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超群 杨长政
(通许县人民医院 磁共振室 河南 开封 475400)
低场强MRI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价值
黄超群 杨长政
(通许县人民医院 磁共振室 河南 开封 475400)
目的 探讨低场强MRI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价值,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诊断及病理分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抽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通许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根据影像学检查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选用CT扫描检查,研究组行低场强MRI检查,分析两组阳性诊断率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不同分期时MRI影像学特征。结果 研究组阳性诊断率为94.59%,对照组为7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期主要影像学表现为股骨头前上缘长T1、T2信号;Ⅰ期为带状或双线征长T1、T2信号;Ⅱ期为股骨头斑点状或斑片状长T1、T2信号;Ⅲ~Ⅳ期则为骨质碎裂、关节面塌陷。结论 采用低场强MRI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及分期准确度,值得推广运用。
低场强MRI;螺旋CT;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价值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多发的髋关节病变类型,其基本病理为股骨头血运不畅,遭受损害而引发的股骨头骨质缺血病变,因此在临床医学中被称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类型多样,主要包括儿童股骨头坏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外伤性股骨头坏死等,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病初期无明显特征,因此极易出现漏诊或误诊。临床学者指出,采用低场强MRI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有效提高早期诊断率及分期准确度,对制定有效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1]。为探讨低场强MRI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本研究对通许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分别采用不同诊断方法,对比诊断准确度。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通许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根据影像学检查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例。研究组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为39~73岁,平均(56.51±6.46)岁;单侧发病19例,双侧发病18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为38~74岁,平均(56.44±6.38)岁;单侧发病20例,双侧发病17例。两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符合股骨头缺血坏死相关临床诊断标准[2];髋部有疼痛症状,并向臀部、股部及膝内侧蔓延;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合并其他肿瘤疾病;合并精神疾病,可能无法顺利配合完成本研究者。
1.3 研究方法 对照组选用NEUSOFTCT-C2800螺旋CT扫描机行CT检查,患者取仰卧位,由髋臼上段向股骨头下端行连续性扫描,仪器参数设定为:120.0 kV,220~300 mAs,层间与层厚距离调至10.0 mm左右。研究组选用鑫高益XGY OPER-0.5T永磁型磁共振成像仪行低场强MRI检查,常规矢状位自旋回波T1加权像,快速自旋回波及T2脂肪移植成像。矩阵192×256,FOV 35~38 cm。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阳性诊断率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不同分期时MRI影像学特征。
2.1 阳性诊断率 研究组阳性诊断率为94.59%(35/37),对照组为72.97%(2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66,P<0.05)。
2.2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不同分期时MRI影像学特征分析 37例患者中,0期7例主要影像学表现为股骨头前上缘长T1、T2信号;Ⅰ期14例为带状或双线征长T1、T2信号;Ⅱ期10例为股骨头斑点状或斑片状长T1、T2信号或低、高等混乱信号;Ⅲ~Ⅳ期6例则为骨质碎裂、关节面塌陷、关节间隙狭窄。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髋关节病变类型,临床多表现为跛行、活动受限、关节僵硬、疼痛等,对患者日常活动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困扰和威胁。姚传顺等[3]指出诱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因素复杂多样,常见病因包括骨髓异常增生致骨坏死、骨结核、骨质疏松、创伤、药物、酒精刺激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危害较大,及早发现并制定有效治疗方案对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病初期仅存在局部压痛症状(常见压痛点包括臀中肌、髋关节外侧粗隆、缝匠肌起点、腹股沟中点及股内收肌起点等),且Thomas征为阳性;随病情进展,可逐渐转化为屈曲内收挛缩畸形、肢体短缩、髋关节各方位活动受限及肌肉萎缩,Trendelenburg征为阳性。临床多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史资料、体征或采用CT进行诊断,但该诊断方式敏感性及特异性较差,极易发生漏诊和误诊,延误患者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寻找一种诊断率高、易被患者接受的诊断方式成为骨科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刘金林等[4]表明,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实施低场强MRI检查对其早期诊断和临床分期具有重要意义,且低场强MRI已发展成为骨科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金标准”。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阳性诊断率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97%,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不同分期时MRI影像学特征结果均与向政华[5]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表明低场强MRI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CT检查。其主要原因是低场强MRI对软组织具有较高分辨率,可多方位成像,更加清晰、直观的呈现出骨髓解剖病变形态及骨髓病理和生理变化,同时对骨髓病变的敏感性较强,因此可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度,且有助于对疾病进行病理分期。
综上所述,采用低场强MRI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及分期准确度,值得推广运用。
[1] 陈珂,罗庆华,蒋君军.MRI、螺旋CT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应用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0):4594-4595.
[2] 谢丽锋.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MRI、CT及DR诊断价值对比分析[J].中外医疗,2015,34(32):185-186,198.
[3] 姚传顺,胡树坤,杨世喜,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 MRI 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2014,8(5):664-668.
[4] 刘金林,谢一平,马洲鹏.CT 与 MRI诊断成年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应用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22):3492-3493.
[5] 向政华.低场强MRI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J].中外医疗,2014,33(22):188-189.
R 445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6.049
2016-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