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铮—两大工程引为豪

2017-03-01 08:46:51
河北水利 2017年9期
关键词:排沙底孔重力坝

潘家铮—两大工程引为豪

潘家铮(1927- ),浙江绍兴人,水工结构和水电建设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力工业部技术顾问,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技术委员会主任。潘家铮一直从事水电站设计、开发和研究工作。先后参与、主持、审查和研究过富春江、乌溪江、龚嘴、乌江渡、东江、风滩、安康、龙羊峡、二滩等大型水利水电建设工作,并在1989年荣获“国家设计大师”的称号。在众多的工程中,潘家铮最为自豪的是三门峡水电站和三峡工程。

1956年,苏联有关方面向中国提交了三门峡水库的初步设计要点,主张为保持水库寿命50年以上,正常蓄水位要提高到360m,最大下泄量为6000m3/s。这样的设计使得库区的范围扩大,淹没损失和移民数量、规模比原计划增加了许多。当时潘家铮坚持认为,三门峡正常蓄水位不应高于335m,死水位要低到300~305m,汛期不蓄水,只滞洪排沙,枯水期再蓄水供灌溉航运之需。这样的话,只需移民10万~15万人,投资也大大降低。可是,绝大多数专家支持苏方的设计,他们认为修建高坝大库是迫切需要的,特别是考虑到要充分发挥水库综合利用功能(主要指发电)。1958年,三门峡工程轰轰烈烈地开工了。经过2年时间的建设,三门峡工程建成蓄水,投入运用。然而,谁都没有想到,运行后仅1年多,水库内就猛淤15.3亿t泥沙,并且94%的来沙都淤在库内,潼关河床高程一下子抬高了4.31m,渭河口形成拦门沙。回水和渭河洪水迭加,沿河两岸淹地25万亩,5000人被水围困。这样下去,西安、咸阳和广阔的关中平原均难保,问题极其严重。1964年12月,国务院召开治黄会议,会上潘家铮提出底孔排沙的方案。改建工程在1965年开工,1966年汛期开始启用。直到1973年这些底孔才“重见天日”,投入运行,确实收到了较好效果:潼关河床高程下刷了近2m,330m以下的库容增加了10亿m3,一批低水头径流发电机组投产发电。

潘家铮投入精力最多的还是三峡工程。1985年,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成立,潘家铮担任领导小组副组长和技术负责人。1993年,三峡开发工程总公司成立,工程进入实施阶段,潘家铮又担任技术委员会主任,负责对设计的审查。到了2003年,在他担任质量检查专家组组长之后,他认为“运动员与裁判员不能兼于一身”,便主动辞去了技术委员会主任一职,专心于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工作。

潘家铮院士学术渊博,著述等身。20世纪50、60年代就出版了《水工结构应力分析丛书》、《重力坝的弹性理论计算》、《重力坝的设计与计算》等专著。70~80年代出版了《建筑物的抗滑稳定与滑坡分析》、《水工结构分析文集》、《重力坝设计》,主编了《水工建筑物设计丛书》、《水利水电工程软件包》、《水工结构分析及计算机应用》等专著,为中国水利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猜你喜欢
排沙底孔重力坝
旋流排沙渠道排沙特性试验
考虑各向异性渗流的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
白鹤滩水电站大坝首个导流底孔顺利封顶浇筑
刘家峡水电站排沙洞岩塞爆破口上淤泥层稳定性试验研究
基于子模型法的高拱坝导流底孔预应力闸墩三维有限元分析
排沙系统金属结构重点技术问题探讨
丰满混凝土重力坝防渗降压灌浆处理工艺探讨
溃坝涌浪及其对重力坝影响的数值模拟
浅谈重力坝围护变形的特点
册田水库泥沙入出库分析
海河水利(2013年5期)2013-10-13 09: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