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价值新取向

2017-03-01 13:38常佳
科技传播 2016年22期
关键词:新闻价值互联网+互联网

常佳

摘 要 新闻价值是新闻学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新闻的价值属性是传播主体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的基本标准,它指导着媒体选择事实进行新闻报道。在“互联网+”时代,新闻价值的变化与延伸显得十分突出。本文从“互联网+”时代媒体的表现入手,运用文献分析和案例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下的新闻传媒在新闻价值取向方面的变化,并结合实例予以总结,归纳出新闻价值取向在五个方面的新变化,并对这些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讨。因此,回归到理论层面,探索把握“互联网+”时代新闻价值取向的新变化,对更好地指导当年的新闻传播工作来说是有重要意义的。

关键词 新闻价值;互联网+;取向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5-0150-04

信息爆炸的社会,媒体的报道资源有限,哪些信息能够成为被传播的新闻?其中哪些又能够成为头条?是什么决定着这些?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媒体的定位,以及受众市场导向等均是其影响因素,但我们仅从事实本身的角度看,起着决定作用的是新闻价值。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价值的内涵也在不断的解构与重新理解中发展前进。如:谢金文教授在《新闻学导论》中将新闻价值概括为新闻性信息中含有的、使信息成为新闻的素质:真实、新鲜、传播对象(或受众)需要。

有关新闻价值的界定还有很多,但在具体的新闻价值运作中是千差万别的。人们更多的是根据自己的实践需要来概括,评估新闻价值。

当下,人们的新闻实践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随之而来的新闻价值取向的改变与延伸现象很值得探索。

因此,本文选择研究新闻价值取向的变化,将抽象的概念回归到具体实践过程中进行尝试性分析,从而揭示传播主体对新闻价值这一概念内涵在实践层面上的扩展与延伸。

1 “互联网+”的提出

1.1 何为“互联网+”

官方将“互联网+”阐释为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效率提升、技术进步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的生产力、创造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腾讯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对“互联网+”的解读则更为人性化:“‘互联网+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业之间跨界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构建连接一切的新生态。”

1.2 “互联网+”的要点

1)“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互联网+”。它和我们的现实世界、时间空间、生活事业、行业关系、虚拟世界等纠缠在一起,每个人都拥有对其进行定义、解读的权利。

2)虽然“互联网+”是一个极具动态性的事物,但其最本质的特点是“跨界融合,连接一切”。因此,我们一定切记用狭隘的工具论视角来看待“互联网+”,走出实用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的怪圈。

3)一般来说,“+”代表了连接。“+”本身就是一种跨界,它是变革,是开放,是融合。因此,互联网可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互联网也可以+其他行业,比如说: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新闻传播。同时,互联网还可以+人,这是“互联网+”的起点与归属,也是其向更多方向、更多层次延展的动力之所在。所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无穷大就是连接一切,比如人与物、人与服务、物与物)将指日可待。

2 “互联网+”新闻传播

“互联网+百货商店”有了京东商城,“互联网+教育”有了e-Learning,“互联网+银行”有了支付宝,“互联网+交通”有了滴滴打车,“互联网+传媒”带来的将会是一个泛媒体时代。

当今,互联网已不同于过往,不再是高不可攀的“虚拟世界”现如今“互联网+”正如热浪般席卷着全国各个领域,传媒业也不可避免地卷入这场浪潮当中,而新时期传媒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怎样融合转型。因此只有将互联网作为一种融入基因的思维方式,熟练地运用互联网工具和方法,通过内容、流程、融合等转型,传媒业才有可能融入到“互联网+”的洪流之中。

2.1 互联网+报纸

在国际上,“报网融合”(前期的报纸网络化是“+互联网”)的典型是美国佛罗达州的坦帕新闻中心。近些年此媒介集团开始向数字媒体为主导的多媒体转型。2000年,旗下的《坦帕论坛报》、电视台和报纸的网络版(坦帕网)被搬到一起办公。大型的传媒集团拥有不同类型的媒介,因此能够实施这些媒介之间的内容相互推销和资源共享。现在,坦帕新闻中心的实践打破了“媒介协同”这一条框,将报纸、电视、网络的内容业务融合在了一起,也促使了经济和制度的融合。

国内,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走在了前列。2015年以来,浙报集团不断进行报道创新,特别是在重大主题的报道中,纸媒端、PC端、移动端“三端融合”,对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全天候、全覆盖的报道,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2015年习马会的报道,是新时期全媒体融合报道的典型案例。过去国内发生了重大政治事件,全国各地的地方媒体报道只能播发由央媒拟定的通稿,而这次习马会不同于以往,浙江报业集团获得了采访名额,因此能自行审稿,发稿。此次报道,凸显了纸媒、PC端、移动端“三端齐发”的新局面。首先,传统纸质媒体强调言论正确性、重视报道的原创性和独家性,独家专访增强了版面的吸引力和可读性,获得了受众的一致好评;其次,PC端,浙报集团依托“浙江在线”以大型专题的形式,24小时不间断滚动播报,获得了超过300万的点击量;同时,移动端的“浙江新闻”客户端主推即时性和可视化,利用适合互联网传播的方式来推出各类原创新闻产品,会“声”会“影”的H5作品等得到了大量转发,传播效果大大叠加。總而言之,浙报集团,率先以文字报道、图片报道、整合报道的方式方法,发出了极具其本真特色的声音,浙江报业集团展示了三端融合的全媒体播报效果,为今后三端融合提供了成功的案例经验,促进了新闻传媒行业的快速转型发展。

2.2 互联网+电视

现如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的迅速崛起,传统的电视媒体行业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互联网的冲击与挑战。随着电脑、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的出现,宣告了传媒行业进入到多屏时代,电视屏幕不再是当下受众群体休闲娱乐的首要选择。传统媒体行业在互联网影响和冲击下,加速内部的升级调整,加快新媒体技术的借鉴,融入新颖的互联网思维是传统电视行业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湖北广播电视台主管的湖北长江垄上传媒集团面对互联网的冲击,不断进行栏目的探索与尝试。逐渐由最初的一个小栏目,扩展为“垄上频道”,并相继推出了多个实体企业,这家成立于2012年由一个名为《垄上行》的电视栏目发展而来的传媒集团形成了全国知名的媒体服务“三农”的两道(频道+渠道)模式。

垄上传媒在应对巨变的过程中认识到,必须努力将互联网思维注入叙事、创意、营销等各个层面,并促使生产机制上的根本性转变,才能实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媒体价值转移。在垄上传媒,媒介融合转型已全面开始启动,现如今垄上传媒集团旗下拥有垄上频道、农产品销售、电视购物和手游开发等多个业务板块,同时大力推进转型,从频道走向渠道,从节目走向服务,从品牌走向平台,全面树立“用户至上”思维。

与此同时,作为风向标的央媒,在2014年01月25日《晚间新闻》重磅推出的“据说春运”节目中,首次采用百度地图LBS定位的可视化大数据形式,用于展示我国春节期间国内人口的具体迁徙情况。相关业内人士认为,央视通过各个方面的改革创新使老百姓切实的感受到央视新闻报道风格及《新闻联播》主持人播报风格的变化,由原来的“播报”转化为“交流”,主持人风格则由“权威性”“说教性”向“亲和性”调整。

3.3 “互联网+”思维下的新名词

在“互联网+”概念指导下,我国各行各业都进行着改革创新,各家媒体机构也积极的进行探索创新。进而产生了诸如“澎湃新闻”“新华网生物传感智能机器人”“并读新闻”“刺猬公社”“芒果TV”等媒体融合、创新、转型方面的佼佼者。

由南方報业传媒集团倾力打造的并读新闻,是一个受众通过看新闻资讯就能赚钱的新闻客户端,是一款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兴产品。并读新闻因其创新的理念,在推出之初即在广大手机用户群体中获得了较高的知名度。“并”意为“一同”,“读”则代表“阅读”。并读新闻是一款适合广大用户与好友一同阅读、分享资讯、乐享分成的手机应用。它的主流受众是大学生和白领,有用、有趣、有主见是其内容特色。“并读”最瞩目的特点便是它是全球首个读者获利的新闻资讯平台,用户既可以在APP里获得资讯,同时也能获取现金收益。保持用户的活跃度,提高产品价值的重要法宝之一就是“并读”通过科学合理的调配,将部分广告费回馈给用户。

会写搞的机器人也是“互联网+”与新媒体碰撞出的美妙产物。2015年9月10日,腾讯财经发布了一篇署名为“Dreamwriter”的有关8月份CPI稿件,此稿由腾讯财经开发的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所撰写。写稿机器人的实质在于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套用固定格式的模板,用人们能够接受或新闻报道要求的格式呈现出来。但是由于目前还处在人工智能的水平的初级阶段,机器人最多只能替代新闻写作中相对标准化的消息、快讯等体裁,还不能胜任需要发挥人类的创造力、思辨能力的文体。

4 新闻价值取向的变化

通过以上事例,我们可以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新闻实践的进一步深化,传统的新闻价值标准已经逐步的发生着一系列的改变,新的新闻价值取向标准正逐步成为获得广泛认可的行业新标准。

4.1 “时新性”的变化

4.1.1 “时”由“及时”变为“实时”“全时”

毋庸置疑,新闻是易碎品,在重大的新闻信息报道中,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反应速度与其对受众的影响力是成正比的。哪家媒体能够在第一时间报道真实的最新动态,哪家媒体才能最终贏得受众的肯定与青睐。当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报纸和电视的报道必然会事先经过一系列的人工编辑,时效性是不占优势的。而网络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是全时、全方位、无死角的报道,并且网络的新闻报道更新周期更是以秒来计算的。相比于新媒体的这种传播速度与时效性,传统新闻报道只能是望尘莫及。在“互联网+”背景及技术支撑下,这一现象更加显著。

2015年8月,天津港国际物流中心内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就在爆炸发生的同时,附近的市民将用手机拍下的爆炸现场情况视频发布到了微博上,此后有关此次爆炸的新闻数量以指数型增长。这与传统媒体尤其是天津电视台的滞后发声形成鲜明对比。

各大门户网站及新闻客户端也迅速推出专题报道。如腾讯新闻“鹅眼”推出的《全景记录天津812爆炸事故》,以全景照片配合简单的图片说明实时推出;网易专题的《天津海滨新区发生爆炸事故》则将实时滚动更新的简短文字新闻放在首页,随时关注事态发展,报道第一手信息。

4.1.2 “新”不再局限于“新鲜”

已经发生很久的事实可以成为新闻。相比紧张的报纸版面、广播电视的有限制作,互联网是一个极富资源承载力的空间,网络新闻不怕有新闻,而怕没有新闻。旧闻成为新闻的基础就是依托当下的与新闻热点的相关关系,因而具有了新闻价值。比如2015年9月3日的抗战胜利纪念日阅兵,这是那个时期的新闻点,而有媒体依托“9·3”大阅兵这一热点,将历年阅兵情况、抗战胜利日由来和其他一些纪实资料整合到一起,做成了大阅兵专题报道。

即将发生的信息也是具有新闻价值的。即将要发生的事件对于受众来说是未知的,这就让信息具备了“新”的因素。现如今大数据新闻的出现就是顺应了这一潮流,大数据新闻的功能之一便是提供大量较为精确的预测报道。如央视推出的“数据说春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压力,人们可以根据报道来合理安排出行。现在是全天候新闻文化的时代,现如今报道“将要发生的新闻”不仅可以起到一些服务社会的作用,也能很好地避免新闻同质化的出现。

4.2 “接近性”的变化

4.2.1 新闻选题更强调心理上的接近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曾经被视为不可能的“地球村”语言已变为现实。高新技术技术让世界联系在一起,使人们逐渐模糊了空间的距离感。新闻的选题更多的是去接近受众的心理距离,比如在兴趣、地域、教育程度、专业等方面,注重对受众的感知,从而营造一种情感、文化与心理上的接近性。因此,事实与受众的心理距离越近,越具有新闻价值。《新京报》《中国新闻周刊》近年来的新闻报道中,关于北京以外的报道逐渐增多。

4.2.2 构建个性化的人文空间

现有的媒体实践活动的驱动,使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更强调个性化,更注重人文空间的建构。这种人文空间,没有地域的概念,是把受众的文化、职业、宗教、民族、兴趣等层面的关系包罗在一起。这在网络空间中体现的尤为明显,新闻网站出现了各种类型的专题报道、分众化的新闻频道,如经济、时政、体育等新闻。网民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自行收索或定制新闻,同时新闻客户端也会通过大数据的采集分析网民的个人兴趣并进行精准推送。

4.3 “知識性”成为普遍认同的新闻价值

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拉斯韦尔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提出了传播的三大功能说。传播的功能之一即为社会遗产传承功能。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建立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之上,前人的智慧通过口头传播、文字、图片和符号等各种方式记录下来并传给后代,后代在前人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完善、发展和创造。

在过去传统媒体的新闻选题当中,因为版面紧张,播出时段有限,对于事实能成为新闻的选拔有严格的要求。像知识与背景材料能成为新闻报道内容的几率很小。但是随着传媒业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系列的改变促使知识与背景性的材料也具有了新闻价值。

4.3.1 科普类知识提升新闻价值

2015年5月的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的视频引发了大量关注,舆论多次反转,直到最终事情定性才逐渐退出了公众的视野。在大量的报道中,《北京青年报》推出了一篇名为《别让“路怒”犯了众怒》的文章。文章中对“怒路症”这一事物进行了详细的知识介绍,同时也能够使得读者可以进一步以理性的态度去看待这一新闻事件。知识的新闻化使新闻更具有历史感、时代感、和可读性。

4.3.2 背景材料助力受众理解新闻

新闻常常出现的是新事物,受众一般会对新事物感到生疏,需要一个认识的过程,通常经过媒体的连续报道,受众才会逐渐认识新闻的全貌,要想让受众在短时间内了解,背景资料是提升新闻价值的最好帮手。比如新闻常常会推送“某地出现某罕见现象”,一句话消息之后紧接着就是各大门户网站附上关于此事件的各种详细情况,以上这些背景材料给受众更多的有效信息,比一条简短的消息有分量,也延伸了新闻价值。

4.4 “实用性”与“数据化”“互动性”开始出现

虽然学界存在着某种质疑,认为实用性的信息并不能算新闻,但是社会在发展,新闻的“新”发生了丰富的语义理解。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新闻更侧重于实践性与应用性,只要是受众需要且并不被受众所知晓的信息,这些信息就可以具有新闻价值。

4.4.1 实用性新闻成为新闻报道的“新常态”

网络空间的强大信息承载量让具有新闻价值的实用性信息都能够“跃然网上”,让受众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去选择能够满足自己需要的新闻。实用性的新闻在维信平台上的体现十分凸显,微信公众号的有关新闻报道更偏重实用性质的新闻,各家媒体订阅会依据当前的新闻热点或者重要的新闻时段来发布一些与之有密切关系的服务性内容。如小长假期间的《高速路免费路段一览表》,日常的《教你如何养生》等。

4.4.2 数据和互动是新闻报道两大趋势

数据新闻,又叫数据驱动新闻,是一种基于数据的抓取、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的新型新闻报道方式。数据新闻是在大数据的技术背景下产生的,数据新闻随着数据时代的到来而出现,是数据技术对新闻业全面渗透的必然结果,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新闻生产流程。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这种新颖的报道形式就展现了它独特的价值。河北卫视的《数字说两会——2016年主要目标》,通过简短形象的动画短片和清晰、一目了然的数据,短短52秒就能让受众直观、清楚了解到相关情况。人民日报社的“中央厨房”推出了本次报道中最亮眼的“人大新闻发布群:傅莹邀请您加入群聊”。这是一个H5动画,动画界面里,傅莹和记者们用文字和语音进行互动,再现了人大新闻发布会的现场,给受众带来了一番别样的体验。

4.5 “趣味性”在一定程度上沦陷为“低俗”“窥探”“猎奇”

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是指大众传播具有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共同需要,使人们精神上产生愉悦的社会作用。传播的娱乐功能是应当予以肯定的,在很多时候,人们从信息产品中收获轻松愉悦的能量,丰富生活、满足精神需要、缓解压力、促进发展。但是,现代的传媒娱乐中却有着一股较为严重的“去道德化”倾向。

4.5.1 低俗窥探带来更大伤害

如今,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概念提出后人们的信息空间变得相对自由与开放。现实中发生的各种事件,会立刻通过各种途径在互联网上进行发布、传播,同时广泛地为人们所接受、所议论。新闻实践活动中对趣味性这一价值取向的突出和强调,将会导致大量的负面新闻信息普遍传播。同时,网民的自主意识在网络的匿名性特点下增强,他们会更乐于宣发个人情绪而不再是积极地迎合大部分人的态度立场。可能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新闻信息被网络受众接触之后,受众的评论、回复、跟帖、转发等方式将会造成信息的裂变式传播和不可控新闻信息的成倍增加。

2015年1月,某著名女歌手因病不治去世,最先报道去世消息的三名记者因被爆出为抢独家伪装成医护人员潜入太平间拍摄的行为陷入争议,引发轩然大波。该报道很大程度上满足了部分受众的窥探欲,是一则有“趣味”的新闻,但是它不可否认的违背了新闻伦理,滥用隐性采访,侵扰了死者。

4.5.2 实时热搜里的畸形趣味

微博的“实时热搜榜”更进一步反映出趣味性的沦陷。实时热搜榜单按照搜索次数排序,反应了当下用户们讨论量和关注度较高的内容关键词。微博搜索框里随即显示搜索量前100的关键词,实时热搜榜单目前只显示前50位。举个例子,如果在搜索框里看到“对象竟和妈妈好上了”但在实时热搜榜单里并未看到,说明该词排名在后50名,可以通过发布或转发含“对象竟和妈妈好上了”关键词的微博、搜索关键词等方式增加热度,提高搜索排名。实时热搜时效性较强,上榜需要关键词在短时间内有非常高的热度。一条微博只要包含热词在内,都可以通过点击热搜榜进入的搜索页面展现。关键词热度除了榜单直接体现的搜索量,其阅读量、讨论数、参与人数等都有影响,提高热词名次可以通过集中搜索热词、发布和转发含熱词的微博来实现。

通过微博热搜的形成以及话题的抓取方式,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排在前列的“主要”消息竟然都是娱乐明星和八卦,以及一些视频、品牌的推广。并不是说这类新闻不可以出现,软新闻的人情味和趣味性也是广大受众必不可少的生活调味,但是过度的泛滥与低俗,将会使媒体的权威消耗殆尽,而受众也将会在信息芜杂的网络新闻海洋里迷失自己。

5 “互联网+”新闻价值观的效果

新闻价值理论是中西方学者长期讨论以及结合媒体实践出来的智慧结晶,对新闻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互联网+”时代的新闻实践给新闻价值带来了进一步的理解与延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有利于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如何被发现、撰写、以及通过怎样的形式进行传播、受众对于这条新闻的接受情况等,都影响着新闻价值能否实现最大化。而“互联网+”时代的技术、互联网思维等都为新闻价值的最大化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第二,有利于媒体间的竞争。如今的“互联网+”时代,网络传播成为新闻发展的势头,多方媒体在抢新闻中各出奇招,为的就是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提高竞争力,求得生存的空间。这是在倒逼传统媒体在新闻报道上下功夫,同时给传统纸媒带来了无限的选题可能。

第三,有利于新文学界的理论创新。在社会飞速发展和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课本上关于新闻价值领域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实践的需求了。因此学界应该依据当前媒体的实践情况,进行学习研究和总结,在不断发展的新闻实践基础之上,对新闻价值理论进行完善。

6 结论

本文从对“互联网+”定义的解释入手,来探讨新闻价值取向的变化,接着导入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融媒体的新闻报道模式兴起,新闻价值取向在新闻事件中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新闻价值理论虽然是简短的几百个书面文字,但在实践中已经被媒体灵活自如的运用,理论已落后于新闻媒体的实践。因此我们不能够僵化的看待新闻价值,而应该主动探索新时代下新闻价值的取向,形成科学的体系,从而反哺新闻实践。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

[2]马化腾.2015年3月15日人代会建议案,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

[3]马化腾,等.“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4]谢金文.新闻学导论[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

[5]董天策.网络新闻传播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6]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7]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Bin Data:大数据时代[M].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8]喻国明.传媒新视界:中国传媒发展前沿探索[M].北京:新华社出版社,2011.

[9]李希光.转型中的新闻学[M].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

[10]黄楚欣,王丹.“互联网+”意味着什么——对“互联网+”的深层认识[J].新闻与写作,2015(5):5-9.

[11]喻国明.“互联网+”逻辑下传媒发展的进路与关键[J].声屏世界?广告人,2015(8):40.

[12]李岚.“互联网+”:电视媒体融合升级新发展[J].声屏世界?广告人,2015(8):41.

猜你喜欢
新闻价值互联网+互联网
豪车交通事故报道中媒体刻板心理及对策分析
策展新闻视角下的中美新闻APP比较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