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王晓林
几代人的文化情结
文_王晓林
我的先辈是在过去是书客,从事专门抄书卖书的行业。爷爷也是爱书如命,留下的书本装满了几个书箱。听老爸说,爷爷每逢夏季酷热的天气,都要把藏书拿出来晒书虫。我的老爸今年已经六十三岁了,他自幼就受到书香的熏陶。老爸十几岁的时候,就是村里的义务宣传员。他经常拿着自制的手提铁皮小喇叭,站在村中间高处的碾盘上,向村民宣传党和上级的政策。
老爸上高中的时候当过班级的宣传委员、故事员,每周出黑板报,在校刊上发表过诗歌、散文。由于文采出众,他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在几个班级轮流当范文阅读。老爸被同学们戏称为“故事大王”,老师每个星期都要抽一堂课让老爸给同学们讲故事。八个班的同学聚集到操场上,由于没有麦克风,老爸个子矮小,老师让同学们把桌子搬到操场上,让他站到课桌上,用纸筒卷成的“麦克风”给大家讲故事。
后来,老爸做了一名外科医生。他先后在乡镇卫生院、计生所工作过,一直是领导们的“兼职秘书”。他在汲滩镇计生所任所长的时候,书记、乡长的发言材料都是让他写的。我的二奶奶是元庄乡财政所所长,没有让自己单位里的人员写总结材料,总是找老爸写材料。老爸一直爱好文学,每次出差,一安排好住宿,他就去附近的书店看书买书,增加知识的储备量。上世纪80年代,乡村里接触最多的媒体就是广播了,广播里总是传来播音员的声音“王茂斌报道”。由于老爸在工作之余频繁写新闻稿件,于1985年被邓县县委宣传部评为“青年自学标兵”,1997年,他写的论文荣获南阳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老爸爱看书,爱阅读的习惯一直保持了这么多年。2014年老爸参加了南阳诗词学会,年过六旬的他,每天早上起床背诵诗词,在学会刊物上发表诗歌。南阳晚报征集南水北调标语,老爸积极响应,他写的“千里碧波丹江情,一条巨龙飞北京”被采用。老爸最敬佩文人,总是跟着报社的几个朋友一起参加文学读书会活动,结识了住在我们小区的“门卫作家”易存安。写过《汉武大帝》的南阳作家秦俊是他高中时期的历史教师。和老师重逢,老爸格外兴奋,情不自禁地挥诗一首。
老爸挑选了他写的比较好的两首诗,分别请南阳知名画家作画,书法家写诗,装裱起来挂在家里。不管是家里,还是办公室里,老爸都挂满了字画,充满了浓浓的文化气息。为此惹得老妈很是不情愿,老妈不满地说:“病人来看病还以为来看书画展览了呢?”老爸哈哈笑着说:“看病之余欣赏书画可以平心静气,能加速治愈,你欣赏不了呢!”老妈过六十岁生日,老爸的文友送了一首诗,写好装裱好了送过来,得到了老妈的赞扬,老爸心里也美滋滋的。
前年五一期间,老爸因为轻微脑梗塞住院了。医生让他住院一周,到了周六,正好遇到南阳诗词学会两周一次的诗词交流培训班。老爸感觉恢复得不错,就想去参加,遭到了全家人的强烈反对。因为我也一向喜欢诗词写作,老爸只好派我前去,将听课笔记拿回来再给他看。老爸激动地说:“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今有我女儿代父学诗。”就此事即兴做了一首《学诗辞》全文如下:
沙沙复沙沙,女儿当庭画。不闻落笔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闻消息,今开研讨会,半月只一次,会长来解惑。老父卧病床,小弟去照顾,愿为鞍前马,替父学诗去。东市买毛笔,西市买宣纸,南市买墨水,北市买砚台。旦辞父母去,一路公交行,不闻父母叮咛声,但闻沿途笛笛车鸣声。旦辞公交去,半天至校园,不闻父母叮咛声,但闻花香书香满路径。一路车多阻,堪堪险未迟。学堂共研讨,红颜白发老。一时竞长短,诗友各千秋。上前拜会长,会长授业忙。注释递上前,此时心方宽。会长问所愿,女儿文采尚待练。愿驰千里马,与父共扬鞭。父母闻女回,蹒跚出病房;小侄闻姑来,欢笑满脸庞;小弟闻姊来,急步上前拎包忙。推开病房门,坐在父病床,放下手中笔,翻阅笔记长。坐在陋椅上,当窗书声朗。出门谢诗友,奔波送表忙:研讨一上午,代父学诗是女郎。诗书无界限,父女齐来学;父女共驰骋,何日方能遂心愿?
我和老爸一样爱书,在老爸的熏陶下,我从小就把家里的藏书看遍了。以前,我总是看书,从来没有想到拿起笔写一写。自从看到老爸发在空间的日志,我也跃跃欲试,向老爸学习写作诗词的方法,老爸耐心地给我讲解平仄、押韵等写古体诗词的基本常识。老爸语重心长地对我说:“闺女,你也学着写。”我惴惴不安地说:“我怕写不好。”老爸说:“学着写就是开始,什么事能一蹴而就呢?”在老爸的鼓励引导下,我拿起笔来,开始写眼中的景物、自己的感悟,等等。厚积薄发,多年阅读存储的知识量为我写文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陆续发表了一些诗歌、散文。在老爸的引荐下,我也加入了南阳诗词学会,会员们戏称我们是“父女会员”。我们经常一起互学互评,在互相评论中获得进步受益匪浅。老爸总是说:“闺女比我写得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儿子也很喜欢我和老爸的诗文,总是缠着我:“妈妈,你给我读读吧!”儿子上小学三年级,我已经买了二十多本适合他看的课外书,看到他的语文作业写话里一些优美的句子“秋天的树叶像黄蝴蝶一样飞舞”“春天来了,小蝌蚪探头探脑地出现在河边。”我心里也美滋滋的,这就是潜移默化的力量吧!
老爸如今也学会了发微信,在朋友圈里发一些诗文。老爸很早就有个心愿,等写够了三百首诗,就自费出个诗集,分送给亲朋好友。我问老爸的文学梦不知道何时才能实现呢?老爸呵呵一笑,说他会继续写下去,让我也继续努力,父女合出一本诗集,这是老爸的文化娱乐和爱好,只要他坚持写下去,我为他点赞!老爸的文化情结将伴随他一生,铭刻在骨子里,守护在精神里,我家几代人的文化情结将继续绵延在家学里!