,提升课堂教学境界。这给每一位语文教师一个严峻的课题,我们不仅要拥有专业的语文知识,还要具备传播渊博学识的艺术,首当其冲的是驾驭课堂的语言艺术。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所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在课改大背景下,语文教师尤其要潜能迸发,承载语文这门堪称艺术的教学。课堂上要用我们的洒脱和豪放,慷慨和激昂,旁征博引,如珠妙语,诙谐幽默的语言呈现一个智慧课堂。引导鼓励学生勇敢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真诚地表露自己的情感。语文教师应立足于促进学生主体发展,重视学生主动发展意识的培养。这样,才会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思考,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
二、和谐氛围
教师要用豐厚的文化底蕴打造智慧的语文课堂,让学生接受新知,创新思维,增长智慧,课堂成效最大化。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身的职业决定了我教书育人的职责。了解掌握学生的心态,努力沟通师生情感,在师生间搭起信任友桥梁,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交流氛围。师生间荣辱与共潜力共进。明确目标,激发学习兴趣,了解每一位学生,在备课上课批辅各环节都考虑关注到不同梯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程度。如在导学案中我设计“自主学习积累”型问题,自我展示解决,就连所谓的学困生都跃跃欲试享受收获学习成果的喜悦;“主动探究”型问题,自主解决的前提下小组交流后合作解决,让所有学生都能提高交流合作探究的意识,在交流中自我完善提升,提高主动探究学习意识;“创新提高”型问题,老师给予学生更多具有迁移性,能创造新知、拓展思维、生发矛盾争议的问题,促使学生灵活运用现有知识,大胆质疑,发表不同的见解,在教学中我渗透一些有时代感的与课文有联系的思维创新提高能力型问题。首先要考虑师生课堂角色的转变,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关注每一学生个体,设置有梯度的层次性问题,如自主学习就可收获学习成果的问题,矛盾争执性问题,思维拓展性问题,创新提高性问题。让不同语文基础的学生面对文本学习时都有的放矢,分享收获成果的喜悦,课堂中给学生展示机会。如《爱莲说》一课导学案设计中,既重视文本基本知识的掌握,又设置了能激发学生求异思维的主动探究创新提高的争执性问题:‘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孟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想支持谁?,一石激起千乘浪。课堂上学生的主观思维已开启,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
三、文化素养
学高为师。做一位让学生敬畏崇拜的语文教师,不止把我们的学识停留在仅会教知识,而要有能力让学生愉快的接受新知。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知识,提升文化素养,教室的充电应当是双核多能,这样才能在言行举止上更好的耳濡目染,让学生仰视之。
目中有全体学生,心中有个性差异、手中有科学方法,作为语文教师这是必须具备的修养。课改大背景下,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的拥有和加强尤为重要。不仅要具有本体性知识,即本学科的知识,还应掌握背景性知识,即学科之外的知识;更要把握条件性知识,即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把握教育规律和方法在此过程中积累实践性知识,即教育经验。我们期待课堂的“三声”:掌声、笑声与辩论声,和谐和智慧并存。
读书颐养,增强文化素养。语文教师需更努力的读书,带动周边其他学科同事,及周围人群。不止读专业书,文学书籍,名著国学,还要读史,入时,了解身边事,国家大事,增强责任感,丰富内涵,提升修养。如此,学生的语文学习就不只是背文,做题,而是但要大量读书。
四、智慧课堂
语文教师的文化内涵与个性化课堂的打造密不可分,教师在规范引领下尽显机智的有个性的课堂智慧,彰显个人魅力。尊重生命,回归生活,创设生活化构造多元互动的课堂生态环境,提升课堂教学境界,打造智慧课堂。
语文教师的个人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课的魅力。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精神涵养和培育,提高课堂文化品位,为学生成长提供丰富的课堂生活,提升师生课堂生活过程的生命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主体发展。我认为孩子都具有独特的天资,对每一个学生都要抱着真诚的期望,尤其是学困生,转变角色,拉近师生间距离,和学生零距离接触,进行情感交流。结合学科特色和学生谈学习,谈生活,谈未来。了解他们的家庭成员,让学生和家长都知晓我对他们的关注,增进师生间的了解,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比如针对那些家庭状况特殊,学习和生活都有困难的学生,更应高看一眼厚爱一分,让他们感受到我既严格要求他,又尊重、信任、亲近、关心爱戴他。这样也拉近了和家长之间的距离,赢得其信任和支持,在这样双重关爱中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这不只是教师的教育智慧,更关键的是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智慧。
如在《春望》一诗导学案中我设计如下和着时代脉搏的拓展思维创新问题:A、“你一定能将“国破山河在”一句中的两个字调换一下位置,变身为一条保护环境的警示语,谈谈感受。学生回答“国在山河破”后又增添一份责任——树立环保意识从我做起。B、“战争只会给人民带来数不尽的疾苦,道不完的灾难,当今伊拉克、利比亚等国家无辜人民正在经历战争给他们带来的灾难。你想说点什么?”学生兴趣盎然的谈出自己对战争的憎恶,对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的同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感油然而生。说古论今,横生妙趣,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接受新知,增长学习智慧。当然,我认为语文课不是历史政治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最终还是要提高学生的说读写能力。谈感受说想法再动笔写出来,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逐步升级,能力也不断提升。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去探究,让学生学会运用智慧,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知识和能力双赢,实现知识向智慧课堂的转化。
好好教书,耳濡目染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师生共赢此语。
高超的语言艺术,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创新智慧,提升素养,让语文课堂更加人文高效。
参考文献
[1]程红兵《创建有文化含量的智慧课堂》
[2]钱梦龙《语文教学本体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