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年华
[摘 要]审题能力决定了学生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从题目中已知信息、关键字词与误导数据等三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从题目中获取有用信息,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能力;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2-078
一、紧扣题目已知信息
题目的形式并不是单一的,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题目已知数据的获取能力。
例如,如下图所示:
(1) 转动哪个转盘,指针会偶尔落在红色区域?
(2) 转动哪个转盘,指针会经常落在红色区域?
(3) 转动哪个转盘,指针落在红色区域与白色区域的可能性相同?
题目中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数据,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难免会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手。
师:我们常说的“偶尔”“经常”是什么意思呢?能举例说明吗?
生1:偶尔就是有时候。我每周都有一两次不愿意写作业,就可以说我偶尔不愿意写作业。
生2:经常指的就是平时发生次数比较多的情况。我每周帮妈妈做家务5次,就可以说我经常帮妈妈做家务。
师:这道题目中的“经常”“偶尔”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理解?
生3:应该可以。经常的话就是落在红色区域比白色区域的情况要多,所以选择①,而偶尔就是落在白色区域比红色区域的要多,所以选择③。
因此,教師要引导学生挖掘题干中的相关信息,真正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二、抓住题目关键字词
为了更好地降低题目的难度,教师应引导学生紧抓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即读题时,让学生把关键字词标出来,避免错误。
例如,题目“在一次知识竞赛中,五年级一班学生共抢答了26道题目,做对了20道。而五年级二班的学生共抢答了21道题目,做对了17道。哪个班答对的题多一些?哪个班的正确率较高?”学生很容易得出“一班做对了20道题,二班做对了17道题,所以一班答对的题目与正确率都较高。”为避免出现该类错误,教师应该提醒学生把关键词“正确率”标出来,使学生在了解正确率概念的基础上再进行比较。
在提高学生审题能力的过程中,紧抓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多读题,在第一遍读题时,简单了解题目的已知条件与所求;第二遍读题时,用铅笔圈出关键字词;最后通过第三遍读题,尽可能列出算式。
三、找出题目误导数据
很多题目的信息并不是显而易见的,而且一些题目为了加大题目的难度还会有一些误导信息存在。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找出题目中误导信息的习惯,以提高他们的审题能力。
例如,题目“学校运来了 吨煤,用去了 吨后,又用去了全部的 ,试求又用去了多少吨煤?”学生很容易列出错误算式“( - )× ”,这主要是因为没有明白题目中又用去的是剩下的 ,还是全部的 ,所以得出了错误的答案。教师可通过题组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题目的误导信息,即(1)学校运来了 吨煤,用去了 吨后,又用去了剩下的 ,试求又用去了多少吨?(2)学校运来了 吨煤,用去了 后,又用去了全部的 ,试求又用去了多少吨?通过将这两道题与原题对比,学生能得出例题(1)中“用去了 吨后”是无关信息。
教师在引导学生找出题目中误导信息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同一类型题组的运用,即通过多样化的变式练习,使学生真正理解题意,提高审题能力,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综上所述,审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积极转变自身的观念,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与挖掘题目信息,养成良好的审题能力。
(责编 童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