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奇
摘要:教育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家庭教育更是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最为关键的作用。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会培养出性格迥异、思维方式完全不同的孩子。本文根据我的一些亲身经历以及亲身感受,浅谈一下中国和美国家庭教育的差异以及对此所感受到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中国;美国;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最大、最深刻的。所以家庭教育的优劣直接影响了一个人性格、人生观等很多综合素质。在家庭教育上,受文化差异地域不同,各个国家的区别也特别明显。在2015年6月到7月我得到了去美国学习交流的机会,我非常珍惜,认为这也可以促成一次难得的社会实践活动,去之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请教老师、查中英文字典、收集有关资料,短时间内做好了中英文版的《中美家庭教育比较和思考的问卷调查报告表》,在美国期间发给了包括寄宿家庭在内的美国部分人士。在美国我们融入纯正的美语环境,参观了美国哈佛、斯坦福和波士顿等大学、全面了解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面对与美国的教育差异,我有很多,<省略〉深刻,<省略〉体会,在此,我想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中美家庭教育的不同之处
1、不同之一——方式不同。我们中国的家庭教育,大都继承古代传统的“棍棒教育”方式,家长在家庭里面处于“家族式”领导地位,家长大多对孩子的态度比较强硬,必须听话,不容商量。导致很多中国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和美国学生相比都差很多。
我感受到的美国家庭教育,相比之下就宽松平等的多,美国的平时和孩子相处也大都以朋友的身份相称,充分的尊重孩子,没有家长式的压迫感。
2、不同之二——目的不同。我们中国大多数家长的心愿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大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有出息,为家族争光。所以我国家长都希望孩子的学习成绩好。但是其他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的锻炼就很少。
我发现美国的家庭教育是想把孩子培养成为各方面能力都很独立的人。美国家长从小就放手去锻炼孩子,不怕孩子经历挫折,也不怕孩子受苦,特别注重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3、不同之三——内容不同。我们中国的家庭教育,家长都只是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单纯注重智力、智商方面的培养,对其他体育、情操方面的重视程度很低。而且在生活细节上,都极力为孩子多“分担”,就导致了很多中国孩子依赖性强。
而我周围同学的美国家长注重孩子各方面情趣的培养,比如运动、艺术、交际等等。他们会鼓励孩子参加很多富有创意的比赛。美国家长还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酬劳,从而从小养成自食其力的习惯。在这种鼓励和表扬下,美国孩子的创新能力和独立自主能力都很强,自信心也强很多。美国学生在团队协作方面和共同交往方面都要强很多。
通过以上分析,我总结出来中国和美国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下,成长出来的孩子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很大差异。中国的学生不乏出现学霸,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但是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独立面对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差。而美国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动手能力很强,灵感很多,創新能力很强,自主意识强烈,应变力和适应性都非常强。
二、浅谈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我们中国家长应该在对孩子的态度上做改变,与孩子之间的相处要做到尊重、平等,不以强压式的态度硬性要求孩子,一味的要求孩子听话、懂事,“父母之命重于山”这样的观点要摒弃。要充分尊重孩子,关心孩子的内心真实想法,做到平等的交流和沟通,不用严格的口吻命令孩子,不用泰山式的态度强压孩子,这样才能减少两代人之间的代沟。
我们中国家长不能事事都为孩子代劳,要创造孩子自我锻炼的机会,不能只是单纯注在意质方面的给予,更要注意孩子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比如家庭劳动、体育锻炼、社会交际、适应能力等等。锻炼孩子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要培养体力好、审美能力强、与人相处热情、自我照料能力强等多方面均衡发展的孩子。
我在美国期间最大的感受就是,美国人对别人都非常热情,马路上的车也不会随意按喇叭,社会秩序非常好。这就是因为他们在共同相处的情况下,特别在意其他人的感受。此外,受西方教育积极一面的影响,回国以后,我不忘初心,在学业繁忙之际坚持在周六或周日校外打点 “小工”,湖南省图书馆、长沙市雨花区嘉盛华庭、芙蓉区王府花园、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等地留下了我做义工的足迹。特别是2016年5月,回株洲和义工叔叔一起组织策划了“垃圾废物再利用活动”为主题的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活动受到株洲南湖塘等社区孩子们普遍欢迎。
在老师的鼓励下,我把这些课本上没有的经历感想写成文字。我们中国家长要延续祖国传统文化有益的部分,取西方国家教育的精华,去其糟粕,“中西合壁”,才能培养出更加出色的中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