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数形结合思想 深刻理解数学知识

2017-03-01 20:30陈文渊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数形结合教学研究数学知识

陈文渊

[摘 要]“数”和“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对象,“以形助数”可以沟通几何直观与数学抽象之间的联系,可以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可以活跃学生思维,拓宽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形表数、以形助数、以形想数、以形解数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

[关键词]数形结合;教学研究;数学知识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2-037

“数”和“形”是贯穿整个小学数学教材的两条主线,“数”构成了数学的抽象化符号语言,“形”构成了数学的直观化图形语言,在研究抽象“数”的时候,往往要借助直观的“形”,即将代数问题转化成几何图形问题,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语言结合起来。

一、以形表数——连接“几何直观”与“数学抽象”之间的“纽带”

概念的特点是抽象概括,是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难点,因为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理解抽象的概念知识有很大的难度,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几何形体,以形表数,以形引数,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例如,“乘法分配律”历来都是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一节课。许多教师只关注演示分配律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而忽略了对分配律意义的教学,学生对分配律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识记与模仿的层面,没有真正理解概念的本质。在教学这节课时,教师应以形表数,以形引数,让学生深刻理解乘法分配率的本质。

教师出示一个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的长方形,让学生用两种方法求出长方形的周长。

生1:5×2+3×2。

生2:(5+3)×2。

师:谁能说一说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让学生数形结合,说出算式的意思,为理解乘法分配律做好准备)

(教师隐去图中的具体数据。出示长方形 ,请学生写出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生3:(长+宽)×2。

生4:长×2+宽×2。

生5:长+宽×2。

师:为什么生1的式子只乘以一个2,而生2的式子要乘以两个2呢?生3的式子对不对?为什么?(学生作图辨析,如图1)

在这个以形表数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作图,有效减少(5+3)×2=5+3×2这类错误的出现。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直观模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最后,教师以形引数,提取乘法分配律的符号模型,让学生经历符号化的过程。

师:将长方形的长和宽变成a和b,周长怎样算?a和b可以是几?(教师出示图2 ,让学生猜测并证明)

教师将周长的计算变成了线段a、b的延伸,形的延伸带动数的扩张,使教学一下子从平铺走向激荡,逼迫学生逐步从借助直观的画图,到看图想象,再到改造算式的活动中,理解和内化了“分配”的实际含义,建立了意义与形式的完整联系,成功抽取出乘法分配律的符号模型。

二、以形助数——寻找“几何直观”与“数学抽象”之间的“支撑”

探索规律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所需要的思维能力与学生的思维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为缩短两者之间的差距,就需要在它们之间寻找一个支撑点,而这个支撑点就是“数形结合”。

例如,用简便方法计算 + + + +…+ 。看到題目后,学生的第一反应是用异分母加减的方法计算,虽然,这样计算比较烦琐,但几乎没有学生想到用简便方法计算。针对此现象,教师先引入另一道题:一块正方形菜地,用它的 种茄子,用它的 种辣椒,用它的 种土豆,用它的 种韭菜,种这四种菜的总面积占这块菜地的几分之几?当学生列出算式后,教师引导学生画图理解(如图3)。通过观察图形,学生不难发现其规律:要求 + + + 的和,只要用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阴影部分的面积即可,而阴影部分的面积刚好是这块正方形菜地的 ,从而得到简便算法 + + + =1- = 。同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依此类推再分下去,当分到 、 时,剩下的面积对应的是 、 ,再通过简便计算就能得出相应的面积。

这一过程绝不是简单的模仿和记忆,而是从正方形的面积入手,为学生构建数形结合的平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便于学生理解的表象,从而将数与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降低学生的解题难度,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三、以形想数——架设“几何直观”与“数学抽象”之间的“桥梁”

计算教学应以清晰的理论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借助直观的图形可以将抽象的算理形象化、简单化,使抽象的计算过程有了形象的替代桥梁,数学不再是抽象艰涩,而变得有趣生动。

例如,“精打细算”这节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结果学生在解题时不是丢了商中的小数点,就是在竖式中点上小数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究其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理解算理。教师可以调整教学方法,借助图形,从小数的意义上让学生深刻理解算理。

师:这有两道除法竖式(如图4),你觉得哪种写法更合理?

生1:我认为两种写法都合理,因为15角也就是1.5元。

生2:假设这个算式中的11.5不表示钱,而是表示一些图形(如图5),这样一来第二种方法就不合理。

生3:如图6,可以把10个正方形平均分成5份,每份分到2个正方形,剩下的一个正方形就应分成10份,变成10个0.1,和剩下的5个0.1合在一起变成15个0.1后再继续分。把15个0.1平均分成5份,每份应分得3个0.1,3要写在商的十分位上,竖式中的15实际上是表示15个0.1,不应写或1.5。因此第一种写法更合理。

多么巧妙的回答呀,一个简单的图形清楚地诠释了计算的道理,令学生的印象深刻。

四、以形解数——开辟“几何直观”与“数学抽象”之间的“通道”

《九章算术》指出:析理以辞,解体用图。小学数学中的问题不仅抽象,而且有的数量关系还比较隐蔽,不易被觉察或直接应用。画图可以帮助学生将题中隐蔽的数量关系呈现出来,通过看图、想图,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处。

教师出示例题:有一块长方形的试验田,如果试验田的宽增加4米,或者长增加6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你知道原来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学生分析该题的数量关系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图(如图7),让学生看到图形的变化过程。

通过观察画图的过程,学生发现原来用48÷4就能求出长方形的长,用48÷6就能求出长方形的宽,用(48÷6)×(48÷4)就能求出长方形的面积。接着,教师给出变式练习: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0米,宽40米。(1)如果长增加8米,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2)如果宽增加8米,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3)如果长和宽都增加8米,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4)如果将长方形的长和宽各减少8米,面积减少多少平方米?无论怎样改变题目的条件,学生都能快速地解决问题。

由此看来,在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用恰当的图形表示其数量关系,让隐含条件显现,能使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具有简约化与创造性。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在数学教学的每个领域,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努力钻研教材,把握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渗透的固着点,落实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着力点,从而为学生寻找一支合适的“长篙”,引领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漫溯。

(责编 李琪琦)

猜你喜欢
数形结合教学研究数学知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