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冠卿 孔维靖 张理云
(天津中医药大学·300193)
辨治“职场压力型”胸痹的经验探讨
张冠卿 孔维靖 张理云*
(天津中医药大学·300193)
胸痹一病在中青年人中的发病数量日渐增多,这与当代社会工作生活压力增大密切相关。该类胸痹以气滞血瘀证为多见,其发病多始于肝郁气滞,日久生瘀,阻碍胸中清阳,导师张理云主任以“理气活血,畅达郁阳”为基本治疗原则,选用半夏厚朴汤合血府逐瘀汤为基本方对症加减,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胸痹 气滞血瘀证 半夏厚朴汤 血府逐瘀汤
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闷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轻者感觉胸闷,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1]导师张理云主任临证中发现,以胸闷、呼吸欠畅,甚则胸痛为主诉就诊的中青年人日渐增多,该类患者除见胸痹主证外,常并见情绪低落、思维较以往迟缓、食欲减退和睡眠障碍等表现,认为这与中青年人职场压力大、生活节奏紧张关系密切。称此类病证为“职场压力型”胸痹,提出该型胸痹以“肝郁气滞、瘀阻清阳”为主的发病机理,并以“理气活血,畅达郁阳”为治疗原则,临床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1.1 胸中气结 胸痹一词首见于《内经》。在《灵枢·本藏》中记载:“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此言胸痹与后世胸痹多指心系疾患有所区别,而在《内经》中对心痛、真心痛等症又另有论述,故知《内经》中胸痹一词虽与后世指代不同,但相似的临床表现已被广泛认识。胸痹一证,胸言病位,痹指痞塞不通。徐彬曰:“人之胸中如天,阳气用事。”[2]胸中为清阳之地,若有邪阻,则易致胸阳闭塞而发胸痹。随着社会的进步,事物的更迭与发展日益加快,相应出现的是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愈发紧张,工作生活压力不断加大,使得许多正当壮年,身体本应强健的中青年人出现胸闷、呼吸欠畅,甚则胸痛的症状,影响了工作及生活。《景岳全书》中有云:“气血虚寒,不能营养心脾者,最多心腹痛证,然必以积劳积损及忧思不遂者,乃有此病。”[3]指出该病病在气血,而积劳积损和忧思不遂是其诱发因素。忧思紧张易致肝气郁结,疏泄失司,气机失于调畅而出现气结在胸,郁而不散。《医碥》中云:“须知胸为清阳之分,其病也,气滞为多(实亦滞,虚亦滞),气滞则痰饮亦停。”[4]气滞胸中,则清肃失常,呼吸往还,失于常度,而出现胸闷,呼吸欠畅。
1.2 血瘀 血与气相伴相生,正所谓:“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夫气有一息不运,则血有一息不行。”[5]气机运行畅达是血流通畅的基础,若气机郁滞,则血流稽迟,泣而不行,而成瘀血。瘀阻胸中,更阻碍清阳畅达。又有瘀血阻络,不通而痛。
2.1 理气活血 本病源于情志不遂,忧思气结,故治疗当以调畅情志,疏理气机为先。气滞而血行滞涩,又当活血化瘀,瘀散血行,又助气行畅达,二者相辅相成。
2.2 通阳 胸中为清阳之地,邪阻胸中,致胸阳不振,故行气散瘀祛除邪气的同时,应当宣通胸中阳气,使胸中郁阳畅达,则如离照当空,阴霾自灭。
综合上述治则治法,导师选用半夏厚朴汤合血府逐瘀汤并加入栝楼、薤白、桂枝、葛根等通阳之品,来治疗“职场压力型”胸痹。
(1)半夏厚朴汤最早出自仲圣《金匮要略》,是治疗“妇人咽中如炙脔”之疾。仲圣用药精当,以理气药与祛痰药结合,来宣散七情郁结。在吴昆《医方考》中有云:“三因者,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也。七气者,寒气、热气、怒气、恚气、喜气、忧气、愁气也。以三因而郁,七气升降有妨,则攻冲而痛。是方也,紫苏之辛芳,可使散七气;厚朴之苦温,可使下七气;半夏之辛温,茯苓之淡渗,可使平水谷相干之七气。”谓此方能从多通路解七气之郁也。吴谦《医宗金鉴·订正金匮要略注》亦云:“用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茯苓佐半夏,以利饮行涎;紫苏芳香,以宣通郁气,俾气舒涎去,病自愈也。”黄元御云:“半夏厚朴汤,茯苓泄湿而消瘀;朴、半、姜、苏降逆而散滞也。”[6]
现代药理实验对半夏厚朴汤作了更深入的研究,有研究显示半夏厚朴汤能提高大鼠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递质含量[7],去甲肾上腺素(NA)和5-羟色胺(5-HT)属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单胺假说认为,持续性的压力或者大脑功能紊乱,使单胺类神经递质浓度和活性下降,而导致抑郁[8]。而半夏厚朴汤具有上调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递质水平的作用,从而能有效改善患者情绪低落等状态。
另外,体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能够平衡体内各器官对应激的反应,其活性的异常亦是导致抑郁症的原因之一[8],实验研究表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过度表达的转基因小鼠,焦虑行为增多。[8]基于该理论对半夏厚朴汤进行的相关药理实验显示,半夏厚朴汤能够抑制HPA轴功能亢进,降低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血清皮质醇的表达[9],而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
(2)血府逐瘀汤是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用治胸中血瘀之方,谓之:“有忽然胸疼,前方(木金散、瓜蒌薤白白酒汤)皆不应,用此方一付,疼立止。”。岳美中运用该方颇有心得:“方中以桃仁四物汤合四逆散,动药与静药配伍得好,再加牛膝往下一引,柴胡、桔梗往上一提,升降有常,血自下行,用于治疗胸膈间瘀血,多可数剂而愈。”[10]裴正学亦曰:“斯证之本全在血瘀胸中,方以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以治其本而为主。赤芍、川芎与之相配,其功更著,故为辅。生地、当归养血滋阴,使祛瘀而不伤正;柴胡、枳壳、桔梗疏畅胸中之气机,使气行则血行;牛膝活通血脉,使瘀血易除,诸药或扶正,或行气,或通脉,各当一面,意在瘀血之速行,正气之速复,皆为兼治。甘草调和诸药而为引和。”[11]
(3)瓜蒌、薤白为仲圣治疗胸痹一证的常用组合,尤怡谓之:“薤白辛以开痹,温以行阳;瓜蒌实者,以阳痹之处,必有痰浊阻其间耳。”[12]二者相伍,一开通前路,一推动运行,共助开达胸阳之力。
(4)葛根一药导师尤善用之,认为其升清阳之力效著,《本草纲目》中记载葛根能“起阴气,解诸毒,散郁火。”《日华子本草》中有云其能“治胸膈热,心烦闷热狂。”胸痹一证,阳郁不达,治以行气活血的同时,辅以葛根可以助郁阳宣发。
王某,女,25岁,2016年春就诊于导师门诊,主诉“间断胸闷憋气3天”。患者3天前于参加考试时出现胸闷憋气,深呼吸后稍有缓解,后症状反复发作,偶伴心慌,严重时出现汗出肢冷,缓解方式同前,时有咽部堵闷感,情志郁悒,常有忧惕,工作难以专注,遂求治于门诊。刻诊:胸闷,偶有心慌,长吁气后觉舒,面色淡白,神情焦虑,纳可,寐欠安,多梦,二便正常,舌淡边尖红,舌下脉络瘀滞,苔薄白微腻,脉弦数,右关脉稍弱。查体:BP:115/89mmHg,心率:105次/分,律齐。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I、V3、V4、V5导联ST段压低0.05mV。心脏彩超示:心内结构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示:HGB 98g/L,RBC 5.35*1012/L,WBC 6.90*109/L,PLT 278*109/L,NEUT%52.7%。综合上述脉证及相关病史,知其属“职场压力型”胸痹。患者因备考及考试而精神紧张,情绪压抑,致肝郁气滞,气为血帅,气滞则血流稽迟而致血瘀,瘀血、结气二邪并阻清阳,则胸中阳气不展,终成胸闷如窒。其辨病辨证为胸痹气滞血瘀证。治以理气活血,宣痹通阳,予方如下:清半夏6g,厚朴10g,茯苓30g,苏梗15g,当归9g,生地9g,桃仁12g,枳壳6g,赤芍6g,柴胡6g,炙甘草6g,川芎5g,檀香10g,葛根30g,瓜蒌20g,薤白15g,麦冬30g,炒薏苡仁20g,共7剂,每剂水煎服0.3L,分温二服,并嘱患者调畅情志,勿过分忧思。二诊来时,见其眉目舒展,面有喜色,自言胸闷较前明显减轻,发作次数亦大为减少,现觉呼吸往还明显较前轻松自在,精神转佳,心情也多为舒畅,心慌汗出之症未作,咽部堵闷感已消失大半,苔腻大减,脉转和缓。故将上方改檀香6g,桃仁20g,去赤芍,加白芍15g,桂枝10g,再进7剂,以竟全功。
笔者临床跟师侍诊两年有顷,观察发现因精神压力过大而导致胸痹者日益增多,且年轻人群不在少数,细思则了然,快节奏的生活,追求效率,追求成果,同时,患者背后所承担的家庭压力也让其气喘吁吁,重负之下,造成过度的劳累与紧张。气郁已成,血流难行,气滞血瘀而胸阳痹阻。导师常用此法此方结合辨证加减治疗该证,多有收效,故在此详陈之,以供同道参考。
[1]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2] 周仲瑛,于文明.中医古籍珍本集成·伤寒金匮卷·金匮要略论注[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758-760.
[3]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 清·何梦瑶.医碥[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5] 明·龚廷贤.寿世保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6] 清·黄元御.金匮悬解-黄元御医集(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发行部,2015.
[7] 马占强,李瑞鹏,李月碧,等.半夏厚朴汤抗抑郁作用--改善脑内氧化应激水平[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4,22(3):205-208.
[8] 张文渊,李焕德.抑郁症中枢神经递质及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0,26(7):540-544.
[9] 程林江,兰敬昀,于涛,等.半夏厚朴汤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09,26(4):45-46.
[10] 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岳美中医话集(增订本)[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4
[11] 裴正学.新编中医方剂学[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
[12] 清·尤怡.金匮要略心典[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 通信作者: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0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